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2/22 22:14:01瀏覽154|回應0|推薦1 | |
第一品 蛇品 第一章 1 他抑制冒出的怒氣,猶如用藥抑制擴散的蛇毒,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和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2 他摒除一切愛欲,猶如拔掉池塘裡的蓮花,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3 他摒除一切貪欲,猶如使快速流動的河水枯竭,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4 他不摒除一切傲氣,猶如洪水衝垮脆弱的蘆葦橋,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5 他不在生存中尋找精髓,猶如不在無花果樹上尋找花朵,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6 他的內心沒有忿怒,超越這樣那樣的變化,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7 他從內心深處驅散和根除一切思慮,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8 他即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克服一切妄想,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披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9 他即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世界上一切虛妄,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0 他即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貪欲,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1 他即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愛欲,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2 他即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忿怒,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3 他即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癡迷,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4 他沒有偏執,剷除了邪惡之根,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15 他沒有那些導致重返這世的恐懼,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16 他沒有那些導致執著生存的欲念,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17 他己排除五蓋(指貪 嗔 睡 憂 疑) 沒有煩惱,沒有疑慮,沒有痛苦,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第二章 特尼耶經 18 “我己煮熟米飯,擠好牛奶,”牧人特尼耶說道,“與我的家庭一起住在摩喜河岸,我的房子有遮蔽,火兒己點燃。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19 “我沒有忿怒,沒有思想障礙,”世尊(指釋迦牟尼)說道,“我在摩喜河岸住上一夜,我的房子無遮蔽。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0 “沒有發現牛蠅和蚊子,”牧人特尼耶說道,“牛群在草兒茂盛的牧場遊蕩,它們能承受來臨的大雨。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1 “我己紮了木筏,”世尊說道,“渡過水流,到達彼岸,木筏己經無用。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2 “我的妻子忠誠,不輕浮,”牧人特尼耶說道,“長期與我生活在一起,十分可愛,我沒聽說她有任何罪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3 “我的忠誠的心己經獲得解脫,”世尊說道,“它長期受到陶冶的控制,在我身上不再出現罪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4 “我靠自己掙錢過活,”牧人特尼耶說道,“孩子們跟我一樣身體健康,我沒聽說他們有任何罪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5 “我不受雇於任何人,”世尊說道,“我帶著獲得的東西周遊世界,酬金對我無用。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6 “我有母牛與牛犢,”牧人特尼耶說道,“我有孕牛和種牛,我也有作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7 “我沒有母牛與牛犢,”世尊說道,“我沒有孕牛與種牛,我也沒有作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8 “木樁牢固,搖撼不動。”牧人特尼耶說道,“繩索用蒙(‘門’內一‘者’)草搓成,嶄新結實,就是牛犢也不能將它扯斷。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9 “猶如公牛掙脫羈絆,”世尊說道,“猶如大象掙脫臭藤,我將不再投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30 頃刻間,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灌滿低地和高地。聽到雨聲,牧人特尼耶說道: 31 “我們見到世尊,確實獲益非淺,我們皈依你,有見識的人啊!請你做我們的導師,大牟尼啊! 32 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忠誠的,讓我們在善逝(指釋迦牟尼)身旁過梵行的生活;讓我們超越生死,結束痛苦” 33 “有子者享受有子之樂,”邪惡的摩羅說道,“有牛者享受有牛之樂,因為執著是人的快樂,沒有執著也就沒有快樂。” 34 “有子者為子憂慮,”世尊說道,“有牛者為牛憂慮,因為執著是人的憂慮,沒有執著也就沒有憂慮。” 第三章 犀牛角經 35 “不向眾生施加棍棒,不傷害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不渴望兒子,更不渴望朋友,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6 愛念從交往中產生,而痛苦伴隨愛念產生。他看到愛念帶來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7 同情朋友,思想受縛,便會失去目標。他看到交往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8 愛憐妻子和兒子,就像高大的竹子互相糾纏。猶如幼嫩的竹子互不糾纏。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9 就像鹿兒不受羈絆,在林中隨意覓食,聰明人追求自由,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0 朋友之間互相問候起居行止,而他追求別人不追求的獨立無羈,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的獨自遊蕩。 41 朋友之間有娛樂,兒子身上有摯愛。他不願與親人離別(指獨自生活就不會有離別之苦),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2 周遊四方,毫無怨忿,事事滿意,克服險阻,無所畏懼,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3 有些出家人,還有住在家裡的在家人,他們難以相處,不必為他人的兒子操心,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4 拋棄在家人的標誌,猶如俱毗陀羅樹葉落盡;果敢地斬斷在家人的束縛,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5 如果得到一位聰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那就應該克服一切險阻,愉快地,自覺地與他同行。 46 如果得不到一位聰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那就像國王拋棄征服的王國,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7 確實,我們稱讚朋友的益處,應該結交高於自己或同於自己的朋友,得不到這樣的朋友,也應該過清白的生活,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8 看到金匠精心製造的一對明晃晃的金鐲,在同一打手臂上互相碰撞,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9 同樣,我與同伴在一起,也會胡說和謾駡。看到這種將會出現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0 愛欲花樣繁多,甜蜜迷人,以醜陋或美麗的形式攪亂人心。看到愛欲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1 這種愛欲對我來說是瘟疫,膿瘡,災禍,疾病,利箭和恐懼。看到這種愛欲的可怕,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2 冷熱饑渴,風吹日曬,牛虻長蟲,克服這一切,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3 猶如一頭魁偉的花斑大象離開象群,在林中隨意生活,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4 熱衷交往並不能獲得片刻解脫,聽從太陽親屬(指佛陀)的話,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5 我已經超越爭論,找到法門,走上正道,獲得智慧,無須他人指引,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6 不貪婪,不欺騙,不渴求,不虛偽,摒除污濁和癡迷,對整個世界無所企求,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7 避開心術不正,行為不端的壞朋友,不要與執著的,懈怠的人交往,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8 應該結交學問淵博,恪守正法,高尚聰明的朋友;應該明瞭事義,消除疑慮,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9 不裝飾打扮,不嚮往世間的娛樂和欲愛,不涉足繁華之地,言語真實,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0 拋棄兒子,妻子,父親和母親,拋棄錢財,穀物和親屬,拋棄一切愛欲,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1 智者懂得:“這是束縛,其中幸福很少,快樂很少,痛苦倒是很多。這是釣鉤。”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2 衝破這些桎梏,猶如水中魚兒衝破魚網。猶如火苗不再返回燃燒過的地方,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3 目不斜視,足不躊躇,守住感官,保護思想,不懷欲望,不受燒烤,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4 拋棄在家人的標誌,猶如波利質多樹(指天國中的珊瑚樹)拋棄樹葉,穿上黃袈裟出家,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5 不貪圖美味,不猶豫動搖,不養育他人,挨戶行乞,心無牽掛,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6 摒棄心中五蓋,清除一切污點,獨立不羈,斬斷愛和恨,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7 拋棄快樂和痛苦,也拋棄從前的喜悅和煩惱,達到無憂無樂,安寧,純潔,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8 竭力獲得至善,誠心誠意,行動積極,勤奮努力,堅韌不拔,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9 堅持隱居和修禪(指靜慮沉思),堅持正法,洞察生存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0 企求滅寂欲望,謹慎,聰明,博學,深思,知法,自制,努力,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1 猶如獅子不怕聲響,風兒不怕羅網,蓮花不怕污水,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2 猶如獸王獅子四處遊蕩,以利牙征服眾獸,而棲息在僻靜之處,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3 始終保持仁慈,寧靜,憐憫,超脫和忻悅,不受整個世界干擾,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4 摒棄愛欲,忿怒和癡迷,斬斷種種束縛,不懼怕生命的滅寂,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5 人與人交往為謀私利,不謀私利的朋友今日難得,謀私利的人不純潔,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第四章 耕者婆羅豆婆遮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摩揭陀國南山一個名叫愛迦拿勒的婆羅門村中。那時,正值播種季節,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的五百架犁都套上了軛。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帶上缽和袈裟,來到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工作的地方。那時,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正在分發食物。世尊走到分發食物的地方,站在一旁。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看見世尊站著乞食,便望著他,說道:“哦,沙門!我耕田,我播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沙門!你也應該耕田,你也應該播種,耕了,種了,你就有吃的。”“婆羅門啊!我也耕田,我也播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可是我們不曾看見世尊喬答摩的軛,犁,犁頭,刺棒和耕牛。” 世尊喬答摩又重複說道:“婆羅門啊,我耕田,我耕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然後,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76 “聲稱自己是耕者,我們未見你耕種,請你說說耕種之事,讓我們知道你如何耕種。” 77 “信仰是種子,苦行是雨水,智慧是我的軛和犁,謙遜是犁把,思想是轅軛,意念是我的犁頭和刺棒。 78 “控制身體,言語謹慎,飲食有節,我以真話作砍刀,柔順是我的解脫。 79 “勤奮是我駕轅的牛,運載解脫,一直往前,永不返回;到達那裡,沒有悲哀。 80 “進行這樣的耕種,它結出永恆之果;凡這親友耕種的人,他擺脫一切痛苦。” 然後,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用大金碗盛滿牛奶粥,遞給世尊,說道:“請世尊喬答摩吃牛奶吧!世尊是位耕者,因為世尊喬答摩的耕種結出永恆之果。” 81 “由吟誦偈頌而得到食物,我是不能吃的。婆羅門啊,那樣做,對智者是不合正法的。佛陀們(指智者們與覺者們)拒受由吟誦而得到的食物。婆羅門啊!只要正法存在,這就是一條準則。 82 “對於滅寂煩惱,摒棄惡習,獲得圓滿的大仙,你應該提供另一種食物和飲料,因為這是渴求功德者的福地。” “那麼,喬達摩啊!我把這牛奶粥給誰呢?”“婆羅門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中,在這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中,我沒有看到哪一個喝了牛奶粥能消化的,除了如來,或如來的北子。所以,婆羅門啊!你或是把牛奶粥倒在無草的地方,或是倒在無生命的水中。”於是,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把牛奶粥倒在無生命的水中。而倒入水中的牛奶粥嘶嘶作響,冒出濃煙,確實,被曬了一整天的犁頭扔進水裡,就會嘶嘶作響,冒出濃煙,這倒在水中的牛奶粥也是這樣,嘶嘶作響,冒出濃煙。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誠惶誠恐,汗毛直豎,走到世尊那裡,向世尊行觸足禮,然後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喬答摩! 妙極了,喬答摩!正像一個人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達東西,世尊喬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我要在世尊喬達摩面前出家,我要得到具足戒,”於是,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後不久,可尊敬的耕者婆羅豆婆遮獨自過著隱居生活,凝思靜慮,精進努力。不久,便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世親證和達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為此目的,善男子們才正確地離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經滅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該做的事,在這世上再無別事。這樣,可尊敬的耕者婆羅豆婆遮成為又一個阿羅漢。 第五章 貢陀經 83 金匠貢陀說道:“我問大智者、牟尼、法主、人中之傑、上乘御夫、地無欲者佛陀;世上有多少種沙門?請告訴我。” 84 世尊說道:“有四種沙門,此外沒有第五種,貢陀啊!我作為目睹者,告訴你這四種沙門:勝道者、示道者、命道者、汙道者。” 85 金匠貢陀說道:“佛陀們稱什麼樣的人為勝道者?示道者怎樣無與倫比?請你告訴我,什麼是命道者?然後再告訴我,什麼是汙道者?” 86 世尊說道:“消除疑惑,擺脫痛苦,樂在涅槃,棄絕貪欲,是人界和神界的導師,佛陀們稱這樣的人為勝道者。 87 “在這世上,懂得什麼是至高者,並宣講和闡述正法,他們是斬斷疑惑、摒棄欲望的牟尼,佛陀們稱這第二種比丘為示道者。 88 “遵循法句闡明的生活道路,自制,專心,言論無可指謫,佛陀們稱這第三種比丘為命道者。 89 “偽裝有德,魯莽唐突,辱沒家族,膽大妄為,虛偽欺詐,不能自制,嚼舌多嘴,裝模作樣,這種人就是汙道者。 90 “在家人,聖賢的學生,有學問者和智者瞭解了這四種沙門,目睹這四種沙門是這樣的, 就不會拋棄自己的信仰,他們怎會將高尚和卑下,純潔與污穢一視同仁呢?” 第六章 毀滅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逝多林裡。這天夜晚消逝時,有一位美麗的神靈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裡,行禮問安,站在一旁。然後,這位神靈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91 “我們請教喬達摩關於人的毀滅,我們前來詢問世尊: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2 “生存容易明白,毀滅也容易明白:熱愛正法的人生存,仇視正法的人毀滅。” 93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一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二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4 “他親近惡人,不親近善人。他熱衷惡行,這是毀滅的原因。” 