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疆棉事件 大陸為何高調反制
2021/03/30 20:46:10瀏覽222|回應0|推薦1

美中22阿拉斯加會晤以互嗆式開場震驚世人,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16分鐘的強硬講話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社會的反應尤其強烈,「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的「金句」甚至被製成T衫上架販售。阿拉斯加會晤後,中國對外姿態有全面轉趨強硬的跡象。

 

習近平政績943

Haydn's Concertante & Mahler's "Titan" - Zubin Mehta at Teatro Mayor, Bogotá, Colomb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7mD6FZNRI

 

【摘要2021.3.28.中時 羅慶生】美中22阿拉斯加會晤以互嗆式開場震驚世人,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16分鐘的強硬講話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社會的反應尤其強烈,「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的「金句」甚至被製成T衫上架販售。阿拉斯加會晤後,中國對外姿態有全面轉趨強硬的跡象。

322日,歐盟外長以侵犯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為由,對4名中國官員及1實體祭出制裁。中國迅速反制,宣布反制裁歐洲10人和4實體,包括多名歐洲議會議員、智庫和學者。

不僅如此,324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還首度發表《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就種族主義、貧富不均與應對新冠疫情的失策提出質疑。批評美國「不僅自身疫情失控,而且與之相伴的還有政治失序、種族衝突、社會撕裂」。

幾乎是同一時間,中國官媒將去年10月,瑞典服裝品牌H&M因「人權問題」將不會採用來自新疆產品或原材料的官網聲明翻了出來,強調「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使壞,該掂量掂量了」,因而引發中國網友抵制,各電商網站紛紛將其商品下架。這是刻意行動。

去年10月的事為何當時不講,現在才說?這顯示中國應對美國的激烈競爭已開始轉守為攻,從外交、價值觀、商務等領域全面反擊。然而,強硬姿態固然會得到民族主義的歡呼,卻可能遭到反作用力的傷害。歐洲議會已宣布取消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議多國還召見中國大使抗議。歐洲即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外交上的戰略錯誤,可能將原本在美中競爭中不願選邊的歐洲推向華盛頓。

中國是否戰略錯誤,要看事態的可能演變。我們先梳理這一輪美中的戰略互動。322日,林布肯出訪歐洲,歐盟、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紐西蘭即同時以人權為由,宣布對新疆官員實施制裁或譴責。對美國來說,這或許就是拜登所謂「聯合盟邦抗中」的起手式。中國第一時間即宣布對歐盟反制裁,顯然也是一張準備已久的牌,等歐盟出手就立刻回擊。

不過這張牌大了些,出乎歐洲人意料之外。對歐盟來說,制裁新疆官員只是個醞釀已久的「象徵性舉動」。歐盟去年底通過「全球人權制裁機制」(global human rights sanctions regime),即所謂歐洲版《馬格尼茨基法案》Magnitsky Act),當時即宣布,首批制裁名單將於2021年第一季結束前落實。因而制裁名單除了中國新疆官員外還包括俄羅斯、緬甸等國的侵害人權者。宣布時機只是配合美國國務卿的到訪,一方面給拜登政府面子製造抗中業績,二方面也不致失去自主性,堪稱兩全其美。

不過對中國來說,美國與歐盟憑什麼自訂規則對其他國家指指點點,當「人權教師爺」?只是這麼大動作反制,難道中國真不怕得罪歐洲?讓歐盟原本配合演出的操作變成玩真的?

或許正相反,中國就是擔心此時不強硬表態,歐盟在美國持續施壓下真的加入美國陣線聯合抗中,或者人權議題持續發酵,讓新疆棉業受到真正傷害。

就理論來說,美國與歐盟雖然都強調「價值觀」外交,但國際關係國際行為本質是現實主義,而不是理想主義,簡單來說,就是操作胡蘿蔔與棒子,以利誘或威脅驅動對手。

這次布林肯歐洲行仍然和前川普政府一樣施壓德國,要求停止俄羅斯輸往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並表示不排除對德國採取制裁措施。因為美國擔心輸氣管道完工後,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過高,還影響美國頁岩油在歐洲的銷售前景。雖然這段長達1,230公里的輸氣管線已完成90%,美國仍堅持德國撤銷。

對美國來說,盟邦就好像交響樂團,美國回來是當指揮,歐盟要配合演出才能應付中國與俄羅斯所帶來的威脅。324日布林肯在布魯塞爾的演說,雖然表示美國不會強迫盟邦選邊站,盟友可以在行得通的情況下與中國合作,但他提到的例子是氣候變遷。

