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祭祖還是敬祖
2014/08/12 16:11:16瀏覽1133|回應0|推薦6

暑假期間,大家都在放假,而我白天要上班,晚上又要上課,真是忙得不亦樂乎!

最近暑假學校「民間信仰課程」即將結束,老師要我們繳交學習報告,我於是花了兩天時間趕寫出本篇「是祭祖還是敬祖」一文以便交給老師以作為交代.由於我暑假忙碌關係無暇照顧我部落格,在此擬向大家致上十二萬分歉意,還望你等能加體諒!現在我想複製我的如上報告供大家參考,盼望你等能給予指教!   

 

寫這篇報告時,正是今年中元節後的第一天。昨天中元節,只見大街上,家家戶戶在忙著燒香拜拜。有些大公司,如銀行或者是大的商家,或營建工地,但見他們的供品,擺滿長桌好幾桌,似乎特別是要展現他們的對祖先敬拜或祭拜的熱忱,到底他們是要展現給人看,還是真的給祖先享用,況且真的是給祖先享用,祭拜完了之後,此等供品最後還是進了我們的肚腹,此是不是真的很好笑!

 

看了老師提供的董芳苑所著「祖先崇拜問題商榷」乙文,讓我有諸多感概。我們國人其實對於祭祖還是敬祖,根本一竅不通,大家其實也不想要了解太多,只是人家拜,我家也拜,求得一個「心安理得」,拜了之後,晚上睡覺,不會有惡鬼騷擾,也不會有惡人敲門,他們因此就可「高枕無憂」。其實,祭拜後之果效,究竟如何,從來就無人認真考究,詳細檢核。

 

董文說:「祖先崇拜是我們先人根深蒂固的傳統信仰,更是我們的文化現象,它一定有美好的一面才能夠世代流傳。」,作者說中國人的祖先崇拜起源很早,雖正確的起源年代不能考證,但遠在公元前18世紀殷商時代,祖先崇拜已是當代的一個重要的宗教現象。在王治心所著「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一書有說:「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几杖而廟祀之」,可見此種祭祀風氣,在黃帝過世那時已經有了。

 

這種祭祀風氣說好聽的就是要顯出國人「慎終追遠」的固有美德,但「慎終追遠」是否就是所謂的「祖先崇拜」呢?國人的「祖先崇拜」從一般世面上國人的祭拜風氣來看似乎包括崇拜先人,崇拜偉人,崇拜山川日月,不一而足!董文說所謂的祖先崇拜,包括祖先、英雄、亡靈與厲鬼等,由此可知中國人以家族為主的祖先崇拜,最初與亡靈崇拜有密切關係,這一信念也導致了屍體崇拜,即在屍體納棺未下葬前先舉行殯儀禮,死者的親友要向死者祭奠與膜拜;此點,我們可從台北市第一殯儀館和第二殯儀館平時的業務興隆可得知一二。

 

我國是以儒教立國,要觀察我們對於祭祖的看法,從觀察孔子的看法和做法就可得知一個梗概。孔子是講天命,並信鬼神。我國從漢代以後,儒教已成道地的宗教,它對民間祖先崇拜的維護具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是一位務實的教育家,他對於鬼神之事有獨到的見解,他主張「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因為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也相當重視「教孝」,他強調「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道之具體表現,即敬親尊祖,也就是對已逝雙親或祖父母的經常教導需表現於「祭祀」方面。孔子實在是繼承了這種先秦時「崇孝」傳統來教育他的門人,足見他對祖先崇拜的重視。

 

儒家對「生之孝與死之祭」是十分重視的,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儒家為何如此認為呢?因為「天」為宇宙萬物與生命的來源,「祖」是家族血脈的根本,「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這樣看來,儒家祖先崇拜的另一層更深的意義,就是「報本追遠」「慎終追遠」,「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董文說:祖先崇拜又具有一種藉著追思祖先的祭祀行為以敦親睦鄰,具有結合成一個宗法群體的社會功能,「家族」在儒家看來,就是「祖先」生命繼續存在的具體表現,董文說「祭祖」的行為如同服事活人一樣,說切實一點,中國人的「永生」觀念,就是在祖先崇拜的禮俗中表現出來的。因此,停止了祭祖的行為就不能報本與追遠,等於中絕了祖先生命之延續,這實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啊!

