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的城市? 什麼夢想?
2009/03/21 20:48:22瀏覽436|回應0|推薦1

2010年「國際花卉博覽會」將在台北舉辦,預計投入近80億經費,在中山足球場、圓山公園、兒童育樂中心及大佳河濱公園一帶,興建15座展館。只是,這樣急就章的花博,卻也凸顯了一些重要問題。一來,這些場館有一部分是活動後要拆除的,但為蓋場館卻得先移除原來的大樹,這對強調「綠色生態理念」的花博精神來說,無疑是一大諷刺

二來,迄今有許多準備工作,都尚未仔細思考規劃,例如龐大人潮,所相對應交通問題,尚未有具體解決之道,而屆時要展出的『花卉種類的培育、相關的園藝技術』主題等,也還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劃

當前的相關經費,都只花在場館興建和活動行銷上;只是活動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活動內涵的品質。在這樣只顧吸人氣、趕建設的狀況下,不難想像這樣的花博將成為另一個耗費預算「放放煙火、提提燈籠、看看花朵」的活動。

第三、以『關心環境保育、拓展園藝技術』的「花博」,到了台灣卻摻雜了奇奇怪怪的想像。不論是「2010:台北辦花博、台灣拼經濟」,還是以「建國百年」作為活動重點,這些拼貼起來的內涵,除了說明主政者缺乏具體願景與想法,也讓民眾更看不懂這樣的「國際花卉博覽會」到底是為何而辦?

此外,在大放建商福利的同時,生活在城市中的弱勢者,是否也能雨露均霑地有改善生活的機會?各種建設投資能否讓整體環境品質更好?更少有人聞問。在市政府缺乏遠見的政策下,讓具有推動城市轉型契機的「2010花博」,降格成有就好的「短暫性慶典」,市民看不到夢想,更感受不到參與機會,「花博」因而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活動。

公共資源的投入,應該可長可久,城市發展的願景,更不該只是決策者的片面想像。城市地景的變化,關係著人們的公共生活,要取得市民認同,必須是心理上可親近、行動上可參與,而不是政府一句話「為了大家好」而去做就可以達成的。

我們期待在2010年,能有一個屬於市民共同參與的行動。其中最重要的意義是提供一個表達的機會,讓市民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共同參與城市的轉型。我們應問:能不能辦一個不用砍樹、不亂蓋建設、不胡亂拼貼遐想的花博?有沒有讓花博不只是疏離的政策話題,而是人們對於『生活品質與環境保育』的行動契機,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可以一起呈現一個不同的「花博」?

我們應該開創這樣的機會,讓更多市民願意捲起袖子,從住家空間、社區空間、城市空間,共同來做點事、完成夢想。如此,這樣的台北,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城市、大家的台北」!【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黃仁志 蘋果3.21.2009摘要】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276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