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琴兄讓小肉球哈哈大笑:巴田雨衣!您怎麼想出來的?謝謝您提供這些圖片,有雞的那圖很像小肉球六歲以前住的眷村房子! 早年窮人住的房子 都是竹篾編的牆 再糊上泥巴擋風雨 孔子說的糞土之牆 就這種 好一點的是泥巴房 古代說的板築 就很接近這玩意 咱們小時候很壞,在床上還沒入睡前,由於家中人多,兩姐妹擠一張小床,小孩子皮嘛,就用手指摳土牆,也不嫌髒,把泥巴摳掉,只剩中間竹蔑,兩姐妹湊過去,隔著竹蔑,透過縫隙偷看隔壁家在做什麼,甚至偷聽他們的私密話。 您可來了,專家!達人!學科學的!也許您能為咱們解惑。感謝格友指點,小肉球搞清楚「芮氏地震規模」(Richter Scale)與「震度」(Seismic Scale)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新聞報導常亂用一通,例如「日氣象廳上修地震震度至芮氏規模9.0」(中央廣播電台),但地震震度並不是芮氏規模。 所謂「地震規模」,表示這次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每一個地震只有一個規模值。目前世界上所通用的地震規模,為美國地震學家芮氏(C. F. Richter)於1935年所創立之芮氏規模,芮氏規模是取地震儀在距震央100公里處所紀錄到的最大振幅(維基)。 地震震度是指各地所受地震程度的大小,因此會因觀測站不同而有不同震度與震級。所謂「地震強度」則是地震所引起地表搖晃的加速度,我們簡稱為震度。地震一旦發生後,不同地方的人或建築物感受到地面搖晃的程度亦不相同,通常愈靠近震央的地方,搖晃愈劇烈。一般以整數來表示震度等級,我國中央氣象局採用七級分法(從零到六級),級數愈大表示地表晃動的加速度也就愈大。(http://web2.nmns.edu.tw/Exhibits/88/921show/q3.htm) 我國的震級表: 震度 名稱 震動程度 0 無感地震 地震有紀錄, 人體無感覺 1 微震 人靜時對地震敏感則可感受的到 2 輕震 房屋搖動 , 一般人均感受得到 3 弱震 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承水動盪,旋物搖擺 4 中震 房屋搖動甚烈, 不穩物頃倒, 成水容器達八分滿濺出。 5 強震 牆壁龜裂,煙囪頃倒。 6 烈震 房屋頃倒,山崩地裂,地層斷陷 因此,張爺說的並沒錯,例如新聞報導說「當集集大地震發生後,中央氣象局就立刻發布此次地震為芮氏規模7.3,各地最大震度分別為南投縣名間6級、臺中市6級、新竹縣竹北 5級、澎湖縣馬公4級、花蓮市3級......。」 請教琴兄這位學科學的: *關於1930年的新營地震,顯然張爺提出來的圖表 6.1 與 6.5 是指芮氏規模,泥土提供的圖表 3.5 與 3.5 是指震級,兩圖都是對的--小肉球這解答沒錯吧? *不對,小肉球自己已經否決這個解答了,因為震度只從0級到6級,並且震度只有整數,該兩圖的歧異仍是一個謎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