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30 12:11:18瀏覽4857|回應8|推薦152 | |
旋舞輕躍於墨畫山巒 跫音回盪在交錯綜橫的 深壑阡陌間 空氣飄盈古色古香的 清新氛圍 蘸染自然的色彩繽紛 鳥語啾鳴 醉酣田野 沁溪洗滌了滿身鉛華 澄空映照心鏡 旋轉吧 旋轉吧 我願意就這樣一直 陷入這油然的傘漩渦裡 楓心 雖然很多人都說送人送傘不吉利,但是傘對現代人的生活,其重要性極大,目前市面都是塑膠傘,實用性功能為主;所以美濃的油紙傘變成了一大對比,因為美濃的油紙傘是紙做的,以藝術性和鍵賞性為主,拿來裝飾最適合了;還有就是古典美女撐紙傘的畫面最讓人賞心悅目。這油紙傘由情人在森林中共撐,情話綿延的時候,應該是最浪漫的事吧~~~~~~~~~~ 傘,是中國老祖宗所發明的實用器具之一,用來遮陽避雨,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了。相傳,春秋末年魯班的妻子雲氏,她把竹子劈成細條狀,並且在竹條上覆上獸皮,形狀有如亭子一般;收攏如棍,但張開卻又如蓋,這就是傘的前身。 傘,古時候稱之為「蓋」,《孔子家語》中記載:「孔子之言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文中的「蓋」,指的就是「傘」,直到唐朝李延壽所寫的《南史》《北史》之中,才將「華蓋」定名為傘。 古時的傘不僅是實用的器物,同時也是達官顯貴用來彰顯身分地位的一種裝飾品,更是統治階級詮釋的象徵;帝王出巡時,總是會有長柄扇、「萬民傘」左簇右擁,尤其在他們所乘坐的車輿論上,也都會張著大傘,藉以表示「蔭庇百姓」的德澤。而根據官位職務不同,「羅傘」的大小、顏色也都嚴格區分,這一慣例一直延續到明朝。 「傘」和「繖」兩字相通,因為古時候的傘是以絲綢或布作為覆面,但因絲質材料難以承受大雨沖打,日常使用仍有不便之處,何況絲綢價格昂貴,並非一般百姓人家負擔得起,這也是為什麼傘會成為王公權貴的階級象徵。一直要漢朝之後,由於紙張的發明,以指為覆面的傘才出現,紙張當然無法承受水的滲透。經過後代不斷巧思改良,終於演變為油紙覆面的油紙傘。 到了唐朝,紙傘傳入當時全面「唐化」的日本,16世紀時則傳入了歐洲;1747年左右,英國也出現了第一把傘,傳說也是由中國所傳入。而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的達文西也受到傘的啟發,因而設計了人類史上第一個降落傘。而18世紀工業革命時代所發明的傘齒輪,據說也是仿照傘的截面形狀所設計而成。 傘,或許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器物,但傘的發明與出現,不但從古至今讓人們免於炙陽或雨水的內涵底蘊,也成為工藝文化的重要一環。 油紙有子,萬事圓滿----客家文化中的傘 油紙傘不但是客家人的吉祥物,更是客家人最拿手的手工藝品之一,雖然,「傘」究竟如何傳入客家先祖的生活文化之中,現已難以考證,但根據製作歷史的演進,以及在生活上的運用紀錄,傘進入客家人的生活,至少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可以想像,當客家先祖遷移到潮濕多雨的江南後,每逢綿綿雨季,遮雨的語句自然就成為不可或缺的日常器物。江南盛產竹子,將竹子削切成傘骨,再覆上比布料便宜的棉紙做為傘面。並在棉紙上敷塗也是江南地區所盛產的的柿子水、桐油,變成了既美麗又實用的油紙傘了。 多子多孫多圓滿 同為漢人,但在閩南文化中,傘一直被視為送禮的禁忌,因為閩南語中,「傘」與「散」諧音,情人間不可以送傘,家中也不可撐傘,唯恐情人或家人分散。但在客家文化裡,「傘」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寓意。 在傳統客家文化中,傘除了具有遮陽避雨的實用功能之外,更是吉祥圓滿的象徵。尤其是油紙傘,因為在客家話中,「油紙」與「有子」諧音,也就是「有子嗣」的意思,所以在客家習俗裡,女兒出嫁時,必須要準備兩把油紙傘作為嫁妝,因為,一個「傘」字裡,就有五個人,象徵著「多子多孫」、「人丁興旺」,更有早生貴子、預祝百子千孫的特別涵義;而再男孩的時六歲成年禮上,父母也會贈送一對紙傘,因「紙」與「子」同音,象徵成年。此外,紙傘撐開後呈現圓形,有「圓滿」、「緣分」、「萬事皆圓滿」的吉祥寓意,所以贈送紙傘,代表著父母對子女的深切祝福與期盼。 此外,在客家人的宗教儀式或慶典遊行中,長可以看到信徒將油紙傘稱在神轎上,做為遮蔽物,一方面象徵一事的圓滿成就,另一方面,因為「傘」與「閃」同音,喻意妖魔險惡見傘則閃。所以,年節祭拜天公時,一定要用傘撐天蓋地,不僅用以趨吉避凶、趨惡辟邪、永保平安,也代表了子孫滿堂、闔家團圓的象徵。而傘除了做為女孩出嫁的嫁妝之一,過去結婚儀式中新娘步出轎子時(現在則是步出汽車),客家習俗也會為新娘子撐起油紙傘,同樣也是含有避邪之意。 清朝時期美濃地方雖然已出現傘,但並未有製傘技術的記載。一直要到日治時代,製傘技藝才從中國大陸廣東潮州傳到台灣,並在美濃生根發芽,也開啟了美濃紙傘油紙傘的一段豐華歷史,而油紙傘也從此成為美濃地方工藝的代名詞。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