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簡介
2009/12/23 16:00:46瀏覽8353|回應12|推薦161

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簡介

失智症是用來描述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狀的名詞。當患者被醫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時,表示患者可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及異常行為的出現。

失智症有許多不同的原因造成,最常見的是退化性失智症,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
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約佔失智症的60~70%,在北歐及北美地區,更高達70~80%的比例,所以,阿茲海默氏症又常常被稱為老年失智症或是老年癡呆症。

目前全世界約有兩千兩百萬人罹患此症,根據統計,國內老年失智症的盛行率約為2~4%,全國約有二至四萬名失智老人,其中約五至九成為阿茲海默氏症,也就是說國內約有一萬五千名至三萬八千名病患,並且每年國內新增失智症病患約在一萬五千名左右,所以,失智症已是老人國度的台灣主要的醫療及社會問題。

依內政部社會司的統計,截至932月份為止,全台已有210萬的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9.29%,依照聯合國的定義,當一個地區65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即可稱為「高齡化社會」,隨著老年族群的擴大,首當其衝衍生而出的健康隱憂將一一浮現。

究竟「失智症」與「阿茲海默氏症」的關係如何?(請見下表)

失智症的分類
1.
退化型失智症
˙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
額顳葉型失智症
˙
路易氏體失智症
˙
合併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病變
˙
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症
˙
進行性核上麻痺症
˙
韓汀頓氏症
2.
血管型失智症
3.
混和型失智症
4.
可逆型、可治療型失智症

在醫學史中,有關於人類老年失智症的記錄,最早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兼病理學家亞羅士
阿茲海默於西元一九零六年報告,他解剖了一位死於快速智力退化疾病的五十餘歲女性,而於她的腦中發現了各種特殊的病理變化,而發表於文獻之上。為了紀念他的發現,因而將此症以其姓氏命名為阿茲海默氏症 (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腦部疾病,會造成腦部神經細胞功能的逐漸喪失,由於腦部神經細胞專責思考、記憶、運算及行動,所以,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病人的心智功能逐步喪失,甚至最後連執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會失去,像是刷牙、穿衣、洗澡及大小便等。

阿茲海默氏症是失智症的其中一種,依據美國精神科協會所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則手冊第四版(DSM-IV criteria) 中,所訂定的失智症診斷標準:
1.
出現記憶力喪失或減退的症狀。
2.
必須同時合併有右列至少一項的症狀 (1)失語症 (Aphasia) (2)失用症(Apraxia) (3)失認症(Agnosia) (4)執行功能異常(impair executive function)
3.
而且以上幾種認知功能障礙必須導致職業上或社交功能上的影響,同時要排除有譫妄(Delirium)的情形。

 

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日益受到關注,但醫療研究一直進展有限,然英國科學家獲致了突破性發現,唇皰疹病毒(HSV1)很可能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元兇之一,坊間治療唇皰疹的便宜藥品,或許是用來對付這種最常見癡呆疾病的有效利器。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患有多達六○%體內有唇皰疹病毒。儘管這只是初步研究,卻可能改變科學界對這種腦部疾病的認識,從而開啟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途徑。目前光是英國,便有超過四十萬阿茲海默症患者。

阿茲海默症病患 六成驗出病毒

領導這項研究的露絲.伊茲哈基教授說,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用來對付唇皰疹病毒的藥物已問世一段時日,這類藥品既便宜,一般人服用也不會有副作用。如果唇皰疹病毒確實會引發阿茲海默症,未來相關研究的進展將會非常快速。

醫學界認為,腦細胞中的「貝它糊蛋白」(beta amyloid protein)斑塊堆積,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而唇皰疹病毒可能在這種斑塊形成時扮演重要角色。

伊茲哈基教授的團隊研究貝它糊蛋白斑塊的形成已有數年。去年他們發表報告指出,在實驗室進行細胞培養時,唇皰疹病毒能助長貝它糊蛋白斑塊的形成。

這次他們在《病理學期刊》發表的新研究報告更邁前一大步,內容宣稱他們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細胞的蛋白斑塊中,發現唇皰疹病毒感染的堅定證據。

研究人員利用「原位聚合?連鎖反應」(IS-PCR)的精密基因分析技術,在蛋白斑塊中偵測到唇皰疹病毒的DNA,顯示這種病毒有可能導致蛋白斑塊形成。

兩者關連與療效 五年後見真章

伊茲哈基教授希望籌措到資金,展開動物實驗,希望能以一年左右的時間確認唇皰疹病毒真的與阿茲海默症有關。接下來,他們將在臨床實驗中,測試抗病毒藥對阿茲海默症初期病患的療效,這大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

感染唇皰疹病毒的情況相當普遍,大部分成年人感染過這種病毒,其中二○至四○%會長出唇皰疹。上述研究並不意味感染唇皰疹病毒每個人或大多數人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就算證實這種病毒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它也並非唯一成因,其它還包括某些遺傳因素。

科學家首度定出遺傳性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發展的「時間表」(timeline),發現早在出現記憶力衰退症狀的25年前,患者腦部已有變化。這項突破有助於及早發現和治療。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表在「新英格蘭期刊」上的研究,提供患者病發前脊髓液、腦部大小、腦部斑塊變化的「時間表」。
來自英國、美國和澳洲的128人參與這項研究,他們的父母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患者,他們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遺傳了三種引起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突變之一。早發性患者通常在30和40多歲就發病,一般患者通常60多歲才發病。
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父母病發的年紀,推測他們可能病發的年紀。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驗血、脊髓液檢驗,以及腦部掃描和心智能力評估。結果發現,早在病發前25年,就可在脊髓液裡測出阿茲海默症腦部斑塊的重要成分。到了病發前15年,可從脊髓液裡測出腦細胞的蛋白質堆積增多,也可測出腦部部分萎縮。到了病發前10年,腦部葡萄糖的消耗變化更加明顯,並出現輕微記憶力衰退。
阿茲海默症學會研究部主任巴拉德表示:「這項重要研究強調遺傳性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腦部變化,早在病發前幾十年就出現,對未來的診斷和治療意義非凡。」
他說:「這些研究結果也顯示,非遺傳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可能在早期也出現變化。但我們無法確定,還需要更深入研究,才能證實兩者之間有連結。」
…………………………………………

應網友要求介紹失智症,台灣因銀髮族越來越多,相對失智症患者也越來越多,40歲起請養成每星期吃大量印度咖哩二至三次預防失智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ov&aid=3615772
 引用者清單(1)  
2009/12/24 19:16 【"放下"才能~快樂~】 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簡介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ivyleo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詳細解說失智症
2009/12/23 23:42
我家長輩患的是血管型失智症~~~
medov醫生(我愛中華民國(medov) 於 2009-12-25 00:50 回覆:
治療時首先針對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菸癮等進行控制,再加上預防中風的藥物,大多數都可呈現可觀的智能進步。初期血管型失智症的病人更有近三成可明顯進步到脫離失智病況。目前也有數種藥物使用在慢性血管性失智症的病人,可稍微改善其智能狀態。最近,有數種可能更有效能改善腦血流的藥物如Melantia、愛憶欣及憶思能也已進入大規模臨床試藥。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健康轉貼
2009/12/23 19:35
https://city.udn.com/52614/3682279?tpno=0&cate_no=60715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