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渴望回臺北看电影 :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
2015/02/03 13:04:54瀏覽329|回應0|推薦0

ps~ 好渴望回臺北看电影: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雖然在内地抓了免費的看了


模仿游戏 (百度百科)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传记电影。

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在二战期间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Enigma的经历[1-2]   。
2015年1月15日,本片入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等8项大奖[3] 。
......
.....
幕后花絮
  • 在2011年好莱坞业内评出的未拍摄最优秀剧本黑名单(Black List)上,《模仿游戏》排名第一。
  • 《模仿游戏》是莫腾·泰杜姆执导的的首部英语电影[13] 。
  • 韦恩斯坦公司为了获得本片在北美的发行权支付了700万美元,这是有史以来美国制片公司在欧洲电影市场上开出的最高价码。
  • 由于入戏太深,在拍摄影片的最后几场戏时,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无法抑制自己的颤抖和哭泣。
  • 康伯巴奇与艾伦·图灵的家族现实中有血亲关系,但要追溯到14世纪,他们是第17代表亲。同时,康伯巴奇本科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而图灵恰巧曾担任曼大计算机实验室副主任[14] 。
  •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表示二战取得胜利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图灵。
  • 康伯巴奇谈到2013年图灵获英女王“皇家赦免”一事。他认为,唯一有资格赦免任何的人是图灵自己,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意识到他的伟大,及他所遭遇迫害的恐怖,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 马修·古迪这样描述影片的内容,它聚焦于图灵的人生以及英国人是如何用阉割他的方式来颂扬他在战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 图灵有口吃,直到4岁才被养父母收养,上学之后口吃更严重。在那段日子里,任何一个需要正常社交的地方,图灵都因为口吃而倍受困扰[15] 。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初有望在片中饰演图灵。
  • 电影于2013年11月11日关机,这一天恰好是阵亡将士纪念日
  • 电影2014年11月14日英国上映,而74年前的11月14日德军轰炸了考文垂。传闻当时布莱切利园的破译专家已经破解了这次行动,但未公之于众,为的是不让德国人知道Enigma密码已被破译。
  • 片中见到的图灵机“Christopher”是一件复制品,真实的图灵机被安置在布莱切利园。复制品比起原件体积更大,更适合在电影中展现内部机器部件。
  • 由于英国道路管理法的限制,片中伦敦被空袭一场戏必须在星期日拍摄。等到拍摄准备就绪后,美术部门的人才想起忘了准备瓦砾道具。
  • 片中,凯拉·奈特莉将“Euler”这个名字发音为“Euler”,但是事实上它在德语中的正确发音应该为“Oiler”。
  • 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在三个星期之内为影片创作出了原声。原声由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在艾比路录音室录制[16] 

创作背景

影片编剧格拉汉姆·摩尔是艾伦·图灵的狂热粉丝,在他青少年时期参加的美国太空营和计算机编程夏令营里,这位数学家的影响无处不在。意识到图灵对自己的巨大启发后,摩尔就一直在寻找将图灵搬上银幕的机会。当《艾伦·图灵传》的版权被制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后,摩尔马上签了剧本合约,而且一分钱酬劳都不要。 创作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灵”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但准确并不容易,图灵的大量工作记录都在二战中被销毁,仅存的残片也成为了高度机密。摩尔只好从外部寻找细节以及这些组织对他造成的影响。结果令人颇为吃惊的是,关于图灵在破解密码后与军情六局间的工作,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007》作者伊安·弗兰明的日记。

情节处理

电影在几个不同时间段里不停地跳跃:图灵在布莱切利园工作时期,临死前最后的日子,以及他同时遇上并爱上Christopher Morcom和解密学的童年时光。这种混合结构意在完整地展现图灵的人格形象及形成原因。因为图灵对密码、谜团以及游戏都非常着迷,所以编剧希望整个电影就是一个“模仿游戏”,观众只有像图灵那样去思考,才能解开电影里的重重谜团。
1954年的7月7日,在以“化学阉割”躲过牢狱之灾后,图灵因食用浸染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在家中倒地身亡。导演莫腾·泰杜姆在受访时表示,因为是在叙述真实的故事,所以影片没有回避这些故事。结尾停留在精神受药物影响的图灵默默走向被他视作初恋化身的计算机“Christopher”的画面,不刻意煽情,比直接展现他过世的画面更令人唏嘘。编剧摩尔也认为,电影旨在展现图灵传奇的一生以及伟大的成就,关注这些比大力刻画他的自杀过程更为重要[18] 。