 

台灣的民間基層乃福建閩南與廣東客家移民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崇拜深具中國南方的傳統,最明顯的特徵是在家庭內設有祖先牌位,即「神主牌」或「公媽牌」,地方上亦設有祖祀,故家族觀念特強,非常重視祭祖;在中元節時祭祖或拜鬼神乃台灣民間共同的信念及作法。台灣人相信人一旦死亡,靈魂就變成了鬼,民間相信人死後,亡靈受到子孫或親人供奉香火,其就會庇佑子孫和繁衍家世;若亡靈得不到兒孫的祭祀,其就會變成無嗣孤魂,他們在陰間就淪為餓鬼,不得不來到陽間為害人畜。

 

民間傳說,橫死在外的枉死鬼更是可怕,因為他們無法登上冥籍,而在原地作祟為厲,對於這類亡靈,家人得花更多的錢請道士來超渡。民間因信這些孤魂與厲鬼係人間苦難的來源,因此以農曆七月整整一個月來諂媚這些「好兄弟仔」讓他們在這整個農曆七月間吃個痛快,並且民間亦作法超渡(即普渡),以求他們安寧。昨天,相傳七月十五即為他們最痛快的一天。董文說:「祭祖」主要動機在於照顧祖靈,不至淪為孤魂野鬼,同時亦期望他們能幫忙消災解厄,能賜福子孫代代平安幸福。

 

另民間所進行的「祭祖」行事,平時乃表現在歲時節日之中,另外亦出現於家庭的喜慶之中。就歲時禮俗來說,農曆春節、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節、冬至以及除夕等,都是民間重要的祭祖時日,家家都不敢不拜,人人都不敢不做。為的是,盡心盡力,花錢消災,並求一個「心安理得」,如前文所說,很少有人去評估它的果效和實際的結果。

 

我們作為基督徒的,對於「祭祖」應該要一味的拒絕,或者是像「天主教」一般,作選擇性的接受呢?就「祭祖」來說,它真的是「慎終追遠」,純粹是表示我們對於先人們的一種懷念還是「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呢?我覺得這兩種是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若「祭祖」純粹是一種「慎終追遠」的心態,則我認為作為基督徒,就不應該一味地去拒絕,我們只要思想純正,心地清潔,仍可以「敬祖」之心態去進行,像我每年在太太娘家清明祭祖時,我會拿著香,但心裡默默地向基督耶穌禱告,首先求祂原諒我,在親友共同祭拜時,不能特立獨行,並且我也默默地向基督說,這香是為敬拜祢而作,數年以來,我皆如此地行,我的心思裡面,完全沒有一點罪惡之改感,也沒有一絲的不安之雜念。

 

關於吾人死後的靈魂,究竟何去何從,我們發現,路加福音1619有財主和拉撒路的例子可供參考,耶穌說有一個財主,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乞丐拉撒路,被人放在財主門口,乞食充飢。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裏。財主也死了被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盡痛苦。舉目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裏。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可憐我吧!請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裡,極其痛苦,……在他們兩人中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不能往來。

 

耶穌講這個比喻,雖然是講猶太人,不願悔改,不願聽勸,但也說明人死後究往何處去的問題。傳道書12章說我們應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未臨到前,就當紀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昏暗來臨,屆時我們人便不知所措。第七節說: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由此可見聖經說:我們死後,靈魂仍歸於創造我們的神那裡。

 

我的太太娘家,他們是信奉傳統民間信仰,即道教的家庭。我岳母臨終前,得了肺腺癌,可是我的兩位大小舅子,對於他母親的疾病,卻是不加聞問,到了癌末,才由宜蘭冬山送到林口長庚醫院,我們住在台北的親人,有空就發動教會的基督徒兄妹去探望她,一去就是十幾人,她很受感動,並表示願決志信主。後來她返回羅東博愛醫院治療,我們永和禮拜堂的弟兄姊妹又十數人再去羅東博愛醫院看她,並為她行點水禮,當她接受點水禮後未幾天,就離世了。之後,我的大舅子,他太太,每到初一或十五,想要祭拜她時,都說她到天國去遊玩了,拜很久又擲筊,但都不能聖杯,似乎她的靈魂,真的是去天父那裡了?

