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08 19:45:41瀏覽1258|回應0|推薦66 | |
來自江蘇‧太倉市作家協會主席 凌鼎年 的幾則訊息 2 / 2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瀏河畔的 風貌 《新遠見》問:太倉人與“婁東文化”有些什麽特點呢?
凌鼎年 答:歷史上,有不少官場失意之人和文化人選擇到太倉定居。
因為太倉是江海交匯之處,乃進退有據之地。
進,可以就近到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蘇州、揚州;
退,可以從長江口出海。
《水滸傳》中的渾江龍李俊等幾條好漢,最後就是從太倉港出海的;
相傳明朝的建文帝也是從這兒出逃海外的,因此有一說:鄭和下西洋之所以從太倉劉家港出海,是要尋找建文帝。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示範小學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示範小學 我寫過一篇《話說太倉人》的文章,分析了太倉與太倉人的特點。
太倉人主要受三種精神影響:婁東文化浸淫下的藝術精神,“核物理女皇”吳健雄倡導的科學精神,鄭和七下西洋帶來的開拓精神,交叉影響,互為因果。
太倉歷來殷實富戶較多,帶著避世隱居心理的外鄉人一旦定居下來,就在太倉買地起屋造園。
太倉民居的特點是門口不大不堂皇,進深很深,小戶人家是獨門獨院,中戶人家三進五進,大戶人家是七進,甚至九進,這是出於不露富的緣故。
在庭院深深的環境當中,琴棋書畫成了這些人的最愛,抱著一種休閑的心態,享受生活。
很典型的當屬大畫家朱屺瞻,他畫畫就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太倉話就是“白相相”,用他自己的話就是“瞎搨搨”,意為消遣消遣,沒有功利目的,不急功近利,結果成了一代丹青宗師。
在這樣的心態下,玩到一定的層次就成了大玩家,大玩家里面出類拔萃的那些就成了大作家、大畫家、大書家、大琴家。
所以,從太倉的歷史來看,出得最多的就是文化人,出得較少的就是企業家。
千百年來太倉人養成了不大願意走出太倉的心態,對錢對權的欲望相對淡一些,歷史上辭官回鄉,一心藝術,一心學問的不勝枚舉。
婁東文化最大的特點,歸結到一個字,就是“ 和 ”。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瀏河畔的 天妃廟
《新遠見》問:太倉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很具人文特色。
但是我們在調研采訪中發現,文化的流失也比較嚴重,文化的挖掘也似乎不夠,還沒有形成一種強勢的文化品牌?
凌鼎年 答:你們到底見多識廣,又是從北京來的,一下子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太倉文化底蘊確實很厚實,和周邊的縣市相比,太倉的文化不僅豐韻,而且有獨特性。
太倉屬經濟發達地區,所謂不破不立,新的替代舊的,有歡欣也有無奈。
近年,太倉的經濟發展更快,工業化進程給人日新月異之感,但不必諱言,也有負面的效果,因為多少會造成一定的建設性破壞。
我曾看過1951年時江蘇省政協對太倉名勝古跡的調查報告,那時太倉的園林、古橋、古街、古建築比比皆是,
如果這些宋元以來,特別是明清以來的文化遺存能保留到今天的話,現在太倉一家工廠都不用辦,絕對是一個吸引中外遊客的文化旅遊城市。
有一個說法謂之“ 姑蘇園林甲天下,婁東園林甲姑蘇 ”,
以上圖片:中國東方的麻將藝術,也讓西方的洋人,玩的聚精會神,從小就練到大 ...
