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愛大白鯊~~~
2009/01/01 05:08:48瀏覽2367|回應0|推薦4

在介紹大白鯊和淡水白鯊之前,先向大家道新年好!

*百度百科          大白鯊       學名︰噬人鯊
 英文︰Great white shark;white shark
鼠鯊目/鯖鯊科(Isuridae,或稱鼠鯊科〔Lamnidae〕)大型進攻性鯊魚,學名為Carcharodon carcharias。被認為較其他鯊類對人更有危害性,又稱食人鯊、白死鯊。分佈于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常會進入內陸水域。因有時會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對游泳、潛水、滑水的人,甚至小型船只進行致命的攻擊而惡名昭彰。食量大,食物包括魚類、海龜、海鳥、海獅、海船上所棄雜物等。

白鯊身體碩重,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它的危險性在于其體大且具攻擊性。其標本重3,300公斤(7,300磅因),身長約6.4公尺(21尺)。鯊的身長最長約可達11公尺(36尺)。一般體灰色、淡藍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體色界限分明,體型大者色較淡。

大白鯊所享有的盛名和威名舉世無雙。作為大型的海洋肉食動物之一,大白鯊有著獨特冷艷的色澤、烏黑的眼睛、兇惡的牙齒和雙顎,這不僅讓它成為世界上最易于辨認的鯊魚,也讓它成為幾十年來極具裝飾性的封面“人物”。 〔小肉球按:請比較一下《海底總動員》裡的布魯斯,看看牠的造型是否「有著獨特冷艷的色澤、烏黑的眼睛、兇惡的牙齒和雙顎」

大白鯊的數量正在減少,目前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它都受到保護。儘管如此,它們仍然是定期捕獵的犧牲品。繁殖模式︰卵胎生。一次可以產5到10尾幼仔。據人們所知,白鯊的幼仔還在母親的子宮裡時就相互殘食。

*大陸時興養殖淡水白鯊,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馬來西亞的〞巴丁魚〞 一詞於大陸另有水晶巴丁、淡水鯊魚、淡水白鯊、淡水青鯊等稱呼 (淡水白鯊系指白化種),皆為台灣所稱〞泰國鯰〞,學名Pangasius sutchi,英文名Thailand catfish,原產於東南亞,1976年首次在台繁殖成功,台灣目前已無專業養殖。過去觀賞魚業者曾以〞虎頭鯊〞之名引入國內,現今是否尚有引進請洽漁業署查詢。  
==
*http://ccfishery.com/article/teach/1/2/20081021/25298.html
淡水鯊魚第屬芝科,芝屬,學名蘇氏園腹芝(Pangasins sutchi)俗稱淡水虎頭鯊,主要分佈于東南亞一帶,原產于馬來西亞,1998年引進我國。具有食用、觀賞價值的淡水白鯊于1999年引入我國。它除了可作食用魚之外,還有觀賞價值,可與錦鯉混養。該魚有黑、白、灰等三種體色,分河系與湖系,共有五個品種。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該魚體長側扁,背部隆起,頭部扁平呈圓錐形,吻短,鰓膜面頰不相連,鰾大,具有呼吸空氣的功能。體型似叉尾鮰,頭部像鯊魚,二對鬚。

2、生活習性︰屬熱帶魚類,抗低溫能力較弱,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

3、生產特點︰該魚十分貪食,在自然環境的江河中,最大個體可達27kg,人工養殖條件下,生長速度快個體大,可達10kg。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tball2&aid=25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