因此,中國高調的反制裁,《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停止審議,中國或許不會那麼擔心。因為如果這協議符合歐洲產業界利益,歐洲業者自然會發動遊說。中國去年外商直接投資(FDI)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今年前兩個月累計再年增34.24%強大的市場吸引力是中國自信的來源。

其次,中國這次在新疆人權議題上借題發揮,高調反制,有部分理由是新疆人權其實並不是中國真正的弱點。新疆並不是限制旅行的地區,政策上反而是發展觀光,歡迎旅遊,包括外國人。2019年新疆接待中外遊客2億多人次,旅遊收入超過3400億元人民幣。網路上有許多新疆美食、旅遊甚至機械採棉的視頻。

也有長住中國的西方人拍視頻批駁西方媒體的偏見。中國演藝圈很紅的「新疆四美」都是維吾爾族。中國人民的新疆經驗,並不是美國指控的「種族滅絕」或血汗棉花。

因此,中國社會主流觀點會認為,美國指控新疆人權、打壓新疆棉業,只是遏制中國崛起的藉口,就好像以國家安全打壓華為、中芯國際、小米、大疆…等中國高科技企業一樣,就是不想讓中國人過更好的日子。這種感覺隨著美中競爭激烈而愈趨強烈。這是為何楊潔篪的強硬講話會引起中國社會的巨大反響,也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會說:「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原因。

這也就是說,如果美國競爭戰略的目標,是要區分中國與中共,讓中國人民反對中共領導,那麼在新疆人權議題上的操作效果,是恰恰相反。中國當然要抓住這機會,高調反制。除非美國競爭對象是概念上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整個中國,不過這可能會讓美國反亞裔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否則,戰略錯誤的可能是美國這一邊。(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

 

中續逞兇 制裁美加31實體【摘要2021.3.28.蘋果】中國與國際社會針對新疆問題互相制裁,一波接一波!中國昨宣布,因美國、加拿大基於「謊言和虛假資訊」而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因此決定「反制裁」多名美、加人員。內容包括禁止入境中港澳,並禁止中國公民及機構與上述人員交易或與上述實體往來

遭制裁對象包括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曼欽、副主席伯金斯,加拿大聯邦眾議員莊文浩、眾議院外委會國際人權小組委員會。

中國前天才剛宣布「反制裁」英國機構和人士。英國首相強生發文力挺遭制裁的英國議員等人,指他們揭開新疆人權受侵犯的黑幕,「發聲反對侵犯人權是基本自由,我堅定支持他們」。英國外相拉布則表示將召見中方使館代表抗議,「對於這些侵犯人權的行徑,我們不會默不作聲」。澳洲總理莫里森昨也聲援強生,「老兄,做得好!我們跟你們站在一起,也感謝你們支持澳洲」。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波特前天說:「美國譴責國家主導的社群網路操作,引發企業和消費者抵制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企業。」

這起抵制風波起源於瑞典品牌H&M去年曾聲明停用新疆棉,日前突然遭中共共青團微博大作文章,怒轟該品牌「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一邊又想在中國賺錢?痴心妄想!」隨後H&M在中國網路上幾乎已「被消失」,不只從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等主要電子商務網站下架,且中國近500家分店位置,也不再出現在Apple地圖、百度地圖和叫車服務「滴滴出行」地圖上。

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創辦人雷小山直言,這是他見過最強一波獵巫外企行動,且恰逢中國正加強審查網路營運商的敏感時機,「這關乎自保,如果他們不批評,也會陷入麻煩。」中國挑H&M開刀的理由據信可能與瑞典國力較弱,以及瑞典和中國近年因銅鑼灣書店股東、瑞典公民桂民海而交惡有關。

產業分析師指出,如NIKE等其他同樣拒用新疆棉的國際品牌,雖也遭點名抵制且遭中國品牌代言人切割,但至少網路上都買得到,顯示中國政府不打算擴大危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指,中國「戰狼」外交官和官媒近期大力抨擊外國「虛偽雙重標準」,顯然企圖激發民族主義,但民族主義有如瓶中精靈,恐將落入「易放難收」局面。

 

中國巨嬰【摘要2021.3.28.蘋果】中國壓迫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引發國際制裁,國際知名品牌表態拒用新疆棉,卻遭中國網友抵制,還燒名牌球鞋洩憤。中國再次煽動小粉紅們出征,只會更惹怒國際社會,讓外界譏笑其是巨嬰心態。

