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7 00:09:19瀏覽1726|回應1|推薦5 | |
壓 力 舒 解 與 情 緒 支 持 對 不 孕 症 治 療 之 幫 助 女性V.S情緒V.S壓力相關文獻 林旖旎 蔡永杰 尋求不孕症治療是條漫長艱辛的道路,在每次嘗試約只有三分之一成功率的期待下,不孕症夫妻們需投注可觀的時間、金錢、精力何努力,並加上堅強的耐力與毅力來通過層層的考驗。而伴隨著辛苦繁複的醫療過程,病患的心理壓力卻往往被忽略了。研究顯示,與一般可以自然生育的夫妻相較,不孕症夫妻通常有較大的心理壓力,且較容易有憂鬱、焦慮、沮喪、情緒低潮及不穩定等心理症狀,不孕症對婦女的心理狀況影響更為嚴重,主要壓力來源包括對不孕症之擔憂,對醫療時間上配合及費用之擔憂,以及不孕症治療過程對當事人個人、婚姻、社交活動、及職業生涯之影響。 另外,由於患者經常背負來自於家庭、社會、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壓力,以及對自我的認同及對自我婚姻和對配偶的期許,「不孕」往往令患者感覺「與眾不同」,它似乎成為一個「不正常」的標記,患者(尤其是女性),往往因「不孕」而譴責自己。 而種種壓力源也易導致患者由於心理壓力的增加而產生種種身心症狀,同時也會引發夫妻間之緊張,進一步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患者可能由於心理壓力導致一些外顯的、行為上的反應。如害怕出席家族聚會或社交活動,尤其害怕討論有關懷孕及新生兒降臨等話題,患者在社交活動中常覺得孤立,尤其是當看到別的夫妻或家庭帶小孩參加活動。在這些情況之下,患者的內心常感到挫折、無助、沮喪、更經常伴隨著對其他可自然生育的夫妻之妒嫉與無心敵意。 不幸的是一旦不孕變成一種壓力後,此種壓力會反過來更加深病人不孕的嚴重度,臨床上顯示,通常不孕的治療越久,病人越容易沮喪。據了解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在反覆治療失敗後會出現嚴重沮喪症。而這些越沮喪且對自己越沒信心的病人就越不容易懷孕成功。因此為協助不孕症夫妻們處理心理壓力,排解負面情緒與提高臨床懷孕率,心理諮商專業人員的介入已被歐美先進國家的一些生殖醫學中心列為不孕症治療過程的一部份,其目的在於: 1. 幫助患者(不孕症夫妻),釐清他們的目標及需要。 2. 幫助患者深入了解各種不孕症醫療措施及各皆段可能引發的心理衝擊與反應。 3. 提供心理衛生教育服務,以及促進心理健康的方法與練習,如肌肉放鬆練習及生活調適技巧。 4. 提供情緒上的支持,同理與了解,提供病患抒發負面情緒的管道,支持並鼓勵病患保持希望與動力。 5. 提供團體支持力量。讓病患了解他們並不孤單。 6. 提供機會探討個人內在價值觀及澄清、改變患者傷害性的、負面性的思考、認知與行為。 7. 協助患者面對及接受不孕症治療成功或失敗的事實,並探討其他解決問題之可能方式。 以上七個目的,皆可經由心理衛生教育或諮詢,以及個人、婚姻(配偶)、家庭、及團體心理諮商的方式來達成,患者可以在專業人員協助之下,達到情緒上的抒發、深度的心理輔導以及必須的關懷、了解及支持。 不斷發表的研究顯示,較佳心理穩定度與較正向的情緒狀態的確有助於受孕率之提昇,而經由適度情緒宣洩的不孕症患者也有較低的憂鬱沮喪之現象與較高的生活與婚姻滿意度。台灣目前生殖科技蓬勃發達,然而在傳統的醫學治療之外,若能多一點心理建設與輔導,當可使我們的醫療更專業與人性化,不是嗎?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