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治療,未來可以不再打「血管」了 !衛生署日前核可通過皮下注射型多發性骨髓瘤標靶藥物,患者未來不需再跟其他門診化療患者一起等候靜脈注射,也不需要經由護理人員協助消毒、處置、沖血管以及給予抗凝血劑等程序,才能進行靜脈注射。只要簡單經由皮下注射即可,可望節省等候時間,也相對安全。
中國醫藥大學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指出,標靶藥物鎖定癌細胞攻擊,副作用相對少。但若經由靜脈注射,除了注射時需要打血管、程序相對繁瑣費時外,手麻、腳麻等副作用也是患者深感困擾的問題。
現在多發性骨髓瘤標靶藥物除了可以經由皮下注射,國外也已經開發出口服劑型,預料病患未來用藥將愈來越方便,可望提升治療便利性。
由於皮下注射的消毒、處置程序都較為簡單,對病人來說,沒有打血管的恐慌感,例如找不到血管、或血管因為先前的治療而變硬、下沉等問題。
葉士芃指出,目前台灣每年有300多名患者接受多發性骨髓瘤標靶藥物的治療,幾乎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改成皮下注射劑型。
多發性骨髓瘤是源自骨髓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好發於60歲以上年長者的疾病。患者臨床上可能出現貧血、疲累、虛弱、骨頭痠痛等症狀,不過,葉士芃指出,部分患者其實是直到骨折開刀、醫師送了檢體檢查才發現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如果醫師沒有採檢,仍未必發現罹患骨髓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