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1/21 23:59:18瀏覽1851|回應3|推薦12 | |
蠟梅香(三) 《梅花餐》 在風櫃斗吃頓「梅花餐」照理講起來是名正言順的一件事。 當我看見店家推出「五菜一湯」的搭配就有些興嘆,店家應該再用心點才對。 「白玉扣肉」「梅香油雞」「高山時蔬」「脆皮豆腐」「香梅醋魚」和「梅子雞湯」是標準的梅花排列,「五菜一湯」的菜裡都加入了梅子的產品,這一點無庸置疑。 要豪華一點的食客,可以再多加二道「梅汁排骨」和「金黃雙拼」。 號稱頂級的的「梅花全餐」那就再加上二道「翠笛山豬」和「淮山雙配」。 好像菜盤裡只要綴著幾顆梅,就可以當成是「梅花餐」來待客了! 吃梅子的好處,早年見於日籍人士的專書中,功效療效寫的一清二楚,不必贅言,愛吃梅子的人一定都知道。 而號稱「梅花餐」的饗宴,我覺得還有一層意思可以深究,就是「吃得對,吃得不浪費」。 七○年代的台灣社會經濟起飛,國民收入增加,人人吃得起好東西了,所以社會上浮現一股奢華的風氣,宴客講排場,食材耍花樣,菜色多,材料貴,造成食物的浪費。 當時省府力倡儉樸之風,為落實「勤儉建國」的政策,公布了五菜一湯的「梅花餐」,讓大家奉行。旨在節省國家財力,倡導端正廉明的風氣。 後來雖然成效有限,不過當局的用心可在一段記載中看出來,「我們站在推廣國民營養的立場,希望從這方面來幫助國人的健康有所改進,所以才設計一個比較均衡、不過量的食譜,讓國人來參考‥‥」 可惜我沒有見過當時由專家學者努力提倡的「梅花餐」示範食單,但可以想見走的路線一定是以「健康」「簡約」為原則。 前些時在中山樓開會的政要大員,因大會膳食組提供簡約的「梅花餐」而鬧出了風波,據聞大員們感覺寒酸的「梅花餐」裡有「白斬雞」「麻婆豆腐」「開陽白菜」「清蒸鱸魚」「紅燒排骨」和「佛跳牆」。因為有「白菜豆腐」的食材,便讓人產生了刻板印象。 如今營養過剩所造成肥胖的問題已是大多數人的苦惱,於是「梅花餐」所強調的「簡約健康」這種觀念也變得更清楚了,就是「少油少鹽高纖低脂」,菜色雖然不多,但能避免浪費,又能顧及營養均衡,在風櫃斗吃梅花餐時若能搭配「梅子」的食療效果來設計菜單,當有品味脫俗的觀感,使賞梅看花的人能學會「五菜一湯」的梅花精神,「吃得對,吃得不浪費」這才是在梅鄉吃「梅花餐」的最高享受。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