95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二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三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6 “生性嗜睡,喜歡聚會,萎靡不振,懈怠懶惰,好發脾氣,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97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三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四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8 “生活富裕,但不瞻養青春己逝的年邁父母,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99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四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五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0 “用謊言欺騙婆羅門,沙門或其他行乞者,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1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五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六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2 “有很多財產,有金子,有食物,但獨自享用這些好處,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3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六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七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4 “以出身自傲,以財富自傲,以家族自傲,看不起自己的親友,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5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七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八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6 “沉湎於女色,愛喝酒,好賭博,將一切所得揮霍一空,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7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八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九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8 “不滿意自己的妻子,與妓女廝混,與他人的妻子廝混,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9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九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十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10 “青春己逝,還將乳房如同町婆羅果的女子帶回家;出於對她的猜忌而不能安睡,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11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十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十一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12 “對嗜酒和揮霍的女人或男人推崇備至,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13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十一種毀滅。世尊啊!請說說第十二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14 “出生在刹帝利家族,財產微薄,野心很大,渴求在這世上取得王國,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15 “智者聖人具有洞察力,考慮到世上這些毀滅,嚮往極樂世界。” 第七章 無種姓者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國城給孤獨園的逝多裡。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帶著缽和袈裟進入舍衛城乞食,那時,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家中點燃了火,正在祭祀。世尊挨家沿戶乞食,向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的家走來。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看見世尊從遠處走來,他望著世尊,說道:“站在那裡,禿頭!站在那裡,沙門!站在那裡,無種姓者!”聽了這話,世尊對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說道:“婆羅門啊!你懂得無種姓者,或無種姓者的行為嗎?”“喬答摩啊!我確實不懂得無種姓者,或無種姓者的行為,請世尊得答摩為我說法,讓我懂得無種姓者,或無種姓者的行為。”“那麼,婆羅門啊!好好用心聽著!我講給你聽。”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回答世尊道:“好的。”於是,世尊說道: 116 “懷有怒氣,懷有敵意,邪惡狡詐,見解錯誤,弄虛作假,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17 “在這世上,傷害各種生物,無論是一次生者,還是兩次生者,毫不憐憫眾生,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18 “圍攻侵害鄉村和城鎮,以壓迫者聞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19 “如果在鄉村或森林,偷取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0 “確實借了債,但要還債時,跑掉了,說道:我沒欠你債,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1 “貪圖一點小財,殺害路上行人,取得那點小財,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2 “為自己,為別人,或為錢財,出面作證時提供偽證,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3 “出沒在親戚或朋友的妻子中,或強逼,或引誘,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4 “生活富裕,但不贍養青春己逝的年邁父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5 “用言語傷害或激怒父母、兄弟、姐妹和岳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6 “別人請教有益之事,他教唆無益之事,說話遮遮掩掩,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7 “做了壞事,一心希望別人沒有發覺,行動鬼鬼祟祟,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8 “到了別人家裡,享用各種美味,而別人來到他家,卻不肯款待,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9 “用謊言欺騙婆羅門、沙門或其他行乞者,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0 “用言語羞辱在吃飯的時候來到的婆羅門或沙門,不予施捨,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1 “滿嘴不實之辭,執迷不悟,貪圖小利,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2 “吹噓自己,蔑視他人,因驕傲反顯渺小,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3 “暴躁,貪婪,心術不正,妒忌,詭詐,毫無廉恥,膽大妄為,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4 “辱駡佛陀或佛陀的弟子,辱駡行乞者或在家人,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5 “沒有成為阿羅漢,卻自稱是阿羅漢,他是梵界中的竊賊,最卑鄙的無種姓者。我講給你聽的這些人都是所謂的無種姓者。 136 “不是由於出身,成為無種姓者,不是由於出身,成為婆羅門,而是由於業,成為無種姓者;由於業,成為婆羅門。 137 “我舉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舉世聞名的摩登是旃陀羅的兒子,是賤民。 138 “摩登格獲得了難以獲得的至高榮譽,許多刹帝利和婆羅門都去侍奉他。 139 “他己登上神車,進入聖潔的大道,摒棄愛欲和貪求,走向梵界,出身並不阻礙他在梵界獲得再生。 140 “而有些婆羅門出生在書香門第,熟悉經典,但他們經常作惡,被人發現。 141 “在這世,他們受人鄙視;在下世,他們墜入地獄。出身並不阻礙他們墜入地獄或受人鄙視。 142 “不是由於出身,成為無種姓者;不是由於出身,成為婆羅門;而是由於業,成為無種姓者;由於業,成為婆羅門。” 聽了這些話,拜火者婆羅豆婆遮波羅門對世尊說:“妙極了,喬答摩! 妙極了,喬答摩!正像一個人,喬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達東西,世尊喬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喬達摩接受我為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將終生尋求庇護。” 第八章 仁慈經 143 深明事義、達到寂靜境界的人,應該有能力,誠懇,正直,說話和氣,態度和藹,不傲慢。 144 知足,容易供養,少管事,儉樸,感官平靜,聰明,謙虛,不執著家庭。 145 不應該做任何卑賤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譴責。讓一切眾生幸福安全!讓他們快樂! 146 凡有生命者,或強或弱,或長或短,或大或小,或粗或細, 147 或可見或不可見,或近或遠,或生下或有待生下,讓一切眾生都快樂! 148 不要欺騙他人,不要蔑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出於忿怒和仇恨而互相製造痛苦。 149 猶如母親用生命保護自己的唯一兒子,對一切眾生施以無限的仁慈心。 150 對整個世界施以無限的仁慈心,無論在高處,低處或地平處,不受阻撓,不懷仇恨,不抱敵意。 151 無論站著、走著、坐著、躺著,毫不糊塗,恪守這一思想,人們說這是人世的梵界生活。 152 不接受謬論,有德,有見識,不貪戀愛欲,那就肯定不會再投胎。 第九章 雪山夜叉經 153 “今天是十五齋戒日”樂山夜叉說,“神聖的夜晚降臨,讓我們去見大名鼎鼎的老師喬達摩吧!” 154 “此人是否對於一切眾生,善於控制自己的思想?”雪山夜叉說,“是否不管符合不符合意願,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5 “此人對於一切眾生,善於控制自己的思想。”樂山夜叉說,“不管符合不符合意願,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6 “他是否不拿沒給他的東西?”雪山夜叉說,“是否克制自己,善待眾生?是否不懈怠?是否不放棄修禪?” 157 “他不拿沒給他的東西,”樂山夜叉說,“克制自己,善待眾生,不懈怠,不放棄修禪。” 158 “他是否不說謊?”雪山夜叉說,“是否不尖刻?是否不譭謗?是否不胡扯?” 159 “他不說謊,”樂山夜叉說,“不尖刻,不譭謗,不胡扯。” 160 “他是否不染愛欲?”雪山夜叉說,“是否心地純潔?是否克服癡迷?是否洞悉諸法?” 161 “他不染愛欲,”樂山夜叉說,“心地純潔,克服癡迷,洞悉諸法。” 162 “他有知識,”樂山夜叉說,“品行端正,摒棄煩惱,不會再生。 163 “這位牟尼通過言行達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滿智慧和德行,你依法讚美他吧! 164 “這位牟尼通過言行達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滿智慧和德行,讓我們去見喬答摩吧! 165 “他的雙腿像羚羊,他瘦削,堅定,節食,沒有貪欲,在林中修禪。來吧!我們去見喬答摩。 166 “他像獨來獨往的獅子或大象,不尋求感官享樂。我們去詢問他關於擺脫死亡套索的問題。 167 “他是宣講者,導師,精通諸法;他是擺脫了仇恨和恐懼的佛陀。我們請教喬達摩。” 168 “世界產生於什麼?”雪山夜叉說,“世界與什麼親近?世界執著什麼?世界受苦於什麼?” 169 “世界產生於六(指‘眼耳鼻舌身心’六種感官),雪山夜叉啊!”世尊說,“世界與六親近,世界執著六,世界受苦於六。” 170 “何謂執著,由此世界受苦?我們詢問出路,請說說怎樣才能擺脫痛苦?” 171 “據說世上有五種感官快樂,心是第六種;摒棄這六種感官快樂,就能擺脫痛苦。” 172 “我己如實告訴你們這個世界的出路,我告訴你們,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痛苦。” 173 “誰能越過水流?”雪山夜叉說,“誰能越過海洋?誰能在下不著地,上無依附的深水中不沉沒?” 174 “有德行,有智慧,鎮定自若,思想深邃,有見識,這樣的人經常越過難以越過的水流。 175 “摒棄欲念,擺脫一切束縛,滅寂歡喜,這樣的人不會在深水中沉沒。” 176 “你看,這位大仙具有深邃的智慧,洞幽察微,不染愛欲,一無所有,擺脫了一切束縛,行走在神聖的道路上。 177 “你看,這位大名鼎鼎的大仙洞幽察微,提供智慧,不染愛欲,無所不曉,聰明睿智,行走在高尚的道路上。 178 “今天,我們確實看到了美麗的光芒升起,看到了這位摒棄煩惱,越過水流的正等覺。 179 “這一千個具有神力,享有聲譽的夜叉全都皈依你,你是我們至高無上的老師。 180 “我們將從這村到那村,從這山到那山,四處遊蕩,向正等覺和法中之妙法頂禮致敬。” 第十章 林主夜叉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森林裡林主夜叉的地域裡。一天,林主夜叉走到世尊那裡,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第二次,林主夜叉又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第三次,林主夜叉仍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第四次,林主夜叉還是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朋友,我不出來了。你想幹什麼就幹吧!”“沙門啊!我要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將搗毀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雙腳,把你扔到恒河對岸去。”“朋友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這婆羅門、沙門、神和人中間,我還沒遇見誰能搗毀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雙腳,把我扔到恒河對岸,朋友啊!你想問什麼就問吧!?於是,林主夜叉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181 “在這世上,什麼是人的最寶貴的財富?遵行什麼,帶來幸福?什麼味道最美?什麼是人們稱讚的最好的生活?” 182 “在這世上,信仰是人的最寶貴的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的味道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讚的最好的生活。” 183 “怎樣渡過水流?怎樣渡過海洋?怎樣克服痛苦?怎樣獲得純潔?” 184 “憑信仰渡過水流,憑勤勉渡過海洋,憑勇力克服痛苦,憑智慧獲得純潔。” 185 “怎樣獲得智慧?怎樣獲得財富?怎樣獲得聲譽?怎樣獲得朋友?從這世到那世。怎樣臨終不悲傷?” 186 “樂於聆聽和信仰達到涅槃的阿羅漢法,勤勉努力,有見識,這樣的人能獲得智慧。 187 “行為正當,有耐心,有活力的人獲得財富,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捨獲得朋友。 188 “有信仰的持家者,具備四法:誠實、公正、堅定、慷慨,他從這世到那世,臨終不悲傷。 189 “請去問問其他各位沙門、婆羅門:在這世上,是否有比誠實、自制、慷慨、忍耐更重要的美德?” 190 “何必還要去問其他各位沙門、婆羅門呢?現在我已經懂得將來的利益。 191 “為了我的利益,佛陀來到森林居住,今天我已經懂得在何處施捨能獲得大功果。 192 “我要從這村到那村,從這城到那城,四處遊蕩,向正等覺和法中之妙法頂禮致敬。” 第十一章 勝經 193 或走,或站,或坐,或躺,蜷曲和伸展,這是身體的動作。 194 身體由骨和腱連接而成,粘上膜和肉,裹上皮,這樣,身體的真相就看不見了。 195 身體裡裝滿腸、胃、肝、膀胱、心、肺、腎和脾。 196 還有鼻涕、唾液、汗液、槳液、血液、潤滑液、膽汁和脂肪。 197 從它的九竅中,經常有污穢流出:眼屎從眼中流出,耳屎從耳中流出。 198 鼻涕從鼻中流出,從口中有時吐出膽汁,有時吐出痰。汗液從身體排出。 199 它的頭顱充滿窟窿,裡邊裝著腦子,傻瓜出於無知,才認為它是好東西。 200 身體一旦倒斃,浮腫發青,被扔在墳場,親人們不再照看。 201 狗、豺、狐狸、蛆蟲、烏鴉、兀鷹和其他生物都來吃它。 202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聽了佛陀的話,理解了身體,因為他看到了真相。 203 那個就像這個,這個就像那個;從裡到外,拋棄對身體的渴望吧! 204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兵摒棄欲望和貪求,獲得永恆的寧靜,達到堅定不移的涅槃境界。 205 具有雙足的身體需要照看,它污穢不潔,氣味難聞,充滿各種腐臭,到處流淌液汁。 206 具有這樣的身體,還要自以為了不起,蔑視他人,這種人只能是瞎子。 第十二章 牟尼經 207 從親膩中產生恐懼,從家室中產生污穢,不要親膩,不要家室,這就是牟尼的看法。 208 剷除出生者,不讓它成長,不讓它再生,人們稱道這位獨來獨往的牟尼:這位大仙看見寧靜的境界。 209 洞察根源,毀棄種子,摒除摯愛,這位牟尼看到出生和毀滅的終極,拋棄疑惑,不再歸屬哪一類。 210 認識一切居處,不企望其中任何一處,這位牟尼不執著,不貪戀,無所渴求,因為他己到達彼岸。 211 駕馭一切,洞悉一切,聰明睿智,無所沾染,摒棄一切,滅寂欲望而解脫,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2 有智力、有德行、鎮定自若,樂於修禪,有見識,不執著,不粗魯,摒棄煩惱,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3 獨來獨往,勤勉努力,任憑褒貶,就像獅子不怕聲響,風兒不怕羅網,蓮花不怕污水,他指引別人,而不受別人指引,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4 猶如豎立在沐浴地的柱子,別人都說他寡言少語,他摒棄煩惱,調伏感官,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5 思想堅定,猶如筆直的梭子;厭棄惡行,明辯是非,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6 控制自我,不作惡事;青年和中年時期都能克制自己,不生別人的氣,也不惹別人生氣,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7 依靠別人佈施生活,無論獲得上等的,中等的或其他的飯團,即不讚揚,也不抱怨,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8 四處遊蕩,戒絕淫欲,青年時期不執著任何地方,棄絕迷狂和懈怠,獲得解脫,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9 認識世界,洞悉至善,越過水流和海洋,斬斷不縛,獨立不羈,擺脫煩惱,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20 這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家人養育妻子,不自私,有德行,但不能控制自己不殺生;而牟尼永遠控制自己,保護眾生。 221 正如長有頂冠的青頸鳥(孔雀)永遠也達不到天鵝的飛行速度,在家人比不上隱居林中修禪的比丘、牟尼。 第二品 小品 第一章 寶經 222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一切眾生都快樂,讓他們專心聽講。 223 一切眾生啊!你們聽著!對人類要仁慈,他們日夜貢獻食物,所以,要盡心保護他們。 224 這個世界或另一個世界的財富,或天國的珍寶,都不能與如來相比,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5 鎮靜安定的釋迦牟尼達到滅寂,無欲和永恆,這種正法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6 無上的佛陀讚美純潔。人們說那是不終止的禪定。這種禪定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7 為賢者稱頌的八補特伽羅(指上座部佛教修行的八個果位),他們是四對,是善逝的門徒,值得施捨。向他們施捨將獲得大功果。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8 他們摒棄愛欲,專心致志,遵行喬達摩的教誨,達到至高目的,進入永恆,享受寂靜之樂。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9 猶如打入土中的因陀羅柱,四方來風吹不動,我稱這樣的人為賢者,他完全領悟了聖諦。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0 他們通曉智慧深邃者教誨的聖諦,即使漫不經心,也不再會有第八次再生。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1 為了獲得真諦,他摒棄三法:靈魂說、疑惑和戒規禮儀。他擺脫四地獄,不可能犯六大罪。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2 倘若他的身、言或心犯了罪過,他不可能隱瞞,因為據說對於有見識的人,這是不可能的。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3 正如初夏樹叢上鮮花盛開,他教誨通向涅槃的無上之法,使人受益。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4 這位無上者知道無上物,給予無上物,帶來無上物。這位無上士教誨無上之法。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5 舊業己剷除,新業不再生。他們心厭來生,毀棄種子,意志堅定,欲望無增,猶如一盞油燈。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6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佛陀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37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正法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38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僧團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第二章 葷腥經 239 “那些食用正當取得的娑摩迦,金古羅迦,支那迦(均是植物名)和葉果,根果,藤果的人,他們不為了感官欲望而說謊。 