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芳明的歷史觀被台獨觀蒙蔽
2008/12/03 11:02:26瀏覽902|回應5|推薦6

ZT*陳芳明:從反共到親共之間的斷層  【聯合報╱陳芳明】 2008.11.27 02:49 am 

張銘清事件與陳雲林事件,確實已經造成國內的動盪與恐慌。事件餘波彷彿平靜下來,但是暗潮洶湧的態勢卻未嘗稍減。馬英九總統可能已經意識到未來發展的嚴重後果,遂分別接受報紙與電視的專訪,再三強調他維護台灣主權的立場沒有改變,並重複表示他無法接受「賣台」的指控。

以總統地位的高度不斷澄清外界的指控,這件事本身就是以透露某種程度的信心危機。身為國家元首,尤其是民選總統,選擇站在自我辯護的位置,企圖說服人民相信他的立場,無疑是一項冒險的事。總統有了第一次辯護,日後層出不窮的辯護就會緊跟而來。

「賣台」的指控,是非同小可的事。台灣政治環境已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開放而健康,國民黨也是不停接受民意檢驗而轉型成為民主政黨。擁有雄厚選票支持的馬總統,照理說應該是贏得人民的信任,如今卻必須揮汗自我澄清,顯然距離民主政治的條件還有很大落差。

台灣社會 還在反共恐共

台灣社會可能已經轉型,但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並沒有充分得到解決。其中最大的癥結,恐怕就在於國民黨從反共到親共之間出現了斷層。馬總統應該注意到,台灣社會基本上還停留在強烈的反共思維。這種反共氛圍的形塑,是在戒嚴時代由國民黨統治所釀造出來。經過數十年的白色恐怖與思想檢查,島上住民不僅高度反共,甚至帶有極度的恐共。由於長期生活在蒙蔽的情況下,台灣人民對於中國的認識始終處在盲昧狀態。

國民黨與中共開始建立對話時,正是民進黨執政時期。具體而言,國民黨是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驟然到達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握手言歡。被反共教育培養起來的台灣人,他們思考中的反共情緒還在燃燒之際,卻發現國民黨領導者的政治立場已有了急劇的翻轉。被棄擲在歷史情境中的台灣人,能夠輕易接受這樣的政治現實嗎?

台灣並不是不能與中國啟開和解的對話,特別是民主政治益趨成熟的今天,對話空間應該是可以開拓的。不過,從反共到親共的發展,可能還需要填補一個橋段,而這個橋段有待更長的時間來構築。到今天為止,國民黨從來沒有提出具體的論述,一方面對過去錯誤歷史做具有說服力的解釋,一方面對於國共之間的言和也做能夠使人理解的陳述。在民主社會,為什麼國民黨說了做了就算數?那些在反共年代付出青春、付出生命的台灣人就不算數嗎?

國共論壇 應先正視歷史

張銘清與陳雲林的訪台,投射的強烈信息是國共之間的合作,而並不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和解。歷史上的國共合作已有先例。第一次國共合作,是聯手對抗軍閥。第二次國共合作,是攜手對抗日本。現在是不是正預告第三次國共合作,對抗的竟是台灣人民?

只因為來自中國的兩個小官員來訪,就可製造台灣內部那樣巨大的動亂,這是歷史陰影的一個反射。如果馬政府以為這動亂「只要撐兩天就過了」,便未免太低估長年以來所蓄積起來的反共情緒。國共論壇絕對不能取代台灣的民主體制,更不可能輕易消解國民黨反共教育的成果。和解的道路必須放在民主架構來開闢,這條路還很漫長。如果不要傷害台灣民主,馬總統應該是優先面對歷史問題。正視歷史,才能回歸現實。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2008/11/27 聯合報】@ http://udn.com/
 

*陳芳明的歷史觀被台獨觀蒙蔽--小肉球

陳芳明口口聲聲說要正視國共論壇的歷史,卻一開口就所指不實,通篇歷史成份極少,文學成份極多,顯然仍是以文學來看歷史。陳芳明頭段說「張銘清事件與陳雲林事件確實已經造成國內的動盪與恐慌」,但張銘清事件乃私人學術訪問事件,受到民進黨人的追毆和侮辱,民進黨復縱容和擁抱此種暴力行為,更乘機炒作台陸仇恨。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隨後來台訪問,鑑於張銘清連私人學術參訪均飽受民進黨之人身騷擾和侵權迫害,馬政府提高國安規格,民進黨只能責怪自家黨員不肖,縱容暴力,在台灣的土地上集眾傷害無武裝的老者。然而民進黨乘機大作文章,聚眾滋事,演成上月五日晚晶華酒店和次日北市暴動流血事件。

