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91014.幽然漫長的820林道,壁立千仞的畢祿山﹝百岳039﹞
2010/10/19 08:09:49瀏覽866|回應0|推薦3






行走里程數:22.5公里

爬升總落差:1221公尺

原本計畫如果820林道全長就跟林道口的告示牌所標示的一樣為8公里的話,以自己的腳程應該3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登山口。沒想到進場練兵之後才發現樣樣都跟自己事前的想像,落差甚大。

今天日出時間約為早上的5:50,將車子開過中橫合歡隧道,馬上右轉停放在林道入口前的空地,4:45整裝出發H2564M。

一開始林道的路況還算是有模有樣,心中想著,如果路況都是如此一般的話,那就太好了。結果念頭還沒轉完,前方就出現了崩塌地,高繞的路還雜草叢生,自此之後,820林道終於露出了其本來的面貌,整條路上崩塌地不斷,也不斷地有野溪橫切而過,崩塌地要高遶,野溪橫切則要下切,就這樣一路上上下下,從伸手不見五指的寂寂深夜,走到了東方終於露出了魚肚白,07:00才走到了鐵皮工寮處H2591M,這邊的里程數已經是8.2K了。再往前前進約1K的距離,7:30才到達了最後水源處,也就是畢祿山登山口H2570M。﹝還好仍然有在3個小時之內走完﹞

從登山口拉繩陡上來到一塊巨大的白色岩石,登山步道轉而向右上行。從這邊開始,整條登山步道就是一路的陡上,09:00來到途中著名的大峭壁之下H3082M,這座峭壁由於角度陡峭,距離很長,很多的腳踏點又非常的淺,如果是臂力稍差,或是身高較為嬌小的朋友,恐怕是爬不上去的。以往登山常常會說這座峭壁很危險,那座峭壁很難攀爬,這些林林種種的峭壁跟畢祿山這塊「完美峭壁」比較起來,馬上就遜色非常得多啦!

過了峭壁之後,有一小段稍微平緩的箭竹林山徑,不過其中倒木及東倒西歪的箭竹林有些討厭。等到走出箭竹林,看到上方「高聳」的稜線竟然近得好像是在頭頂之上一般,在這間不容髮的距離當中要上到稜線之上,果然是要有很大的「想像力」。

最後的登稜線之路,有多陡峭那就不必說了,之字形的登山路徑在陡峭的玉山箭竹林當中硬是闢出了一條路,行走在其中,風在耳邊呼呼的吹著,偶而看著腳底下不甚牢靠的泥土山徑,和下方山谷的萬丈深淵,真是令人不寒而慄。再加上途中發現了幾株上回沒注意到的阿里山龍膽,我一定是瘋了才會在這樣險峻的環境當中,還去調整姿勢,拿出單眼相機,按下快門拍下這些可愛的花花草草。9:45拉繩上最後一段陡坡之後,終於上到稜線之上H3346M。

稜線上有指標往羊頭山和820林道,沿著稜線左行,稜線之上的箭竹林很密,而且不太「友善」,因為他們都一直「努力」向著山谷的方向生長,讓登山的朋友只好側身向著萬丈深淵的山谷,戰戰競競的前進。眼見前方就是畢祿山了,還得再手腳並用地小心通過一塊岩石山頭,9:50登頂畢祿山。

畢祿山,海拔3370公尺,三等三角點#6368,百岳#039。

今天在畢祿山山頂陪伴我,給予我溫暖的擁抱的仍然是「冰糖杏仁茶」,﹝為了報答冰糖杏仁茶的知遇之恩,下回應該邀請小靜兒一同來登山才是﹞今日還好天氣不錯,剛好在畢祿山山頂曬曬衣服,想想這也是一種很奢侈的享受呢。

明明就回程漫漫,我竟然還在山頂之上休息了一個小時才出發下山,一定是昨晚關原滿天燦爛的星斗擾人清夢,浪漫的情懷整個的壓過了理智的判斷,才會讓今天的行程有點瘋瘋癲癲的。

說實在的,陡坡下行實在是比較驚險耶,為了怕變成「直通車」直接下到谷底,行進的速度實在也是快不起來。12:45終於回到了登山口,這邊的水源水質優良、沁人心脾,又在這邊盤桓了超過10分鐘,才又再度啟程出發。

接下來的漫漫長路,只要碰到高繞及下切路段,就只能以龜速前進,因為走了快14K的路也著實有點給他累到了。這段回程的820林道,就像一般的朋友們所說的,彷彿像是永遠也走不完的樣子,因為路徑的兩側缺乏明顯的路標和辨識物,所以在身心上已經頗為疲勞的情形之下,走著走著難免就會有遭遇「鬼打牆」的錯覺。另外我在這段回程的820林道之上,又做了一件蠢事,上回在霞喀羅古道石鹿端登霞喀羅大山與佐藤山之時,曾經撿拾了幾片火紅的楓葉回家留作紀念,今日在這邊亦見到了相當多開始換穿秋裝的楓紅,為了保護於途中仔細撿拾到的幾片漂亮的楓葉,我的右手完全用來保護這幾片脆弱的楓葉﹝放在背包怕壓壞﹞,以致於爬高攀低之時,行動多有不便,真不知道自己當時在想些甚麼?下午3:40終於走出820林道,完成了今日畢祿山全程22.5K,從登山口開始2.1K爬升800公尺陡上,難忘的登山行程。

後記:

1914年在日本治台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五年理番」的政策目標之下,將全省除了戍守北部的一支大隊兵力﹝約900人﹞之外的全部兵力集結在合歡山區﹝約4000人﹞,並且在盛夏的五月末,分別從合歡山、畢祿山、屏風山、奇萊山與奇萊山南峰,分五路居高臨下攻擊居住於立霧溪畔,扼守天險的太魯閣族,而與此同時,日本的警察大隊﹝約3000人﹞則從立霧溪、木瓜溪與三棧溪溪谷溯溪而上,分頭夾擊。這次對於日本人而言成功的軍事行動,造成了太魯閣族的重大傷亡,而更令人感慨的是,在此次軍事行動當中擔任日軍嚮導的全都是日軍以武力脅迫而來的,與太魯閣族同源的Truku族群。今日我們如果有機會攀登這幾座雄偉的山脈,請記得這些即將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的斑斑血淚史,並且為死傷的善良同胞,獻上最真摯的祈禱與祝福。

永遠不要忘記「立霧溪」的另一個美麗不凡又偉大的名字:「塔次基里溪」。

http://tw.myblog.yahoo.com/kenneth-classicalmusic/article?mid=14211&prev=14212&next=14210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labay&aid=451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