240 “吃別人施捨的,精心製作的精美食品,吃稻米製作的食品,迦葉啊!這樣的人吃葷腥。 241 “你說道‘葷腥對我不適宜。’梵天的親屬啊!而你又吃精心製作的鳥肉米飯,迦葉啊!我問個問題,你說的葷腥是什麼?” 242 “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欺詐,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3 “放縱愛欲,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虛無,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4 “粗暴,魯莽,背後罵人,背叛朋友,冷酷,驕傲,吝嗇,不肯向任何人施捨,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5 “恚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誑,妒忌,吹牛,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6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造謠誹謗,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7 “那些人在世上對眾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卻又傷人之身,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8 “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附入地獄。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9 “魚肉,齋戒,裸體,削髮,束髮,身上塗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頌詩,供奉,祭祀,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250 “智者守護感官,控制感官,立足於正法,喜歡正直與溫和。他擺脫束縛,拋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251 “世尊(這裡是指迦葉)就這樣反覆講述這個道理,這位擺脫暈腥,無所執著,難以效彷的牟尼用各種偈頌闡明這個道理,這位通曉頌詩者(指向迦葉問話的婆羅門)明白了這個道理。 252 “聽了佛陀(這裡是指迦葉)講述的這些擺脫暈腥,排除痛苦的妙語,他謙恭地向如來(這裡是指迦葉)致敬,當場選擇出家。 第三章 羞恥經 253 一個不知羞恥又蔑視羞恥的人說道:“我是朋友。”但他從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智者知道:“這樣的人不是我的朋友。” 254 盡對朋友說些無用的甜言蜜語,智者知道這種人是只說不做的。 255 熱衷於找裂痕,挑差錯的人不是朋友;與他相處就像兒子睡在母親懷中,這樣的人才是朋友,不會受別人離間。 256 想要獲得果實的人,肩負人生職責,勤奮努力,由此產生快樂和幸福,帶來榮譽。 257 品嘗了隱居和平靜的美味,擺脫恐懼。滌除罪惡,進而品嘗正法的美味。 第四章 大吉祥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逝多林裡。這天夜晚消逝時,有一位美麗的神靈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時,行禮問安,站在一旁。然後,這位神靈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258 “許多神和人思索吉祥。企求幸福,請你告訴我:什麼是最高的吉祥?” 259 “不與愚者交往,而與智者交往,崇敬值得崇敬者,這是最高的吉祥。 260 “住在合適的地方,前生積有功德,正確理解自我,這是最高的吉祥。 261 “學問淵博,技能高超,訓練有素,富有教養,善於辭令,這是最高的吉祥。 262 “侍奉父母,愛護妻兒,做事有條不紊,這是最高的吉祥。 263 “施捨,依法生活,愛護親屬,行為無可指責,這是最高的吉祥。 264 “斷絕罪惡,節制飲酒,努力遵行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5 “恭敬,謙遜,知足,感恩,適時聽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6 “忍耐,文雅,與沙門交往,適時討論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7 “苦行,梵行,洞悉聖諦,實現涅槃,這是最高的吉祥。 268 “思想不因接觸世事而動搖,擺脫憂愁,不染塵垢,安穩寧靜,這是最高的吉祥。 269 “做到這些的人,無論在哪裡都不可戰勝,無論去哪裡都安全,他們的吉祥是最高的。” 第五章 針毛夜叉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住在迦耶城針毛夜叉地域的一個石榻上。那時,會羅夜叉和針毛夜叉從世尊附近經過。會羅夜叉對針毛夜叉說道:“這是一個沙門。”針毛夜叉說道:“他不是真沙門,他是假沙門。但我要弄清楚他到底是真沙門還是假沙門。”於是,針毛夜叉走向世尊。到了那裡,他靠近世尊的身體。世尊挪開身體。針毛夜叉對世尊說道:“沙門!你怕我呀?”世尊回答到:“不,我並不怕你,朋友!不過接觸你是個罪過。”針毛夜叉說道:“我要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將搗毀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雙腳,把你扔到恒河對岸。”“朋友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這婆羅門、沙門、神和人中間,我還沒遇見誰能搗毀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雙腳,把我扔到恒河對岸。朋友啊!你想問什麼就問吧!?於是,針毛夜叉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270 貪愛和忿怒從哪裡產生?厭惡、喜樂和恐懼從哪裡產生?思慮折磨著心,就像孩子折磨烏鴉。這思慮從哪裡產生?” 271 “貪愛和忿怒從這裡產生。厭惡、喜樂和恐懼從這裡產生。思慮折磨著心,就像孩子折磨烏鴉。這思慮也從這裡產生。 272 “它們產生於愛念,產生於自我,就像榕樹的氣根;它們各自依附愛欲,就像林中遍佈的蔓藤。 273 “那些人知道它從哪裡產生,便把它剷除。你聽著,夜叉!他們超過了難以越過的水流,越過了過去未曾越過的水流,由此,他們不會再生。 第六章 法行經 274 人們說,即使對於從有家到無家的出家人,法行和梵行也是最高的理想。 275 如果他粗言惡語,像喜歡傷害人的野獸,那麼他的生活是邪惡的,他的污垢不斷增長。 276 喜歡爭論、愚昧癡迷的比丘,即使教他,他也不懂佛陀宣示的法門。 277 由於無知而傷害高尚的人,他不知道這是導向地獄之路的罪孽。 278 墮入惡道,從子宮到子宮,從黑暗到黑暗,這樣的比丘死後必定走向痛苦。 279 正如積聚多年的糞坑,這樣的有罪之人難以淨化。 280 比丘們啊!你們要知道,這種人執著家庭、有罪惡的欲望、罪惡的思想、罪惡的品行。 281 讓一切和諧協調,你們要避開這種人,掃除污穢,清除污垢。 282 你們要像剔除秕糠一樣,剔除那些自稱是沙門的假沙門,清除罪惡的欲望、罪惡品行。 283 讓有見識的純潔者與純潔者生活在一起,和諧相處的智者將結束痛苦。 第七章 婆羅門法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逝多林裡。那時,僑薩羅國許多年邁、衰老、高齡的富裕婆羅門來到世尊那裡,與世尊友好地互相問候,愉快地互相交談,然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這些富裕的婆羅門對世尊說道:“世尊喬答摩啊!從當今婆羅門身上能看到古代婆羅門的風習嗎?”“眾婆羅門啊!從當今婆羅門身上看不到古代婆羅門的風習。”“那麼,如果沒給世尊喬答摩添麻煩的話,請世尊喬答摩告訴我們古代婆羅門的風習。”世尊說道:“眾婆羅門啊!請你們用心聽著,我將告訴你們。”“好吧,世尊!”這此富裕的婆羅門答應道。世尊便說道: 284 “古代仙人控制自我,修習苦行,摒棄五官享樂,按照自己的目的生活。 285 “那些婆羅門沒有牲畜,沒有金子,沒有穀物,吟誦是他們的財富和穀物,他們守護這個梵寶。 286 “人們認為應該虔誠地為婆羅門準備好食物,並把準備好的食物放在門口。 287 “準備好各色衣服、床榻和居室,城內和國內的富人出來,向婆羅門致敬。 288 “那些婆羅門不可侵犯,不可戰勝,受正法保護,無論出現在哪家門前,都不會遭到拒絕。 289 “那些婆羅門修習四十八年梵行,努力追求知識和善行。 290 “那些婆羅門不與其他種姓女子結婚,也不買妻子;他們婚後相親相愛,和睦地共同生活。 291 “除了行經之末,那些婆羅門不在別時進行房事。 292 “他們稱頌梵行、戒行、正直、溫和、苦行、和善、仁慈和忍耐。 293 “他們中的最高者勤奮努力,即使在睡夢中,也不沾染房事。 294 “世上一些智者效彷他的品行,讚美梵行、戒行,忍耐。 295 “那些婆羅門乞求了大米、床榻、衣服和酥油,放在一起,準備祭祀。在舉行祭祀時,他們不殺牛。 296 “正如父母兄弟或其他親屬,牛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們身上產生良藥。 297 “牛提供食物,力量,美麗和幸福,他們懂得這個道理,因而不殺牛。 298 “那些婆羅門文雅,魁梧,俊美,享有聲譽,熱忱地履行他們的各種職責,只要他們生存在這世界上,人類便繁榮幸福。 299 “但他們漸漸發生變化,因為他們看到國王享有榮華富貴,盛裝的女子。 300 “套有高頭大馬的精緻車輛,絢麗的華蓋,精心間隔成室外的宮殿和住宅。 301 “看見這個大人物牛群圍繞,美女簇擁,那些婆羅門也貪圖這種享受。 302 “於是,他們為此編了一些頌詩,到烏迦格國王那裡,說道:‘你己擁有許多財富和穀物。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 303 “於是這位車主國王在那些婆羅門指導下,順利地舉行馬祭、人祭、擲棍祭和蘇摩祭,舉行完這些祭祀,他賜給婆羅門財富: 304 “牛群、床榻、衣服、盛裝的女子、套有高頭大馬的精緻車輛、絢麗的華蓋、 305 “精心間隔成室的舒適住宅,屋中裝滿各種穀物。國王賜給那些婆羅門這些財富。 306 “他們得到財富後,渴望積聚財富,他們充滿渴望,貪婪增長,為此,他們又編了些頌詩,到烏迦格國王那裡,說道: 307 “‘對於人來說,牛的重要如同水、土地、金子、財產和穀物,因為牛是眾生的必需品。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 308 “於是車主國王在那些婆羅門指導下,殺了數十萬頭牛作祭品。 309 “這些牛從未用角傷人,像羔羊一樣馴順,提供成罐的牛奶,國王卻讓人抓住牛角,用刀宰殺它們。 310 “屠刀落在這些牛的身上時,天神,祖先,因陀羅,阿修羅,羅刹驚呼道:‘正法休矣!’ 311 “從前只有三種弊病:願望、饑餓和衰老,而今由於殺牛,出現了九十八種弊病。 312 “這種古老的非法施暴的行為從此出現,無辜的牛遭到宰殺,祭司們背離了正法。 313 “這種古老的卑劣行為受到智者譴責,人們看到這種行為,就譴責祭司。 314 “正法崩潰,首陀羅,吠舍四分五裂,刹帝利四分五裂,妻子不尊敬丈夫。 315 “刹帝利、婆羅門和其他人都受族姓保護。現在他們無視種姓說,而沉溺於愛欲之中” 聽了這些話,這些富裕的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喬答摩! 妙極了,喬答摩!正像一個人,喬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達東西,世尊喬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們要皈依世尊喬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接受我們為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們將終生尋求庇護。 第八章 船經 316 人應該崇敬能從他那裡學到正法的人,正如眾神崇敬因陀羅。這種受崇敬、受歡迎、學識淵博的人能曉喻正法。 317 一個堅定、勤奮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領會精義,銘記在心,依法行動,他便成為聰明睿智的能人。 318 如果追隨低能愚昧,不明事義而妒忌心重的人,他就不可能領悟正法,驅除疑惑,而只能走向死亡。 319 正如一個落水者,他自己只能在洶湧奔騰的河水中隨波沉浮,怎麼還能幫助別人渡過河去呢? 320 同樣,一個人不明了正法,又不請教學問淵博的人,他自己都一竅不通,沒有驅除疑惑,怎能能教誨別人? 321 正如登上一條備有槳和舵的堅固的船,他技術高明,經驗豐富,能載運其他許多人過河。 322 同樣,一個精通知識、自我完美、思想堅定的人,他能教會其他專心致志的人。 323 因此,應該與聰明睿智、學問淵博的善人交往,精通正法,明瞭事義,付之實踐,便能獲得幸福。 第九章 戒行經 324 憑什麼戒行,憑什麼行為,做什麼事情,一個人才能真正確立自己,達到至高目的? 325 他應該尊敬長者,不妒忌,懂得按時拜見老師,抓住機會討論正法,專心聆聽精妙言辭。 326 他應該按時拜見老師,驅除愚執,舉止謙恭,記住事義、正法、自制和梵行,並付之實踐。 327 他應該以正法為樂園,喜歡正法,堅守正法,精通正法,不散佈玷污正法的言論,在至理妙言指引下生活。 328 他應該拋棄嘲笑、嚕嗦、悲歎、卑劣、欺騙、虛偽、抱怨、粗魯、墮落和愚癡,擺脫迷妄,思想堅定。 329 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禪定的精華,一個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識都不會增長 330 那些人熱愛聖賢宣示的正法,他們言語、思想和行為無與倫比,他們達到平靜、溫順和禪定,獲得知識和理解力的精華。 第十章 起來經 331 起來!坐起來!睡覺有什麼用?對那些被箭射中而受痛苦折磨的人,睡覺有什麼用? 332 起來!坐起來!堅定地學習,求得平靜,別讓死神知道你懈怠,把你愚弄,落入他的掌中。 333 越過天神和世人都渴求和執著的貪欲,不要錯過你的時機,因為錯過時機的人在墜入地獄時不勝悲哀。 334 懈怠是污垢,繼續懈怠是污垢;應該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知識,拔出自己的箭。 第十一章 羅喉羅經 335 “你是否因為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 你是否尊敬手持火把為人類照明者? 336 “我不因為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我始終尊敬手持火把為人類照明者。” 337 “願你摒棄美麗迷人的五官享樂,虔誠地出家,結束痛苦。 338 “與品行高尚的人朋友交往,在僻遠安靜的地方隱居,節制飲食。 339 “不要貪圖衣服、飲食、供養和住處,你就不會返回這世上。 340 “以戒律約束五種感官,思考身體,充滿厭倦。 341 “避開美麗而伴有愛欲的形相,凝思靜慮,轉向醜陋的形相。 342 “不受外在形相干擾,拋棄驕傲的習性,通過認清驕傲,你將平靜地生活。 世尊用這些偈頌反覆教誨可尊敬的羅喉羅。 第十二章 文基娑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阿羅維的阿迦羅婆寺,那時,尼俱陀迦波長老是可尊敬的文基娑的老師,不久前在阿迦羅婆寺涅槃。可尊敬的文基娑獨自隱居時,心裡尋思道:“我的老師是涅槃了,還是沒有涅槃?”傍晚,可尊敬的文基娑離開隱居處,到世尊那裡,向世尊到敬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對世尊說道:“世尊啊!我獨自隱居時,心裡尋思道:‘我的老師是涅槃了,還是沒有涅槃!’”然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從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雙手合十,對世尊念偈頌道: 343 “我們要問智慧高超的老師:阿迦羅婆寺的這位比丘死了,他在這世驅除了疑慮,心境平靜,聲名遠被,人所共知。 344 “他的名字叫尼俱陀迦波,世尊啊,這是你的這位婆羅門起的名字,他一生尊敬你,渴望智慧,精進努力,見識高明。 345 “洞悉一切的釋迦啊!我們都希望知道這位佛徒,我們準備洗耳恭聽,你至高無上,是我們的老師。 346 “消除我們的疑慮!請說說這位佛徒,說說涅槃,大智者啊!請告訴我們,洞悉一切者啊,猶如千眼天帝釋告訴眾神。 347 “在這世上,任何導致愚癡、帶來無知、容納疑惑的束縛,在如來面前都會消失,因為他是人中慧眼。 348 “如果一個人不像風驅散雲團那樣驅散污染,那麼,整個世界就會被黑暗籠罩,即使具有光輝的人,也發不出光芒。 349 “智者帶來光明,我認為你就是這樣的智者,我們來到你這位敏銳的智者面前,請你當眾講述迦波的情形吧! 350 “可愛的人,趕快發出可愛的言詞吧,就像天鵝起飛時,發出圓潤柔和的鳴叫,我們所有人將專心聆聽。 351 “我請完全擺脫生死、獲得純潔的人說法,因為普通人不能按自己心願做事,而如來能按自己的目的行事。 352 “你具有完美的智慧,能夠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雙手合十,致以最後的敬禮,智慧高超者啊1你知道一切,請解除我們的疑慮。 354 “你洞悉聖諦,請解除我們的迷惑。你知道一切,無比勤奮的人啊!猶如夏天受天熱折磨的人渴望雨水,我渴望你的言詞,請下知識之雨吧! 355 世尊說道:“他滅除了對這世上名色的貪欲,越過了長期潛伏的暗流,完全超脫了生死,”五中(指陪伴釋迦牟尼修苦行的五位婆羅門)最優秀者世尊這樣說道。 356 “聽了你的言詞,我很高興,無上的仙人啊!我的問題確實沒有落空,這位婆羅門沒有欺騙我。 357 “他言行一致,是佛陀的弟子。他斬斷了欺詐的死神張開的、結實的羅網。 358 “世尊啊!迦波看到了執著的原因,他確實越過了難以越過的死亡領域。” 第十三章 正確遊行經 359 “我要問你這位達到彼岸、堅定平靜、聰明睿智的牟尼:一位離俗出家、拋棄愛欲的比丘,怎樣在世上正確遊行?” 360 世尊回答到:“摒棄吉兆、凶兆、夢兆和命相,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1 “摒棄對人間和天上的欲樂的貪戀,越過存在,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2 “摒棄譭謗、忿怒和慳吝,摒棄贊同和反對,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3 “拋棄愛憎、無所取、無所依,擺脫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4 “不從生存因素中尋找精華,排除他人指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5 “言語、思想和行動沒有障礙,理解正法,追求涅槃境界,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6 “受人尊敬不驕傲,受人貶責不介意,受人施捨不迷醉,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7 “拋棄貪欲和存在,遠離宰割和捆綁,消除疑慮,沒有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8 “知道自己適宜什麼,不傷害世上任何人,如實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9 “沒有任何偏執,根除邪惡,摒棄欲望,無所貪求,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0 “滅寂煩惱,摒棄驕傲,越過一切貪欲之路,控制自我,平靜堅定,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1 “有信仰,有學問,看到解脫之路,不追隨外道宗派,剷除貪婪,忿怒和忌恨,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2 “純潔,勝利,排除障礙,掌握正法,達到彼岸,擺脫欲望,精通斷絕諸行的學問,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3 “超越過去和未來的劫波,智慧無比純潔,擺脫一切生存因素,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4 “知道涅槃之路,理解正法,明瞭通過滅寂一切執著而解除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5 “ 世尊啊!確實是這樣,以這種方式生活,控制自我,擺脫一切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第十四章 如法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逝多林裡,那時,有位名叫如法的優婆塞帶著五百優婆塞到世尊那裡,向世尊行禮,然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如法優婆塞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376 “大智者喬達摩啊!我問你:離家的出家人或在家的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為好佛徒? 377 “因為你知道人界和神界的行動和歸宿;你洞悉妙義,無與倫比,人們稱你為無上佛陀。 378 “你掌握一切知識,闡明正法,憐憫眾生;你排除障礙,洞察一切,純潔無暇,照亮整個世界。 379 “名叫藹羅筏駑的象王聽說你是勝者,來到你身旁,與你商討;聽說你說:‘善哉’後,它喜氣洋洋離去。 380 “吠舍婆那俱毗羅大王也來請教正法,智者啊!經他詢問,你講述正法,他聽後,也喜氣洋洋。 381 “那些能言善辯的外道,無論是正命外道(指宿命派),裸形外道(指苦行派),他們的智慧都超不過你,就像一個站立不動的人超不過快步行走的人。 382 “那些能言善辯的婆羅門,甚至是年長的婆羅門,還有被認為是論師的婆羅門,他們全都受益於你。 383 “世尊啊!我們全都渴望聆聽你闡述的精妙幸福的正法。無上的佛陀啊,我們向你求教,請你告訴我們吧! 384 “讓所有的比丘和優婆塞都坐下聆聽,讓他們聆聽無垢者領會的正法,猶如眾神聆聽婆娑婆的妙言。” 385 “聽著,比丘們!我告訴你們排除障礙的正法。你們要修持它,讓尋求真諦的有識之士遵行適合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386 “比丘不應該非時遊行,而應該適時去村莊乞食,因為欲望依附非時遊行者,所以佛陀們不非時遊行。 387 “色、聲、味、香、觸使人迷醉,應該驅除對所有這些的貪戀,適時用早餐。 388 “比丘適時乞得食物後,回來獨自靜坐,凝慮深思,控制自我,不讓思想外逸。 389 “如果與其他佛徒或比丘交談,應該談論精妙的正法,而不應該譭謗或責備他人。 390 “因為有些人放言攻訐,我們不稱讚這些缺少智慧的人;因為他們放縱思想,欲望總是依附他們。 391 “讓聰明睿智的佛徒聽取善逝教誨的正法,審慎地求取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的水。 392 “因此,比丘猶如蓮花上的水珠,不執著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垢的水。 