以上圖片:中國東方的麻將藝術,也讓西方的洋人,玩的聚精會神,從小就練到大 ... 明代時東南第一名園弇山園就在太倉,光王世貞、王世懋倆兄弟就建造了十幾座園林史上有載的名園。
王世貞是明朝文壇後七子領袖,獨主文壇20年,相當於現在的巴金的名望,相傳《金瓶梅》就是出自他手筆。
他的弟弟王世懋是一個著名的園藝家、文學家。只是現在僅剩下弇山園、南園、樂蔭園等不多幾座古典園林。
一般認為太倉歷史上對文化的破壞主要有這麽幾次:太平天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
但不可否認,對太倉文化遺存毀損最嚴重、最徹底的,就是90年代中後期的老城區改造,
像明清時的寶恕堂、保素堂、逸園、楊宅東花廳、清芬堂等有名的古建築都是那時候拆除的。
保素堂是清康熙年間的內閣大學士、雍正當太子時的師傅王掞的故居,極有價值的。
這是全國性的大環境造成的,太倉也沒能幸免。
最可惜的太倉最古老的新東街的拆除,新東街拆遷之前,我曾經接待過周莊文化館的副館長、作家張寄寒。
陪他參觀新東街那些老宅時,他發自內心地說:“ 你們這些古建築不知道要比我們周莊好多少。”
新東街的不少房子是明清建築,且不乏官宦人家與大戶人家的深院大宅,如果不拆的話,投點錢整舊如舊,到哪去找這樣有底蘊的明清街啊。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大拆大建,對古代歷史遺存造成破壞。
這個現象也是和世界同步的。
一般來講,人均GDP在低於800美元的時候,城市建設通常停滯不前,但對文物的保護倒是有好處的;
當經濟發展到人均GDP達800-3000美元時,建設步伐就大大加快,破壞就會很嚴重;
當人均GDP達到3000-8000美元的時候,又會開始重新關註文化,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歷史的原汁原味的文化遺存往往已鳳毛麟角。
不過,平心而論,太倉現在的市領導與文化主管部門,對文化建設和保護還是非常重視的,只是不少好東西早不複存在了,只能亡羊補牢了。
現在太倉在文化上打“ 鄭和航海起錨地,婁東畫派發祥地,江南絲竹發源地,牛郎織女降生地 ”四張牌,以期形成文化品牌,形成城市名片,我舉雙手贊成。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新科技園區 風貌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新科技園區 風貌 《新遠見》問:周莊如今名聲在外,它就在太倉邊上,它的成功對太倉古鎮的開發、保護是否有所啟示呢?
凌鼎年 答:周莊的成名與它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它幾乎是四面環水,交通閉塞,
70年代以前連自行車都沒有,必須乘船進去,得搖呀搖,半天一天才能搖進去,
是一個被歷史遺忘的角落,所以幾十年來幾乎沒有建設,老建築雖破敗,卻保存了下來。
當被陳逸飛、三毛等名人一關注,被媒體一炒作,就此名傳遐邇,財源滾滾。
周莊開發早,躲過了大建設大開發高潮,躲過了老城區改造,是其幸運。
太倉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
認真說起來就和考核標準有關系了。
一段時期以來,我們對領導的考核往往更多地關註GDP的增長。
哪個領導輕經濟,重文化,他的政績就很難顯出。
因為對文化的投入見效慢,所以無形中逼迫一些領導較少去考慮文化的價值與保護。
我曾經寫過一篇隨筆,叫《銀杏樹和月季花》,
古老的廟宇前往往有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銀杏,銀杏樹又稱公孫樹,這是基於信仰的力量為子孫而種的,
而到了現代,種夾竹桃的多了起來,因為夾竹桃一兩年就能見花。
現在的有些領導,更願意種月季花,因為月季花月月都能見花,花就是“政績”啊。
這在全國已是一個普遍性現象,短期行為是要求幹部立竿見影出政績催生的。
太倉現在的領導已經認識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但留存下來可參觀可旅遊的真古董真古跡已寥寥可數,缺少了整體性和系統性。
太倉的文化古跡雖然在年代上比周莊久遠,而且文化的意味更濃厚,但是比較分散、零散。
周莊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它的整體性。
對旅遊業來說,這一點很重要,旅遊者誰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的景點都遊玩到。
因此,太倉正在整體開發沙溪古鎮,聘請了城建規劃大師阮儀三教授等,一流專家來太倉沙溪出謀劃策,
現沙溪鎮已被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與周莊同一等級。
曾有媒體把太倉沙溪說成是“ 第二周莊 ”,但太倉的文化人認為只有開發出特色,才有自身魅力。
太倉的瀏河鎮,憑借著鄭和紀念館、天妃宮、“中國居里夫人”吳健雄墓園、大畫家朱屺瞻的“梅花草堂”、林則徐建造的瀏河老閘等人文優勢,也在請專家規劃,開發明清一條街等,有理由相信太倉的古鎮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以上圖片:傳說牛郎和織女是降生在太倉的地方神祇
以上圖片:牛郎和織女的傳說是中國最淒美的愛情故事
《新遠見》問:那麽,是否能夠找到一個鏈條把這些零散的古跡串起來,或者重新打造出一個拳頭產品、龍頭產品,然後帶動其他?
