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場遊戲一場夢
前不久看了一部電影《機器代理人》,這是根據羅伯特‧范蒂迪 (Robert
Venditti)的漫畫小說改編而來,故事講述了未來時代,人類已經生活在彼
此隔絕的世界裡,他們保持聯繫的唯一方式是購買一個完美的替身——代理
機器人——讓它前去「闖蕩世界」。「代理人」的概念就是讓人類可以嘗試
各式各樣的極限挑戰,卻不會因意外而死亡,代理人外型、性別可以任君選
擇。而人類只需要接上插頭就可以感覺代理人所感受到的,這樣既可以安全
的躺在家中的床上,又同時能享受到冒險的快感。
其實,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代理人遊戲中的虛擬世界。這
個世界中的「我」並不是「真我」,而是「假我」,亦即「代理人角色」。
」在這個虛擬遊戲中扮演的一個代碼、一種程式。這個「假我」是程式虛擬
的、臨時設置的,因而是虛幻不實的,根本不存在的。
「假我」也可以說是佛法上的「我執」,堅持有一個自我的概念,然而在生
與死之間的每一剎那,身體經歷了無數的轉化,心理也經歷了無數的情緒及
概念,可是我們還是固執地認為自我是恆常、獨特及自主的,而造出了我們
與世界兩相分離的幻覺。
自我只是一個觀念,當我們將我(當下的經驗)及個人(自己存在的連續性
)兩相結合時「自我」就會出現。佛法稱「自我」為無自主性和無常,看得
見卻不實在,就像幻象。如夢,如電,如雲,如露,如泡。
自我的思維行動常常會受情緒的左右,不由自己,當然業力(karma)的影響
更難避免,因為它是生與死、創造、進化、分解等等循環的動力基礎。
佛法的觀念認為,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癡迷在虛擬遊戲中不可自拔。正因為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虛擬遊戲界,所以《金剛經》的最後四句偈是:「一
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僅
是「真我」在虛擬遊戲裡扮演的一個虛擬角色,一個代理人吧了。
那麼「真我」在哪裡呢?這個問題最簡單也最深奧。有相皆妄,離妄即真。
宇宙萬有,山河大地,無一不是真心的幻化顯現(緣起),以幻化顯現(緣
起)故,皆非真心。所謂「覓即不可得,不覓全體是。」
註解:
真我就是原本的我,自性就是生命的屬性,找到了生命的屬性──真正的自
己時,才是確實認識了自己的生命。當你認知和體驗到生命的永恆相時,就
會發現自己原本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眼耳鼻舌身意
……你自然會沒有罣礙沒有顛倒夢想。如此「行深般若」下去,便會完全沒
有執著而定慧圓明地到達「究竟涅槃」。
真實人生的真我是原本如此的,你要找它很容易:只要把原本沒有的一件一
件的拋開,拋到無可拋時,原本的真我就出現了,那就是你真正的自己。
參考資料:
「真我與禪定」耕雲先生講述)
「快樂學」Matthieu Ricard 著
延伸閱讀:
宇宙人生:一場遊戲一場夢
2004年11月14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文章:著名科學家發問:人生只是
一場夢?(作者:喬納森‧利克)
小說家道格拉斯‧亞當斯創造的超級電腦「深思」首先提出這個猜想,現在
天文學家已經試圖解答。馬丁‧里斯教授提出「生命、宇宙及萬物」可能只
不過是一台巨型電腦用軟體進行的模擬。
劍橋大學皇家學會天文學教授里斯說,現在完全可以設計出功率極高的電腦
,從而建立一個完全虛擬的宇宙。
其他一些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哲學家也逐步加入到討論中。其中包括劍橋大
學數學教授約翰‧巴羅。他指出宇宙有一定程度的微調,從而適於微生物生
存。他說:「比我們略微高級一點的文明將具備模擬宇宙的能力,在這個宇
宙中具有自我意識的實體可能出現並互相交流。」
認為生命、宇宙及世間萬物可能只是一種幻覺的觀點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懷疑自己的一生可能只不過是一場夢。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早已指出:「物質、時間、空間乃至整個宇
宙,只不過是人們的錯覺而已。」這是科學為佛教所做的最好註腳。
科學研究表明,宇宙這個虛擬世界有著極其複雜的程式,其程式遵循兩個基
本原則(亦即遊戲規則、宇宙因果法則):第一個是心靈制導原則。玩者的
心一動,這個虛擬世界的系統就對你啟動;玩者的心如如不動,這個模擬系
統就自動對你關閉。佛教謂之萬法唯心,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
第二個是動態修復原則。系統根據數據庫(亦即阿賴耶識、靈魂)中的積分
數據決定玩者的輸贏,這符合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規律。這不足為奇
,奇的是,系統程式可以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動態修改或修復。它根據你
的所作所為,模擬程式在不斷動態修改阿賴耶識中的命運數據,以此決定你
的現狀和未來。如果你做了好事,命運就向好的方向轉化;反之,如果做了
壞事,命運就向壞的方向轉化。這就是因果報應和六道輪迴的基本原理,命
運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佛教為了讓眾生從虛擬世界中解脫出來,相應
地強調三種心: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