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肉球大戰大英博物館
2009/01/01 06:05:59瀏覽1483|回應4|推薦12

俺回想當年,算在台灣叱吒風雲,自以為多了不起,俺算菁英嘛,偏偏小姑娘家為愛情遠走異鄉,異鄉就是鳥不生蛋的北英格蘭約克郡。想想愛彌麗勃朗蒂 (Emily Bronte)  的《咆哮山莊》吧,想想夏洛蒂勃朗蒂 (Charlotte Bronte)  的《簡愛》吧,她們的故居就緊鄰俺的住家。真的不蓋你們,她們的故居離俺那時的住家不遠,散步可以走到。哇呀呀,那大片廣大的寂林和石南荒原,那呼呼不住呼嘯的北風,俺住那兒也和她們一樣寂寞,尤其還平生新到異鄉,只好天天高唱「王昭君」,尤其洗澡的時候直著嗓子唱。

哦,The Bronte sisters(勃朗蒂姊妹)計三名,三人都寫小說,前兩個較有名。她們的童年很悲慘寂寞,無母,父親嚴厲寡情,家計十分拮據,三個女孩從小都愛寫東寫西,沒錢買稿紙就揀人家包東西的包裝紙寫作。

北約克郡以羅馬帝國所建的小小長城 The Adrian Wall與蘇格蘭毗鄰,冷死人!那是一種陰濕的冷,冷到骨髓,風又愛咆哮。俺置身於異次元世界,他X的,這麼青春年少,窩在這鳥不拉屎的地球一隅,思念繁華的世界級大都會!那時的俺很無知,人哪,永遠必須回顧,但不必惋惜。看那時鐘,一秒一秒,帶著我們進入死亡。過去的永遠不能挽回,但是你要正視它,它是你的一部分,你這個人還沒有「完成」,要到圓寂那刻才完成。因此,俺回顧那段時日,頗覺缺乏寬容心地、膽識,俺沒還沒變成「無差別格鬥派」教主,並不明白繁華、荒僻到頭來都沒有兩樣。

嬌嬌女抱怨不斷,老公聽煩俺的「王昭君」,於是首度雙雙遠赴首都倫敦觀光。年輕老娘列出行程,這個要看,那個要買。英國怎麼這樣愛下雨呀,冷死人呀,又不乾不脆地濕冷呀。鎮市道路由於古老,和美國大不相同,其狹窄甚至超越台灣。他們的路警穿古怪的亮閃黃綠背心,俺以為他們舉止和思維比較像日本人,一點也看不出跳脫奔放,十分循規蹈距。重點是太過規規矩矩,規矩到有那麼一點小家子氣!俺後來去了美國,實在覺得美國人都不如英國人或日本人守法。

俺對老公說,讓俺開車吧。諸君有沒有去過英國?進出他們每一城鎮必須通過一個個的「圓環」(roundabouts),他們的駕駛座設在右手邊,他們的道路規畫和「正常人」相反!這些大不列顛,顛你個顛,什麼都倒著來!你開車進入無數個「圓環」,嘻嘻嘻,你繞個半天圈子還在那小圓環裡,左右相反!敗拖!惡夢一場!然後,俺擦撞到無辜人(即「以不正常為正常」人)的車輛。他X的!都是「不正常的人」!因為「正常」的駕駛座應該設在左邊,道路應該像咱們「正常人」一樣靠右行駛,他們偏偏向左──英國人和日本人是大左派!

全世界的這種和老娘想法不一樣的人,駕車習慣不一樣的人,都該下地獄!都該摒除於我所習慣的世界之外!和自己不一樣就叫人家「不正常」──老娘那時闖了小禍,心頭是這麼想滴,唉,當年的俺委實霸道了點。

咱新婚夫婦去了大英博物館,之前,去了西敏寺。俺這小娘畢生頭次付入館費看到中國展示品。很漂亮,很壯觀,很助長大英博物館的份量。嘿嘿,還不少呢。俺想到列強掠華就心頭不爽,那些都是中國的東西!

咱夫婦出來,進入一家路旁酒館,老娘叫一杯琴安東尼,雙手扶著吧台,低首默思,轉首對老公說老娘不爽「英帝」,老公說換家吧,想騙俺出去。酒來了,老娘仰頭一飲而盡。
  
如果要找碴,找酒保是開端。俺說,嗯,您這地點選的好,旁邊就是不要臉搶了異族東西、還膽敢收費陳列的大英博物館。
  
酒保笑笑,但其他酒客豎耳。才一杯而已,老娘要第二杯。老公知道老娘發作,沒老娘辦法。他敢!老娘和他離婚!
  