張銘清事件與陳雲林事件並未造成國內動盪與恐慌,炒成和製造國內動盪恐慌者全為民進黨之作為,並且很典型地反將過錯全推在政敵與對岸的身上。

陳芳明云「馬英九以總統地位的高度不斷澄清外界的指控,這件事本身就是以透露某種程度的信心危機」,俺必須說,馬總統不出面澄清,民進黨又說他做宅男不體察民心,他出來澄清又說澄清便是缺乏自信。照陳芳明這麼說,馬總統不應該出來澄清和與人民溝通,因為擁有雄厚選票支持,那麼往後馬總統就一概不理會民進黨的叫囂,但俺相信陳芳明們必然又反過來指控馬總統心如鐵石。

俺認為,陳芳明一方面承認台灣社會可能已經轉型,卻又另方面說國民黨從反共到親共之間出現了斷層,俺卻必須提醒陳芳明,陳芳明把民進黨思維變成台灣社會的思維,忘了提多少民進黨高層家族也在大陸經商或研修,台灣即便依然反共,卻已經願意打開心扉去認識中國大陸。陳芳明更故意不提綠色執政八年也醜化大陸,關閉央視,在積極培植反共、恐共心理下是絕對不後於早期國民黨的。因此,如果台灣人民對於中國的認識始終處在盲昧狀態,民進黨亦與有榮焉。那麼,按照陳芳明的邏輯,台灣人民長期處在「被蒙蔽狀態」,馬政府要開始與中共建立對話,那很好啊,辜汪會談被中斷十幾年,如今又開啟對話窗口,陳芳明應該舉雙手贊成才對,凡事總要有個開端,不是嗎?

陳芳明到底認為誰才是台灣人?「被反共教育培養起來的台灣人」,但泛藍民眾占五成強,泛藍民眾選出國民黨的馬英九,難道泛藍民眾沒被反共教育所培養,而泛藍民眾支持馬總統的兩岸路線,這多數民意按照陳芳明是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而根據陳芳明,馬總統的民意基礎就不是台灣人了?

台灣民眾能夠接受陳江會的現實,不能接受的是陳芳明們,而陳芳明們企圖強說陳芳明們便是全台灣的人民。

陳芳明說從反共到親共的發展可能還需要填補一個橋段,「親共」便是一個煽動性字眼。一開始交流和對話,民進黨就扣上親共賣台的帽子,那麼,既然陳芳明自己說兩岸和解對話有其必要,但民進黨執政八年並沒開啟和解對話,國民黨上台去落實民意的期許,民進黨難道要連宋吳等去大陸訪問,別笑太開懷,別握手言歡,個個像木偶面無表情,個個不必做國民外交。陳芳明說的這個橋段,民進黨沒去架構,陳芳明說的這個從反共到所謂「親共」的斷層,民進黨從未去填補,如今卻又反過去指控去架構和填補的國民黨。

陳芳明為深綠,和扁政府的教育部長杜正勝都極為本土,但兩人的歷史觀都蒙塵,任由台獨觀的意識型態凌駕其上。陳芳明在扁執政期間由於批扁而受到民進黨的排擠,造成他脫黨,但國民黨今年再度執政後他又與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重返民進黨。

他在這篇不怎樣的文章裡問「在民主社會,為什麼國民黨說了做了就算數?那些在反共年代付出青春、付出生命的台灣人就不算數嗎?」,俺認為那是民進黨淪為民退黨(民主退步),尚不習慣交出執政的棒子。馬英九雖上台,他的國民黨政府做不好一樣下台,這就是政黨制度。台灣經歷民主演進,已不會走回頭路返回過去的舊蔣時代。美麗島時代的民運人士都受到推崇,二二八事件也受到平反,國民黨已坦承並補償過去戒嚴時代的人權疏失。現在的國民黨政府如果不是民選的執政黨,如果沒有民意的基礎,敢說了就算數?那些反共年代的台灣人面對的是另一個幾十年前的兩岸格局,那時中國沒有崛起,那時中國沒有開放,那時兩岸勢同水火,一邊罵對方吃樹板草根,另邊罵對方吃香蕉皮。時代的巨輪已推進到廿一世紀,陳芳明們若想活在那個年代是陳芳明們的自由,但別把現代台灣人拖下水。

以一位深通台灣經驗的學者,俺認為陳芳明沒正視台灣的歷史。陳雲林訪台,國共再度合作,有何不可?陳芳明竟孩氣地扯到國共再度合作並非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和解(「張銘清與陳雲林的訪台,投射的強烈信息是國共之間的合作,而並不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和解」),更竟懷疑第三次國共合作為的是對抗台灣人民。國民黨現為台灣的執政黨,共產黨現為大陸的執政黨,國共會談不為台灣和大陸,又為什麼?國共論壇的宗旨即在促進台灣與大陸的和解,要先會爬,再學走路,再學跑步。你一步就不肯走出去就永遠學不會跑步,所謂「斷層」的填補就是從走出第一步開始。

