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筆】諂媚與媚俗
2005/08/18 19:35:30瀏覽723|回應2|推薦7

諂媚

   「諂媚」一詞何意?套句陳唐山的經典名句, PLP 是也(此言之是非對錯,暫且表過不提),通常指下對上的奉承逢迎、諂諛巴結。諂媚自古便有,但二字多分離使用。子貢問孔夫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學而》)。子貢給了人們一個「無諂、無驕」的道德底限,孔夫子更進一步提出「貧而樂,富而好禮者」這種較高層次的遠景。

   然而,脫貧了就能「無諂」嗎?若是如此,為何號稱均富的台灣社會仍瀰漫著諂媚討好的風氣?我想,這是因為人們心靈仍然貧窮不滿足,仍有所冀求。王孫賈問孔夫子:「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孔子不贊成這種用祭祀來諂媚討好神祇,求取回報的作風,他認為對神明的敬崇必須有相應的道德表現,若是犯了罪惡冒犯神明,那麼就算是換個神明祭祀也是無用的,所以孔子又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

   諂媚一詞已經很少為人使用了 ,今人多以巴結、討好,戴高帽來替代。這個詞帶點封閉性,多應用於個人對個人,或集體對個人的奉承現象;然而,有個形容詞卻是反過來,指單一向群體進行意念傳播的行為,那便是「媚俗」。

媚俗,種種媚俗

   政治可能是媚俗的。

  政治並不產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政治運動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願望為基礎。從政治角度來說,世界是白的或黑的。模棱兩可、矛盾和悖論是沒有任何位置的。 (〈 米 蘭‧ 昆德拉及 媚俗 〉)

   傳媒可能是媚俗的。

  在這個足夠寬鬆、自由的網路上,她們盡情地享受著被壓抑過的個性虛張後,所獲取自由帶來的快感,也以互聯網為橋樑獲取她們的利益與生活。只是,如果我們的網路上以這些媚俗下流的言論為主流,那麼中國的互聯網將走向何方?我們的新聞媒體將民眾又引向何方?(〈 媚俗!中 國博客怎麼能這樣 〉)

   出版品可能是媚俗的。

  現在的出版界存在兩大問題,媚俗和拜金,到書店里看都是教人發財的書,又喜歡把書搞得很豪華,起不到引導作用,而是跟在民眾後面「媚俗」。胡守鈞表示,出版界的主要任務是透過文本來傳承文明,主要應該負擔的是社會責任,其次再是賺錢。如果不改掉「媚俗」拜金的風氣,出版界就永遠不能進步。 (〈 著名教授向 出版「媚俗」開炮 〉)

   作家可能是媚俗的。

  我認為,我們今天大可不必為眾多庸俗小說的出現而煩惱,更不必為人體寫作之類炒作而論爭。這些現象的出現其實很正常。但眼下另一種傾向卻值得擔憂:作家們似乎在爭相媚俗,大家都以適應和遵循市場商品法則為榮,以放棄社會責任、不做宏大歷史敘事為時髦。如果再這樣幾十年下去,我們這個時代留給文學史的將是一片蒼白。(楊曾憲,〈 拒 絕媚俗、呼喚經典 〉)

   我不得不思索著幾個問題:「曲高和寡」與「雅俗共賞」的界線究竟何在?「媚俗」必然是知識爆炸時代下的惡質產物嗎?我們能擺脫「媚俗」或「為俗所媚」的束纏嗎?

「曲高和寡」與「雅俗共賞」

  《楚辭》中有篇〈宋玉對楚王問〉,文中宋玉對楚王說了一則故事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註一)

  宋玉藉由樂曲的比喻,向楚王表達自己超然獨處的心志,不同於世俗之人(「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之臣之所為哉?」)。後世用來比喻超脫、不媚俗的「陽春白雪」與「曲高和寡」這兩句成語的典故,便是源自於此。

  然而,世上不也有「雅俗共賞」的文藝嗎?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左思的〈三都賦〉「洛陽紙貴」,不也都是雅俗共賞的明證?究竟二者界線在哪?何以別分?孰輕孰重?

