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9 17:45:43瀏覽177|回應0|推薦2 | |
台灣民主政治的畸形發展 我不投票當然不是對政治冷感,而是您說的對當前台灣選舉的失望,台灣人有強列的選舉狂熱,但不是民主的表徵,更非選賢舉能,而是對政客的感情支持,選舉過了,狂熱退潮,又回歸原點,他做他的你做你的,生活照過,毫無變動,政客開始忙著包工程或還人情,而不是想對現選舉的支票.我們為何要為他們打邊鼓? 列寧式政黨當然不是民主政治的政黨,是為完成革命目標的政治組織,黨員需受黨紀約束的,沒有個人的自由. 我在輔大課堂(1985年,)曾告訴學生由於政治現實的關係,中華民國的憲法是大陸時期制定的,台灣等於小孩穿大鞋,不能百分百的適合民主政治,制憲等於變更國体,工程浩大,牽涉因素甚廣,更易引起動亂,但為了實現實至名歸的民主,修憲與直選總統勢在必行,如要實行真民主,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權必須還政於民,取消革命政黨的屬性,改為一般的民主政黨,但政治是現實的,想要國民黨主動交出政權是不可能的,因此未來的發展有二個可能. 一是政治民主化之後, 現在已解除戒嚴,黨禁.報禁解除後,言論思想開放,小黨勢必掘起,政治風氣大開,國民黨面臨政黨的競爭壓力,必須放棄革命性的政黨組織,而改革成普通民主政黨,以求生存,如此便無法掌控所有政治資源,在野黨勢必相繼而起,與國民黨抗爭,透過公平選舉達成政黨輪替的目標. 二是國民黨內部因民主改革的內化,而不甘心屈服於黨中央的使喚,產生權力的爭奪與抗衡,招致離家出走,另組新黨,逼迫國民黨必須放棄一黨獨大的優勢,而與各黨做公平的競爭,自然會發生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 後來果然由於王建瑄.趙少康的出走另組新黨,應驗了我分析的第一種方式,形成了民主政治的有利態勢.如果當時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領導人,能以大公無私的精神與政治良心,作理性和平的溝通與協商,分別教育選民,共同完成歷史上民主改革的共業,透過選舉,完成執政黨與在野黨的良性競爭,由人民以神聖的一票,決定由哪一黨執政,而由落選的一方,代替人民監督執政黨的運作, 可惜事與願違,民進黨竟以分裂族群以獲得本土族群的選票,以鼓動228的悲情與仇恨獲得受難族群的選票,國民黨卻以原有的政治資源,搞地方樁角的鞏固,以金錢賄賂,大搞賄選,利用特種黨部(黃復興黨部)黨員的死忠性格掌控選票,形成台灣二黨的惡性鬥爭,敗壞選舉風氣,人民卻要付出國家喪失國際的競爭力,與國內族群分裂的慘痛代價, 台灣的投票率所以高,並非人民相信民主,熱中支持競選者的競選政見,而是盲目崇拜政治人物的意識型態,是一種宗教狂熱的迷信而為選舉赴湯蹈火,若長此以往,台灣的民主甚不樂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