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走路會喘,長期不明貧血,千萬別當小毛病。
一名70多歲老翁,偶然發現有貧血,4、5年不以為意,直到肺炎住院會診血液腫瘤科,發現是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又稱為前白血病,且若屬高危險的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放著不管,1至2年內有可能演變成容易致死、俗稱血癌的急性白血病。
什麼是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不少人連聽都沒聽過。有些病人因為喘,跑遍心臟科、胸腔科或家醫科都找不出病因,看血液科才發現是血液疾病,因忽略小毛病及拒絕做骨髓檢查而錯過及早診斷與治療。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表示,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好發在60歲以上,因造血細胞功能異常,所以長期原因不明的單獨或合併發生白血球減少、血小板下降,貧血是最主要症狀。
吳鴻昌指出,另一大問題是確診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須抽骨髓,不少病人聽到要「抽龍骨水」就拒絕,事實上,骨髓檢查不像腰椎穿刺是從脊椎腔抽水,而是在腰側骼骨背後抽骨髓血,迄今執行過幾十例,各種年齡都有,不會傷害到脊神經,在門診局部麻醉即可執行且只要休息0.5~1小時;後續追蹤,極少人發生後遺症。
吳鴻昌說,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中治療分3類;選擇治療依賴疾病危險度決定。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治好的方法。但確診病患多為老人,身體狀況既不適合進行骨髓移植也難以忍受化療。去甲基化標靶藥物治療是這些人最佳選擇。目前已有兩個去甲基化藥物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台灣健保署102年1月1日同意給付去甲基化標靶藥物Azacitidine,條件為針對高危險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
吳鴻昌強調,據臨床試驗資料去甲基化標靶藥物Azacitidine,有3成病人可達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一半病人血液項數值會改善,有效延長存活。施打方式為1個月中1周每天皮下注射,可有效延緩轉變血癌時間、降低輸血頻率、改善生活品質。健保規定只要藥物有效就可持續申請,是病人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