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15 17:30:34瀏覽156|回應0|推薦11 | |
小心「瘦肉精」!如何聰明自保?
年關將至,全家團圓共餐之際,爆出美國、加拿大牛肉高達三成被驗出瘦肉精。而且,台灣本土鵝肉也同樣上榜。 瘦肉精風波又讓人陷入食品安全恐慌,大家常去的量販店、超市都被檢出美牛含瘦肉精,我們不見得會一吃斃命,卻又再一次喪失對食物的安全感、信賴感。 同時賠上的,是對政府的信任。只要食品安全一發生問題,政府就拿出計算機計算風險,告訴民眾「免驚,要吃幾噸牛排才會有事」。台大微生物與生化研究所教授蕭寧馨某次對食品安全發表看法時,這樣批評政府處理的態度:「(一直以來)風險分析只是教訓老百姓的工具而已,食品安全又不是颱風,我們為什麼應該知道如何計算風險?」 這次瘦肉精事件還扯上國際間不同標準,但食物進口台灣,就應該尊重和依循台灣法律,不容妥協。「美國牛肉出口到歐洲一樣要符合歐盟的規定,為什麼台灣不可以嚴格要求美加?」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副教授駱秋英認為,因為政策搖擺,造成是非不清、業者有漏洞可鑽,民眾恐慌與不信任。 況且這次全台大抽查,紐澳牛肉就沒驗出瘦肉精,可見「不是做不到,」駱秋英認為。 況且國人愛吃內臟,藥物濃度殘留更高,台灣防檢政策本來就應該對瘦肉精小心。 小心,吃內臟更毒 瘦肉精是一種乙型腎上腺受體素,原本是氣喘的治療用藥,這種乙型受體素共有20幾種,後被發現可令豬、牛、鵝肉等動物體內的脂肪轉為肌肉,進而促進和增加瘦肉比例,而被當作動物用藥,其中被應用最廣的就是美國牛被驗出的培林(ractopamine),台灣鵝被驗出的瘦肉精是毒性更強的濟帕特羅(zipaterol),對人體作用時間更長,猝死風險更高。 大量吃進含瘦肉精的肉類或內臟,可能會出現急性中毒,症狀包括心跳加速、暈眩、頭痛、血壓改變,因此美國公衛單位和加拿大食品檢驗局警告,心血管疾病和心臟病患者尤其要避免接觸瘦肉精。而且瘦肉精非常耐熱,一般居家烹調如煎炒、水煮、微波都不能消除殘餘。 由於華人愛吃內臟,瘦肉精中毒事件並不少見,近年來中國大陸和香港陸續發生吃豬肝湯或豬肺的瘦肉精中毒事件。 瘦肉精問題其實早就暗中蔓延。不僅進口牛肉,這兩、三年來,台灣本土的豬肉、鵝肉也陸續被驗出瘦肉精。一位熟悉內情人士認為,政府也應該加強查緝水產品。 駱秋英表示,一般民眾無法靠肉眼辨別肉品是否含有瘦肉精,唯一自保的方法就是拒吃美加牛以及有問題的鵝肉。她也建議進口肉品除了標示國別來源之外,也應標明進口商或生產者,和台灣豬肉品牌一樣,讓資訊透明,供消費者選擇。 並且,此時也是消費者急速學做聰明消費者的時候,觀念與知識愈正確,愈能形成市場力量,讓劣品無容身之地。 有挑剔的消費者才有高品質的產品 消費者在購買肉品有以下基本原則可遵循: ■ 1.儘量選擇合法屠宰場出場的冷藏、冷凍肉。因為只要是合法屠宰場出場的冷藏、冷凍肉都經過農委會防檢局以及屠宰場兩關的檢驗,檢驗項目包含瘦肉精等藥物殘留,待檢驗合格才會上市,國人有最基本的保障。 ■ 2.避免購買溫體肉。因為合法的溫體肉屠宰場雖設有獸醫師目測屠體,隨後依比例抽驗,但待抽驗結果出爐,肉品早就趁新鮮上市,也被消費者吃進肚。 國人觀念應該改變,不要再以為溫體豬半夜宰殺是新鮮,新鮮並不等於衛生安全,因為就算是剛殺好的溫體豬,細菌在室溫下,一小時內即可繁殖一倍。 ■ 3.少吃內臟,不要碰豬肝、肺、腦、鵝肝、鵝胗……,毒物在內臟殘留的濃度會比肌肉高。 ■ 4.儘量選擇有品牌的肉品。品牌有商譽的基本保障,若有問題,也可以回追廠商。 ■ 5.少買半調理食品,如黑胡椒牛肉、糖醋里肌,因為很有可能是已經過期的肉再加以調味。 ■ 6.由於消費者購買鵝肉大多已經是熟食,可要求店家出示「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的證明。 ■ 7.根本之道還是少吃肉,就能降低風險。國人肉吃太多了,營養師一再提醒,一天只能吃3根手指的肉,肉吃得少,也就表示可以購買品質更高的肉品。 肉品買回來後,你應該: ■ 1.立即放入冰箱,與買鮮奶觀念相同。 ■ 2.如果兩天以後才吃,就要放在冷凍庫。如果當天或隔天要烹煮的肉,可以放在冷藏庫。 ■ 3.解凍方式要安全。美國食品安全檢查局建議,安全解凍的方式有三種,第一是要從冷凍庫拿出,放入冷藏庫;二是用塑膠袋包裹,放在冷水中解凍;三是用微波爐。絕對不要放在常溫下解凍。 ■ 4.儘可能烹煮全熟。雖然不能消除瘦肉精,煮熟卻可以殺死大部份的毒菌。 從上所述,消費者彷彿在處理有毒物品一樣處理食物,實在委屈,政府應該從制度解決問題,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