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8 16:14:26瀏覽268|回應0|推薦1 | |
終於在政治和政策討論中聽到「應調降公司稅」的聲音。但,這未免太遲了。 已經許久未聽聞國內製造業中有新工廠或新工業園區的成立。精密精器、電子零件‧半導體、電機、汽車,無論哪一種產業都擴大了企業和生產規模,但大幅擴廠的卻是海外的工廠據點。 相反地,並非沒有從海外移入我國設廠生產的企業。即使是對證券市場投資,但未伴隨僱用而進行的投資並無魅力可言。沒有企業會特意挑選公司有效稅率超過40%的國家進行投資。 產業的空洞化即是生產據點的不斷外移,即便在技術開發與研究部門也不例外。創新的中小企業中,厭惡高稅額負擔的經營者開始悄悄地移民海外。令人感到恐懼的是,越是先進的產業越是邁向空洞化。 此後,一旦移民海外,無論是設備、技術或資產都將不再回到國內,極有可能讓日本喪失出口立國的根基。 我在此對產業活化的國家策略,提出下列建議: 高速公路免收費和育兒津貼這一類的消費刺激政策是跟著選票而來的,對產業的活化仍無幫助。若任隨產業空洞化而放棄以出口立國的基礎,未來可能會陷入像希臘一般,面對經常性赤字和財政赤字的雙重危機。 譯自:朝日新聞 經濟氣象台專欄 20100529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