中國一再表明外界對於新疆的指控是散布假消息,若真是如此,中國何不乾脆讓國際社會進入新疆,查明當地的真實人權情況呢?就連立場向來是鷹派的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針對新疆到底有無強迫勞動,昨也發文要新疆證明給全世界看,可見中國若想杜悠悠之口,公開透明毫無疑問是唯一的辦法。

小粉紅們「義和團式」地掀起抵制外國貨品浪潮,也許可以滿足一時民族主義的愛國情緒,但這只是暫時的,除非中國決定關起門來不跟外國做生意,又或者完全不怕新疆棉花無去處,無視外國企業禁用新疆棉,否則一旦熱潮過去了,北京還是要面對侵犯壓迫新疆維吾爾族的人權問題,此問題不解,東西兩強的衝突就不會消失。

中國自詡為大國,那麼就要遵循全世界的運行規範,不能一句嚴禁干涉內政,就想關起門來我行我素,如此一來,中國如何取信全世界?再者大國就該有大國風範,不能動不動就鼓動民粹,如同紅衛兵再現,處處喊打喊燒,一點都不文明。

 

新疆棉之戰成「新八國聯軍」?學者一針見血看穿內幕【摘要2021.3.28.中時】高雄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兼系主任李仁耀表示,中國已非當年積弱不振的中國,西方國家的「新八國聯軍」,在今日龐大的中國市場面前,能否聯合得起來都還是問題,更遑論這些國家彼此間也充斥著內部矛盾;「人權」議題也可能成為一種手段。

李仁耀27日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直言,美國之所以不斷拿人權議題攻擊中國,因為這是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共同價值,但說穿了只是美國為了選擇合作對象的手段罷了,畢竟中美貿易戰若全面開打,兩國都會受傷,美國一方面用人權議題來打中國,一方面又藉人權消弭歐美國家間的矛盾與衝突、促進西方國家合作, 這樣反中力量才得以聯合在一起。

針對「新疆棉之戰」,李仁燿指出,歐美國家過往碰到人權問題都會採取經濟制裁,例如對朝鮮、伊朗、伊拉克,現在對中國也是如此,新疆棉議題雖然這幾天吵得很熱,但實際上影響的經濟效益有多少呢?這點值得思考,恐怕宣示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

李強調,勞力剝削議題過去就談得很多,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非洲「血鑽石」,以及現在風行的「公平貿易咖啡豆」;如今資訊發達、社會多元,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會往這方面去追求,但在一般中低發展程度國家則以發展優先,對相關議題可能就不太理會。

 

感想:

1.        高雄科技大學並不是國際知名大學,學校的教授幾乎都沒有國際學術地位,也就是缺乏國際就爭力

2.        有些國家的價值觀追求的是自由、民主、人權;中共的國家價值觀認為,有錢就是大爺,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有錢就可以美女,有錢就可以叫國際企業、藝人當小狗

3.        台灣有很多在中國發展的藝人、政客、新聞媒體,就只是中共的寵物

4.        國際企業董事會的價值觀是什麼?人生追求什麼?

5.        在中共淫威下,中時的記者、高雄科技大學的教授,幾乎都會成為中共的寵物。

 

HUGO BOSS硬頸拒用新疆棉【摘要2021.3.28.蘋果】新疆棉風波仍未平息,遭波及的德國品牌HUGO BOSS原本在微博擺低姿態稱會一直支持新疆棉,但昨突改口,把挺新疆棉的貼文刪掉,並附上官網連結,重申拒絕新疆棉。HUGO BOSS發言人表示,HUGO BOSS沒採購任何來自新疆的商品,該公司的中國代言人李易峰等人昨立即發聲明解約。

HUGO BOSS在英文聲明中強調,公司管理政策採取嚴格道德標準,並尊重人權,更不容忍強制勞動。該公司表示,目前沒有採購來自新疆地區的原料,會仔細檢查所有供應商是否符合相關的價值觀和標準。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被中國視為抵制新疆棉的幕後黑手,但也不是每個BCI會員都遭抵制。擁有LVDiorBvlgariCeline等精品品牌的LVMH集團在2017年加入BCI,這回未被視為「辱華」品牌,照樣生意興隆,大批中國網友也護航指LVMH沒發表拒用新疆棉的聲明,可以免受抵制。

