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惡人勿讀
2013/08/22 03:28:56瀏覽418|回應0|推薦8

 

 他做了一個噩夢,夢見他那本剛出版的詩集成了暢銷書。不但眼神迷離淚光閃爍的中學女生們人手一冊在那裏呢呢喃喃捧讀,連軍人早晚讀訓都以它為指定教材。它甚至成了送禮的佳品及搶手貨。一個向高官們行賄的富商便一下子買了滿滿的兩大箱。而政府也編列了預算,要給監獄裏的每一個犯人都分發一冊。然後他在一個政見發表會上聽到一個候選人在那裏力竭聲嘶地朗誦他的一段詩,使他冒出一身冷汗而終於驚醒了過來。

 從前他無論如何不會做這樣子的怪夢。恰恰相反,無論是下意識或上意識,他都在巴望著自己的詩集能有一天被擺上連鎖書店的暢銷書架。那裏,長久以來是命相書、股票書、勵志書及八卦書的天下。雖然他也許不至于(也花不起)自掏腰包買下一大批自己的書,製造暢銷的假象好擠上排行板,像傳聞中的一位有錢的女詩人一樣。但不可否認的,他希望能多有幾個讀者來買他的書,讓好心的出版商不致太血本無歸。

 但最近的兩樁新聞多少改變了他的想法。頭一樁是關於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廈爆炸案的恐怖份子提莫西‧麥維。他在臨刑前發表的書面遺言裏,引用了十九世紀英國詩人威廉‧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的一首名叫"Invictus"(拉丁文,意為不屈不撓,不可征服)的詩。顯然他想用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特別是最後兩行﹕「我是我命運的主宰/我是我靈魂的船長」,來表達他的「英雄氣概」,或為自己壯膽撐腰。

 生于1849年的亨利,一生中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結核性關節炎使他四肢癱瘓,一次左腿不成功的切除手術更使他長期受罪。但他憑著非凡的意志力及道德勇氣,頑強地同命運搏鬥。因此有理由相信,亨利對自己這首發表於1875年的詩,被一個殺害168條無辜的生命、至死不悔過的冷血兇手所沾污歪曲,地下有知,一定會輾轉反側。

 這幾天,另一樁發生在以色列的新聞,也多少讓他對「有教無類」這一古訓的智慧產生懷疑。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指揮、在以色列長大並持有以色列護照的猶太裔貝倫波牟(Daniel Barenboim),最近應邀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慶典上,指揮一個德國交響樂團的演出。本來節目上排有德國作曲家瓦格納(Richard Wagner)的一首歌劇音樂,但由于瓦格納的音樂曾受在他死後五十年崛起的希特勒的特別喜愛,被納粹用作文宣工具,並經常在集中營裏播放,他的音樂因此引起了猶太倖存者的強烈反感,在以色列境內被非正式地長期禁演。為了避免麻煩,主辦單位決定取消該曲目。一心一意想讓瓦格納的音樂在以色列重見天日的貝倫波牟,只好勉強同意。

 本來一件作品發表後,便進入了公共領域,誰讀誰聽或如何讀如何聽,只要不侵犯到作品的版權,作者是無權置喙也無力干涉過問的。他最多只能希望,那些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壞人們能高抬貴手、網開一面,別糟蹋扭曲他的作品罷了。

 但他隨即對自己的過慮,啞然失笑了起來。且不去說他敝帚自珍得近乎自我膨脹,目下的現實是,好人讀詩的已經不多了,遑論那些整天忙著做壞事的壞人。我這不是杞人憂天麼?他笑著安慰自己。

 後記﹕貝倫波牟後來還是忍不住在演奏會結束前,轉身用希伯來語問聽眾要不要聽聽瓦格納的音樂,引發了一場長達半小時的激辯,最後在大多數聽眾的認可,而少數反對者憤然退場後,樂團演奏了瓦格納的一首歌劇序曲,得到了全場聽眾的起立及熱烈歡呼鼓掌。

 秉著藝術良心,貝倫波牟勇敢地站出來捍衛藝術的完整與尊嚴,並把事情交付聽眾討論表決,這樣的胸懷及民主場面,當然不可能在納粹德國出現。只是,生前有強烈反猶太傾向的瓦格納,是否願意自己的作品在這種場合裏演出,也只有天知道。


*本文被收入非馬散文随筆集《不為死貓寫悼歌》,秀威資訊,臺北,2011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820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