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拆古窯 拆掉台灣文化特質
2009/03/08 20:58:41瀏覽608|回應0|推薦0

苗栗縣政府,將四角窯等三座稀有古窯,一步一步拆除;相對的,苗栗等地的文史工作者竭力搶救,希望能夠拯救古窯於萬一。一邊強勢執行公權力,另一邊極力呼籲抗爭,這是一樁應當靜下來討論的「文化衝突」。

四角窯,是台灣陶瓷發展的重要標誌,是台灣五種陶瓷窯爐的第三種。漢人在台灣的陶瓷產業兩百年,起初在清中葉從福建傳入蛇窯;日本時代傳進日式登窯,然後在日季(日本時代)後期,傳入現代化的四角窯。

登窯,產量大而成本低,因此大幅取代蛇窯;四角窯火力旺,產品質地佳,而窯燒時短,產量大增,成本降低,因而引導台灣陶瓷產業迅速發展。後來瓦斯窯與電窯興起,四角窯功成身退,如今全台灣只剩苗栗這一座,述說著被遺忘的昔日輝煌。

苗栗另二座古窯,是包子窯和八卦窯,它們是台灣磚瓦產業發展的重要標誌。四百年前,台灣傳入福建的包子窯,燒薄瓦兼燒紅磚,燒成時間需數十日;日本人傳入目仔窯,燒磚只需數日,而產量大,因此成為燒磚專用的窯爐;日季後期傳入德國的八卦窯,窯燒只需半日,乃取代目仔窯。後來隧道窯出現,燒磚只需卅分鐘,八卦窯無以存在。包子窯與八卦窯,是台灣磚瓦業的重要里程碑。

台灣兩百年陶瓷發展,出現五種窯爐;四百年磚瓦,發展有四種窯爐。每隔百年、五十年便有一種新的窯爐出現,新式窯爐性能優異取代舊式窯爐。台灣窯業活力充沛,不斷變化,不斷成長,不斷地適應。這種現象在其他地區很少見,其所以然者,因為台灣處於海上交通暢通之處,不斷有新的訊息與技術傳入,而台灣的陶瓷瓦業者,產生一種適應力與變通力。

不斷變化,快速成長,靈活適應,是台灣窯業的特色,也是台灣許多產業的共同特色,更是台灣文化的一項重要特質。這種特質特別凸顯於台灣窯業。留下四角窯,留下歷史的記憶;留下四角窯等窯爐遺物,可以啟示吾人台灣歷史文化的記憶與特質。苗栗是陶瓷縣,陶瓷是昔日苗栗的生活與記憶。留下這些記憶,留下這些歷史認知,它們是無法估量的文化意義,是金錢買不到的文化功能

高鐵當然重要,如今文化與建設衝突,尋求變通或修改的可能性,或有兩贏的辦法。靜下來討論,沉思,找尋一種不後悔也不憤怒的決策。【聯合報╱陳信雄/成大歷史系兼任教授(台南市)】3.4.2009摘要

參考資料:

馬政府剷除文化古蹟

四角窯的高明之處

沒有文化 來創意

更要作文化總統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27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