 

我們學習民間信仰,重要的就是向本省人或閩南人傳福音,我們平時不能有財主生前高高在上的那種驕傲行徑,反之,我們需要用的是謙卑行為和作法。我太太平時很喜歡向她家的三個姊妹傳福音,但其效果都如鴨子聽雷,並無成效,但她們知道,我們是基督徒。有一次,我太太三姊股票輸了很多錢,心情不好,想要自殺,就電話給我太太,想請我太太去桃園看看她,向她分享一下人生何以會有那麼多的苦難。我太太帶著她的大妹,去看她三姊,聊了很久,她三姊終於對於人生有了些許了解,也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上個禮拜三,他們姊妹還來我公司,中午大家一同聚餐,好不快樂。飯後,第二天中午,我的小姨子突然帶來油飯要請我們吃。原來她的大女兒首胎生男滿月,要請我們吃油飯,我們也樂於給她請客。她女兒由於是開刀生產,手術後必須「放屁」排氣後始能下床走動,由於手術後第三天都未放屁,所以她肚腹脹得疼痛厲害,一時真不知如何才好。我太太去看她後,並為她向主祈福禱告,我太太離開後,十多分鐘,她女兒就放屁了,身體也舒服很多。我小姨子向我太太說,妳們信的神,真是靈驗,一禱告後,不久,我女兒就放屁了,也能下床走了,為此,她特別來感謝我們。這就是日常生活上活生生的見證。

 

一年前,我二兒子的岳父過世,他們也是信仰傳統道教的人家,他岳父要入棺之前,三個女兒,兩個女婿,淨身之時,沒有一個敢前去幫忙的,我兒子和媳婦,因都是基督徒,任務在身,完全沒有一點害怕的感覺,幫助他岳父仔仔細細的梳洗乾淨,那些在外面等著的親友,真是感激我兒子和媳婦,認為妳們基督徒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膽量,連屍體也不怕!我覺得我兒子媳婦在這場屬靈戰爭中真是光榮地得勝歸來!

 

我覺得在本省各地傳福音需要瞭解民間宗教信仰,瞭解之後最主要的是要認同他們,處處要想法化敵為友,切不可以他們為敵,相反的在自家裡面或者在自己教會裡面,也是一樣,總要與人為友,基督徒絕不可冷漠對人,凡事只想潔身自愛,任何事情,都不願助人一臂之力;耶穌說:做在這最小的一個弟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

 

基督徒絕不可吝於分一點愛心給人,上禮拜,我團契裡一個老姊妹向我太太說她很想離開我們教會,因為從六月底張牧師退休後,就沒有人來關懷他們了,他弟兄已90歲,她也87歲,在張牧師還未退休前,原來教會週報,還印得有為他們代禱事項,不知何故,現在都給拿掉,不再給予關懷,她自認每年也奉獻10幾萬給教會,而我們教會為何如此冷漠對待,一個已在本教會聚會了30多年的老教友,她說她真的很想換個環境,不再踏進本教會一步。

 

我想這種事,常是我們對於週邊之事容易輕忽的地方。我們常一心想要廣傳福音,但我們真的不能疏忽了我們週邊的人事地物;否則,我們的福音不僅未能傳達到地極,而我們連週邊近處的耶路撒冷人們也一併失去了,那不是十分可惜的事,到主再臨之時,主會對我們說,你們整日喊著說主啊,主啊,但我不認識你們,你們退我遠去吧!我想這是我們學習民間信仰或就祭祖問題時,它給我們的一個最大的提醒,在下之意,不知吾師認為如何!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chow&aid=1608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