這叫雙手據案,杯杯飲盡。酒館有其他酒客,用不著什麼,只要見東方人進入便噤聲注視。老娘據案說,見識了,你們,帝國主義者,奴役中國者,還敢如此囂張地陳列中國的東西,要不要臉呀。
  
有一名酒客坐在吧台的老娘鄰座,說,妳吃錯藥了,那些是我們英國人的東西!
  
當時仍年輕美貌的小肉球橫眉豎目,對他說:喲!英國佬的東西,這是倫敦,對不對?諒你是倫敦人,受過一點教育。請問您,這麼多的陳列,有中國,有埃及,有印度,是不是帝國主義的擄掠品?現在什麼時代了,還祭著它們做什麼!你們英國人陳列那些,是歌頌人間至高工藝,還是想回顧「日不落國」(the sun never sets)的劣跡呀。
  
俺老公實在放不下臉,尷尬到極點,沒想到他老婆膽子這麼大(或不要臉),陌生人的地方呢。一直致歉,但是其他酒客開口,說他們不知道帝國主義,英國人買來的東西,你們自己願意賣!

老娘火了!對他們說,你們說我們中國願意賣給你們?我,就要問問你們:那時節,你們英國人有沒有在印度種鴉片,有沒有所謂的東印度公司,公司的主人是誰?你們在這個地球上,憑什麼侵入有色人種的國家,奴役他們,逼他們種植有利於你們、戕害異族的毒品?印度弱,整個被你們霸佔,還敢去當他們的政府,叫印度人民不種糧食種鴉片,然後把鴉片傾銷到中國。中國不肯,你們的艦隊開入轟打。對不對?你們哪一個敢說這不是你們大英帝國的歷史?

老公拼命道歉,幾名酒客起身,沒打人,將老娘扠出去。俺高叫:大英博物館,是不是昔時掠奪有色人種的鐵證!老娘給扔到街上,他X的,誰在乎!立刻跑回酒館,可憐老公在後頭跟著。老娘大叫再來一杯,顧客上門來了。

酒保還有點修養,只笑笑,再來一杯。俺慢飲,細數家常。你們當年一絲一縷均強取於異族,你們知道英文什麼叫 nabob?什麼,英國人連這英文都不知道,教育水平太差了!那是你們做殖民帝國時據此發財者的稱呼。那,在彼時,想想你們賣的鴉片,你們奴役的有色人種,而在那同時,有多少英國人在享受高級生活:據此,老娘看任何當時的英國文學都要打折扣!嘿嘿,貴族或新興中產階級的舒適全建立在異族的凌虐上。老娘這話說錯了嗎?不要臉的白種階級!你們回頭去看你們當時的任何生活,哪一點不建立在別人的血淚上!

酒客起身,又要抓小肉球出去。他們不野蠻,請出去。在那個地點,當家的是酒保,他怕俺是間諜或享有外交豁免權人士,故遲不表態。這個小肉球不識相,偏偏氣起來,開始大談愛爾蘭革命軍(IRA),說起其沿革,並表明俺雖不贊同其行徑,但堅決同情其理念──你們英格蘭人欺負愛爾蘭的歷史,老娘可清楚著。所謂的英明君主,都鐸王朝(Tudor)伊麗莎白一世,從她開始拼命派你們的散兵游勇去愛爾蘭屯墾,獎勵本島沒出路的人去愛爾蘭,把基督教新教也帶過去,人家愛爾蘭好端端一個國家被你們分裂為兩半,最肥美的北愛爾蘭如今劃歸英國旗下。歷史上,愛爾蘭發生多少次大饑荒,他們的主食馬鈴薯欠收,農作物染病,他們叫 blight,逼得他們飄洋過海移民到大西洋另岸的美國,絕大多數的美國愛爾蘭移民都是那時候遷徙過去的。你們做過什麼呀!現代愛爾蘭人不忘本,你們美英兩國霸占國際視聽,他們只好訴諸恐怖行動。