393 “我還要告訴你們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為好佛徒,因為完整的比丘之法,在家的優婆塞是達不到的。 394 “不應該殺生,不應該指使他人殺生,不應該贊同他人殺生,不向一切生靈施暴,無論這些生靈在這世上是強者,還是弱者。 395 “佛徒應該自覺悟戒絕在任何地方偷竊任何東西,也不指使他人偷竊,也不贊同他人偷竊,他應該戒絕一切偷竊。 396 “智者應該避開非梵行生活,就像避開燒紅的木炭;即使不能過梵行生活,也不應該佔有他人的妻子。 397 “在大庭廣眾或社交場合,不應該對人說謊,也不指使他人說謊,也不贊同他人說謊,他應該戒絕一切謊言。 398 “熱愛正法的優婆塞不應該飲酒,也不指使他人飲酒,也不贊同他人飲酒。他懂得:‘酒使人迷醉’。 399 “因為愚人由於迷醉而犯罪,也使其他人懈怠,應該避開這種罪惡的淵藪,只有愚人才喜歡這種迷醉癡妄。 400 “不殺生,不偷竊,不說謊,不飲酒,不淫欲,不非時夜食, 401 “不戴花環,不敷香膏,席地而睡,這就是擺脫痛苦的佛陀教誨的‘八戒’。 402 “在每半月的第十四、第十五和第八日,在波底訶利耶半月,虔誠地遵守全部八戒。 403 “守戒之後,在早上,智者應該虔誠地盡自己能力,向眾比丘分送飲食,使眾比丘高興。 404 “依法侍奉父母,依法經商,優婆塞努力遵行此道,便會成為名叫‘自光’的天神。” 第三品 大品 第一章 出家經 405 我將讚美出家,正如明眼者出家,正如他經過考察,選擇出家。 406 “看到在家生活是桎梏,是藏汙納垢之地,而出家生活自由清閒,他便出家了。 407 “出家後,他避開以身作惡,摒棄以言作惡,過潔淨的生活。 408 充滿妙相的佛陀前往王舍城,進入摩揭陀國的基利跋諸乞食。 409 頻毗沙羅國王站在宮殿上看到了他,見他具有妙相,便說道: 410 “你們看,這個人俊美,魁梧,潔淨,行為高尚,前視一尋(一尋指只有一把犁那麼長的距離)。 411 “他目不斜視,富有思想,不像出身低微的人,讓御使跑去探聽一下,這位比丘去哪裡?” 412 那些御使奉命尾隨佛陀,心想:這位比丘去哪裡?他住在哪裡? 413 他善於控制自己,守護感官之門,聰明睿智、富有思想,他沿路乞食,很快裝滿了缽。 414 這位牟尼沿路乞得食物後,便出城回到般度婆山,他的住處那時。 415 御使們見他進入住地,便耽在附近。一位御使回來,向國王報告道: 416 “大王啊!這位比丘坐在般度婆山東邊,像一頭老虎或公牛,像一頭山洞裡的獅子。 417 聽了御使的話,這位刹帝利國王登上御車,匆忙趕往般度婆山。 418 這位刹帝利到達適宜車輛行駛的大道盡頭,便下車徒步走向比丘那裡。 419 國王坐下後,與比丘友好地互相問候寒喧。然後,國王說道: 420 “你年輕嬌嫩,正值青春初期,具有漂亮膚色和魁梧身材,像是刹帝利出身。 421 “我將裝備一支精良的軍隊,站在象隊前賜給你財富,請享用吧!告訴我:你的出身。” 422 “國王啊!就在喜馬拉雅山山麓,有個鄉村部族,繁榮富強喬薩羅國。 423 “部族名為太陽,我出身的家族名釋迦。我離開這個家族出家,不再貪戀愛欲。 424 “看到愛欲的危險,我視出家為安全。我將精進努力;我樂於此道” 第二章 精進經 425 我在尼連禪河邊精進努力,意志堅定,專心修禪,為了獲得解脫。 426 那摩支來到我那裡,說著憐憫的話語:“你消瘦羸弱,氣色不好,死亡已經臨近。 427 “你死亡的可能有一千分,活命的希望只有一分,您活命吧!還是活命更好,你可以做種種好事。 428 “通過梵行生活,通過供奉祭火,你已經積累了許多功德,何必還要這樣精進努力呢? 429 “精進努力是一條艱難的道路,難以通過,難以成功。”摩羅站在佛陀身旁,說著這些偈頌。 430 摩羅說了這些話,世尊回答道:“你這懶惰的親友!罪惡者!你來這裡幹什麼?” 431 “我不需要哪怕一丁點兒的功德,摩羅可以去跟那些需要功德的人說這些話。 432 “我有信仰,從信仰中產生力量和智慧,我如此精進努力,你還問我什麼活命不活命呢? 433 “既然風能吹乾河水,那麼當我精進努力時,它怎麼不會吹乾我的血液呢? 434 “血液乾涸時,膽汗和粘液也乾涸;肌肉消耗時,心更平靜,我的意念、智慧和禪定更堅定。 435 “我這樣生活著,雖然體驗到最強烈的感受,但我的心不渴求愛欲。請看看這個人的純潔性。 436 “愛欲是你的第一支軍隊,第二支叫做憂惱,第三支是饑渴,第四支叫做貪欲。 437 “第五支是昏沉,第六支叫做怯懦,第七支是疑惑,第八是虛偽自私。 438 “靠不當手段獲得利益、榮譽、崇敬和名聲;吹噓自己,貶低別人。 439 “那摩支啊,這就是你這個黑傢伙賴以進攻的軍隊,懦夫不能戰勝它而獲得幸福。 440 “我拿蒙諸草(指坐墊);可憐啊,活在這世上。我寧可死於戰鬥,也不願屈辱求生。 441 “那些執著現世的沙門和婆羅門沒有看到,也不知道有德之人所走的路。 442 “看到摩羅乘坐大象,統率全軍,我上前應戰;他不可能把我從這地方趕走。 443 “人界、神界都征服不了你的軍隊,我將用智慧粉碎它,就像用石頭碎未經焙燒的泥罐。 444 “我將控制思想,集中意念,從一個王國到另一個王國,教誨許多弟子。 445 “他們勤奮努力,按照我這個擺脫愛欲的人的教誨行事,走到哪裡都不悲哀。 446 “我亦步亦趨跟隨世尊七年,在這個富有思想的佛陀身上找不到任何機會。 447 “就像烏鴉盤旋在色如肥肉的石頭附近,心想:我們在這裡找到軟食,或許是美味。 448 “烏鴉沒有得到美味的肥肉,只能從那裡飛走,正像烏鴉飛近石頭又失望地離去,我們也將離開喬達摩。” 449 於是,滿懷悲哀,琵琶從腋下失落,這邪惡的夜叉從那裡消失。 第三章 妙語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逝多林中。世尊說道:“比丘們啊!具有四種特點的言語是妙語,不是惡語,智者聽來沒有錯誤,無可指責。”“哪四種特點?”世尊說道:“比丘們啊!比丘說妙語,不說惡語;說合法之語,不說非法之語;說動聽之語,不說難聽之語;說真實之語,不說虛妄之語。比丘們啊!具有這四種特點的言語是妙語,不是惡語,智者聽來沒有錯誤,無可指責。”善逝這樣說道,然後這位老師又說道: 450 “善人道:說妙語這是第一;說合法之語,不說非法之語,這是第二;說動聽之語,不說難聽之語,這是第三;說真實之語,不說虛妄之語,這是第四。” 然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從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雙手合十,巍峨世尊說道:“善逝,我有點想法。”世尊說道:“文基娑,說說你的想法。”於是,可尊敬的文基娑站在世尊面前,用合適的偈頌讚美道: 451 “應該說這樣的話,它即不折磨自己,也不傷害他人,那就是妙語。 452 “應該說動聽的話,令人高興,不帶來罪惡,應該說別人聽來悅耳的話。 453 “真實是不朽的,正法是永恆的,人們說:善人恪守真實、利益和正法。 454 “佛陀說的話令人寧靜,導向涅槃,結束痛苦。這樣的話確實至高無上。 第四章 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僑薩羅遜陀利迦河岸。那時,有位名叫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的婆羅門正在遜陀利迦河岸向火供奉祭品,舉行火祭。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的婆羅門正在遜陀利迦河岸向火供奉祭品,舉行火祭完畢後,從座位上起身,環顧四周,心想:“誰來享用這餘下的祭品?”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看到世尊坐在不遠處的樹根旁,從頭到腳披蓋著。於是,他左手拿著剩下的祭品,右手提著水罐,來到世尊那裡。聽到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的腳步聲,世尊露出頭來。而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心想:“這個人是削了髮的,他是個削髮者。”他想返轉去。但是,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轉而又想:“在這世上,也有一些婆羅門是削了髮的,我還是去問問他的出身吧!”於是,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走向世尊。到了那裡,對世尊說道:“你是什麼種姓?”世尊用偈頌回答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 455 “我不是婆羅門,不是王子,也不是吠舍,什麼也不是。看透了俗人的門第出身,我這個智者一無所有,在這世上遊行。 456 “身穿袈衣,離開家庭,四處遊行,剃去頭髮,心境平靜,不與世人交往。婆羅門啊,你詢問我的種姓出身是不合適的。” 457 “婆羅門與婆羅門相遇時,總要問:你是婆羅門嗎?”“如果你說你是婆羅門,說我不是婆羅門,好我要問你三音步,二十四音節的薩維蒂韻律。” 458 “為什麼這世上的仙人、刹帝利、婆羅門都要祭供天神?”“我說,誰在祭祀時,精通知識、達到終極的人獲得他的祭品,那麼,他的祭供會有成效。” 459 婆羅門說道:“確實,這個祭供會有成效,因為我們見到你這樣精通知識的人。如果沒有見到你這樣的人,別的人便會享用祭品。” 460 “因此,你來這裡是有所求的,婆羅門啊,你提問吧!你或許能在這裡找到一位平靜、無恨、無惱、無欲的智者。” 461 “我喜歡祭祀,喬達摩啊!我願意舉行祭祀,但我不理解祭祀。你教教我吧!告訴我在什麼情況下祭供,才有成效?”“那麼,婆羅門啊!你聽著,我來教你此法。” 462 “不問出身,但問品行,正如火從木頭中產生,一個堅定的牟尼即使出身微賤,也能成為有廉恥感的高貴者。 463 “誠實,忍耐,精通知識,恪守梵行,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4 “拋棄愛欲,出家遊行,控制自我,像梭子一樣正直,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5 “摒棄貪欲,調伏感官,像月亮擺脫羅候的控制,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6 “在這世上遊行,無所執著,富有思想,摒棄自私,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祭品賜給這樣的人。 467 “拋棄愛欲,超越一切,理解生死的終極,像清涼的湖水那樣平靜,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68 “接近正直者,遠離虛偽者,智慧無邊,不受今世或彼世的玷污,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69 “不虛妄,不驕傲,不貪婪,不自私,不渴求,摒棄忿怒,心境平靜,清除悲哀的污染,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0“驅除思想的執著,沒有任何財物,在今世或彼世無所貪求,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1“凝思靜慮,越過水流,洞悉正法,滅寂煩惱,持有最後的身體,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2“生存的煩惱和粗魯的言語都被滅除,不復存在;精通知識,在一切方面都獲得解脫,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3 “束縛被擺脫,不復存在;在驕傲者中間不驕傲;理解痛苦及其領域和內容,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4 “不追逐欲望,善於辨別,擺脫他人的觀點,不依賴任何感覺事物,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5 “通過理解,各種事物被滅除,不復存在;平靜,摒棄貪求,獲得解脫,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6 “洞悉束縛的產生和毀滅,避開一切貪欲之路,純潔、無過失、無污垢、無瑕疵,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7 “不考慮自己,凝思靜慮,正直堅定,無欲望,無障礙,無疑慮,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8 “沒有任何內在的癡迷,洞察一切事物,持有最後的身體,達到最高的智慧和無上的幸福,以至能淨化夜叉,這樣的如來值得享用祭品。 479 “讓我的祭品成為真正的祭品吧!因為我遇上了這樣一位精通知識的人,梵天已經親證。請世尊接受我的祭品吧!請世尊享用我的祭品吧!” 480 “由吟誦偈頌而得到的食物,我是不能吃的,婆羅門啊!那樣做,對智者是不合正法的的。佛陀們拒受由吟誦偈頌而得到的食物,婆羅門啊!只要正法存在,這就是一條準則。 481 “對於滅寂煩惱、摒棄惡習,獲得圓滿的大仙,你應該提供另一種食物和飲料,因為這是渴求功德得的福地。” 482 “好極了,世尊!聽了你的教誨,我懂得在祭品祀時應該找怎樣的人享用我的佈施。” 483“擺脫爭執,思想平靜,摒棄愛欲,驅除懶惰, 484“教誨受束縛的人,懂得生與死,這樣的品行完美的牟尼在祭祀的時候應該來到, 485 “你應該驅除傲慢,雙手合十,向他致敬,供奉他的食物和飲料,這樣的佈施會有成就。” 486 “佛陀你值得享用祭品,你是最高的功德之地,全世界的供奉物品。向你佈施會帶來大功果。” 然後,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妙極了!喬達摩!正像一個人,喬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我要在世尊喬答摩面前出家,我要得到具足戒。”於是,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婆羅門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後不久,可尊敬的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獨自過隱居生活,凝思靜慮,精進努力,不久,便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世親證和達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為此目的,善男子們才正確地離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經滅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該做的事,在這世上再無別事,這樣,可尊敬的孫陀利迦婆羅德婆諸成為了又一個阿羅漢。 第五章 摩伽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王舍城鷲峰山,青年摩伽來到世尊那裡。到了那裡,與世尊互致問候。問候之後,又互相寒暄,然後,青年摩伽坐在一旁。坐在一旁之後,他對世尊說道:“世尊啊!我是個慷慨大度的施主,樂於施捨。我合法地尋求財富,在合法地獲得財富後,我把它們施捨給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六個人,七個人,八個人,九個人,十個人,二十個人,三十個人,四十個人,五十個人,一百個人,乃至更多的人,喬達摩啊!我這樣的施捨,這樣的祭祀,會產生許多功德吧!”世尊說道:“確實,年輕人啊!你這樣的施捨,這樣的祭祀,會產生許多功德的。年輕人啊!一個慷慨大度的施主,合法地尋求財富,在合法地獲得財富後,把它們施捨給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六個人,七個人,八個人,九個人,十個人,二十個人,三十個人,四十個人,五十個人,一百個人,乃至更多的人,會洋生大功德的。”於是,青年摩伽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487 “請問身著袈裟、出家遊行、仁慈的喬達摩:一位樂於施捨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上其他人施捨食物和飲料,這樣供奉的祭品給誰帶來純潔?” 488 世尊說道:“摩伽啊,一位樂於施捨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上其他人施捨食物和飲料,由於施捨值得施捨的人,這樣的人會獲得成功。” 489 青年摩伽說道:“我就是這樣一位樂於施捨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上其他人施捨食物和飲料。世尊啊,請告訴我:什麼人值得施捨?” 490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在這世上遊行,無所執著,無所佔有,完美,自制。 491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斬斷一切束縛和桎梏,自制,超脫,無煩惱,無貪求。 492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擺脫一切束縛,自制,超脫,無煩惱,無貪求。 493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擺脫貪欲,忿怒和癡迷,滅寂煩惱,恪守梵行。 494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不虛妄,不驕傲,不貪婪,不自私,不渴求。 495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不沉溺貪欲,越過水流,無私地遊蕩。 496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不貪求世上的一切,也不貪求今世或彼世的生死存亡。 497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摒棄愛欲,出家遊行,控制自我,像梭子一樣正直。 498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驅除貪欲,調伏感官,像月亮擺脫羅候的控制。 499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完全平靜,排除貪欲,消除忿怒,離開這世後,毫無蹤跡。 500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徹底擺脫生死,完全消除疑慮。 501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在世上遊行,以自我為燈,無所佔有,在一切方面都獲得解脫。 502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真正懂得這是最後一次,不再轉生。 503 “一個想積功德的婆羅門在祭祀時,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把祭品賜給這樣的人:他們精通知識,喜歡修禪,富有思想,達到最高智慧,庇護眾生。” 504 “確實,我的問題沒有落空,世尊啊!你告訴了我什麼人值得施捨,因為在這世上,你真正知道這個事情,懂得這個法則。” 505 青年摩伽說道:“一位樂於施捨的在家施主,企求功德,渴望功德,舉行祭祀,向世人其他人施捨食物和飲料,世尊啊,請告訴我怎樣祭祀才以能取得功果?” 506 世尊說道:“摩伽啊,你祭祀吧!在祭祀時,始終保持思想純淨;祭禮者所依賴的是施捨;堅持這樣做,便能消除過失。 507 “驅除貪欲,消除仇恨,使仁慈之心廣大無邊;日日夜夜精進努力,使仁慈之心遍佈四面八方。” 508 “誰獲得純潔、解脫和覺醒?憑什麼,一個人能自己達到梵界?我不知道。牟尼啊! 我問你,請告訴我!我今天見到世尊,梵天已經親證,國王對我們來說,你確實與梵天相同。光輝的人啊!怎樣才能進入梵界?” 509 世尊說道:“摩伽啊!我說一個人成功地舉行三重祭祀,這樣的人由於施捨值得施捨的人,便會達到目的。因此,樂於施捨的人正確地舉行祭祀,便能進入梵界。” 青年摩伽聽後,便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喬達摩!妙極了,喬達摩!正像一個人,喬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喬答摩接受我為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將終生尋求庇護。” 第六章 娑毗耶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王舍城壯大陀竹林。那時,有位前生與娑毗耶游方僧有血緣關係的神靈對娑毗耶提出一些問題,並說道:“娑毗耶啊!哪個沙門或婆羅門能解答這些問題,你就在他身邊過梵行生活。”娑毗耶游方僧從神靈那裡得知這些問題後,他前往沙門、婆羅門那裡。這些沙門、婆羅門都是有團體,有信徒,聞名的教派導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眾人敬仰,例如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羅,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婆浮陀迦延、珊諸夜毗羅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婆毗耶游方僧向他們提出這些問題。他們都不能解答娑毗耶游方僧提出的問題。於是,娑毗耶游方僧心想:“這些沙門、婆羅門都是有團體,有信徒,聞名的教派導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眾人敬仰,例如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羅,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婆浮陀迦延、珊諸夜毗羅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他們都不能解答我的問題。由於不能解答而惱羞成怒,反問我問題。現在,我還是回到世俗去享受感官快樂。轉而,娑毗耶游方僧又想:”沙門喬答摩有團體,有信徒,是聞名的教派導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眾人敬仰。我現在還是到沙汴喬答摩那裡去問這些問題吧!”接著,娑毗耶游方僧又想:“那些沙門、婆羅門年邁,高齡,衰老,是早己出家的長老,有團體,有信徒,是聞名的教派導師,著名的教派創建者。受到眾人敬仰。例如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羅,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婆浮陀迦延、珊諸夜毗羅胝子和尼犍陀若提子。他們都不能解答我的問題。由於不能解答而惱羞成怒,反問我問題。那麼,沙門喬答摩能解答我問的這些問題嗎?因為沙門喬達摩年輕,新近出家。”轉而,娑毗耶游方僧又想:“不能因為沙門年輕便輕視他;即使沙門年輕,也有偉大的潛力和威嚴。現在我還是到沙門喬答摩那裡去問他這些問題。”於是,娑毗耶游方僧前往王舍城。他一路行乞,漸漸到達王舍城迦蘭陀竹林。他來到世尊那裡,與世尊互相問候。問候之後,互相寒喧。寒暄之後,他從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娑毗耶游方僧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510 “我懷著惶惑和疑問而來,我渴望詢問一些問題,請你回答我詢問的問題,正確地解答這些問題。” 511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你遠道而來,渴望詢問一些問題。我會回答你詢問的問題,正確地解答這些問題。 512 “娑毗耶啊,你問吧!你心裡想問什麼就問什麼吧!我會為你作出解答。” 於是,娑毗耶游方僧心想:“奇妙啊。真奇妙!我在其他的沙門、婆羅門中都沒有得到機會,喬答摩沙門卻給了我。”他歡喜滿懷,興高彩烈,向世尊提問: 513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比丘?