  對此,法國詩人徐利‧普魯東(Sully Prudhomme)提出了他的看法:

 每一位藝術家都會考慮到,如何表達他們的思想,但並不會有「知識水準低的農民了解就夠了」的想法。他們必須將自己的思想,忠實而正確地表達出來。∕所以,在文學上,藝術家們並不期望自己的文章形式適合某種水準或某些範圍的讀者。他們以本身自認為最好的形式,以超越自我的立場,探求真正藝術的滿足。∕藝術家為求自我表現。∕如果藝術家能夠適當而成功地表達自己,就會獲得許多有同感及被感動的讀者。(註二)

  普魯東認為,創作即書寫、表達自我的歷程,藝術家創作時無法考慮、顧及大眾的感受,至於作品最終是曲高和寡,或是雅俗共賞,反倒是次要的事了。

媚俗之必然?

  然而,在資訊氾濫、信息爆炸的時代,媚俗真的是必然嗎?為求自己的作品能見度提高,是否媚俗也是一種必要之惡?或者,我們在有意無意間(例如現在),都陷入了媚俗的泥淖而不自知?大陸雜文寫作者黃泰以深刻反諷的筆法逼著我們以另類的眼光,重新審視媚俗:

 媚俗是一門藝術,在現實運用中你得靈活變化,這裏不便展開講述,但我可以告訴你,媚俗的最高水準就是不媚俗的媚俗。……你要經過不斷的訓練,使自己的媚心深藏,你對媚俗行為進行激烈批判的同時你就是在媚俗,因為你迎合了大眾的口味;你有時候可以把自己扮成一個憤青,你可以擺出副憤世嫉俗特立獨行的姿態,這都是很高超的媚俗法,因為你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大眾的認可,獲得成功。世界上最傑出的媚俗者就是被世人公認為最不媚俗的人(黃泰,〈媚俗經〉)

  這段文字或許有些刺耳,甚至有點犬儒,但是文中確實指出了一些重大疑題:批判媚俗現象的我們,就真的能不媚俗嗎?以激烈手段抗拒媚俗,是否也是扭曲變形的媚俗產物呢?或者,講究風雅品味,以成為「達人」一族自許的流行現象,即便不是媚俗,也是一種「媚雅」呢?

  我不得不思索,不得不自省……

結語:關鍵不在俗,而在於媚

  王孫賈問孔夫子:「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如今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改寫為:「與其媚於俗,寧媚於雅,何謂也?」

  或許,是媚俗或是媚雅,根本不是問題關鍵所在。關鍵在於「媚」。

  「媚」是一種奉承的手段,一種討好的姿態,並不會因為諂媚的對象不同而有價值上的差異,如同千年前孔夫子的答覆︰不論是「媚奧」或「媚灶」,只要是「獲罪於天」,便「無所禱也」。相信今日的媚俗風氣,亦可作如是觀想。

2005.08.18.

--------------------------------------------------------------------------------

(註一)〈宋玉對楚王問〉亦被收入《古文觀止》中

(註二)出自《心靈的日記》一八六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後記:【小說巢】巢主李文義有一篇〈點閱率高低與作品好壞〉的短文,讀畢之後深有感觸,特為文以誌。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46316

 回應文章

項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心靈姐:
2005/09/14 19:18

如果大家都能不那麼諂媚(馬屁)或媚俗,台灣人會不會更真誠些?

我想,我有點天真。。。


在喧嘩眾聲中,傾聽內在的孤獨與沉默,
超越人聲的嘈雜,便能獲致寧靜。
                  -赫拉巴爾

出走的心靈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媚俗者本性也
2005/09/14 11:38

台灣不是均富了,而是均貧 ,不止經濟狀況不佳,心靈更是匱乏 。

媚俗 ,求生存者不在少數,關鍵在媚了俗,是否也踩了別人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