講愛爾蘭革命軍對英國人是忌諱。於是,連酒保,扠俺出門──他們很溫柔啦,怕老娘告他們,沒傷著俺的--呃--玉體。

俟後,在蘇格蘭又發生一起事件。咱們夫婦去 Gretna Green旅遊,那是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的一個小村。這地方才有趣呢!歷來英格蘭法律嚴格,你要結婚必須先在教堂公告你要結婚,公告期內無人異議方可舉行婚禮,但是蘇格蘭是天主教制,他們比較隨和,並不設這種公告的限制,而且英格蘭與蘇格蘭的結合經過好一段磨合期,他們有點像台海兩岸關係,蘇格蘭抵制英格蘭統治,經過血戰,經過懷柔,英格蘭軟硬兼施終於讓蘇格蘭臣服,但有點一國兩制的味道,也就是說,你私奔到蘇格蘭結婚,你拿到結婚證書,你回返英格蘭,婚姻仍然有效。因此,在英國歷史上,Gretna Green有「私奔者天堂」的稱號,那邊境小村大做結婚生意,連阿貓阿狗都可以主婚和發結婚證書,狠撈英格蘭荷爾蒙過分旺盛者的錢。那個村莊當年打鐵謀生者很多,所以演變至今,英國有句俗話 married over the anvil,就是你沒媒妁之言、草草成婚的意思。

那村子乃觀光勝地,俺至今猶清楚記得其風貌,在村子右邊一酒吧,小肉球又和一名英格蘭遊客衝撞起來,原先是好好聊著天滴,話題不知怎地轉到愛爾蘭革命軍(The Irish Revolution Army),噢,好像電視在播放 IRA 炸彈客的新聞。老娘說,不要臉的帝國主義!咱們中國有日本鬼子的惡行,不計較的就不配做中國人,因此,你能怪愛爾蘭人去算你們英格蘭的爛帳嗎?請問,人家整整一個愛爾蘭島,你們憑什麼把人家切成兩半!

在那邊村小酒吧,酒保、顧客全體同扠小肉球出去,老公跟在後頭不住唉聲嘆氣。

嘻嘻!有什麼了不起!老娘那夜酒喝多了,否則再跑回去!俺 認為是他們不對,把持國際視聽,逼人家不得不上梁山做宋江。說穿了,愛爾蘭革命軍和巴游就是這回事!

*註 愛爾蘭人篤信天主教,始自聖派崔克(St. Patrick)遠赴愛爾蘭傳播。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想取宮女安保琳(即後來伊莉莎白一世的生母)、廢黜原為西班牙公主的王后,說這老女人原是他老哥的老婆,老哥去世,他即位,被迫接收老哥的妻子,她又生不出兒子,故以「亂倫」為由向羅馬教皇申請取消婚姻,教皇不准(西班牙勢力很大),他便脫離天主教而自創英國國教。他女兒伊莉莎白一世、後來的克倫威爾從 17世纪著手派遣大批新教移民去愛爾蘭屯墾,藉以鞏固英國對愛爾蘭的控制。  

愛爾蘭篤信天主教,民風、民族、語言和不列顛島頗不相同,英國本島歷來勤加移民屯墾,同化了比較富庶的北愛爾蘭,造成好端端愛爾蘭的分裂。俺十分同情愛爾蘭革命軍(IRA)的悲情,如同俺同情巴勒斯坦家園的喪失,兩者在國際上沒有訴苦和視聽管道,所以才被逼得使用恐怖暴力。那種行為是必須去詛咒的,但是行為的原因是讓人一掬同情之淚的。以色列又挾美國最先進武器去轟炸加薩走廊了,俺很同情巴勒斯坦人。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tball2&aid=2524907

 回應文章

ongss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不是想粉饰帝国主义,但确有些因素善需深思
2009/01/04 00:14

的确,中国人为什么单单只要日本人道歉? 他们怎么又没要求英国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奥地利人,比利时人道歉?更何况,中国人又为何没向自己人(在文革和大跃进中丧命)道歉?比起中共,国民党至少有勇气去面对228和道歉。

其实,在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进行野蛮的行为。例如:明朝万历年间,李成梁在对付少数民族女真时,不也是大量屠杀女真人,将女真领袖进行“磔腹”,以至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满清入关,也进行“扬州十日大屠杀”。满清的抢掠和屠杀,和英军在18世纪的行为也一模一样。我不是为英国人粉饰罪孽,而是想解释,时代背景不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历史和世界,很多时候都会有误区。

英国人在殖民地,虽然抢掠,却也留下不少贡献。例如:法律、行政、教育、金融系统、等等。别忘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爱尔兰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最重要的是,英国人留下了资本主义。相对下,法国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却好像没留什么好东西。在南美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差不多将所有本土人赶尽杀绝。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9-01-04 10:22 回覆:
ongss說的也對。西班牙人對中南美的作為更可怕,印加帝國....俺去中南美旅遊感觸良多,溫順的土人。

ongss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British Museum
2009/01/03 00:51