怎樣才被稱作仁慈者?怎樣才被稱作自制者?怎樣才被稱作佛陀?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14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沿著自己鋪設的路,達到涅槃,消除疑惑,摒棄生死存亡,達到圓滿,滅寂再生,這樣的人是比丘。 515 “超然一切,富有思想,在一切世上不傷害任何生靈,這沙門越過水流,沒有煩惱,不傲慢。這樣的人是仁慈者。 516 “在一切世上,控制自己外部和內部的感官,洞悉這世和彼世,等待時間,這樣的人是自制者。 517 “明察一切動劫波和生死輪迴,滌除塵垢,沒有污點,純潔,滅寂再生,人們稱這樣的人為佛陀。”娑毗耶游方們讚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世尊提問: 518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婆羅門?怎樣才被稱作沙門,怎樣才被稱作潔淨者?怎樣才被稱作無罪者?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19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摒棄一切罪惡,去除污垢,凝思靜慮,控制自我,超越輪迴,達到圓滿,毫無執著,這樣的人被稱作婆羅門。 520 “平靜,摒棄善惡,滌除塵垢,懂得今世和彼世,超脫生和死。這樣的人被稱作沙門。 521 “在一切世上,滌除內部和外部的一切罪惡;在隸屬於劫波的神界和人界,不進入劫波,人們稱這樣的人為潔淨者。 522 “在這世上不犯任何罪惡,摒一切束縛和桎梏,沒有任何執著,獲得解脫,這樣的人被稱作無罪者。”娑毗耶游方僧讚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世尊提問: 523 “佛陀們稱什麼人為戰勝領域者?怎樣才被稱作通達者?怎樣才被稱作智者?怎樣才被稱作牟尼?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24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洞察神、人和梵的所有領域,徹底擺脫一切寶藏的束縛,這樣的人被稱作戰勝領域者。 525 “洞察神、人和梵的所有寶藏,徹底擺脫一切寶藏的束縛,這樣的人被稱作通達者。 526 “洞察內部和外部的感覺,智慧純淨,超脫善惡,這樣的人被稱作智者。 527 “洞察內部和外部的善惡,受到神和人崇敬,越過束縛的羅網,這樣的人是牟尼。”娑毗耶游方們讚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世尊提問: 528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精通知識者?怎樣才被稱作覺察者?怎樣才被稱作精進者?怎樣才被稱作優秀者?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29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洞悉沙門、婆羅門的所有知識,擺脫對一切知識的貪求,超越一切知識,這樣的人是精通知識者。 530 “覺察虛妄的名色是內部長外部的貪欲之根,徹底擺脫一切貪欲的束縛,這樣的人被稱作覺察者。 531 “厭棄世上一切罪惡,越過地獄之苦,勤奮努力,堅持不懈,這樣的人被稱作為精進者。 532 “根除內部和外部的一切束縛,徹底擺脫一切鼓掌縛和桎梏,這樣的人被稱作優秀者。娑毗耶游方們讚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繼續向民尊提問: 533 “一個人怎樣才被稱作有學問者?怎樣才被稱作高貴者?怎樣才被稱作善行者?怎樣才被稱作游方僧?我問你,世尊啊,請你解答。” 534 世尊說道:“娑毗耶啊!聞聽一切正法,理解蔬一切正確和錯誤,駕馭一切,沒有疑惑,獲得解脫,沒有任何煩惱,人們稱這樣的人為有學問者。 535 “剷除煩惱和欲望,聰明睿智,不再投胎,擺脫三名想(指色想,嗔想,異想)泥淖不再進入劫波,人們稱這樣的人為高貴者。 536 “在這世的善行中達到至高的目的,通達,一貫懂得正法,沒有任何執著,獲得解脫,沒有仇恨,這樣的人是善行者 537 “從上面,下面,平面和中間,摒棄帶來痛苦的行為,理智地生活,滅除虛妄、驕傲、貪欲、忿怒和名色,人們稱這種達到至高目的的人為游方僧。” 娑毗耶游方們讚賞世尊的話,歡喜滿懷,興高采烈。他從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雙手合十,向世尊致敬,用合適的偈頌當面讚美世尊: 538 “大智者啊!你克服了六十三種依據名想和辭彙概念的沙門觀點,你越過了水流。 539 “你達到盡頭,越過痛苦,你是阿羅漢,三藐三佛陀,我認為你己滅寂煩惱。你有光輝,有思想,充滿智慧。消滅痛苦的人啊!你使我越過水流。 540 “你知道我的惶惑,你使我越過各種疑問。向你致敬,牟尼啊!在智慧之路上,你己達到至高的目的。你毫無障礙,太陽的親屬啊!你是仁慈者。 541 “你解答了我先前的疑問,明眼者啊!你確實是牟尼,正等覺,完全沒有障礙。 542 “你驅除和毀滅一切煩惱;你平靜,自制,堅定,誠實。 543 “你是龍中之龍,大英雄。你說話時,所有的那羅陀和波跋多天神都高興喜歡。 544 “高尚的人啊!向你致敬!卓越的人啊,向你致敬!在神界和人界,你無與倫比。 545 “你是佛陀,導師,降服摩羅的牟尼,你斬斷偏執,越過並使人越過生存。 546 “你超越生存因素,剷除煩惱,你是獅子,無所執著,沒有疑懼和驚恐。 547 “正如美麗的蓮花不沾水,你也不沾善惡,英雄啊!伸出你的雙腳,娑毗耶向導師行禮。”於是娑毗耶游方僧以頭觸世尊的雙腳,向世尊說道:““妙極了,喬達摩!妙極了,喬達摩!正像一個人,喬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我要在世尊喬答摩面前出家,我能受具足戒嗎?”世尊說道:“娑毗耶啊!按照佛教戒律,過去屬於外道的人想要出家,想要受具足戒,必須等候四個月,四個月以後,由思想堅定的諸比丘為他舉行出家和受戒儀戒,使他成為比丘。在這件事上,我也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娑毗耶說道:“世尊,如果按照佛教戒律,過去屬於外道的人想要出家,想要受具足戒,必須等候四個月,四個月以後,由思想堅定的諸比丘為他舉行出家和受戒儀戒,使他成為比丘。那麼,我將等候四年,四年後,由思想堅定的諸比丘為他舉行出家和受戒儀戒,使我成為比丘。”於是,娑毗耶遊僧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後不久,可尊敬的娑毗耶獨自過隱居生活,凝思靜慮,精進努力,不久,便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世親證和達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為此目的,善男子們才正確地離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經滅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該做的事,在這世上再無別事。這樣,可尊敬的娑毗耶成為又一個阿羅漢。 第七章 賽羅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帶著大僧團在安吉多羅波國遊行乞食,與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來到安吉多羅波國的名為阿波那的小鎮。苦行者吉尼耶聽說沙門喬達摩,釋迦族之子,離開釋迦族出家。帶著大僧團在安吉多羅波國遊行乞食,與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來到阿波那鎮,到處傳揚著對喬達摩的稱讚:這位世尊、阿羅漢、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佛陀,他自己洞察和親證之後,教詢神界,魔界,梵界中的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他教誨的正法在開始、中間、結尾都是美好的。內容充實,意味豐富;他教誨完美純潔的梵行;見到這樣的阿羅漢是幸運的。 於是,苦行者吉尼耶前往世尊那裡,到了那裡,與世尊互致問候。問候之後。互相寒暄。寒暄之後,他坐在一旁。世尊說法,教誨坐在一旁的苦行者吉尼耶,使他高興喜悅。苦行者吉尼耶聽了世尊說法,受到教誨,高興喜悅,對世尊說道:“請喬答摩接受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吃飯。”世尊聽後,對苦行者吉尼耶說道:“吉尼耶啊!為比丘僧團是龐大的,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你又是忠於婆羅門的。”苦行者吉尼耶第二次對世尊說道:“喬答摩啊!儘管這是個龐大的比丘僧團,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我又是忠於婆羅門的,但還是請喬答摩您接受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吃飯。”世尊第二次對苦行者吉尼耶說道:“吉尼耶啊!為比丘僧團是龐大的,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你又是忠於婆羅門的。”苦行者吉尼耶第三次對世尊說道:“喬答摩啊!儘管這是個龐大的比丘僧團,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而我又是忠於婆羅門的,但還是請喬答摩您接受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吃飯。”世尊以沈默表示同意。 苦行者吉尼耶知道世尊已經同意,便從座位起身,回到自己的淨修林。到了那裡,他召集朋友、同事、親戚和族人說道:”尊敬的朋友、同事、親戚和族人,請聽我說,沙門喬達摩接受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吃飯,你們務必幫忙。”苦行者吉尼耶的朋友、同事、親戚和族人回答道:“好吧,尊者!”於是,有些人挖灶,有些人劈柴,,有些人在洗器皿,有些人安置水罐,有些人安排座位,而苦行者吉尼耶則親自支圓帳篷。 那時,有位名叫賽羅的婆羅門住在阿波那鎮。他精通三吠陀、尼犍豆、禮儀學、文字學、語音學、歷史傳說、吠陀讀法、語法、順世論和大人相,教三百青年念頌詩。那時,苦行者吉尼耶與賽羅婆羅門關係密切。賽羅婆羅門帶著三百青年徒步遊行,來到吉尼耶苦行者的淨修林。賽羅婆羅門看到苦行者吉尼耶的淨修林中,有些人挖灶,有些人在劈柴,有些人在洗器皿,有些人安置水罐,有些人安排座位,而苦行者吉尼耶則親自支圓帳篷。見此情形,賽羅婆羅門對苦行者吉尼耶說道:“尊敬的吉尼耶是要娶媳婦還是要嫁女兒,或是準備舉行大祭,或是摩偈陀國王頻毗沙羅率軍光臨,”“賽羅啊!我不是娶媳婦,不是嫁女兒,或是準備舉行大祭,也不是摩偈陀國王頻毗沙羅率軍光臨,但確實是在準備舉行大祭。沙門喬答摩,釋迦族之子,離開釋迦族出家。帶著大僧團在安吉多羅波國遊行乞食,與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來到阿波那鎮,到處傳揚著對喬達摩的稱讚:這位世尊、阿羅漢、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佛陀,他接受了我的邀請,明天帶著比丘僧團來這裡。”“你是說佛陀嗎?吉尼耶!”“我是說佛陀。賽羅!”“你是說佛陀嗎?吉尼耶!”“我是說佛陀。賽羅!”於是,賽羅婆羅門說道:“佛陀之個詞,在這蔬是不輕易說的。在我們的頌詩中,有三十二大人相,凡具備這些相記的大人物只有兩種情況,別無其他。如果他是在家人,則是一位國王,一位轉輪王,一位依法統治的法王,征服四方,國泰民安,擁有七寶。他的七寶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司庫寶、將領寶。他有一千多個兒子。他們是氣慨非凡的英雄,能擊潰外敵。他不是靠權杖,不是靠武器,而是靠正法征服和統治大海圍繞的大地。如果他離俗出家,則是一個阿羅漢,三藐三佛陀,排除了塵世的蔽障。吉尼耶啊!世尊喬達摩,這位阿羅漢、三藐三佛陀現在住在哪裡?”苦行者聽後,舉起右臂,對賽羅婆羅門說道:“賽羅婆羅門啊!他就在那一排青林裡。”於是,賽羅婆羅門帶著三百青年前往世尊那裡。賽羅婆羅門對青年們說道:“你們來吧,輕輕挪步,因為這些世尊難以接近,就像獨來獨往的獅子。當我與沙門喬達摩談話時,你們不要隨意打斷,你們要等到我與世尊談話結束。” 於是,賽羅婆羅門走到世尊那裡。到了那裡,與世尊互相問候。問候之後,互相寒喧。寒暄之後,他坐在一旁。賽羅婆羅門坐在一旁後,在世尊身上尋找三十二大人相。賽羅婆羅門在世尊身上發現了幾乎全部三十二大人相,只除了兩個。他對這兩個大人相產生猶豫,懷疑,不滿意,沒把握----那是陰藏隱秘和廣長舌頭。於是,世尊心想:“這位賽羅婆羅門看到了我的幾乎全部三十二大人相,只除了兩個。他對這兩個大人相產生猶豫,懷疑,不滿意,沒把握----那是隱藏隱秘和廣長舌頭。”於是,世尊施展神通,讓賽羅婆羅門看到了陰藏隱密。然後,世尊伸出舌頭,碰到左右兩耳孔,又碰到上面兩鼻孔,直至用舌頭複蓋整個前額。於是,賽羅婆羅門心想:“沙門喬答摩確實具有完全的三十二大人相,而不是部分的大人相。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佛陀?我聽年邁衰老的婆羅門老師的老師說過,那些阿羅漢,三藐三佛陀受到讚美,會顯示自己。我最好是當著喬達摩的面,用合適的偈頌讚美他。於是,賽羅婆羅門用合適的偈頌當面讚美世尊。 548 “世尊啊!你身軀完美,光彩熠熠,出身高貴,相貌動人,膚色金黃,牙齒潔白,精力旺盛。 549 “高貴出身者的標誌,所有的大人相,在你身上一應俱全。 550 “你眼睛清澈,面龐漂亮,身材高大,威儀端莊。在沙門僧團中,像太陽一樣發光。 551 “你這比丘相貌堂堂,膚色如金,具有這樣的絕妙相貌,何必要做沙門呢? 552 “你配做國王,轉輪王,御者之主,四方征服者,贍部果園之主。 553 “刹帝利和諸候都歸順你,喬達摩啊!你應該作為王中之大王、人中之因陀羅、治理王國。” 554 世尊說道:“賽羅啊!我是國王,一位無與倫比的法王,我以法轉輪不倒退。” 555 賽羅婆羅門說道:“喬達摩啊,你說”‘我以法轉動這法輪。’你知道你是正等覺,無與倫比的法王。 556 “誰是你的將領、弟子、傳承人?誰將繼續轉動這法輪?” 557 世尊說道:“賽羅啊!我所轉動的這無上法輪,在如來之後,由舍利弗繼續轉動。 558 “應該知道的我都知道,應該具備的我都具備了,應該拋棄的我都拋棄了,所以,我是佛陀,婆羅門啊! 559 “消除對我的懷疑,婆羅門啊!相信我,見到正等覺一向是難得的。 560 “我就是在這世上一向難得出現的正等覺,婆羅門啊!我是無與倫比的醫生。 561 “我是眾生魁首,無與倫比,摩羅大軍的降伏者;我征服了一切敵人,滿懷喜悅,無所畏懼。” 562 “朋友們,聽著!正如這位明眼者所說,他是醫生,大英雄,像在林中的獅子發出吼聲。 563 “見到這樣一位無與倫比的眾生魁首,摩羅大軍的降伏者,誰會不高興呢?即使出身低財賤者也是如此。 564 “如果您喜歡三藐三佛陀的教誨,我將在這裡當著無上智者的面出家。” 565 “如果您喜歡三藐三佛陀的教誨,我們也將當著無上智者的面出家。” 566 這三百婆羅門雙手合十,請求道:“世尊啊,我們願在你的身邊修習梵行。” 567 世尊說道:“賽羅啊!我精心教誨的梵行是現世的,直接的,對努力修習者來說,出家不會徒勞無益。” 於是,賽羅婆羅門帶著追隨者們當著世尊的面出家受戒。而苦行者吉尼耶在夜晚過後,在自己的淨修林中,準備好上等的硬食與軟食,讓人去通知世尊吃飯:“喬達摩啊!到時間了,飯已經準備好了。”於是,在清晨,世尊穿上衣服,帶著缽和袈裟,來到苦行者吉尼耶的淨修林。到了那裡,與比丘僧團一起按位就座。苦行者吉尼耶親自用上等硬食和軟食侍奉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使他們高興滿意。當世尊吃完飯,手從缽上移開時,苦行者吉尼耶拿一個低座,坐在一旁。世尊向坐在一旁的苦行者吉尼耶念頌了這些偈頌,使他高興: 568 “祭祀中,以火祭為首;韻律中,以薩維蒂為首;凡人中,以國王為首;河流中,以大海為首。 569 “星宿中,以月亮為首;發光體中,以太陽為首;在渴求功德和舉行祭祀的人中,以僧團為首。” 世尊念了這些偈頌,使吉尼耶苦行者高興後,從座位起身離去,而可尊敬的賽甸帶著追隨者們獨自隱居生活,凝思靜慮,精進努力。不久,便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世親證和達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為此目的,善男子們才正確地離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經滅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該做的事,在這世上再無別事。這樣可尊敬的賽羅帶著追隨者們成了阿羅漢中的一員,然後,可尊敬的賽羅帶著追隨者們前往世尊那裡,到了那裡,他偏覆左肩,雙後合十,向世尊致敬,用偈頌向世尊說道: 570 “明眼者啊!八天前我們皈依你,世尊啊!第七天夜晚,我們按照你的教誨,調伏了自己。 571 “你是佛陀,你是導師,你是降伏魔羅的牟尼,你斬斷煩惱,越過水流,也使人越過生存。 572 “你超越生存因素,剷除煩惱,你是獅子,無所執著,沒有疑懼和驚恐。 573 “這三百比丘站在這裡,雙後合十,英雄啊!伸出你的雙腳,讓這些無罪者向導師行觸足禮。” 第八章 箭經 574 在這世上,人生無歸屬,不可知,煩惱而短促,充滿痛苦。 575 沒有辦法能使生者免於死;到了老年,便是死亡,就是眾生的規律。 576 正如成熟的果子面臨掉落的危險,出生的人始終面臨死亡,這是眾生的規律。 577 正如陶工製作的陶器,最終總要破碎,人生也是如此。 578 幼者和長者,愚者和智者,所有的人都受死神控制,所有的人和歸宿都是死亡。 579 當他們在死神控制下,前往另一世界時,父親救護不了兒子,親人救護不了親人。 580 請看,親人嚎淘大哭,眼望著一個人、一個人被帶走,就像牛進屠場。 581 人世就是這樣,受衰老和死亡折磨,所以,智者懂得人世的規則,不再悲傷。 582 你不知道來路和去路,也看不見兩者的盡頭,悲傷也徒然。 583 愚者悲傷,只能傷害自己。如果悲傷有用,那麼智者也會這樣去做。 584 哭泣和憂傷不能使心境平靜,只會加深痛苦,損害身體。 585 消瘦,憔悴,自己傷害自己,死者並不因此復活,悲傷徒勞無益。 586 為死者哀號慟哭,會陷入悲傷;擺脫不了悲傷,會陷入更深的痛苦。 587 請看另一些按其業死去的人,他們受死神控制,在這世上戰戰兢兢。 588 人們抱有種種想法,但實際並非如此,死別就是這樣。請看,這是人世的規則。 589 一個人即使活上一百年,甚至更多年,最終也要與親人分離,拋棄這世的生命。 590 因此,聽取阿羅漢的話,排除悲傷,看到一個人死去時,便想:“我不會再見到他了。” 591 正如用水撲滅燃燒的房子,一位堅定、聰明、通達的智者能迅速驅散湧起的悲傷,就像風兒驅散棉絮。 592 一個為自己謀求幸福的人,應該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傷、欲望和憂慮。 593 拔掉了這箭,便無所執著,心境平靜,超越一切憂傷,無憂無慮,達到解脫。 第九章 婆塞特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願望犁的願望犁叢林。那時,許多著名的、富裕的婆羅六住在願望犁,諸如旃吉婆羅門,達羅講婆羅門,波會羅薩帝婆羅門,諸努索尼婆羅門,多提耶婆羅門和其他一些著名的、富裕的婆羅門。那時,有兩位青年婆塞特和婆羅德婆諸邊走邊談這個問題:“一個人是怎麼成為婆羅門的?”婆羅德婆諸青年說:“他父母雙方都是好出身,上溯七代血統純潔,在種姓問題上從未降格,無可指摘,這樣他就是一個婆羅門。”而婆塞特青年說:“他具有德行和善行,這樣,他就是一個婆羅門。”婆羅德婆諸青年不能說服婆塞特青年;婆塞特青年也不能說服婆羅德婆諸青年。 於是,婆塞特青年對婆羅德婆諸青年說道:“婆羅德婆諸啊,沙門喬答摩,釋迦族之子,離開釋迦族出家,住在願望犁的願望得坐林,到處傳揚著對喬達摩的稱讚:這位世尊、阿羅漢、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佛陀,可敬的婆羅德婆諸啊!讓我們到沙門喬達摩那裡去。到了那裡,我們問沙門喬答摩這問題,他怎麼回答,我們就怎麼接受。”婆羅德婆諸青年對婆塞特青年說道:“就這麼辦吧!”於是,婆塞特和婆羅德婆諸兩位青年前往世尊那裡。到了那裡,與世尊互相問候。問候之後,互相寒喧。寒暄之後,他倆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婆塞特青年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594 “我們是公認的三吠陀學者,我是波會羅薩的弟子,這位青年是達羅會的弟子。 595 “我們精通三吠陀學者講述的一切;我們是語法學家,精通吠陀讀法,在吟誦方面,與老師不相上下。 596 “喬達摩啊!在種姓問題上,我倆有分歧,婆羅德婆諸說一個人由於出身才成為婆羅門,而我說由於行為。你知道這個問題,明眼者啊! 597 “我倆互相不能說服對方,前來向你請教,因為你以‘正等覺’聞名。 598 ”正像人們雙手合十,向新月敬禮那樣,在這世上,人們也向喬達摩敬禮。 599“我們請教世上的明眼者喬達摩:一個人成為婆羅門究竟是靠出身,還是靠行為?我們不知道,請你告訴我們,讓我們懂得何為婆羅門。” 600 世尊說道:“婆塞特啊!我將逐一地,如實地向你們解釋生物的出身區分,因為它們的出身多種多樣。 601 “你們知道草和樹,儘管它們自己不知道,出身形成它們的特徵,因為它們的出身多種多樣。 602 “你們知道蛆、蛾、螞蟻,出身形成它們的特徵,因為它們的出身多種多樣。 603 “你們知道大大小小四足動物,出身形成它們的特徵,因為它們的出身多種多樣。 604 “你們知道爬行的蛇,出身形成它們的特徵,因為它們的出身多種多樣。 605 “你們知道水中遊動的魚,出身形成它們的特徵,因為它們的出身多種多樣。 606 “你們知道振翅飛行的鳥,出身形成它們的特徵,因為它們的出身多種多樣。 607 “在這些種類的生物中,由出身形成的特徵多種多樣,而在人類中,由出身形成的特處並不多種多樣。 608 “不是由於頭髮、頭、耳朵、眼睛、嘴、鼻、嘴唇、眉毛, 609 “不是由於頭頸、肩、腹、背、乳房、陰戶、交媾, 610 “不是由於手、腳、手掌、指甲、小腿、大腿、膚色和聲音而形成出身特徵,像其他生物那樣。 611 “人類不存在身體上的差異,人類中的區別由名稱表示。 612 “人類中以養牛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農民,不是婆羅門。 613 “人類中以手藝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手藝人,不是婆羅門。 614 “人類中以經商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商人,不是婆羅門。 615 “人類中以侍候他人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僕人,不是婆羅門。 616 “人類中以偷盜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盜賊,不是婆羅門。 617 “人類中以射箭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士兵,不是婆羅門。 618 “人類中以祭祀為生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祭司,不是婆羅門。 619 “人類中以享受村莊和王國的人,婆塞特啊!你知道,這樣的人是國王,不是婆羅門。 620 “我不根據出身或母系出身稱一個人為婆羅門,他可以稱作‘薄婆底’,可以富裕有錢,而我稱一無所有、毫無執著的人為婆羅門。 