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7 01:39:53瀏覽4439|回應0|推薦6 | |
天下至柔者至剛 吳珮菁巧手「打」出天下 文/楊忠衡 ※這是 1997 年我為珮菁獨奏會所寫的一篇專訪,沒想到 12 年後,我自己成了珮菁音樂會的製作人。珮菁確是一位可敬的音樂家,感覺命運很巧妙,也很欣慰自己有這個機緣。 「你父親做哪一行?」 「鏟土機。」 鏟土機?我腦中浮現一個寬大的展示中心,停了幾輛簇新進口鏟土機。一位吳姓富商正坐在辦公室打電話,叮囑女兒好好練琴… 「不是啦!是開鏟土機。我媽媽現在還在草屯包餛飩啊…」吳珮菁提到媽媽,眼睛就亮起來:「小時候為了家計,爸爸白天開鏟土機,晚上全家動員包餛飩。不管看電視還是做功課,大家都不停的包餛飩。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包最多餛飩,我想出許多提高效率的方法。比如說,這樣放好餡兒,一捏,然後一轉,再順手一拋,下一個餡兒又上來了…」看她的手掌翻轉幾下,儼然桌上已經蹦出一顆新鮮餛飩。她一分鐘可以包廿三個餛飩,平均兩秒半包一個,讀者不妨親身試試。 「包得快,也得包得好。我們包的餛飩都是元寶形、有花紋的喔,這樣包過來,把手都練巧了。」全家天還沒亮就把前夜心血拿到市場賣,然後再上學,吳珮菁的童年就這樣走過來。談到時常遷居的艱辛童年,吳珮菁既不感嘆、也不矜傲,反而充滿感恩般的幸福,令人不禁對這位外表隨和、內心堅毅的女孩心生敬畏。難怪吳珮菁練就這番好身手;當一個人把克苦當成樂事時,那麼天下就再沒有難得了她的事。吳珮菁至柔的韌性,不知覺中發揮出至剛的力量。 「念小學時,班上登記訂牛奶學生名單,我常常是唯一無法舉手的那個。」但是這個喝不起牛奶的小女孩卻在學校節奏樂隊啟蒙學音樂。鄰居有鋼琴,吳珮菁便趁鄰家小孩練琴空檔,溜進去在鍵盤上摸索。之後,父母同意讓她去向節奏樂指導老師學鋼琴。吳珮菁學得很起勁,終於,在六年級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幾個壯漢抬來一個巨大的木箱;裡面裝著父母借錢買來的鋼琴,小吳珮菁感動得眼淚都流下來了。在這瞬間,她的生命已然與音樂融烙在一起。 初中進入曉明女中,本來打算主修鋼琴,副修聲樂,陰錯陽差因病錯過第一堂聲樂課,校方建議她轉修當時還不是「顯學」的打擊樂,並介紹她一位當時名氣還不頂大的老師朱宗慶。吳珮菁同意了,一方面是因為打擊樂和聲樂一樣,不必買昂貴的樂器。朱宗慶是吳珮菁的「貴人」,也是一位教學生、辦樂團不計代價的好老師,在他的識人之明下,吳珮菁驚人的潛能一步步被激發出來。 吳珮菁現在已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首席,國立藝術學院最年輕的老師,也是國內唯一挑戰六根棒子的木琴演奏家,可是其間艱辛過程絕非現代學生所能想像。「學生們聽我演奏時常常會問『老師演奏的聲音為什麼這麼細?為什麼變化這麼多?』他們性急的希望很快學到各種技巧,但結果常是抓不到正確的感覺。」吳珮菁說:「印象非常深的是,國中鋼琴老師在我的譜上只寫了『欲速則不達』四個字。」朱宗慶也同樣極注重基本功,教吳珮菁要細心揣摩,而吳珮菁也以從小生活體驗練出來的耐心,單純的東西都可以磨很久。她說:「你要用心體會你到底在做什麼?聽聲音,觀察自己的手,甚至對著鏡子檢查。演奏木琴時,連正確的腳步也很重要。」 念高一時,朱宗慶創團,吳珮菁心一橫也加入了,小小年紀成了創團元老。只是從此週末同學結伴看電影的時間,吳珮菁卻得帶著行囊從台中搭車來台北參加團練,更別提樂團南北巡演時的辛苦了。考入藝術學院後,指導老師還是朱宗慶,只是要求更嚴苛。在更高的要求標準下,吳珮菁一度失去信心:「現在回想起來,可以理解這代表老師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大學時期的研修除加強技巧精確,也著重音樂性的培養。吳珮菁的技藝浴火重生後,演奏從極強到極弱的多層次都能得心應手。她說:「打擊樂器演奏持續音需靠滾奏,如果力度不平均,樂句就會不流暢。所以力度和敲擊速度的控制是極重要的。」 另一個影響吳珮菁至深的人是日本木琴演奏家安倍圭子。吳珮菁大學時第一次聽安倍演奏時,受到莫大的震撼。「她演奏的每個音深淺都充滿生命力…我覺得她本人就是音樂的化身。」一九六八年前,世界還沒有人致力將木琴開發成夠分量的獨奏樂器,安倍圭子開發出神乎其技的四棒子、六棒子技巧,大大提升木琴的樂壇地位,為她寫曲的作曲家紛至。「於是,安倍圭子成為你的偶像?」我問。「很多方面是,」木琴演奏技巧乃至音樂人格,吳珮菁無不以安倍圭子為榜樣。「唯一的不同點,我還是希望成為全方位打擊樂演奏家、而不只以木琴為專業。」木琴之外,定音鼓、鋼鼓、各種民族鼓;敲的、打的、搖的、甩的…吳珮菁無所不通。當然,這又得花費數倍常人的心血了。 很多人以留洋或在歐美謀生為榮,吳珮菁是個例外。在朱宗慶鼓勵、贊助下,吳珮菁進入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攻讀打擊樂碩士,隨後進入西維吉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學習期間吳珮菁念念不忘樂團,歸心似箭,一天當兩天用。在北伊大用九個月以全A成績修完碩士學位,嚇壞一校老小;接著又以閃電速度修完博士學科,目前是該校博士候選人資格,這又是「飩餛奇蹟」的又一體現。 看過朱宗慶打擊樂團演奏的人,肯定會對活躍全場的吳珮菁留下深刻印象。而認識吳珮菁的人,也很難把她台上驃悍無所保留的氣勢與台下溫和的形像聯想在一起。「一個舞台表演者不就該這樣嗎?」她的解釋總是這樣輕描淡寫。採訪多年,已經熟悉各種「系出名門」的話題,因為通常名門才付得起大筆「名師」束脩。吳珮菁告訴大家,包餛飩也可以練出大師,這件事一定要報給下一代知道。如果您想多瞭解這位打擊女傑的藝術,不妨注意下面的獨奏會消息。( 1997/12/02 《音樂時代》雜誌) ★聽聽珮菁在電台介紹自己。 ★琴逢擊手音樂會官網:http://sixplus11.pixnet.net/blog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