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9 01:20:56瀏覽694|回應0|推薦4 | |
<今日晚報 2008.02.18> 中央社:
蘇貞昌:柯索伏獨立 台灣比柯國還有基礎 克索伏宣布獨立,見縫插針的民主奧步黨,見獵心喜,黔驢一踢,就泄漏不念書的驢腳! 朱高正曾說,看見民主奧步黨缺乏政治智慧的做法失望但不意外,它們從來沒有政治智慧! 民主奧步黨,知識沒有知識,常識沒有常識,我們已然習慣;但是博學多聞的蘇貞昌也搶出來說話,我以為必有所據,愿聞其詳........ 阿扁可以立刻承認科所伏,外派蘇貞昌為祝賀開國慶典的全權代表,同時為首任駐索大使,.......... (1)臺灣喜氣洋洋地去恭賀,看科所伏敢不敢接受?.......... 博學多聞的蘇貞昌,愿不愿意花十分鐘給全臺老百姓上點歷史課? (2)科所伏所在地的阿塞希三裔仇殺,是從明洪武22年開始,亞力山大,拿破侖,墨索里尼,希特勒,史達林,狄拖,都在這里跌倒,......... 博學多聞的蘇貞昌,愿不愿意花十分鐘給全臺老百姓上上歷史課? (3)十字軍東征這里埋葬了羅馬帝國,埋葬了額圖曼土耳其帝國,克里米亞戰爭這里改寫了前歐歷史,塞拉熱窩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這里又埋葬了奧匈帝國,二次大戰蘇聯反攻,這里又徹底消耗了納粹德國................. 博學多聞的蘇貞昌,愿不愿意花十分鐘給全臺老百姓上上歷史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時報 2008.02.25 科索沃獨立 回首我國與馬其頓交往經過 陸以正專欄 上周的大新聞是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共和國南疆自治省科索沃宣布獨立(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簡稱UDI),其實這並非新鮮事。始作俑者是1980年非洲前南羅德西亞、現稱辛巴威的白人總統史密斯(Ian Smith),脫離英國逕自獨立,從而使UDI成為研究國際關係的重要一環。 一周來中外媒體充滿有關科索沃的報導,但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資深外交記者都不瞭解巴爾幹半島錯綜複雜的種族關係,盡是隔靴抓癢,忍不住要把我所知道的科索沃情形,與讀者分享。 科索沃與台灣有何關係呢?說來話長,1998年底,政府聘丘宏達、辜濂松與我3人為沒有薪水的首屆無任所大使。那時台灣剛與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共和國建交,李前總統登輝興緻勃勃,率爾宣布我國將以3億美元,幫助科索沃戰後復興,手筆之大,震驚各國。 在胡志強部長堅邀下,我每天上午去外交部2小時,看所有「東歐小組」與外館來往的函電。因此去了馬其頓3次:1999年3月,初次陪胡部長去馬國;同年8月,參加蕭萬長院長的正式訪問團;到了2000年5月,陳水扁已當選,即將就職,別人都不願前往,只好由我擔任團長,去和馬國簽訂投資協定。 李前總統原來構想是,歐洲邦交國過去僅有教廷,馬國是第一個灘頭陣地,可從而試探並擴充到科索沃甚至阿爾巴尼亞的可能。所以蕭前院長率領的訪問團裏有經濟部江丙坤與林義夫、外交部辜濂松與歐鴻鍊、經合會羅平章和5位立法委員。同時組織旅奧地利僑商組團會合,看能否吸引他們投資。 馬國憲法是內閣制,總理喬傑夫斯基(Ljubco Georgievski)那時才33歲,被譽為全世界最年輕的總理。和台灣建交,是他因久居美國,知道有台灣奇蹟,自動找上門來。可惜後來與他手創的「VMRO-DPMNE黨」不和,脫黨另創「VMNO-NP 黨」。最後竟然恢復保加利亞國籍,搬到索非亞去了。我初聞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正反映了巴爾幹半島各族密集混合居住的現實。 原定我8月5日會隨蕭院長去科索沃首府普里士提納(Pristina),或因媒體把我國捐助3億美元一事宣揚過甚,引起歐洲國家內心不滿,駐紮科索沃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不肯保證我們一行安全。馬其頓政府也無法派部隊到國境外保護全團,只好臨時取消。 但李前總統答應給科索沃的援助並未食言,其實因兩國距離太遠,如贈送300輛公車以及修復戰火毀損的屋瓦、木材等,只能在馬其頓就地採購,運往科索沃。所以除科索沃外,馬其頓也受惠不少。到2001年6月斷交為止,共支出6000餘萬美元,我必須負其中部分責任。 舊南斯拉夫聯邦原本因各族雜居,不斷摩擦,問題不斷;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一個塞爾維亞人刺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才引起的。二次戰後,靠狄托元帥(Josip Broz Tito)抵抗納粹德國的聲望,再加上塞爾維亞族(Serbs)對其餘族群的高壓統治,勉強維持到1990年代才爆發內戰。 原屬南斯拉夫各邦,包括斯洛凡尼亞(Slovenia)、克羅西亞(Croatia)、波士尼亞.赫塞戈維納(Bosnia- Hercegovina)、馬其頓(Macedonia)和蒙特尼哥羅(Montenegro)在兩、三年內紛紛獨立,給以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為主的塞爾維亞人很大的衝擊。我們也曾試探過比馬其頓獨立更早的兩國,未獲回應。 塞爾維亞人屬於斯拉夫(Slavic)族在歐洲南部的一支,使用俄文(Cyrillic)字母,信仰東羅馬帝國時代從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東正教(Orthodox Church)。而科索伏92%人口是阿爾巴尼亞裔,屬於土耳其(Turkic)族,阿爾巴尼亞語也是土耳其語系的一支,人民信奉伊斯蘭教,雙方先天就註定格格不入。 1996-99年間塞爾維亞總統米羅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派軍鎮壓科索沃獨立運動,受到聯合國干預。因濫殺無辜民眾,他成為被國際刑事法院審判的第一位前任總統,轟動一時。 科索沃獨立的另一因素,是美歐對俄羅斯隱含敵意。根據安理會第1160、1199與1244等號決議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國以維持和平為名,派有大批部隊常駐科索沃。1996-99年間科索沃內戰時,北約暗助「科索沃解放軍」(KLA),是公開的秘密。至今美、英、法、德等國仍有3萬餘精銳部隊駐在科索沃境內。所以俄國與塞爾維亞只能叫囂,不敢動武。 中共有「疆獨」與「藏獨」的顧忌,在科索沃問題上自然附和俄國,但也明知局勢已無法挽回。歐洲其餘不敢學樣而立即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不是怕俄國或塞爾維亞報復,而是因本國也有分離運動而躊躇卻步。西班牙有巴斯克(Basque)區蠢蠢欲動,希臘與土耳其則顧慮塞浦路斯(Cyprus)兩族會把全國分割為二。聚集在貝爾格勒的外國記者不懂其中原因,報導自然發生誤差。 科索沃獨立已經無可改變。塞爾維亞人憤恨之餘只能上街抗議,放火燒美國大使館出氣。台灣不先派人接洽妥當,就貿然表示承認,顯示主政者缺乏外交常識,徒然把臉丟到國外,於己有損,於人無益,真是何苦。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