621 “斬斷一切束縛,無所畏懼,超越執著,獲得解脫,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2 “斬斷束縛人的套索,皮索和繩索,剷除障礙,達到覺智,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3 “即使無辜,也能忍受責駡、鞭打和囚禁,以忍達到覺智,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4 “不忿怒,有善行,有德行,不狂妄,自制,此生是最後一生,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5 “就像荷葉上的水珠,針尖上的芥末,他不沾染愛欲,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6 “他懂得在這世滅寂自己的痛苦,卸下重負,獲得解脫,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7 “智慧深邃,聰明,明辨正路和邪路,達到至高目的,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8 “即不與在家人交往,也不與出家人交往,出家遊蕩,沒有欲望,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29 “不對眾生施暴,無論是弱者還是強者;不傷害,也不引起傷害,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0 “在乖違者中,他不乖違;在暴虐者中,他平靜;在執著者中,他不執著;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1 “貪欲、仇恨、驕傲和欺妄都己消除,猶如芥末從尖上掉落,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2 “說話溫和,有益和真實,不對任何人發脾氣,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3 “在這世上,不拿任何不是給他的東西,無論是長的、短的、大的、小的、還是好的、壞的,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4 “對此世和彼世都不企求,毫無欲望,達到解脫,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5 “毫無執著,通過知識消除疑慮,進入永恆境界,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6 “克服善惡束縛。擺脫憂愁,滌除塵垢,純潔無瑕,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7 “像月亮一樣清澈,明淨,純潔無瑕,滅寂喜悅之情,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8 “越過難以越過的輪迴泥潭,越過癡迷,到達彼岸,專心修禪,沒有欲望,沒有疑慮,沒有執著,獲得解脫,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39 “在這世拋棄愛欲,離家成為出家人,滅寂愛欲的存在,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0 “在這世拋棄貪欲,離家成為出家人,滅寂貪欲的存在,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1 “摒棄人的束縛,克服神的束縛,擺脫一切束縛,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2 “摒棄歡喜和厭惡,鎮靜自若,排除生存因素,成為制服一切世界的英雄,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3 “通曉眾生的消亡和再生,無所執著,成為善逝、佛陀,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4 “神、乾闥婆和人都不知道他的蹤跡;他滅寂煩惱,成為阿羅漢,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5 “在過去、未來和現在,他一無所有,毫無執著,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6 “他是人中之公牛,賢者,英雄,大仙,勝利者,無欲者,純潔者和覺醒者,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7 “他知道前生情況,目睹天國和地獄,於是滅寂再生,我稱這樣的人為婆羅門。 648 “在這世上,用作名字和族姓的只是名稱,所有各處採用的都是名稱。 649 “無知者的錯誤觀點長期流行;無知者告訴我們:婆羅門都是由出身決定的。 650 “婆羅門不由出身決定,非婆羅門也不由出身決定;婆羅門由行為決定,非婆羅門也由行為決定。 651 “農民由行為決定,手藝人由行為決定,商人由行為決定,僕人由行為決定。 652 “盜賊由行為決定,士兵由行為決定,祭司由行為決定,國王由行為決定。 653 “智者洞悉因緣,懂得行為的果報,所以能如實地看待這種行為。 654 “由於行為,世界才存在;由於行為。人類才存在;眾生受行為束縛,猶如轉動的車輪受車閘束縛。 655 “憑苦行,任梵行,憑自制,憑柔順,一個人才成為婆羅門。這才是最好的婆羅門。 656 “他掌握三吠陀,平靜,滅寂再生,婆塞特啊,你要知道,這是智者中的梵天和帝釋天。” 婆塞特和婆羅德婆諸兩位青年聽了之後,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喬達摩!妙極了,喬達摩!正像一個人,喬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喬答摩接受我們為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們將終生尋求庇護。 第十章 拘迦利耶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逝多林中。那時,有位名叫拘迦利耶的比丘來到世尊喬達摩那裡,到了那裡,向世尊行禮,坐在一旁。坐在一旁之後,拘迦利耶比丘對世尊說道:“世尊啊!舍利弗和目犍連有邪念,他們陷入邪念的控制中。”世尊聽後,對拘迦利耶比丘說道:“別這麼說,拘迦利耶!你要善意地對待舍利弗和目犍連;舍利弗和目犍連品行端正。”拘迦利耶比丘第二對世尊說道:“對我來說,世尊啊,你是虔誠的,可信的,然而舍利弗和目犍連有邪念,他們陷入邪念的控制中。”世尊第二次拘迦利耶說道:“別這樣說,拘迦利耶!別這樣說,拘迦利耶!你要善意地對待舍利弗和目犍連;舍利弗和目犍連品行端正。”拘迦利耶比丘第三對世尊說道:“對我來說,世尊啊,你是虔誠的,可信的,然而舍利弗和目犍連有邪念,他們陷入邪念的控制中。”世尊第三次拘迦利耶說道:“別這樣說,拘迦利耶!別這樣說,拘迦利耶!你要善意地對待舍利弗和目犍連;舍利弗和目犍連品行端正。”於是,拘迦利耶比丘從座位上起身,向世尊施右巡禮,然後離去。 拘迦利耶比丘回去後不久,周身發出芥末粒般大的膿皰。然後,這些膿皰由芥末粒般變成菜豆般,由菜豆般變成鷹嘴豆般,由鷹嘴豆般變成棗核般,由棗核般變成庵磨羅果般,由庵磨羅果般變成貝羅婆果般,由未熟的貝羅婆羅果般就成比利果般。變成比利果般後,暈些膿皰破裂,流出膿和血。笱迦昨耶經丘由於這個疾病而死去。拘迦利耶對舍利弗和目犍連懷有惡意,所以死後墮入蓮花地獄。 夜晚逝去時,光輝燦爛的梵天薩漢波提照亮整座逝多林,來到世尊那裡。到了那裡,向世尊行禮,站在一旁。站在一旁之後,梵天薩漢波提對世尊說道:‘世尊啊!拘迦利耶比丘死了。世尊啊!拘迦利耶比丘對舍利弗和目犍連懷有惡意,所以死後墮入蓮花地獄。’梵天薩漢說了這話後,向世尊施右巡禮,然後消失。 夜晚逝去後,世尊對眾比丘說道:“眾比丘啊!昨天夜晚逝去的時,光輝燦爛的梵天薩漢波提照亮整座逝多林,來到世尊那裡。到了那裡,向世尊行禮,站在一旁。站在一旁之後,梵天薩漢波提對世尊說道:‘世尊啊!拘迦利耶比丘死了。世尊啊!拘迦利耶比丘對舍利弗和目犍連懷有惡意,所以死後墮入蓮花地獄。’梵天薩漢說了這話後,向世尊施右巡禮消失。有個比丘尊聽完後,對世尊說道:“世尊啊!一個人在蓮花地獄裡要活多長時間啊?”“比丘啊,一個人在蓮花地獄裡生活的時間是漫長的,不是用幾年、幾百年、幾千年或幾十萬年能數清的。”“世尊啊,你能舉個例子嗎?”“能的,比丘啊!”世尊說道:“例如,一輛僑薩羅國大車裝有二十斛芝麻,有個人每過一百取走一粒芝麻,那麼,比丘啊,用這個辦法,這輛僑節育羅國大車裝有的二十斛芝麻也會取完的,而在水泡地獄裡的時間還沒這麼快,比丘啊!水泡裂地獄的時間是水泡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阿婆婆地獄的時間是水泡裂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阿訶訶地獄的時間是阿婆婆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阿吒吒地獄的時間是阿訶訶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白蓮地獄的時間是阿吒吒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水蓮地獄的時間是白蓮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優缽羅地獄的時間是水蓮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芬陀利地獄的時間是優缽羅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蓮花地獄的時間是芬陀利地獄的二十倍。比丘啊!拘迦利耶比丘對舍利弗和目犍懷有惡意,他墮入蓮花地獄。”世尊說了這些話。說完後,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657 “出生之人嘴中都長有一把利斧,愚者口出惡言,用這把斧劈砍自己。 658 “一個人讚美該受譴責的人,或者譴責該受讚美的人,他以口積惡,因而,得不到幸福。 659 “在賭博中輸掉錢財,甚至輸掉自己在內的一切,這還是小罪,而對善逝們懷有惡意,則是大罪。 660 “心懷惡意,口出惡言,責駡聖人,便墮入地獄,從十萬水泡地獄到四十一地獄。 661 “說謊者或抵賴者都墮入地獄;這兩種人死後,在另一世界同樣是行為卑劣的人。 662 “侵害無辜者、純潔者、無罪者,這惡行回報愚者,猶如逆風拋撒灰末。 663 “沉溺貪欲,謾駡他人,沒有信仰,吝嗇,小氣,自私,慣於誹謗。 664 “口出惡言!虛偽者!低賤者!殺生者!有罪者!作惡者!卑劣者!低下者!卑賤者!你在這世上城鎮須多說,你己註定墮入地獄。 665 “作惡者啊!你污辱不幸者,漫駡善人,做了許多惡事,肯定長久地墮入地獄。 666 “因為任何人的行為不會消失,它會回來與主人相會,作惡的蠢人將在另一世界看到自己受苦。 667 “他到那裡,受鐵棒捶打,受鐵針穿刺,並得到相應食物,這食物像燒紅的鐵球。 668 “他們說話難聽,不企求庇護,也得不到庇護;他們進入像火葬堆熊熊燃燒的地方,躺在遍地燒紅的木炭上。 669 “他們被罩在網中,受我錘敲打;他們陷入濃密的黑暗,這黑暗無邊無沿,像大地的身軀。 670 “他們進入像火葬堆熊熊燃燒的地方,在鐵鍋中長時間受煎熬,像在火葬堆上蹦跳。 671 “作惡者怎樣受煎熬?他在膿和血中受煎熬,他四處亂爬,爬到哪裡沾汙哪裡。 672 “作惡者怎樣受煎熬?他在長滿蛆蟲的污水中受煎熬。他無法爬到岸邊,因為這鐵鍋完整無缺。 673 “他們帶著血肉模糊的肢體進入鋒利的九葉林地獄,被鉤子勾住舌頭,遭受捶打。 674 “他們進入難以越過的吠多羅尼地獄,那裡充滿鋒利的剃刀,作惡的蠢才做了惡事,墮入這個地獄。 675 “當他們哭叫時,成群兇猛的黑烏鴉啄吃他們,狗、豺、禿鷲、兀鷹和烏鴉撕吃他們。 676 “這裡的生活確實悲慘,作惡者已經看到。因此,在這世上,一個人應該在餘生恪守職責,不要放縱。 677 “智者能數出墮入蓮花地獄一車芝麻的數目;五俱胝的那由陀,再加一百二十個俱胝。 678 “地獄的生活如此悲慘,裡面的時間又如此漫長,因此,純潔,仁慈,品德高尚的人應該始終慎思謹言。” 第十一章 那羅迦經 679 仙人阿私陀在晝間休息時,看到三十位天神身穿潔淨衣,手持妙衣,喜氣洋洋,熱烈地向因陀羅慶賀。 680 看到這些天神興高采烈,他尊敬地問道:“眾天神為什麼如此高興,手持妙衣,揮舞不停? 681 “過去與阿修羅遭遇,天神勝利,阿修羅失敗,那時也沒有這樣興奮激動。見到了什麼奇跡,眾天神哪些高興? 682 “眾天神歡呼,歌唱,奏樂,手舞足蹈;我問你們這些住在須彌山頂的眾天神,請趕快解除我的疑慮,尊敬的眾天神啊!” 683 “無與倫比的寶中之寶菩薩為了人間的利益和幸福,降生在藍毗尼城釋迦村,所以,我們非常高興快樂。 684 “他是眾生之最,人中之傑,人中之公牛,人中之魁首,他將在名為‘仙人’的林中轉動法輪,像威武的獸王獅子發出吼聲。” 685 聞聽此言,他迅即降臨人間,來到淨飯王定型中,坐下後,對釋迦族說道:“王子在哪裡?我想看看他。” 686 於是,釋迦族讓這位名叫阿私陀的仙人觀看王子,這王子相貌出色,猶如高明的金匠鍛造的金子,閃閃發光。 687 見到王子像火焰一樣明亮,像空中行走的月亮一樣皎潔,像秋天衝破烏雲的太陽一樣燦爛,他滿懷喜悅,十分高興。 688 眾天神在空中張著一頂有無數支的千輪華蓋,金柄拂上下擺動;但看不見那些手持華蓋和拂的眾天神。 689 這位束有髮髻、名為根訶希利的仙人看到王子像金首飾放在淺紅色的毯子上,頭上高懸白色的華蓋,他感到高興愉快。 690 他精通相術和頌詩,急切地接過釋迦族之公牛,滿懷喜悅地說道:“這是人中之魁首,至高無上。” 691 然後,他想起自己即將去世,便神情沮喪,落下眼淚。釋迦族看到仙人哭泣,便問道:“是否王子有不祥之兆?” 692 看到釋迦族黯然神傷,仙人說道:“我不認為王子會有不幸,他也沒有不祥之兆。他不是平庸之輩,你們儘管放心。 693 “這位王子將達到最高智慧,看到最高純潔,轉動法輪,憐憫眾人;他的梵行將傳揚四方。 694 “而我在這世剩下的壽命不長了,在此期間就會死去,不能聽取這位舉世無雙者的正法了,因此,我傷心,難過,痛苦。” 695 他使釋迦族感到極大快樂。然後,他離開王宮,過梵行生活。他憐憫自己的外甥。勉勵他追隨那位舉世地無雙者的正法: 696 “當你聽到別人說起‘佛陀’,或者聽說‘他達到最高智慧、遵行正法之路。’那麼,你就去那裡求教,與世尊一起過梵行生活。” 697 他心懷善意,看到未來的最高純潔,在他的教誨下,那羅迦積了大量功德,控制感官,等待著勝利者。 698 聽說“傑出的勝利者轉動法輪”,他愉快地前去拜見仙人中之公牛,向這位優秀的牟尼求教最高智慧,阿私陀的教誨得到實現。 ------------序詩結束-------------- 699 “阿私陀的話已經如實證明,喬達摩啊!你通曉一切事物,我們要問你問題。 700 “我己出家,渴望過比丘生活,牟尼啊!我問你,請告訴我最高智慧的狀況。” 701 世尊說道:“我將為你講述這難以達到、難以獲得的智慧。現在,我將告訴你,你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 702 “在村莊裡,無論受辱駡,還是受讚揚,都應該一視同仁;要克制心中的忿怒,不驕傲,平靜的生活。 703 “各種事情出現,好像木柴上的火焰,讓誘惑牟尼的那些婦女不要誘惑他。 704 “厭棄交媾,摒棄各種愛欲,對一切生物,無論是弱者還是強者,即不干擾,也不溺愛。 705 “我跟他們一樣,他們跟我一樣;對自己和別人一視同仁,即不傷害,也不引起傷害。 706 “明眼者應該摒棄普通人執著的願望和貪欲,邁過越過這個地獄。 707 “他應該空腹,節食,無欲望,不貪婪;他不渴求欲望,成為無欲望者,寧靜幸福。 708 “牟尼應該遊行乞食後,回到林邊;走到樹根旁坐下。 709 “他應該專心修禪,在林邊得到快樂;他應該在樹根旁入禪,自得其樂。 710 “他應該在夜晚逝去後,前往村邊;他不應該喜歡受到召請,也不應該喜歡從村裡送來食物。 711 “牟尼來到村莊後,從容地挨家遊行乞食;乞食時,沈默不語,不說不得體的話。 712 “‘我得到,說聲好;我不得到,也說聲好’。他對兩者一視同仁,加到樹根旁。 713 “他手持缽盂遊行;他不是啞巴,但像啞巴;他不應該嫌棄微薄的施捨,不應該輕視施捨者。 714 ”各種各樣途徑己由沙門闡明:它們不通向彼岸兩次,也不被認為一次。 715 “比丘截斷水流,摒棄各種責任,無所執著,無所痛苦。” 716 世尊說道:“我將告訴你智慧:讓他像刀刃一樣;他應該用舌頭頂著上顎,控制口腹。 717 “他應該心地坦然,不左思右想,無污垢,不執著,恪守梵行。 718 “應該學會沙門奉行的獨居生活,獨居就是智慧,獨自生活會得到快樂。 719 “聽了智者,修禪者,摒棄愛欲者的話後,你將照亮四方;而作為我的信徒應該更加虔誠和謙恭。 720 “你們憑坑裡和溝裡的水,可以知道這一點:溪水流動嘩嘩作響,海水流動靜默無聲。 721 “空虛發聲,滿盈靜默,愚者猶如半瓶水,智者猶如滿池水。 722 “沙門講述很多富有意義的話;他知道正法,教誨正法;他知道很多,講述很多。 723 “他知道,但控制自己;他知道,但不說很多;這樣的牟尼配有智慧,這樣的牟尼獲得智慧。 第十二章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東園鹿母精舍。那時,在圓十五齋戒日的夜晚,世尊露天而坐,比丘僧團圍坐一旁。世尊環視沈默無言的比丘僧團,對他們說道:”眾比丘啊!這些正法有益,高尚,導致解脫,達到最高智慧,如果人們問:‘為什麼學習這些有益、高尚、導致解脫、達到最高智慧的正法?’眾比丘啊!應該回答到:‘為了正確理解二重觀法。’‘你說說哪二重?’‘這是痛苦,這是痛苦的產生,這是第一重觀;這是痛苦的滅寂,這是滅寂痛苦的道路,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希望鋒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指不回到欲界),”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24 “那些人不知道痛苦,不知道痛苦的產生,不知道怎麼完全徹底滅寂痛苦,也不知道平息痛苦的道路。 725 “他們沒有達到思想的解脫和智慧的解脫,不可能達到終極,只能陷身在生和老之中。 726 “那些人知道痛苦,知道痛苦的產生,知道怎麼完全徹底滅寂痛苦,也知道平息痛苦的道路。 727 “他們達到思想的解脫和智慧的解脫,有可能達到終極,不再陷身在生和老之中。”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生存因素,這是第一重觀;滅寂生存因素,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28 “在這世上,痛苦形形色色,痛苦產生的根源是生存因素。由於無知,愚者執著生存因素,一再蒙受痛苦。因此,智者看清痛苦產生的根源,不執著生存因素。”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無知,這是第一重觀;滅寂無知,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29 “那些人一再進入生死輪迴,從這種存在到那種存在,這便是無知的狀況。 730 “因為無知是最大的愚癡,所以,長久輪迴轉。而那些有知識的人不再走向再生。”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行,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行,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1 “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行,滅寂諸行,痛苦就不再產生。 732 “知道諸行產生痛苦這種危險,平息諸行,滅除諸想,真正理解這一點,痛苦也就消除。 733 “學問淵博,有正確的觀點和知識,這樣的智者超越摩羅的束縛,不再走向再生。”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識,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識,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4 “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識,滅寂諸識,痛苦就不再產生。 735 “知道諸識產生痛苦這種危險,平息諸識,比丘便沒有欲望,達到徹底平靜。”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觸,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觸,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6 “受諸觸控制,追逐生存水流,進入歧路,這樣的人無法消除束縛。 737 “理解諸觸,樂於平息諸觸,這樣的人洞悉諸觸,沒有欲望,達到徹底平靜。”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受,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受,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8 “任何快樂或痛苦,以及不痛苦或不快樂,都從內部和外部被感受。 739 “知道這是痛苦,一再接觸虛妄之物和毀滅之物,目睹一切消失,便厭惡諸受。比丘滅寂諸受,毫無欲望,達到徹底平靜。”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貪愛,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貪愛,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0 “與貪受作伴的人一再轉生,從這種存在到那種存在,不能超越輪迴。 741 “知道貪愛產生痛苦這種危險,比丘摒棄貪愛,不執著,有思想,四處遊蕩。”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攝取,這是第一重觀;滅寂攝取,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2 “生存的根源是攝取;生存者走向痛苦;有生就有死,這是痛苦的原因。 743 “因此,智者具有正確的知識,滅寂攝取;他知道滅寂生存,不走向再生。”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發起,這是第一重觀;滅寂發起,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4 “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發起,滅寂發起,痛苦就不再產生。 745 “知道發起產生痛苦這種危險,摒棄一切發起,由於沒有發起而獲得解脫。 746 “斬斷生存的渴求,心境平靜,越過生的輪迴,這樣的比丘不走向再生”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食,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食,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7 “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食,滅寂諸食,痛苦就不再產生。 748 “知道諸食產生痛苦這種危險,理解諸食,不依賴諸食。? 749 “正確地知道健康在於滅寂煩惱,比丘聰明睿智,深思熟慮,恪守正法,不歸屬任何範疇。”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躁動,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躁動,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產生,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50 “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躁動,滅寂躁動,痛苦就不再產生。 