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作秋天的保養工作
2013/08/16 14:42:37瀏覽523|回應0|推薦6

                             如何作秋天的保養工作

我的朋友最近傳一mail給我,告訴我如何在秋天作身體保養,我覺得此份訊息很好,值得提供給大家參考。

今年立秋節是8.7。“秋者,揫也,物於此而揫斂”,立秋是秋季的開始,萬物結實成形,收穫的季節到來了。“立秋涼風至”是北方人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南方還是“秋後一伏熱死人”。

三伏天也將在立秋節氣結束。飲食還是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不宜出大汗,早睡早起,收斂心神,以順應秋氣之收斂。

立秋飲食小貼士:

適宜:桂圓,山藥,土豆,花椰菜,貝類,茯苓,魷魚,蝦,木瓜,鳳梨,葡萄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氣虛體質,最符合這種情況。因為夏季食慾不佳,出汗多,很容易令身體氣陰兩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忌凡補必肉。多吃些蔬果一樣可補,桂圓益心脾、補氣血、安神志;土豆健脾益氣,用於神疲乏力、胃腸潰瘍等;花椰菜和胃補虛,對體虛,耳鳴,腸胃不佳很有説明。玉米調中健胃、利水消腫,改善食欲不振,脾胃不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濕熱仍盛的初秋,多吃有益脾胃。山藥滋陰潤燥,補中益氣,最適合氣陰兩虛之人食用。貝類、章魚、魷魚、蝦等味咸,性溫平的水產品也是符合立秋“增鹹”的養生之道的。時令的木瓜、鳳梨、葡萄,氣虛質也要多吃些,既能改善初秋溫燥,也有益脾胃。

少吃:菱角、新薑、豬肉、西瓜、香瓜、哈密瓜、蔥、薑、羊肉

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立秋後要少吃些辣椒、蔥、姜等辛味發汗之品。孫真人曰:“勿多食菱肉,動氣。勿多食新薑”,《月令》雲:“立秋勿多食豬肉,損人神氣”,《法天生意》曰:“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秋後燥氣初起,要少吃生熱化燥的辛辣、油炸、烈性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還有羊肉,白酒等熱性食物。《養生書》曰:“秋谷初成,不宜與老人食之,多發宿疾。”

忌吃:肺臟,蓴菜,韭菜,鹿肉,獐肉,雁肉、茱萸、生蜜、過硬的麵條

《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白雲忌》曰:“七月勿食蓴,上有蠲(juān)蟲,害人。勿食韭,損目。”《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動氣。勿食茱萸,傷神氣。” 孫真人曰:“勿食雁,傷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月令》雲:“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過硬的麵條)”。

秋運動小貼士:勿大汗,勿冒暑氣

立秋之時,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白天仍然炎熱異常。運動時間還是選擇在早上為佳,若很容易大汗淋漓,還是做些簡單的散步,拉伸為好,雖然還在伏天,但立秋後,陰氣下降,萬物收斂,發散出汗就不符合養生之道了。

立秋起居小貼士:穿脫及時,早臥早起

俗話說“病在一穿一脫之間”,立秋後,早晚稍涼,白晝暑熱未消,加上空調房和室外的溫差,身體弱的人,易因不適應溫度差異,而感冒生病。氣虛體質,還需常備薄衣或披肩,及時加減。

立秋後,夜間就不需要用涼席了,最好換用稍有硬度的厚褥木床,可以幫助容易彎腰駝背的氣虛質改善體態。秋後宜早睡早起,符合天地間氣機收斂之趨勢,也是最簡便的養氣之道。

立秋情緒小貼士:安靜的閱讀,寫大字,學小型的樂器

吳師機在《理瀹駢文》裏說:“七情之病也,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氣虛體質因氣不足,而情緒低落,除了調養體質外,多培養些安靜的愛好情趣,也有助於改善情緒。安靜的閱讀,寫大字,學個小型的樂器都適合氣虛體質。

立秋茶飲小貼士:丹桂祛濕茶

桂花,鮮品每次8克,乾品2克。將桂花放入杯中,用200毫升開水沖泡5分鐘後,即可飲用,可沖服2-3次。

桂花辛溫,不僅能健胃化痰,生津平肝,在熱與濕仍存的長夏,還可為驅趕濕毒助一臂之力。並且,相比於性微涼的薏米,丹桂辛溫,沒有不適於胃寒者的困擾。暑熱教人煩悶傷心、耗傷心血,漂亮的丹桂則恰好以其色赤,暗示著補心養心的能耐。植物如此美好,總以色香味俱全的方式療愈身心。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chow&aid=816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