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紙箱子的日子
2006/06/18 21:50:33瀏覽589|回應0|推薦17

以前居住過,或到訪過的美國城市,流浪漢見怪不怪,覺得那是美國生活裡的一部分,特別是大都市裡。

幾年前剛到洛杉磯時,同事說,如果開車到市中心,特別是行經那條「洛杉磯街」時,記得要把車窗鎖上,因為那兒是有名的「流浪漢區」(homeless)。

利用一個週末,開車前往這個仍擁有許多西裔文化遺跡的洛城市中心,開了幾條街,發現路上行走的彷彿都是老墨(墨西哥裔),是那些屬於勞力階級的。正疑惑怎麼走到洛杉磯街時,右前方的路標寫的正是,急著轉進,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規格不一的大型紙箱,紙箱與紙箱比鄰而居,紙箱旁,經常還有超市手推車,裡頭放著電影裡經常會見到流浪漢推著遊走城市街角的家當。箱子裡有人睡著,有人呆坐或看書,也有三三兩兩聊天的。

他們是十足的流浪漢,沒錯的。

紙箱子的日子,恐怕只有像洛杉磯這樣的好天氣才有法子過,換成是會下雪的城市,三兩下就會凍死。

記得還是留學生時,有年聖誕節造訪在紐約唸書的大學同學,同學來接我,一上地鐵就見他急著把行李箱上的標籤撕去,他說,免得人家覺得我是外地人,而起非分之心,特別是那些遊走在街道的流浪漢。同學住在曼哈頓,租的公寓就在熱鬧街區,每回我遊逛結束,走在那條鬧街上,總見許許多多的流浪漢,站在大樓的暖氣口,縮著頸,雙手不斷搓動著。同學叮嚀我,開大樓的門時,記得別將門大開,且進門的動作要快,以免流浪漢跟進去。

加拿大的流浪漢不叫homeless,而是叫「福利人」(welfare people),因為加國是社會福利國家,過不了日子的人,政府還是會給予照顧。曾有加拿大人告訴我,許多「福利人」不是不得不流浪,而是自己選擇流浪,每個月領到的福利金,經常是拿來買醉的。

我也在台北火車站下的停車場看到一個個席地而睡得流浪漢,走過時,甚至會聞到令人不快的尿臭味。

前些時日有個機會與一位曾任職於內政部社會司的朋友見面,聊起流浪漢的問題,他說,台灣許多遊民其實是自願的,他們不願意受到「家」的束縛。

我思忖著,到底是流浪漢選擇了「自由」? 還是「家」放棄他們?

是這個社會遠離他們?還是,他們自己選擇逃離這個社會制度?

我不明白,也許也無從得知。

我只知道,不管我在外頭流浪多久,想到的總是家。

我不要無家可歸。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hui55&aid=3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