751 “知道躁動產生痛苦這種危險,比丘摒棄躁動,遏制諸行,不貪求,不攝取,有思想,四處遊蕩。”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有所依賴的人躁動,這是第一重觀;無所依賴的人不躁動,這是第二重觀。’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52 “無所依賴的人不躁動,有所依賴的人攝取這種存在或那種存在,不能超越輪迴。 753 “知道這種危險,知道依賴之物中的大恐懼,比丘不依賴,不攝取,有思想,四處遊蕩。”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中認為這是真實,聖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確地認為這是虛妄,這是第一重觀;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中認為這是虛妄,聖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確地認為這是真實,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56 “請看人界和神界把無我看作有我,生活在名色中,認為這是真實。 757 “因為他們認為這樣那樣,實際並非如此;因為這對於他是虛妄的,虛妄的事物變化無常。 758 “聖人真正懂得涅槃不虛妄,他們洞悉真實,沒有欲望,達到徹底平靜。” “眾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中認為這是快樂,聖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確地認為這是痛苦,這是第一重觀;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中認為這是痛苦,聖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確地認為這是快樂,這是第二重觀。’眾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59 “據說,只要色、聲、味、香和觸這一切東西存在,它們便是可愛的,迷人的,令人渴望。 760 “神界和人界都認為這些東西是快樂,而當這些東西消失時,便認為是痛苦。 761 “聖人把滅寂身體的存在看作快樂,這與世俗的看法相反。 762 “別人認為快樂,聖人認為痛苦;別人認為痛苦,聖人認為快樂。請看,這事難以理解,愚者感到困惑。 763 “有遮蔽便陰暗,看不見便黑暗;聖人無遮蔽,看得見便光明。那些無知的愚者不知道正法近在身邊。 764 “為生存欲望所控制,追逐生存的水流,進入摩羅的領域,這樣的人不能徹底理解正法。 765 “除了聖人,誰能徹底理解這種境界?徹底理解這種境界,擺脫煩惱,便達到涅槃。” 世尊說了這些。眾比丘滿懷喜悅,對世尊說的話感到滿意,通過這樣的解說,六十比丘的思想無所執著,擺脫煩惱。? 第四品 八頌經 第一章 愛欲經 766 他追求愛欲,心滿意足,肯定感到高興,因為實現了凡人的願望。 767 如果他滿懷渴望,追求愛欲,卻未能如願,他就感到痛苦,猶如利箭穿身, 768 避開愛欲,猶如不踩蛇頭,這樣的有識之士克服世上的這種執著。 769 他貪求種種愛欲:田地、財產、金子、牛、馬、僕人、婦女、親屬; 770 這些脆弱的東西擺佈他,危險折磨他,痛苦追隨他,猶如河水湧入漏船。 771 因此,有識之士應該永遠避開愛欲;摒棄它們,舀出船中漏水,越過河水,到達彼岸。 第二章 洞窟八頌經 772 一個生活在洞窟裡的人有許多遮蔽,沉溺在愚癡中;這樣的人遠遠沒有達到超脫,因為在這世上,愛欲是很難摒棄的。 773 聽憑願望,執著生存的快樂,尋求未來或過去的愛欲,貪戀今日和往昔的愛欲,這樣的人很難獲得解脫,因為解脫不能依靠別人。 774 貪求,迷戀,沉醉於愛欲,吝嗇,邪惡,這樣的人陷入痛苦時,悲歎道:“我們死後,將成為什麼?” 775 因此,讓世人學會知道什麼是世上的邪惡,讓他不要行惡,因為智者說道:人生是短暫的。 776 我看到世上貪戀生存的人戰戰兢兢; 這些可憐的人面臨死亡嘟嘟噥噥,不能擺脫對生存的貪戀。 777 請看,這些執著自我的人戰戰兢兢,猶如水流枯竭的魚兒。看到這種情形,那就不要執著自我,不要執著生存。 778 智者應該排除對兩極的渴望,徹底理解諸觸,沒有貪欲,不做自己譴責的事,不受所見所聞污染。 779 越過水流,不受執著污染,牟尼應該徹底理解名想,拔出利箭,努力遊蕩,不貪戀這世和彼世。 第三章 邪惡八頌經 780 思想邪惡的人爭辯,思想純真的人也爭辯,而牟尼不參與發生的爭辯,因此牟尼在任何地方都不受阻礙。 781 一個受欲望支配、固執己見、一意孤行的人,怎麼會放棄自己的見解喲?他在完成自己的事,怎麼理解就怎麼說。 782 未經詢問便向別人讚揚自己的德行戒行,智者認為這種自我吹噓的人不高尚。 783 平靜沈著,不稱道自己品行如何如何,在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驕傲,智者認為這樣的比丘高尚。 784 他的觀點是人為的、癔想的、偏頗的、污穢的,無論他怎樣自以為是,他的根基是不可靠的。 785 信奉某種觀點後,便難以擺脫。人們考察各種觀點,決定取捨。因此,人們在種種信奉中,拋棄或接受某種觀點。 786 純潔者在這世上不接受關於各種存在的人為觀點;他摒棄虛妄和驕傲,無所執著,還會依靠什麼行動呢? 787 執著種種觀點便會導致爭論,但依憑什麼與無所執著的人爭論呢?因為他即不接受,也不拒絕,在這世上滌除一切觀點。 第四章 純潔八頌 788 “我看見純潔者、優秀者、健康者,由於所見,人得到淨化。”持有這種觀點,並認為至高無上。便無依靠知識,尋找純潔者。 789 如果所見能使人淨化,或者知識能使人擺脫痛苦,那麼有貪愛的人便可通過其他途徑達到淨化,因為執照他的這種觀點,只能得出這種結論。 790 不執著所見、所聞、德行、所想和善惡,拋棄一切所得,在這世上無所作為,這樣的婆羅門不認為能通過別的途徑達到淨化。 791 有些人拋棄原先的,又接受另一種;他們追隨欲望,不能超越執著,抓住這個,捨棄那個,就像猴子抓住這根樹枝,捨棄那根樹枝。 792 一個人遵奉戒行,執著名想,便會陷入種種事情,而充滿智慧,具有知識的智者理解萬物,不會陷入種種事情。 793 對萬事萬物,無論是所見,所聞,還是所想,都不懷敵意;在這世上,有誰能改變這樣一位目光遠大,公開遊蕩的人? 794 克服罪惡,理解一切,洞察一切,沒有任何執著,這樣的婆羅門不迷戀貪欲,不沾染貪欲,對今世和彼世都不執著 第五章 至高八頌經 796 在這世上,一個執著觀點的人總把自己的觀點說成至高無上,而把別人的觀點說成低劣的。因此,他不能擺脫爭論。 797 他在所見、所聞、德行戒行和所想中,看到自己的利益,於是他執著其中,把其他一切視為低劣。 798 智者說:這是一種束縛,由於這種束縛而把其他一切視為低劣。因此,比丘不執著所見、所聞、所想和德行戒行。 799 在這世上,不要用知識或德行戒行製造觀點,不要把自己與別人等同,也不要認為自己低於別人或高於別人。 800 拋棄所得,無所執著,甚至也不依賴知識;不追隨宗派團體,甚至不採納任何觀點。 801 不渴求兩極,不渴求今世或彼世的種種存在,在考察萬物後,毫無執著。 802 對於世上所見、所聞、所想毫無人為的名想;這世上,有誰能改變這樣一位不採納任何觀點的婆羅門? 803 不製造任何觀點,不推崇任何觀點,不接受萬物,不依賴德行戒行,這樣的婆羅門走向彼岸,不再返回。 第六章 衰老經 804 生命確實短暫,不到一百歲,就要死去,即使能活得更長,最後仍會衰老而死。 805 人們總為自己喜愛之物悲傷,因為佔有之物不會永恆;認識到存在之物總要消亡,不要居家。 806 人認為“這是我的”,但還是隨死亡而消失;認識到這一點,虔誠的智者不會崇拜自我。 807 正如醒著的人看不見夢中相愚的情景,人也看不見亡故的親人。 808 凡是看到和聽說的人,都有一個稱呼他的名字;一旦這個人死去,只留下他的名字。 809 貪戀自己喜愛之物的人,不能擺脫憂慮、悲傷和貪婪,因此,牟尼們摒棄執著,四處遊蕩,尋求寧靜。 810 人們認為比丘毫無執著,四處遊蕩,經常獨處隱居,不在民上顯現自己,這是正確的。 811 牟尼在任何地方都無所依賴,即不喜歡,也不厭惡,悲傷和貪婪沾不上他,猶如水珠沾不上樹葉。 812 猶如水珠沾不上荷葉,猶如水珠沾不上蓮花,牟尼也不沾染任何的所見,所聞,所想。 813 純潔者不考慮所見、所聞、所想;他不願意通過其他途徑達到淨化,因為他即不激動,也不冷漠。 第七章 提舍彌勒經 814 可尊敬的提舍彌勒說疲乏:“世尊,請你說說沉緬淫欲的害處,聽了你的教誨,我將學習隱居。” 815 世尊說道:“彌勒啊!沉緬淫欲的人忘卻教誨,以錯誤的方式生活,這是他身上的卑劣性。 816 “他原先獨自遊蕩,現在沉緬淫欲,人們稱這樣的人為凡夫俗子,猶如一輛失控的車子。 817 “他原先享有的榮譽和名聲喪失殆盡;看到這種情形,他應該學會放棄淫欲。 818 “受意願控制的人,修禪時像個不幸者;這樣的人聽到別人的罵聲,就會生氣。 819 “受別人話語的挑動,他會動刀動槍;這樣的人貪得無厭,沉醉於謊言。 820 “被稱作智者的人,堅持獨自遊蕩,即使讓他性交,他也會像傻瓜那樣感到為難。 821 “牟尼認識過去、未來和現在的危險,獨自遊蕩,堅持不懈,不沉緬塗欲。 822 “應該學會隱居,這是高尚者的最好行為,但也不要由此認為自己最優秀,即使己接近涅槃。 823 “一無所有,四處遊蕩,不渴求淫欲,越過水流,這樣的牟尼受到貪戀愛欲的人們的妒羨。 第八章 波修羅經 824 人們總是說自己的教義純潔,其他的教義不純潔;信奉什麼便說什麼好,各自確認各自的真理。 825 他們喜歡爭論,熱衷集會,互相指稱對方是傻瓜:他們依據各自的教義進行爭論,自稱是能人,渴望獲得讚揚。 826 在集會上,熱衷爭論,希望受到讚揚,害怕辯論失敗;一旦遭到駁斥,便忿忿不平,挑剔對方,怒衝衝責備對方。 827 評判團宣佈他的論點己被駁倒;由於辯論失敗,他哀歎,憂傷,痛哭道:“他戰勝了我。” 828 在沙門中出現這些爭論,在這些爭論中有勝有敗,看到這種情形,應該迴避爭論;博得幾聲讚揚,沒有多大意義。 829 在集會上振振有詞,博得讚揚,他便笑容滿面,趾高氣撥,如願以償,達到目的。 830 驕傲是失敗之母,而他依然趾高氣揚,誇誇其談,看到這種情形,應該迴避爭論,因為智者認為純潔不靠爭論。 831 正像國王供養的英雄呐喊著,渴望與對手較量,英雄啊,你到論敵那裡去吧!這時不存在過去那樣的爭鬥。 832 那些人持有觀點,進行爭論,聲稱“這就真理”。你與他們去爭論吧!因為在這裡,即使挑起爭論,也沒有對手。 833 這些人不懷敵意,四處遊蕩,不以這種觀點反對那種觀點。在這世上,他們不把某種東西視為至高。波修羅啊!在他們身上,你能撈到什麼呢? 834 你陷入思辨,腦子裡考慮著各種觀點,即使與聖潔者相交,也不可能與他同行。 第九章 摩根提耶經 835 “縱然見了貪愛、厭棄和貪欲,也毫無淫欲,何況這個充滿污穢的東西(指摩根提耶的女兒),我甚至不願用腳碰它一下。” 836 “如果你連這樣一個為眾多國王追逐的女寶都不要,那你說說你的觀點、德行戒行、生活和再生。” 837 世尊說道:“摩根提耶啊!我要說的是:我考察萬事萬物,不予採納;我觀察各種觀點,不予採納;我識別和看到內在寧靜。” 838 摩根提耶說道:“牟尼啊!你說你不採納那些人為的觀點,那麼,智者們如何解釋‘內在的寧靜’的含義?” 839 世尊說道:“摩根提耶啊!智者認為純潔不靠所見、所聞、所知、德行戒行,也不靠無所見、無所聞、無所知和無德行戒行;拋開這些,不予採納,寧靜,獨立,不貪戀存在。” 840 摩根提耶說道:“如果說純潔不靠所見、所聞、所知、德行戒行,也不靠無所見、無所聞、無所知和無德行戒行,我認為這是糊塗觀念,因為有些人就是靠所見而獲得純潔。” 841 世尊說道:“摩根提耶啊!探詢和依賴所見,在採納中走向癡迷:你對‘內在的寧靜’一無所知,因此稱它為糊塗觀念。 842 “考慮自己等同於、優於或低於別人,就會由此發生爭執;不考慮自己等同於或優於別人,便會在這三種情況下都能動於衷 843 “不考慮自己與別人等同與否,這樣的婆羅門怎麼會爭辯‘這是真理’,或者與誰去爭辯‘這是錯誤’?他會與誰發生爭論呢? 844 “出家遊行,不在村中與人相識,擺脫愛欲,無所渴求,這樣的牟尼不會與人爭論。 845 “讓高尚的人在這世上四處遊蕩,不要聽取和爭論那些己被摒棄的東西;猶如有刺的蓮花不為泥水污染,倡導平靜,無所貪戀的牟尼不為愛欲和塵世污染。 846 “智者不因所見和所想而驕傲,因為他不是依靠這些而成為智者;他也不受行為和所聞引導,不陷入任何執著。 847 “擺脫名想的人沒有束縛,通達智慧獲得解脫的人沒有癡迷,而那些執著名想和所見的人在這世上四處遊蕩,擾亂他人。” 第十章 毀滅以前經 848 “具有什麼看法和什麼德行,才能稱為平靜的人?我問你,喬達摩啊!請說說這種最優秀的人。” 849 世尊說道:“在身體毀滅以前就己擺脫貪愛,不執著開頭和結尾,也不考慮中間,他不崇拜任何事物。 850 “不忿怒,不恐懼,不吹噓,不作惡,不驕傲,說話機智,這樣的牟尼確實控制了言語。 851 “不期望未來。不悲傷過去,無視諸觸,不受任何觀點引導。 852 不執著,不欺騙,不貪婪,不妒忌,不魯莽,不輕視他人,也不譭謗他人。 853 “不貪戀享受,不狂妄,溫文爾雅,聰明睿智,不輕信,不厭棄他人。 854 “不為企求什麼而學習,不為得不到什麼而生氣,不為貪愛而受阻,也不貪戀美味。 855 “超然,有思想,不傲慢,不考慮自己在這世上等同於、優於或低於別人。 856 “獨立不羈,無所依賴,理解萬物,不貪戀存在或不存在。 857 “不追求愛欲,沒有束縛,越過執著,我稱這樣的人為平靜者。 858 “他沒有兒子、牲畜、田地和財產;他即無所得,也無所棄。 859 “世俗之人以及沙門和婆羅門對他說的話,並非他所推崇,因此,他無動於衷。 860 “不貪婪,不妒忌,不說自己等同於、優於或低於別人,這樣的牟尼擺脫劫波,不進入劫波。 861 “在這世上,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不為消逝的東西悲傷,不陷入萬物,這樣的人稱為平靜者。” 第十一章 爭論經 862 “請你說說,許多爭吵,爭論以及悲哀、憂傷和妒忌來源於何處?許多驕傲、狂妄以及譭謗來源於何處?” 863 “許多爭吵,爭論、悲哀、憂傷、妒忌、驕傲、狂妄和譭謗來源於所愛;爭吵和爭論與妒忌相連,伴隨爭論產生譭謗。” 864 “在這世上,所愛來源於何處?或者說世上流行的佔有來源於何處?人對未來懷有的願望和目標來源於何處?” 865 “在這世上,所愛來源於欲念,或者說世上流行的佔有來源於俗念。人對未來懷有的願望和目標來源於欲念” 866 “在這世上,欲念來源於何處?許多抉擇來源於何處?許多忿怒、謊言和疑惑來源於何處?或者說沙門所說的種種事物來源於何處?” 867 人們在這世上聲稱快樂和不快樂,欲念由此產生;看到諸色的消失和產生,世上的人作出抉擇。 868 “忿怒、謊言和疑惑,這些事物也是二重的;讓疑惑者理解沙門說的種種事物,在知識之路上學習。” 869 “快樂與不快樂來源於何處?沒有什麼,就沒有它們?請告訴我,‘消失和產生’這一觀念的來源?” 870 “快樂和不快樂來源於諸觸:沒有諸觸,就沒有它們。我告訴你,這是‘消失和產生’這一觀念的來源。” 871 “在這世上,諸觸來源於何處,執著產生於何處?沒有什麼,就沒有自私?沒有什麼,就沒有諸觸?” 872 “諸觸來源於名色,執著產生於願望,沒有願望,就沒有自私,沒有諸色,就沒有諸觸。” 873 “人怎樣使諸色不存在?或者說怎樣使快樂和痛苦不存在?請告訴我,怎樣使它們不存在?我想我們應該知道這個。” 874 “他沒有意識名想,沒有無意識名想,沒有無名想,沒有不存在名想,對於這樣的人,諸色不存在,因為種種虛幻的標誌來源於名想。” 875 “我們所問的,你都作了回答,我們還要問個問題,請你回答:世上一些智者告訴我們說最高的是心靈純潔,是否還有另外的說法?” 876 “世上一引起智者說最高的是心靈純潔,他們之中還有些智者說是滅寂,同時有些智者說是毫無執著。 877 “懂得了這些,懂得了什麼是依賴,牟尼擺脫依賴,不參與爭論,不陷入各種存在。” 第十二章 小集積經 878 “各種堅持自己觀點的人進行爭論,都自稱能人,說疲乏:‘只有這樣理解,才懂得正法;與這相違背,那就不完善。’ 879 “這樣,他們陷入爭論,聲稱對方是愚者,外行,那麼,他們中的哪種學說正確呢?因為他們全都自稱是能人。 880 “如果不同意對方的說法,便是愚者、畜牲、傻瓜,那麼,所有人都是愚者、傻瓜,因為所有人都堅持自己的觀點。 881 “如果觀點能使人淨化,成為智慧純潔者、能人、有識之士,那麼,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是傻瓜,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觀點。 882 “我不說‘這個正確’,愚者互相之間才這麼說,他們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因此指稱別人為愚者。” 883 “一些人說‘這是真實的、正確的。’另一些人說:‘這是虛妄的、錯誤的。’這樣便出現分歧,進行爭論。為什麼沙門的意見不一呢?” 884 “因為真實只有一種,沒有第二種;人們懂得這一點,就不會爭論。但他們各自宣揚各自的真實,因此沙門意見不一。” 885 “為什麼那些爭論者自稱能人,宣揚不同的真實?是相傳有許多不同的真實,還是他們抱有自己的思辯?” 886 “沒有許多不同的真實,在這世上,除了名想,沒有永恆的事物。在各種觀點中運用思辯,便會提出真實和虛妄的二重法。 887 “依據所見、所聞、德行戒行和所想蔑視雖人,依據抉擇嘲笑別人,說別人是愚者,外行。 888 “既然他稱別人為愚者,也就認為自己是能人。既然他認為自己是能人,也就蔑視別人,而這樣說話。 889 “他因觀點而忘乎所以,狂妄自大,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用思想灌頂的國王,因為自己的觀點如此完美。 890 “如果稱別人為傻瓜,自己也就成為傻瓜;如果自己成為精通知識的智者,那麼,沙門中便沒有一個傻瓜。 891 “外道受塵世貪欲的影響,他們反復說:‘持有與此不同說法的人不純潔、不完美。’ 892 “外道固執己見,聲稱自己的觀點堅實,反復說:‘唯獨這裡有純潔,在其他說法中沒有純潔。’ 893 “他聲稱自己的觀點堅實,認為別人是愚者;他說別人是愚者,不純潔,這樣,他自己挑起爭論。 894 “一個人堅持抉擇,以自己為標準,便會陷入世間的爭論,而拋棄一切抉擇,就不會對與世間的爭論 第十三章 大集積經 895 “一些人堅持觀點,爭辯道:‘這是真實。’這樣,他們或者受到譴責,或者受到讚揚。” 896 “我說,爭論的兩種結果都微不足道,吵能帶來平靜。看到這種情形,不要參與爭論,應該在湍有爭論的地方尋求平靜。 897 “智者不傾向任何淵源不同的觀點;他無所執著,不採納所見、所聞、怎麼會執著這些觀點呢? 898 “崇尚德行的人們說道:‘自我控制能達到純潔。’他們嚴格遵奉戒行,心想:‘讓我們在這世上學會純潔。’這些人渴望生存,自稱能人。 899 “他渴望在這世上獲得純潔,如果他的德行戒行失敗,他的事業受挫,便惴惴不安,長籲短歎,說像離家經商的人丟失了商隊。 900 “拋棄一切德行戒行,拋棄受譴責和不受譴責的行為,不企求純潔和不純潔,不貪戀,不執著,平靜地遊蕩。 901 “他們依靠苦行,或者任何令人厭惡的行為,依靠所見、所聞、所想,為了純潔哀號悲鳴,沒有擺脫對各種存在的貪愛。 902 “有渴望的人為癔想的事物長籲短歎,惴惴不安,而對超脫生死的人來說,有什麼會使他們惴惴不安,長籲短歎?” 903 “一引起人稱道的最高之法,另一些人認為是低劣之法,那麼,他們中的哪種說法正確?因為所有的人都自稱能人。 904 “人們認為自己的說法完美,別人的說法不妥,這樣便出現分歧,引起爭論,都說自己的觀點正確。” 905 “如果受到別人指責的說法是低劣的,那麼,沒有哪個人的說法是高明的,因為每個人都聲稱自己的說法牢靠,雖人的說法低劣。 906 “他們怎樣讚揚自己的追求,便怎樣推崇自己的說法;一切爭論都是如此,因為他們的純潔各不相同。 907 “婆羅門不受別人引導 ;他考察諸法,不予採納,因此,他超越爭論,不崇尚任何觀點。 908 “我知道,我看見,正是如此,有的人依靠觀點達到純潔。即使他已經看見,又能怎樣?他已經偏離正路,卻說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達到純潔。 909 “觀察者會看見名色,看見名色,就會知道它們;隨他細細觀察或粗粗觀察,能人不認為這樣能達到純潔。 910 “信奉教條的人不會帶來清潔,他推崇臆想的觀點,聲稱依靠它就有光明,就有純潔,他看到的僅此而己。 911 “婆羅門不進入時間和數目,不追隨觀點,不親近知識;他理解蔬各種觀點,儘管別人採納,他視若無睹。 912 “牟尼拋棄塵世束縛;出現爭論,不追隨一方;別人不平靜,他平靜;別人採納觀點,他不採納。 913 “他拋棄舊煩惱,不添新煩惱,不隨心所欲,不信奉教條;輪子擺脫觀點,成為智者,不執著世界,不自怨自艾。 914 “他對萬事萬物,對任何所見、所聞、所想不用設防,卸下重負,獲得解脫,這樣的牟尼沒有渴求,不再屬於時間。”世尊這樣說道。 第十四章 迅速經 915 “你是太陽的親屬,偉大的仙人,我要問你關於隱居和寂靜之道。比丘怎樣地能認識它崦獲得解脫,不執著世上任何東西?” 916 世尊說道:“他應該根除一切虛妄的名稱,說什麼‘我是思想家’,摒棄任何內在的貪愛,經常學習,富有思想。 917 “他應該理解一切內在和外在的事物,但不要因此驕傲,因為這還不是善人所說的解脫。 918 “他不要因此認為自己高於、低於或等同於別人;即使別人再三詢問,也不要讓自己陷入這種考慮。 919 “比丘應該內心平靜,而不應該從其他任何地方尋找平靜;對於內心平靜的人來說,即無所得,也無所失。 920 “像大海深處沒有波濤,寂然不動,比丘沒有欲望,寂然不動;他應該在任何地方都不驕傲。” 921 “視野開闊的人啊!你已經闡明這種排除危險的親證之法,現在請說說吉祥之路------波羅提木叉(律藏中的解脫戒)和禪定。” 922 世尊說道:“不要流露貪婪的眼光,不要聽取村民的閒談,不要垂涎美味,不要覬覦世上的一切。 923 “在任何地方,比丘不應該為諸觸而悲傷,不應該渴望生存,不應該面對恐怖顫抖。 924 “得到米飯、飲料、硬食和衣服,不應該貯藏;沒有得到,也不應該煩惱。 925 “應該修禪,不要散漫,不要作惡,不要懈怠,比丘應該安靜地入座和入睡。 926 “不應該貪睡,應該保持清醒,精力充沛,應該拋棄懶惰、虛妄、嬉笑、娛樂、淫欲和裝飾。 927 “不應該採用阿闥婆吠陀(巫術咒語)、夢兆、面相和星相,我的信奉者不應該對與鳥獸鳴聲術(以鳥獸鳴叫判斷吉凶)、不要實施懷孕術和醫術。 928 “比丘不應該因受譴責而發抖,因受讚揚而得意;他應該摒棄貪欲、忿怒、誹謗和妒忌。 929 “比丘不應該從事買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罵人,不應該在村裡發怒,不應該有所企求而與人談話。 930 “比丘不應該自吹自擂,不應該胡言亂語,不應該學會驕橫,不應該挑起爭論。 931 “應該墮入欺誑,不應該胡言亂語,不應該根據生活方式、智慧、德行戒行輕視別人。 932 “從嚼舌的沙門那裡聽到許多閒言碎語,不要惱怒,不要有嚴厲的語言加奩他們,因為善人不與人為敵。 933 “知道了這種正法,有思想的比丘應該經常觀察和學習這種正法;理解了解脫就是平靜,應該努力遵行喬達摩的教誨。 934 “因為他是不可征服者,看到非傳統的親證之法,所以,應該始終勤奮努力,尊敬和學習喬達摩的教誨。”世尊這樣說道。 第十五章 執杖經 935 “請看人們互相爭鬥,從執杖中產生恐怖,我將按照我的感受來說明這種苦惱。 936 “看到人們像淺水池塘裡的魚一樣亂蹦亂跳,看到他們互相傾紮,恐怖湧上我的心頭。 937 “世界毫無價值,四方動盪不定;我想為自己找個住處,卻找不見一處無人居住。 938 “看到眾生互相爭鬥,我的厭惡產生。我看見一支難以看見的射進人心的箭。 939 “被這支箭射中的人四處亂跑,而拔去了這支箭,他就不再奔波,坐定下來。 940 “不要陷入世上的種種束縛,看透了愛欲之後,應該自己學會涅槃。 941 “牟尼應該誠實,不驕傲,不欺騙,不譭謗,不忿怒,克服貪婪和自私。 942 “嚮往涅槃的人應該克服昏睡、懶惰和遲鈍,不應該懈怠,不應該傲慢。 943 “不要墮入欺誑,不要貪戀諸色,應該認清驕傲,在生活中戒絕暴力。 944 “不應該迷戀舊事物,不應該承受新事物,不應該哀傷消失的事物,不應該依附虛空。 945 “我稱貪欲為洪水;我稱攝取為渴求;感官對象是虛構的,愛欲的泥潭難以逾越。 946“不背離真理,站在高處,這樣的牟尼、婆羅門拋棄一切,被稱為‘平靜’。 