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聖懿醫師說,多發性骨髓瘤是目前台灣案例增加速度最快的血液癌症。(記者邱宜君攝) |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一名7旬老翁住在山上照顧果樹,身體算硬朗,只是有點貧血,曾服用補血藥,但貧血症狀卻日益嚴重,甚至需要輸血,又併發腰椎多處骨折,轉送醫學中心檢查,才發現已經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末期;經過治療後出院,並能回到山上種果樹。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聖懿表示,台灣銀髮族近2成有貧血,原因複雜,千萬不能放著不管。若還有腳背腫、尿液氣泡多、骨頭多處疼痛等症狀,就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建議做進一步檢查。
症狀不明顯 6成確診時已末期
黃聖懿醫師說,台灣各類血液腫瘤中,最多的是淋巴癌,第2名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第3名就是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到70歲老年人,男性較多,台灣每年增加400位病患,是目前發生率增長最快的血液癌症。
病人6成有貧血,其他症狀包括腰痠背痛、骨頭疼痛、壓迫性或病理性骨折、腎功能差,由於症狀和許多其他疾病類似,病人又以為貧血是正常,以致常看遍了心臟科、骨科、復健科、腎臟科、風濕免疫科,才被轉到血液腫瘤科,約有6成病人確診時已是末期。
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接受化療,可以存活3到4年,如果長期服藥物,可以延長到5至7年,甚至超過7年。
黃聖懿醫師說,傳統第一線藥物毒性較強,會有嗜睡、皮膚起疹、麻痺、便秘等症狀,效果也只有4、5成。第二線新藥的副作用較少,在台灣病人的臨床研究顯示6成以上有效,可延長存活時間。因此健保局在去年12月通過了第二線新藥的給付,每位病人可以免費吃一年藥,以一顆藥8922元計,一年可省220多萬元。
「任何貧血都要很小心,背後都是有原因的。」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提醒,老年人最好在內科或家醫科定期檢查、追蹤,一旦發現血液指數發生變化,還是要小心找出原因,可以尋求內科、家醫科,或是血液腫瘤科醫師的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