「中國的兩個小官員來訪,就可製造台灣內部那樣巨大的動亂,這是歷史陰影的一個反射」,俺卻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原本平平和和的會談,被民進黨乘機鬧場和製造動亂,鬧出流血暴動卻反扣馬政府帽子,把動亂歸罪於國共合作,所以俺說,陳芳明說這話是走不出歷史的陰影,以致看不到歷史新頁正藉著江陳台灣會在全球觀眾的眼前上演。

陳芳明云「『只要撐兩天就過了』未免太低估長年以來所蓄積起來的反共情緒」,俺要說,做學問應講求精確,「只要撐兩天就過了」並非馬政府任何人針對民進黨對江陳會之抗議發出的言論,而是閣揆劉兆玄對江陳會後之野草莓運動的私下言論。野草莓運動與反共情緒無關,台灣主流民意俱知這撮大學生與總統選戰期間民進黨逆轉勝青年軍有所牽連,況且搞民運必須是人民在嘗試所有其他途徑後的最後手段,馬政府甚願與野草莓學生溝通,但野草莓學生訴求不清、剛愎自用,並受到民進黨野心政客的鼓動。

陳芳明要說國共論壇破壞台灣的民主體制,倒不如去檢視世界民主演進史,史家絕不會把民進黨的街頭流血暴力歸諸民主運動,因為那是打著反共旗號去刻意製造暴動,因為那是目無法紀的侵犯他人自由行為,因為那是刁民耍賴式的無政府主義。

陳芳明身為學者,說「國民黨反共教育的成果絕對無法抺煞」,說「國共論壇應先正視歷史」那麼,陳芳明未曾檢視距今頗近的歷史:冷戰時代的美國對共產主義(蘇聯、中共)戒懼疑忌,共產國家亦對「美帝」深惡痛絕,今日的美國卻能夠與中國握手言歡、共言合作。

因此俺說,陳芳明的歷史觀是扭曲不實的,就江陳這度會談而言,傷害台灣民主的不是馬英九總統,不能面對歷史的實為民進黨--而上月初的江陳會已經創造了歷史新頁。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tball2&aid=2437882

 回應文章

eno
有台獨思想有何不可呢?
2010/11/05 23:42

有台獨思想有何不可呢?

都21世紀了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0-11-06 05:46 回覆:

有台獨思想並無不可,絕對沒有不可以,那是思想自由。

小肉球此文批評的是台獨思想影響歷史觀,把歷史曲解了。

歷史應有史筆,應力求公允,不能受到意識型態的支配。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這話說的。
2008/12/30 20:52

“被反共教育培養起來的台灣人,他們思考中的反共情緒還在燃燒之際,卻發現國民黨領導者的政治立場已有了急劇的翻轉。被棄擲在歷史情境中的台灣人,能夠輕易接受這樣的政治現實嗎?”

台灣人,尤其本土台灣人根本沒有反共的理由,就歷史而言,共黨還是支持,台人民反國民黨的。有恩怨的也是國共,他們都放下了,作為旁觀者的台灣人,有何放不下的。

另問,樓主都去過哪些大陸論壇啊。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8-12-30 22:39 回覆:

台灣人倒不僅只被反共教育培養起來。你如果把民進黨現在反執政黨的話當真,那就不了解民進黨的手法。民進黨最最未曾受到反共教育的培養,而民進黨反陳雲林或反兩岸協商乃「表」,「裡」則為反而反--反國民黨這個政敵。

你要分析藍綠:綠主反藍,次反紅。藍的比較「危險」,藍的信仰大中華主義,與中國大陸那套具有交集,所以馬政府一開協商之局,綠色批評藍色左傾是有些道理的。

藍色比較「危險」,是因為藍色才深受反共教育的影響,俺說綠色主要反藍,下台後猛攻藍色左傾,手法用對了,因為藍色面對馬政府的兩岸路線極易引起泛藍陣營的分裂。

一批或緬懷故土,或謂西瓜靠大邊趨炎附勢,或謂乾脆統一也享受一下大國崛起的風光,目前算少數。另批(如今尚占多數)又分兩派,一派主張審慎談和,走中間路線,馬英九算這派,而另派則本土至上,願談和卻決不退讓,這派曾主張把中國國民黨更名為台灣國民黨。

兄台云「被棄擲在歷史情境中的台灣人」,俺說兄台小覷了台灣。歷史由人類創造,台灣人創造台灣人的未來,而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並不願意與中國大陸統一,你說反共也好,但由於台灣六十年來吸收各方資訊,崇尚自由民主,其價值觀與唯物功利的大陸人民南轅北轍。