在我的印象中,靠近伦敦Russell Square的大英博物院似乎不收入馆费的。去了好多遍,不过最近的一次却是在11年前,可能换了规矩。就因为它不收费,我经常有事没事就往里边跑,看看中国文物。第一次看到韩国李氏王朝的圣旨是以汉字书写,感到很兴奋。其实,英国虽然确实是有抢掠别人的文物,好多却是自己人卖了它。例如,敦煌的文物,是王道士贱价卖掉自己的国宝。然而,王道士可能也有他的苦衷,没有那些钱,他可能也没法保存其他国宝。一些文物,在大英博物院的保存下,似乎更完整。当然,这不代表英国有权利去抢掠他人的文物。现在已有国家要求英国归还文物,只看中国当局如何去进行。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9-01-03 10:47 回覆:

是不是小肉球的電腦中毒了?今早網路很不穩。剛剛回 ongss一大篇,在點確定發表後喪失。

關於付費:咱夫婦在約克郡向旅行社買連票一路看下來,或許那時不收費。多年後再回英國,乃美國觀光客,連倫敦塔和西敏寺都收費,記得同行美國觀光客哼道 you have to pay through your nose to know about England。

大水庫理論:裡頭有一滴髒水就足以證明其非法,縱然有溥儀等賣國寶,並不能合理化列強在侵略中國及其他異族時的惡行。義和團是果,非因。

髒水滴很多,不只中國。不對就是不對。

如果中國要日本道歉,英國也應對全球道歉。文明人反對帝國搞掠奪,想阻止中國效法之,就應在道德上堅定不移。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腦袋裡一定塞滿了東西
2009/01/01 11:51

每次看山東母大蟲的文章,覺得你又可愛又可怕,可愛的是,懂那麼多又頭頭是道;可怕的是,常常像返老還童的叛逆少女,有點憤世嫉俗。總之,讓人好奇得很。祝

新年快樂~~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9-01-01 12:10 回覆:

妳知道嗎?小肉球約一年多前混大陸論壇,網友創作一個公式,把個人資訊輸進去會得到答案,你是金庸所有小說中的哪號人物。

小肉球輸入,答案:任盈盈。

洛陽綠竹巷的婆婆。

把俺當李尋歡好了,很喜歡古龍描寫李尋歡的眼睛,多情劍客無情劍。

又:古龍對女子的描寫委實不敢恭維:那一雙筆直的腿...............千篇一律!


弄潮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佩服
2009/01/01 10:28

佩服小肉球的膽大,敢為人所不敢為。

以前就聽說大英博物館珍藏不少中國文物,原來聽說全非假。這些外國人還真臉皮厚,盜人物品還敢大咧咧擺出供人觀賞,根本缺乏藏拙的羞恥心。當時國弱無能時,流出文物之多,且四散各處,美國、日本都分到不少哩!想到就生氣,這群列強是否想藉這些戰利品,以緬懷百來年前,軍勢武力為上的自由自在年代呀?

也不想想,今日衝突不斷的以巴問題,誰才是真正的肇因者?看到巴勒斯坦的死傷者,誰才該一掬懺悔淚水?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9-01-01 12:14 回覆:

今日之小肉球不會如此--呃--憤青

年少輕狂。

思想有修正,舉止大改。

那是人生的歷練,不輕易下結論了。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9-01-01 12:43 回覆:

以巴肇因者,在小肉球看來,是英國和尤其美國。

猶太人的經歷簡直慘絕人寰,兩千多年喪國不失其志,在全球各地串連,團結到不行,那是宗教和血統因素使然。猶太人在兩千多年中混婚極多,但猶太人占優勢,它不容許沖淡,它只要求擴大。

道理簡單之至:一塊土地,兩千多年前你說屬於你,但這期間巴人視同家園。

你得勢,你受納粹苦,你挾錢權之力,在戰後協約國均疲憊至極時要求復兩千多年前之國,而且你很聰明,俺在國外耳熟能詳者為猶太裔子女只有三師傳統:會計師,醫師,律師。

戰後,沒人有力,猶太裔有心,也受過大苦,推動復國。

請問:兩千年當中,巴人已在此土地生根,英美狠到驅逐,巴人失去家園。

此外,猶太人在美國的勢力太大,超團結,俺在美國時即以為美國的問題不出在黑白種族,而在猶太裔的操控:娛樂、新聞、金融、醫學、法律。

美國一般人民十分忌諱猶太人,但沒有人敢說話。小肉球在美國曾寫信給國會和白宮,質問為何以色列彈丸之地卻能夠每年獲得美援金額之冠,太多了,不成比例,回函都是官樣文章。

猶太人操控美國,什麼事都能幹,就是不能做美國總統--只要有一滴猶太血統,美國人民不會投票給他。沒用,猶太人很聰明,始終是操盤手。

有人說,整條華爾街乾脆叫猶太街,不敢大聲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