凌鼎年 答:太倉現在正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 鄭和牌 ”的名頭很大,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時,太倉市委市政府與香港鳳凰衛視聯手搞的“ 鳳凰號重下西洋 ”的活動,取得了全球性的影響,收效很大。
但打這張牌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鄭和不是太倉所獨有的。
雲南是他的出生地,福建的長樂也在爭奪鄭和的出海口,南京考證出是鄭和出海的造船地。
北京、上海也在搞紀念鄭和的活動。太倉畢竟是一個縣級市,我們搞活動如果不找到一個大的平臺,總不如省一級的,乃至國家級的活動有優勢有權威性。
我們的優勢在於教科書上明確記載:鄭和七下西洋是從太倉劉家港揚帆起錨的,這是需要我們緊緊抓住的。
我和我朋友高泰曾經合作創作了60集的電視連續劇《大航海家鄭和》。
但因為鄭和的故事都在海上,拍攝成本高,拍攝難度大,加之鄭和的電視劇很難寫愛情,鄭和的故事又不宜虛構,可看性可能不如某些戲說宮廷戲,因此投資問題沒能解決,很是遺憾。
“ 長江牌 ”也是我們的一個主打。
我們這里是江海交匯區,從世界範圍來看,凡是江海交匯的地方,都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現代經濟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港口,二是國際機場,因為這符合現代物流的特點,特別是原材料與成品需大進大出的企業,必須依賴港口。
太倉港水深負12米,其水文條件兩百多年來基本上沒有變化,這在世界其他大河大海相交處是很難得的。
太倉港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年四季全天候作業,這是極大的優勢。
因為這里水面非常寬,所以歷來叫海塘,五萬噸級的海輪可以原地掉頭,乘著大潮10萬噸級的海輪也可以進出自如。
在長江沿線其它任何一個港口,都沒有這個條件做到。
加之太倉有蘇錫常經濟腹地的有力支撐,太倉港的發展優勢深得行家的看好。
從世界港口的吞吐量來看,如果達到400萬標箱以後,就會突飛猛進。
2006年太倉港集裝箱的吞吐量是60萬標箱,到今年年底能達到100萬標箱。
若干年以後,太倉港完全可能會成為國內有競爭力的大港,太倉經濟這幾年主要是依托港口,經濟大幅度提升,以港興市的決策是明智的正確的。
當然,打長江牌,不僅僅是港口,還有長江本身的資源利用,如長江口旅遊觀光、長江三鮮品嘗,以及媽祖文化宣傳等等。
“婁東文化”牌的含金量最大,內容最多,底蘊最深,像 江南絲竹、 婁東畫派、 雙鳳民歌、 昆曲起源太倉、 麻將起源太倉、 牛郎織女傳說降生太倉說、 海上漕運起源太倉、 我國第一個文人在野黨式的社團〈複社〉創始於太倉等,都大有宣傳價值,
目前太倉的文化主管部門已請專家,做出了太倉文化發展規劃,正在一步步實施之中。
相信太倉的這些文化珍珠會在鄭和牌、長江牌、婁東文化牌的引領下,成為一串閃閃發光的珍珠項鏈。
以港興市,打鄭和牌、長江牌和婁東文化牌,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綜合運用文化優勢、人才優勢、地理優勢、領導優勢的一個戰略方針,前景看好。
以上圖片:天津迎賓館收藏的《漕運圖》 歷史上的漕運,即是通過海道、河道運輸糧食。應該說它實際上是我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遠在秦漢時期,我國史書上就已經有了關於漕運的記載。 以上圖片:天津迎賓館收藏的《漕運圖》
以上圖片:天津迎賓館收藏的《漕運圖》 漕運制度之所以成為我國古代各項制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經濟制度之一,是因為對糧食安全的重視。清承明制,用漕運將糧食運往北京,以供首都糧食需求。
《新遠見》問:那麽,在歷史古跡十不存一的情況下,太倉要重建文化、達到以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容易實現嗎?
凌鼎年 答:只要市領導重視,主管部門有信心,決策到位,通過用項目招商引資的方式發展文化,一定能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現在太倉的領導很重視對文化的發掘和保護,而且大家在意識上已經覺察到了文化對太倉發展的重要性,有些文化項目已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最近,美國華納影視公司要籌拍一部反映鄭和下西洋歷史的電影,正在太倉和南京兩個地方選擇影視基地。
如果太倉能夠爭取過來,將來對太倉文化的宣傳和旅遊業發展作用很大。
另外,像太倉南郊的牛郎織女傳說降生地,也可以開發成旅遊業的龍頭產品。
從世界範圍看,真正擦亮一個城市知名度的往往不是經濟,而是文化,所以說,城市的比拼最終將落實到文化上。
太倉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歷史對我們的恩惠,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不弘揚。
我們常說:有投入才有產出,其實發展文化同樣也是如此。
近年,太倉的經濟上去了,已到了有能力去關注文化,投資文化了。
當然,文化是一種消費產品,消費產品最終還是要走市場,走產業化的路子。
所以,要用商業化的視角去規劃文化,太倉的文化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文化成為太倉投資軟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擴大太倉的知名度,文化吸引上級領導、外地遊客,乃至海外的眼球,從而促進太倉經濟的騰飛,這是我們能看到的太倉明天。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瀏河畔
以上圖片: 中國‧江蘇省‧太倉市 親愛的!介紹到這兒,我得要跟您說:我們下一篇章中再見了! 謝謝您的瀏覽!祝大家都平安健康又快樂!
Cheers!我們乾杯!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