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6 22:50:59瀏覽303|回應0|推薦0 | |
這個「解構」美學表現在哈蒂的設計圖中,就是打破傳統,不按排理出牌。她刻意重新雕刻大地,製造出「城市沙漠」意象,隱喻那後起直追的第三世界城市在文化發展上的窘境。 孫瑞穗 中國時報2008.09.12 摘要 摩天樓所構築的天空線,象徵著當代人追求的現代性,也是十九世紀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高峰時,歐美公司壟斷資本的象徵地標,更是當年的時代精神。經濟全球化之後的今日,再度降臨亞洲,成為全球資本競逐下衡量城市國際化程度的新標準。然而,這些高聳入雲的象徵中心,卻不見得是全球城市唯一的表情。 最近,廣州歌劇院競圖,最後是由一位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A)畢業的伊拉克裔女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 )得標。相較於摩天樓的唯我獨尊,這項名為「圓潤雙礫」的方案得以打敗許多高手,主要正是因為這位女性設計師以「共生」,「自然」和「流動」為主軸,將建物設計與周遭環境生態融合為一。恣意匍伏在波浪般的地平線之間,哈蒂的一大一小雙礫並呈,反而在雨後春筍般的森林中脫穎而出。 別小看這「兩礫」,學問超乎你的想像。「大礫石」是一八○○座的大劇場和錄音棚、藝術展覽廳,而「小礫石」則是四百座的多功能劇場。她摒除了男性建築師慣常自戀的建物中心主義,反而事先做了許多在地歷史的研究。她找出了古老的「海珠石」傳說作為建物的最初想像,又進而界定「廣州」作為經改運動中「摸著石頭過河」第一塊試金石的地位,因而巧妙掌握到「廣州歌劇院」的象徵意義與時代精神。 哈蒂,這個具有強烈個人風格又切中時代精神的女建築師,她所就讀的AA建築學院,正是戰後以來歐美前衛建築和實驗美學的中心;同時,七十年代也是歐美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和進步思想的解放高峰。這段時期政治上爭取民權和女性自主權的運動,深深地影響了學院美學和專業教育,也使得原本被歧視的「女性特質」反而成為前衛美學設計中重要的創意元素。那種想要打破點線面僵化幾何空間的女性慾望,衍生了後來的所謂「解構建築」的基本樣貌。 這個「解構」美學表現在哈蒂的設計圖中,就是打破傳統,不按排理出牌。她刻意重新雕刻大地,製造出「城市沙漠」意象,隱喻那後起直追的第三世界城市在文化發展上的窘境。然後,民眾得以順著曲線走入起伏如波的自然地景之中,迎面而來的是半入半露的歌劇院實體,逕自從地底盤旋直上,打破「天」與「地」,「內」與「外」的分界。這種不規則流動曲線之空間構成,幾乎找不到現代建築中那慣有的對稱和平衡,卻是最自然不過地貼近著我們身體的感受,呼吸的頻率。對了,那不就正是音符流動的形狀嗎?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