你說「本土台灣人根本沒有反共的理由」,那就錯了。台灣人民親眼看到六四天安門廣場前的屠殺畫面,看到中共政府如何無情鎮壓異己和異見,明白大陸沒有人權,看到中國大陸如何迫害法輪功和妖魔化達賴,而在台灣人民眼中,縱使期望經濟方面獲得改善,卻不願拿自由作為終極代價。

你說「就歷史而言,共黨還是支持,台人民反國民黨的。有恩怨的也是國共,他們都放下了,作為旁觀者的台灣人,有何放不下的」,在兩岸問題而言,台灣人因為中國大陸的狂熱國族沙文主義,永遠無法做旁觀者,台灣人是局內人。

振八裔兄有此論點,顯然有一個誤解:

你把台灣人與反共綠色劃等號,把國共看成另一家,故云有恩怨者為國共。但台灣人的定義和組成實為:

在台灣居住和生活的人,包括閩南族群(約占70%)、客家族群(約占15%)、外省族群(約占15%)、原住民(約不到 1%)。你瞧瞧,根據今年三月選舉,泛藍獲票率為 55% 強,可見泛藍陣營不乏閩南族群,而閩南族群(即所謂本省人)是十分本土化滴,所以本土化在台灣並不等於台獨。

回答振兄的問題:俺去過的大陸論壇很多,主流暨異議論壇計新浪、凱迪、搜狐、天涯、鳯凰、自由中國論壇、泛藍、台灣人、騰訊、博訊....記不清了,還有無數小型的論壇,地方次級論壇也去,為了解大陸的地方風情,幾個大都會網也玩過。

俺在大陸論壇很「乖」,截口不談禁忌話題,可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即便如此,由於是台灣人承受圍攻和語言暴力乃家常便飯,動輒大扣台獨帽子。大陸朋友的愛國感情很豐富,比較口沒遮攔,而大陸網管則像國家公務員,勤勞到極點,精神可嘉。


夜風樓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反共
2008/12/04 01:43

台灣人如不選擇戰爭    那就要由相互瞭解開始與大陸作善意的溝通

事實上每年貿易都是台灣出超    賺人加那麼多錢     還是以禮相對好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8-12-04 10:46 回覆:
台陸貿易順差是一個誤解。俺有機會將詳論此點。

隨便說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陳芳明的看法 也對 也錯
2008/12/03 16:50

台灣社會的確有一群人極度恐共,對於共產黨極度排斥,這也許是源於反國民黨而起,同時也是當年國民黨的反共教育所造成。民進黨事實上是利用這些人的觀點而採取暴力行動,企圖以這群人的選票維持政黨延續。

因此 陳芳明的觀點值得關注。

只是,陳芳明高估了這些人的數量與影響力,這些人多數年紀大,在人口比率上正越來越低,而且這些人多數為仕紳階級,也許會捐錢,卻是不會上街頭,因此社會上這種極度反共的人群並不會造成社會動亂。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8-12-04 10:44 回覆:

兄台低估台灣年輕一代的反共心理,而那並不來自台灣過去的白色恐怖時代,殺朱拔毛,反共抗俄,二二八,美麗島事件......對他們都很遙遠。

那是來自台灣比較多元化,深受西方的影響。以社會現象而論,台灣是屬於美、日、歐這個體系的,天安門大屠殺、西藏民運、新疆民運、一胎化政策、金盾工程、法輪功、鎮壓異己....反而倒是深植於台灣年輕一代的集體意識中。

除此之外,自李登輝起始以迄於今的台灣本土意識也深植於年輕人的心中。俺沒看過《海角七號》,狂愛該片者,一看看好幾遍者,都是台灣的年輕一代。

本土意識,加上對中共政體的不信任,便造成台灣年輕一代的反共心理,做朋友可以,但受中共統治則:chodomadechudasai!(日文:等一下!)


ongss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这句说得很好
2008/12/03 13:33

冷戰時代的美國對共產主義(蘇聯、中共)戒懼疑忌,共產國家亦對「美帝」深惡痛絕,今日的美國卻能夠與中國握手言歡、共言合作。

政治只有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民进党如果不了解这经典,那它的寿命也将是有限的。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08-12-04 10:34 回覆:

感覺上,民進黨很不成熟,2000 年勝選出乎意外,李登輝這國民黨主席反正礙於制度無法連任,搞兩面三刀,推出連戰做繼承人,卻又暗中和陳水扁互通款曲,並利用國家機器打壓宋楚瑜,拋出興票案擾亂選情。民進黨沒想到這麼快就拿到政權,他們沒準備好。扁一上台,沐猴而冠,面對無此權力食髓知味,八年破壞文官武官制度大撈黑錢。太不成熟了,像一群幼童逮到機會玩大人格局。

政治只有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是最起碼的政治常識呢。如今失勢,又像哭著臉的小孩子,民進黨不振作,國民黨必坐大,那麼台灣的政黨制度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