較理性的網友表示,平時消費就是買奢侈品的人,抵制這些精品對他們根本沒有影響,「抵制到最後受苦的,還是底層員工、底層群眾,那些店舖員工、工廠和紡織廠工人才是真的受影響」。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精品市場,去年銷售額近3500億元人民幣(約15300億台幣),即使不斷提高售價,當地的精品門市店外總會有排隊人龍。

 

兩岸和平是最終目標 朱立倫:堅持民主自由、反對專制獨裁【摘要2021.3.28.中時】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今天參加前主席洪秀柱舉辦的護憲保台論壇,針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他說,國民黨兩岸論述的最終目標就是兩岸和平,基礎是中華民國憲法,國民黨就是按照憲法、黨章推動兩岸關係,而一中各表的「中」就是中華民國,堅決反對一國兩制,同時堅持民主自由、反對專制獨裁

朱立倫說,中華民國的基礎就是民主、自由、人權,每次碰到這類問題,絕無商量的餘地,因此當然要挺香港,堅持民主自由、反對專制獨裁,不能有所猶豫,這也是兩岸最大差異點。

 

抗衡中國 拜登倡民主版一帶一路【摘要2021.3.28.自由】美國總統拜登廿六日與英國首相強森舉行電話會談時,建議民主國家應該要有類似中國「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計畫,協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群體,藉此與中國競爭並抗衡中國的影響力。兩人在通話中,也對西方國家制裁侵害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的中國官員,卻反遭中國報復,表達關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提倡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計畫後,迄今已有上百國與中國簽訂各種合作協議,建造鐵路、港口等基礎建設。根據「路孚特(Refinitiv)」統計,相關計畫共有2600多項,總值約3.7兆美元,顯著拓展了中國的政治及經濟影響力。

拜登廿五日在上任首場記者會上,指美國正面臨中國激烈競爭,任內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他計畫本週宣布價值數兆美元、用於提升美國基礎建設的計畫。華爾街日報指出,該法案價值可能高達三兆美元。

此外,強森發言人廿六日指出,強森與拜登在電話中回顧了英、美、加拿大與歐盟等國際夥伴聯合制裁多名踐踏新疆人權的中國高官的行動,並表達對中國報復行動的關切。

中國抵制反新疆「血棉花」的行動已經延燒數日,美國務院副發言人波特廿六日回應,美國譴責中國國營社群媒體的號召行動,與中國公司及消費者針對美、歐、日企業的抵制。白宮發言人莎琪也指出,中國將私營企業對市場的依賴武器化,用以扼殺言論自由與禁止道德商業慣例的行為,應當被國際社會反對。

 

挑戰中國 印度拚當世界工廠【摘要2021.3.28.中時】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之際,印度希望推動國內製造業的發展,擺脫對中國的進口依賴,也填補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產業鏈留下的空缺,成為「世界工廠」。.

25日至26日舉行的第7屆印度經濟會議(IEC)上,印度政商界人士討論了如何在未來10推動改革,其中如何因應鄰國中國的經濟挑戰受到關注。美國之音27日引述新加坡經濟學家帕立特的話,稱印度是大國,有足夠的工業原料,又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勞動力,有條件成為製造業大國。

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印度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占比是17.4%,略高於2000年的15.9%。印度政府希望,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更多全球企業會考慮移廠至印度。

過去幾年,推動電子產品自給自足是印度製造業的重點。繼智慧型手機之後,現正將目光擴及電腦和其他相關領域。印度數據顯示,2014年進口手機的占比高達78%,現在降到僅剩8%。莫迪政府希望透過補貼政策激勵本地的電腦生產,滿足國內不斷成長的需求,為近18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並創造450億美元的產值。目前印度80%以上的電腦依靠進口,主要來自中國。

印度的優勢包括國內龐大的市場與快速成長的中產階級,有利於推動勞動密集型和技術驅動型製造業的發展。而這次新冠疫情也為印度經濟復甦提供了動能。國際貨幣基金﹙IMF1月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顯示,印度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達11.5,讓該國成為全球唯一在新冠導致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實現兩位數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但為了與中國競爭,印度必須大幅改善經商環境。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經商環境調查報告,印度在其調查的190個國家中排名第63,主要的負面因素包括執行合約、註冊產權與稅收。此外,昂貴的物流成本也是製造業缺乏競爭力的主因之一,因為基礎設施落後,導致物流不順,提高了庫存成本。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5869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