947 “他是智者,精通知識,理解正法,無所依賴;他在世上行為正直,不妒忌任何人。 948 “他克服愛欲,越過世上難以越過的束縛;他不悲傷,不貪婪,斬斷水流,獨立不羈。 949 “摒棄過去和未來之事,不執著現在之事,你將平靜地遊蕩。 “ 950 “不貪戀任何名色,不為不存在而悲傷,這樣的人在這世上不衰老。 951 “他不考慮自己有什麼,也不考慮別人有什麼;他沒有私心,不為自己沒有什麼而悲傷。 952 “他不魯莽,不貪婪,不渴求,在任何情況下都如此,問我怎樣才是堅定的人,我提供這個有益的答案。 953 “沒有欲望,理解一切,這樣的人沒有任何因果;他無須努力,在任何地方都看到平靜。 954 “牟尼不考慮自己等同於、低於或高於別人,他平靜,擺脫貪欲,即無所取,也無所棄。”世尊這樣說道。 第十六章 舍利弗經 955 可尊敬的舍利弗說道:“我過去從未見到過或聽說過這樣一位妙言大師,他從兜率天下凡來作導師。 956 “我位明眼者向神界和人界表明,他驅散了一切黑暗,獨自遊蕩,獲得快樂。 957 “我帶著世間許多受束縛之人的問題來到佛陀這裡,他是一位獨立無羈、正直無欺、下凡人間的導師。 958 “厭世的比丘喜歡隱居,生活在樹根旁,墳場中或山洞裡。 959 “諸如此類地方,多麼恐怖!而比丘在這種僻靜之處不應該戰慄發抖。 960 “走向永恆的比丘在這世上面臨多少恐怖!而他應該在僻遠之處克服這些恐怖。 961 “精進努力的比丘怎樣說話,怎樣乞食,怎樣修持德行戒行? 962 “聰明睿智,富有思想,專心致志,這樣的人學習什麼,才能像銀匠清除銀哭的污垢一樣,清除自己的污垢? 963 世尊說道:“舍利弗啊!如果厭世的人喜歡隱居,渴望依法獲得徹底覺醒,那麼,我將按照我的理解向你解釋這種快樂。 964 “聰明的,有思想的,行為規矩的比丘,不應該畏懼五種恐怖:蚊、蠅、蛇、與人接觸和四足獸。 965 “他不應該畏懼外道,即使發現他們對自己有很大的威脅;他追求至善,應該進而克服其他各種恐懼。 966 “他遭受疾病和饑餓,他應該忍受寒冷和酷熱;他遭受各種磨難,作為出家人,應該精進努力。 967 “他不應該偷盜,不應該說謊;他應該仁慈地對待弱者和強者;他應該覺察內心的衝動。把它們視作摩羅的同夥,加以驅逐。 968 “他不應該受忿怒和驕傲控制,而應該根除它們;他應該真正淩駕於可愛和不可愛之上。 969 “他應該崇尚智慧,喜歡善行,消除那些恐怖,他在僻靜的居處應該克服不滿,克服四件憂慮之事; 970 “我將吃什麼?我將在哪裡吃?昨晚睡得實在不舒服,今晚在哪裡睡?出家遊蕩的修行者應該克服這些憂慮。 971 “他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獲得食物和衣服,應該懂得在這世上要知足,對這些東西要保持警覺,在村中要克制自己的行為,即使受到怠慢,也不說粗話。 972 “他應該目不斜視,足不躊躇,修習禪定,高度清醒;他應該達到超然,凝思靜慮,斬斷疑惑和惡行。 973 “他應該成為有思想的人,即使受到責難,也高高興興;他應該在修行的同伴中。剷除精神障礙;他說話應該合適,不要過分,也不要計較別人怎麼說。 974 “他應該有思想,學會排除這世上的五塵,克服對色、聲、味、香、觸的貪戀。 975 “比丘應該有思想,排除對這五塵的渴求,獲得精神解脫,然後他將適時地思考正法,一心一意,驅除黑暗。” 第五品 彼岸道品 第一章 引子 976 一位精通頌詩的婆羅門,渴望一無所有,從僑薩羅一座美麗的城市來到南方。 977 在鄰近阿羅迦的阿薩迦地區,他住在瞿達婆利河岸,靠撿拾和果子為生。 978 河岸附近有個大村莊,他把從那裡獲得的收入,舉行了一次大祭。 979 祭祀完畢,他回到淨修林,回到那裡時,來了另一位婆羅門。 980 他雙肢紅腫,唇焦口燥,牙齒污穢,滿頭塵土,走近巴婆利,乞求五百錢。 981 巴婆利看到他,請他坐下,向他問好,然後說道: 982 “凡我有的佈施之物,我都己經賜予他人,原諒我,婆羅門,我沒有五百錢。 983 “我向你乞求,如果你不給的話,那麼在第七天,你的頭將裂成七瓣。” 984 這騙子發出這樣一個可怕的咒語,巴婆利聽後,憂心忡忡。 985 他不思飲食,日益消瘦,憂愁之箭紮在心中,在這種心境下,他無法樂在禪定。 986 看到巴婆利擔驚受怕,憂心忡忡,仁慈的神靈走近他,說道: 987 “他不知道頭是什麼,只是個騙子,想要錢財;他不懂什麼是頭和頭裂。” 988 “尊敬的神靈,如果你知道,那麼,我向你求教,請告訴我什麼是頭和頭裂。” 989 “我也不知道,我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只有勝利者明瞭什麼是頭和頭裂。” 990 “那麼,在這大地之內,誰知道什麼是頭和頭裂?請告訴我,神靈啊!” 991 “這位世界的導師從迦毗羅衛城出家,他是烏迦格王的後代,釋迦族的兒子,光彩熠熠。 992 “婆羅門啊,他是正等覺,精通萬物,獲得一切知識的力量,洞悉萬物,滅寂萬物,滅寂生存因素。達到解脫。 993 “他是佛陀,世尊,明眼者,在這世上教誨正法,你去詢問他,他會為你解答。” 994 “聽到‘正等覺’這個稱號,巴婆利精神振奮,他的憂愁減少,喜悅增加。 995 巴婆利興高彩烈,激動地詢問神靈:這位世界的庇護者住在哪一國?哪個城?哪個村?我們能去那裡向這位正等覺、人中魁首致敬嗎?” 996 “這位勝利者,大智者,廣智者住在僑薩羅國京城舍衛城;這位釋迦族的兒子、人中之牛,沒有重負,沒有煩惱,通曉什麼是頭裂。” 997 於是,巴婆利召集精通頌詩的婆羅門弟子,說道:“來吧,青年人,我要告訴你們一些話,請聽我說。 998 “一位在這世上難以相遇的人,今天出在了,他以正等覺聞名於世,快去舍衛城,請教這位人中魁首。” 999 “我們看到他時,怎麼知道他是佛陀呢?婆羅門啊!我們不知道,請告訴我們怎樣能認出他。” 1000 “在頌詩中,探測一講述了三十二大人相。 1001 “那些身上具有大人相的人,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而沒有第二種。 1002 “如果他過在家人生活,他將征服這個大地:不依靠權杖,不依靠邊武器,而是依靠正法進行統治。 1003 “如果他離家過出家人生活,他便成為驅除蔽障的正等覺。無與倫比的阿羅漢。 1004 “你們心裡默默問他我的出身、族姓、特徵、頌詩,學生以及什麼是頭和頭裂。 1005 “如果他是目無蔽障的佛陀,你們心裡默問,他也會開口回答。” 1006 十六位婆羅門弟子聽了巴婆利的話。他們是阿耆多、提舍彌勒、彌德古、 1007 陀多迦、烏婆濕婆、南德、海摩迦、兩位都是提耶和迦波、諸多迦尼智者、 1008 跋陀羅弗達、烏德耶、波婆羅婆羅門、摩伽羅諸智者和賓吉耶大仙。 1009 他們都是樂於禪定的修禪者,散了著前生功德的芳香,在世上享有盛名,每人都有一批學生。 1010 他們向巴婆利致敬,施右巡禮;他們頭束髮髻,身穿獸皮,朝北方出發。 1011 他們先到阿羅迦的波提達那,然後經過摩希薩帝、優禪尼、瞿那陀、吠地薩、婆那薩訶耶, 1012 又經過僑賞彌、娑蓋多,城中之冠舍衛城、塞多維耶、迦毗羅衛、鳩希那羅城。 1013 又經過巴婆、薄迦城、吠舍離、摩揭陀城。到達美麗可愛的石寺。 1014 猶如口渴者盼望涼水,商人盼望營利,炎熱者盼望樹蔭,他們快步登山。 1015 這時,世尊正在僧團中向眾比丘說法,猶如林中的獅子發出吼聲。 1016 阿耆多看到這位正等覺像沒有光線的太陽,像十五的圓月。 1017 他看到他身上具備所有大人相,便高興地站在一旁,心裡默問道: 1018 “請說說這位婆羅門的出身、族姓、特徵,請說說他對頌詩的精通程度;他教多少學生?” 1019 “他有一百二十歲,族姓巴婆利,身上有三個特徵,精通三吠陀。 1020 “他精通看相,歷史傳說,語法和禮儀,教五百學生;他精通自己的教義。” 1021 “請詳細說說巴婆利的身體特徵,人中之魁首啊!不要使我們存有懷疑。剷除貪欲的人啊!” 1022 “他們知道,他的舌頭能覆蓋面孔,眉間有白毛,陰藏隱秘,青年人啊!” 1023 沒有聽到他問的任何問題,卻聽到他回答問題,所有的人興奮激動,雙手合十,思忖道: 1024 “無論是誰,天神、梵天、因陀羅或蘇諸波提,在心裡默默提問,他就會回答誰的問題。” 1025 “巴婆利詢問什麼是頭和頭裂,世尊啊!請驅除我們的疑惑,仙人啊!” 1026 “你們要知道,頭是無知,能使頭裂的是知識以及信仰、思想、禪定、決心和精進努力。 1027 於是,這位青年萬分高興。他控制住自己,偏覆滅左肩,行觸足禮。“可尊敬的人啊!巴婆利婆羅門及其眾弟子們滿心歡喜,向你行觸足禮,明眼者啊!” 1029 “願巴婆利婆羅門及其眾弟子幸福,願你也幸福!祝你長壽,青年人啊! 1030 “巴婆利,你和所有的人,都有一次提問的機會,想問什麼就問什麼。” 1031 得到正等覺的允諾,阿耆多坐在那裡,雙手合下,向如來問了第一個問題。 第二章 阿耆多問 1032 可尊敬的阿耆多問道:“世界被什麼遮蔽?它為何不發光?你稱什麼為污垢?什麼是它的大恐怖?” 1033 世尊說道:“阿耆多啊!世界被無知遮蔽;由於貪欲和懈怠,它不發光;我稱欲望為污垢,痛苦是它的大恐怖。” 1034 可尊敬的阿耆多問道:“欲流橫溢,怎樣堵住?請告訴我抑制欲流,憑什麼阻擋欲流?” 1035 世尊說道:“阿耆多啊!思想堵住世上的欲流;我告訴你抑制欲流,憑智慧阻擋欲流。” 1036 可尊敬的阿耆多說道:“智慧和思想,世尊啊!我問你,請告訴我怎樣滅除名色?” 1037 “阿耆多啊!我回答你問的這個問題,怎樣徹底滅除名色?只在滅除識,就能滅除名色。” 1038 “ 我問你,世上那些考察萬物的人,那些學生,他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你是智者,請告訴我,可尊敬的人啊!” 1039 “比丘不應該貪戀愛欲,應該心境平靜,精通萬物,富有思想,四處遊蕩。” 第三章 提舍彌勒問 1040 可尊敬的提舍彌勒說道:“在這世上,誰是知足者?誰沒有躁動?誰懂得兩極,理解中間而不執著?你稱誰為偉人?誰在這世上克服了貪欲?” 1041 世尊說道:“彌勒啊!棄絕愛欲,擺脫貪欲,始終富有思想,寧靜安樂,這樣的比丘沒有躁動。 1042 “他懂得兩極,理解中間而不執著;我稱他為偉人;他克服了世上貪欲。” 第四章 布那迦問 1043 可尊敬的豈有此理那迦說道:“你沒有欲望,知根悉底,我來求教問題,根據什麼,這世上的仙人、俗人、刹帝利和婆羅門舉行各種祭祀,供奉天神?我問你,世尊啊!請告訴我。” 1044 世尊說道:“布那迦啊!這世上的仙人、俗人、刹帝利和婆羅門舉行各種祭祀,供奉天神,布那迦啊!他們執著老年,盼望與世長存,所以舉行祭祀。” 1045 可尊敬的布那迦說道:“這世上的仙人、俗人、刹帝利和婆羅門舉行各種祭祀,供奉天神,世尊啊!他們積極行走在祭祀之路上,能超越生和老嗎?可尊敬的人啊!我問你世尊啊!請告訴我。” 1046 世尊說道:“布那迦啊!他們盼望,他們讚美,他們渴求,他們祭祀,他們由於有所獲得而渴望愛欲,熱衷祭祀,貪戀生存,我說他們不能超越生和老。” 1047 可尊敬的布那迦說道:“如果他們熱衷祭祀,不能通過祭祀超越生和老,那麼,可尊敬的人啊!在這神界和人界,誰能超越生和老?可尊敬的人啊!我問你,世尊啊!請告訴我。” 1048 世尊說道:“布那迦啊!洞悉世上萬事萬物,在世上任何地方都不衝動,平靜,無激情,無煩惱,無貪欲,我說這樣的人超越生和老。” 第五章 彌德古問 1049 可尊敬的彌德古說道:“我認為你知識淵博,心靈完美。我問你,世尊啊!請告訴我世上各色各樣的痛苦產生於何處?” 1050 世尊說道:“彌德古啊!你問我關於痛苦的產生,我將按照我的理解回答你,世上各色各樣的痛苦產生於生存因素。 1051 “無知的蠢人執著生存因素,一再蒙受痛苦。因此,智者明瞭痛苦產生的原因,不會執著生存因素。” 1052 “你對我們有問必答,我要問你另一個問題,請告訴我:智者如何越過生、老、憂愁和悲傷的水流?請你解答,牟尼啊!因為你知道這個法門。” 1053 世尊說道:彌德古啊!我將向你解釋這個前所未聞的法門,知道了這個法門,就會成為有思想的人,上處遊蕩,越過世上的執著。” 1054 “大仙啊!我樂於聽取這個無上的法門,知道了這個法門,就會成為有思想的人,四處遊蕩,越過世上的執著。” 1055 世尊說道:“彌德古啊!不要喜歡和執著你所知道的上下左右和中間的任何東西,不要結識存在。 1056 “這樣生活的比丘富有思想,勤奮努力,四處遊蕩,拋棄自私,拋棄生、老、憂愁和悲傷,就會在這世上成為智者。 1057 “大仙的話對摒棄生存因素作了透徹說明,喬達摩啊!我聽了喜歡。世尊確實擺脫了痛苦,因為你知道這個法門。 1058 “牟尼啊!經常受你教誨的人,肯定會脫離痛苦。因此,我來向你致敬,高尚的人啊!但願世尊不斷賜我教誨。” 1059 “知識淵博,無所執著,不沉溺愛欲,這樣的婆羅門確實能越過水流,過到彼岸,沒有障礙,沒有疑惑。 1060“他是世上的智者,知識淵博,擺脫對各種生存的執著,沒有貪愛,沒有欲望,我說這樣的人越過生與老。” 第六章 陀多迦問 1061 可尊敬的陀多迦說道:“我問你,世尊啊!請告訴我,我渴望你的言詞,大仙啊,聽了你的言詞,就能自己學會涅槃。” 1062 世尊說道:“陀多迦啊!你努力吧。世上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從這裡聽了我的言詞,就能自己學會涅槃。” 1063 “在這神界和人界,我看到婆羅門無所執著地生活,洞察一切的人啊!我向你致敬,釋迦啊!請把我從疑惑中解脫出來。 1064 “我無法去解脫這世上任何有疑惑的人,陀多迦啊!如果你學會這個無上法門,就能越過水流。 1065 “你憐憫我,教給我吧,梵天啊!我懂得了這個寂靜法門,就能像空氣一樣無所阻礙,在這世上平靜地,無拘無束地遊蕩。” 1066 世尊說道:“陀多迦啊!我將向你解釋這種前所未聞的寂靜,懂得了這種寂靜,就能平靜地遊蕩,越過世上的執著。” 1067 “我喜歡這種無上的寂靜,懂得了審種寂靜,就能平靜地遊蕩,越過世上的執著。” 1068 世尊說道:“陀多迦啊!理解你所知道的上下左右和中間的任何東西都是世上的束縛,不要貪戀各種生存。” 第七章 1069 可尊敬的烏波濕婆說道:“釋迦啊!我獨自一人,沒有依靠,不能越過這大水流,洞察一切的人啊!請告訴我依靠什麼越過水流。” 1070 世尊說道:“烏波濕婆啊!不渴望任何東西,富有思想,依靠一無所有越過水流;拋棄愛欲,擺脫疑惑,日夜追求滅寂貪愛。” 1071 可尊敬的烏波濕婆說道:“擺脫對一切愛欲的貪戀,拋棄任何東西,依靠一無所有,達到至高的名想解脫,這樣的人將停留在那裡,不再前進了嗎?” 1072 世尊說道:“烏波濕婆啊!擺脫對一切愛欲的貪戀,拋棄任何東西,依靠一無所有達到至高的名想解脫,這樣的人將停留在那裡,不再前進。” 1073 “如果他停留在那裡許多年,不再前進,洞察一切的人啊!如果他在那裡達到平靜,獲得解脫,這種人的識是否還存在?” 1074 世尊說道:“烏波濕婆啊!正如火苗被大風吹滅,已經消失,無以命名,牟尼擺脫了名和身,已經消失,無以命名。” 1075 “他是消失了,還是不存在,還是永遠健康地存在?請向我解釋,牟尼啊!因為你知道這個法門。” 1076 世尊說道:“烏波濕婆啊!這樣的人消失後,形量不存在,人們談論他的依據不存在;當一切現象消失時,一切談論方式也消失。” 第八章 南德問 1077 可尊敬的南德說道:“人們世上有牟尼,你對此如何看?他們稱有知識的人,還是稱遵行某種生活方式的人為牟尼?” 1078 “世上智者不依據觀點、學問和知識稱某人為牟尼;無設防,無煩惱,無欲望,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1079 可尊敬的南德說道:“有些沙門、婆羅門說純潔來自所見和所聞,來自德行戒行,或來自其他各種途徑,世尊啊!在世上這樣生活的人能越過生和老嗎?我問你,可尊敬的人啊!請告訴我,世尊啊!” 1080 世尊說道:“南德啊!有些沙門、婆羅門說純潔來自所見和所聞,來自德行戒行,或來自其他各種途徑,我說在世上這樣生活的人是不能越過生和老。” 1081 可尊敬的南德說道:“有些沙門、婆羅門說純潔來自所見和所聞,來自德行戒行,或來自其他各種途徑,牟尼啊!如果你說他們不能越過水流,那麼,在這神界和人界,誰能越過生和死呢?我問你,可尊敬的人啊!請告訴我,世尊啊!” 1082 世尊說道:“南德啊!我不是說所有的沙門、婆羅門都受生和老包圍,在這世上,拋棄一切所見、所聞、所想、德行戒行、拋棄其他各種途徑,洞察伉髂,擺脫貪惱,我說這樣的人能越過水流。” 1083 “大仙的話對拋棄生存因素作了透徹說明,我聽了喜歡,喬達摩啊!在這世上,拋棄一切所見、所聞、所想、德行戒行,拋棄其他各種各種途徑,洞察貪愛,擺脫煩惱,我說這樣的人能越過水流。” 第九章 海摩迦問 1084 可尊敬的海摩迦說道:“過去有些人向我解釋喬達摩之前的教義,說是‘從前如此,現在也得如此。’所有這些傳統說法全然嗇我的疑惑。 1085 “我不喜歡這些說法,請告訴我剷除貪愛的法門。牟尼啊!懂了這個法門,就能成為有思想的人,四處遊蕩,逾越過世上的執著。” 1086 “摒棄對世上所見、所聞、所想、諸識和可愛的諸色的貪戀,海摩迦啊!這便是不滅的涅槃境界。 1087 “懂得了這個法門,他們就能成為有思想的人,在這世上永遠安樂平靜,越過世上的執著。” 第十章 都提耶問 1088 可尊敬的都提耶說道:“沒有愛欲,沒有貪欲,擺脫疑惑,這樣的人有什麼樣的解脫?” 1089 世尊說道:“都提耶啊!沒有愛欲,沒有貪欲,擺脫疑惑,這樣的人沒有別樣的解脫。” 1090 “他是沒有欲望,還是有渴望?他是具有智慧,還是正在獲得智慧?洞察一切的人啊!請向我解釋。釋迦啊!讓我知道什麼是牟尼。” 1091 “他沒有欲望,沒有渴望;他是具有智慧,而不是正獲得智慧。你要知道,都提耶啊!他不執著愛欲和存在,一無所有,這樣的人是牟尼。” 第十一章 迦波問 1092 可尊敬的迦波說道:“請你為受老和死控制的人們指出屹立在水流和無比恐怖的洪水中的島嶼,可尊敬的人啊!請你告訴我這個島嶼,以便我不再受苦。” 1093 世尊說道:“迦波啊!我為受老和死控制的人指出屹立在水流中和無比恐怖的洪水中的島嶼,迦波啊! 1094 “一無所有,一無所取,這個島嶼獨一無二,我稱它為涅槃,滅寂老和死。 1095 “懂得了這一點,就能成為有思想的人,在這世上安樂平靜,不陷入摩羅的控制,不成為摩羅的同伴。” 第十二章 諸多迦尼問 1096 可尊敬的諸多迦尼說道:“聽說你是一位不貪戀愛欲、越過水流的英雄,我來向你這位清淨者求教。請告訴我平靜的境界,洞察一切的人啊!請如實告訴我,世尊啊! 1097 “世尊克服了愛欲,四處遊蕩,猶如太陽用光芒照亮大地,大智者啊!請把這個法門教給我這個智慧淺薄的人,讓我知道怎樣在這世拋棄生和老。” 1098 世尊說道:“諸多迦尼啊!摒棄對愛欲的貪戀,以棄世為安樂,即無所取,也無所棄。 1099 “消滅過去之事,排除將來之事,也不執著現在之事,便能平靜地生活。 1100 “徹底摒棄對名色的貪戀,婆羅門啊!沒有任何導致陷入摩羅控制的煩惱。” 第十三章 拔陀羅弗達問 1101 可尊敬的跋陀羅弗達說道:“你拋棄家庭,斬斷貪欲,擺脫欲望,摒棄快樂,越過水流,獲得解脫,脫離劫波,具有妙智,我向你求教。聽了你這位聖人的教誨後,人們將離開這裡。 1102 “人們從各國彙集這裡,渴望聽取你的言詞,英雄啊!請你告訴他們,因為你知道這個法門。” 1103 世尊說道:“跋陀羅弗達啊!徹底擺脫上下,左右和中間和攝取欲望,因為誰在世上攝取,誰就會受到摩羅跟蹤。 1104 “因此,懂得這一點,有思想的比丘認為人執著攝取就是執著死亡領域,就不會在一切世上攝取任何東西。” 第十四章 烏德耶問 1105 可尊敬的烏德耶說道:“你滌除塵垢,坐而修禪,完成責任,沒有煩惱,精通萬物,我帶著問題而來,請告訴我怎樣憑智慧獲得解脫和剷除無知。” 1106 世尊說道:“烏德耶啊!拋棄對愛欲的渴求和撚,克服懶惰,戒絕惡行。 1107 “思想超然,達到純潔,把思考正法放在首位,我告訴你,這就是憑藉智慧獲得解脫和剷除無知。” 1108 “什麼是世界的束縛?怎樣考察它?拋棄什麼,才是人們所說的涅槃?” 1109 “歡喜是世界的束縛,通過思想考察它,拋棄貪愛便是人們所說的涅槃。” 1110 “富有思想,四處遊蕩,這樣的人怎樣滅寂諸識?我們前來問您?聆聽你的教誨。” 1111 “富有思想,四處遊蕩, 這樣的人不喜歡內在和外在的諸受,這樣的,就能滅寂諸識。” 第十五章 波娑羅問 1112 可尊敬的波娑羅說道:“你顯示過去,沒有欲望,剷除恐懼,精通萬物,我帶著問題來問你。 1113 “己知過去色,拋棄一切身,說內在和外在為一無所有,我詢問你倆有關這種人的知識,釋迦啊,應該怎樣理解這種人?” 1114 世尊說道:“波娑羅啊!如來知道諸識的一切狀況,知道這種人立足解脫,以爭脫為終極目的。 1115 “知道歡喜的束縛因一無所有而消失,理解一切,洞察言觀色一切,這就是有關完美的婆羅門的知識。” 第十六章 摩伽羅諸問 1116 可尊敬的摩伽羅諸說道:“我己經兩次問過釋迦這個問題。但這位元明眼者沒有解符號。我聽說只要問第三次,聖仙就會解答。 1117 “有這世和彼世,有梵界和神界,我不知道著名的喬達摩的觀點。 1118 “我帶著問題來問洞悉至善的人:一個人怎樣看待世界,死神才不會找到他?” 1119 “視世界為空無,摩伽羅諸啊!永遠富有思想,摒棄自我的觀點,這樣的能越過死神;死神找不到這樣看待世界的人。” 第十七章 賓吉耶問 1120 可尊敬的賓吉耶說道:“我年邁體衰,形容憔悴,耳聾眼花,不要讓我糊裡糊塗死去,請告訴我這個法門,我知道後,能在這世擺脫生和老。” 1121 世尊說道:“賓吉耶啊!看到世人懶惰懈怠,受害于諸色,因此,賓吉耶啊!你要勤奮努力,摒棄諸色,不再再生。” 1122 “四面,四角和上下,共有十方,在這十方世界中,你無所不見,無氣溫聞,無所不想,無所不知,請告訴我這個法門,我知道後,能在這世擺脫生和老。” 1123 “看到世人受貪愛擺佈,受衰老折磨,因此,賓吉耶啊!我知道後,能在這世擺脫生和老。” 第十八章 彼岸道經 世尊住在摩揭陀石寺,十六個婆羅門弟子輪流提出問題,他一一作了解答,如果懂得每個問題的要義,懂得正法,遵循正法,他就能到達老和死的彼岸,這些正法導向彼岸,因此,這個法門被稱作“彼岸道”。 1124 阿耆多、提舍彌勒、布那迦、彌德古、陀多迦、烏波濕婆、南德、海摩迦。 1125 兩都提耶迦波、諸多迦尼智者、跋陀羅弗達、烏德耶、波娑羅婆羅門、摩伽羅諸和賓吉耶大仙。 1126 他們來到品行完美的仙人佛陀那裡,來到無上佛陀那裡,詢問精妙的問題。 1127 佛陀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作了如實的解答;牟尼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使這些婆羅門滿意。 1128 他們對明眼者,太陽的親屬佛陀感到滿意,在這位智慧優秀的人身旁過梵行生活。 1129 他們按照佛陀對每個問題的教誨生活,從此岸走向彼岸。 1130 遵行這條無上之路,便能從此岸走向彼岸;這是導向彼岸的道路,因此,稱為“彼岸道”。 1131 可尊敬的賓吉耶說道:“我將讚頌彼岸道;這位無垢者、廣智者、清淨者、無欲者、庇護者、洞察言觀色什麼,教誨什麼,有什麼必要說謊? 1132 他摒棄污垢和癡迷,擺脫驕傲和虛妄,嗨!我將稱頌他的美妙言詞。 1133 “梵天啊!我侍奉這位被稱作‘真理’的佛陀,他紅色除黑暗,洞察一切,理解世界,越過一切存在,沒有煩惱,擺脫一切痛苦。 1134 “猶如鳥兒離開灌木叢,定居在果實累累的樹林,我也離開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像天鵝到達大湖。 1135 “過去有些人向我解釋喬達摩之前的教義,說是‘從前如此,現在也將如此。’所有這些傳統說法全然增加我的疑惑。 1136 “唯獨他驅除黑暗,出身高貴,光彩熠熠,這位智慧廣博的喬達摩,智力發達的喬達摩。 1137 “他教給我這個無與倫比的法門,它可以直接親證,達到滅寂貪愛。” 1138 “這位智慧廣博的喬達摩,智力發達的喬達摩,賓吉耶啊!你離開他片斷嗎? 1139 “他教給你這個無與倫比的法門,它可以直接親證,達到滅寂貪愛。” 1140 “這位智慧廣博的喬達摩,智力發達的喬達摩,婆羅門啊!我片斷也不離開他。 1141 “他教給我這個無與倫比的法門,它可以直接親證,達到滅寂貪愛。” 1142 “我日日夜夜勤奮努力,用我的心,如同用我的眼看他,在崇敬中度過夜晚,因此,我認為我沒有離開他。 1143 “我的信仰、喜悅、思想和意念教離不開喬達摩的教誨;這位大智者走到哪裡,我便在哪裡向他致敬。 1144 “一旦我年邁體衰,我的身體到不了他那裡,我的思想也永遠努力到他那裡,婆羅門啊!因為我的心與他相連。 1145 “我陷入泥潭,戰慄發抖,從這個島爬上那個島,然後見到這位越過水流、沒有煩惱的正等覺。” 1146 “正如婆迦利、跋陀羅弗達、阿羅維喬達摩擺脫信仰,你也擺脫信仰吧!宜吉耶啊!你將走向死亡領域的彼岸。” 1147 “聽了牟尼的言詞,我非常高興;正等覺揭開遮蔽,排除障礙,充滿智慧。 1148 “他理解一切天神,知道一切事物,他是導師,解答有疑惑的人提出的問題。 1149 “我肯定會達到那個不可戰勝、不可動搖、無與倫比的境界,在那裡, 我將沒有疑惑,你要記住,我是個思想堅定的人。” 郭良鋆 譯 吳鳴鏑 錄入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