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的寫作感想
2011/07/16 22:51:50瀏覽1970|回應1|推薦78
關於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的寫作感想 

     



長久以來,我對作家的創造過程特別感興趣,一部作品是如何產生的?那個時代如何影響到他?真正感動人心的力量從何而來?當然每個作家都有他自己的創作源泉,有其特殊部分,也有共同之處。  



我最近看到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的寫作札記,給了我一些啟示。1931 年於柏林,她在給 G 的一封信提到:『我無法告訴你文學作品中真正撼動人心的力量從何而來,但當我感覺到的時候,我自然會知道。我自己的作品便是如此。感覺一詞不僅止於日常所謂的情緒,它是一個人存在的整個狀況,那是天生的本性,你無法無中生有去創造。』這樣說來感覺對寫作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那種感覺,就寫不出好的作品來。   



1936 年秋天,在巴黎她寫道:『也許早晚有一天,我將學會如何更深沈且持續地生存在那個生命本體專一的中心;在那裡面,沒有意志力的作用,時間感被遺忘,或者連想像力也失去了。在時間的三度空間裡,就絕對的意義而言,只有過去是真實的,因為它已經發生,未來只是個概念,而現在是所有行為命定發生的瞬間。
 



為了解釋或說明今日一件極小的事,我常常必須和過去的歷史比較;類似這樣的回憶,幾乎成了我思想的主要活動。同時,我所有的經驗似乎純粹只是回憶,回憶中有一貫的連續性,當無數的回憶,以一種連貫的方式,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和諧地聚合在一起時,我變動手寫故事了。』   



所以寫作跟心理歷程很有關係,寫作可以說就是一種回憶,無數的回憶經過和諧的組合,才能產生故事,而這一切必須有感覺作觸媒。平常沒有寫作時最好能深沈、持續生存在那個生命本體專一的中心。只有先沈靜下來,才能感受萬物震動的信息,以作為下次寫作的動能。  



 



 



按:凱‧安‧波特(18901980),當代美國著名女作家。在 20 世紀的美國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人們盛讚她作品的精緻和語言的微妙,她作品中的人物經常徘徊於現實與幻想之間,無法確認自己的身份,而這正是波特本人的寫照。波特的一生是充滿矛盾、困惑和幻想。她渴望社會變革,同情受剝削和壓迫的百姓,因而一度曾投身於左翼革命運動;她信仰上帝,希望他能給世界帶來正義和公平;她推崇愛情至上,崇拜浪漫與激情,然而她的種種幻想都被殘酷的現實所粉碎,她的政治熱情被機會主義者所利用;她的上帝也成了某些人愚弄、欺騙大眾的工具;她浪漫的情感之旅總是在失望中結束,留給她的只有痛苦的回憶。作為一名作家,波特把自己的幻想及其破滅的過程都融進了她的作品。波特幻想的破滅正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經歷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她本人無法協調個人意志與現實的必然結果。    



Miracles are spontaneous, they cannot be summoned, but come of
themselves
 



(Katherine Anne Porter) 



 「奇跡是自然而生的,它們不是被召喚而來而是自己到來」(凱瑟琳‧安妮‧波特)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g3508&aid=5433838

 回應文章

鄧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2011/07/17 21:50

很多撼動人心的作品

多半是在人生的困頓中淬煉出來的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空乏其身

拿破崙是一位常勝將軍

士兵一風聞有他 就士氣大增

 那是一位歷經苦難後所考驗出來的佳作

當然您提到的這位作家 自然也一受過相當的磨練

所謂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未經一番寒澈骨 哪得梅花撲鼻香

經過師兄介紹  令人激賞不已

感恩分享

阿ming(ming3508) 於 2011-07-18 22:05 回覆:
思敏妳好!

妳說得很對!

作家容易受到時代浪潮的衝擊,

特別悲天憫人,對低階層的勞苦大眾感同身受。

尤其在苦難時候,往往有偉大、感人的最品出現,

撫慰受傷的靈魂。

如舊俄時代詩人普希金,他的詩作表達了那個時代

先進青年追求自由,同情人民命運的民主思想。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對台灣很多人影響很大,

他有一句名言『只要有一雙真誠的眼睛陪我哭泣,就值得我
為生命受苦。』令人感動!

謝謝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