影片致敬

作为一部图灵传记片,影片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向这位计算机之父致敬。片名《模仿游戏》可解释为“图灵测试”,出自图灵195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机器能思考吗?”影片中图灵在因同性恋“罪名”被捕后,和审问他的警察,也即场示范了这一测试,成为点题的戏份。而电影中,图灵为了给自己的解密团队招募破译密码的好手,特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检验才能的填字游戏,在影片2014年公映前,《纽约时报》重印了英国《每日电讯报》于1942年刊登的原版填字游戏,完整填出的参赛者可以参加抽奖[11] 。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日期
英国UK 2014年11月14日 新西兰New Zealand 2015年01月08日
美国USA 2014年11月28日 中国台湾Taiwan 2015年01月16日
加拿大Canada 2014年12月19日 德国Germany 2015年01月22日
意大利Italy 2015年01月01日 法国France 2015年01月28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2015年01月01日 日本Japan 2015年
[上映日期参考资料][19] 

电影票房

2014年11月14日,《模仿游戏》在英国459家影院首映,收获400多万美元票房,仅次于《星际穿越》,居英国票房榜亚军。2014年11月21日,影片在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的4家影院小范围上映,首周末收获48.2万美元,表现相当不俗[9] 。
截至2015年1月25日,《模仿游戏》北美累计票房达6064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已超过1亿美元[20] 。
9
影片编剧Granham Moore自称是阿兰·图灵的狂热粉丝:在他青少年时期参加的美国太空营和计算机编程夏令营里,这位著名数学家的影响无处不在,“他就像营地里的篝火传奇。” 意识到图灵对自己的巨大启发后,Moore就一直在寻找将图灵的一生搬上银幕的机会。

“成为了一名编剧后,我每年都会跟我的经纪说,‘那个,我有一个特别想写的剧本,讲英国数学家的故事,他是个同性恋,二战后自杀了,’ ”Moore回想。“他们听完都对我说‘这片子会卖疯的!’...好吧他们根本没这么说。他们说的是‘千万别写;这种电影半分钱赞助都拉不到。’”

尽管如此,当《图灵传》(Andrew Hodges著)的版权被制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后,Moore还是马上就签了剧本创作的合约,而且一分钱的酬劳都不要。 创作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灵”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模仿游戏》就这样诞生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带着敬畏的心去做些对的事,” Moore说。“准确地还原历史。”

但准确并不容易。图灵在英国情报局做的大量工作记录都在二战中被销毁。战争过后,图灵(电影中由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和其他解密专家在布莱切利园,日复一日所做的大量德国德国恩尼格玛密码破解工作的历史被掩藏,仅存的残片也成为了高度机密(历史在这开了个玩笑。由于英国政府当年以同性恋相关罪名起诉图灵并定罪,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都在关注图灵同性恋身份,而对他在反纳粹战争做出过的巨大贡献毫不知情。)

“每个在莱切利园里工作过的人都对那段解密历史闭口不谈,”Moore提到。“而当图灵被控告行为不端,站上法庭时,他也从来没有举起手说,‘顺带一提,我可是个战争英雄。’他举起手时说的是,‘我不会否认这个事实,但也不会承认我有罪,因为我的所为并不是罪行。”

.....

......

Moore的剧本:需要观众自己去解开谜团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结构:电影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停地跳跃,图灵在莱切利园工作时期,临死前最后的日子,以及他同时相遇并爱上Christopher Morcom和解密学的童年时光。 这种混合结构意在完整地展现图灵人格形象的全貌及形成原因——如果你能把各个部分串联起来的话。“阿兰·图灵对密码,谜团以及游戏都非常着迷,”Moore说。“我希望整个电影就是个模仿游戏,你只有像阿兰·图灵那样去思考,才能解开电影里的重重谜团。”

图灵并没有把他的解码机命名为“Christopher”

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出在图灵告诉Joan Clarke,他打算将他正在研发的计算机命名为"Christopher"时(他的初恋情人的名字,但是Joan并不知道这一点)。现实中,那台机器的名字是the Bombe。“我虚构了这个桥段,”Moore说。图灵传记的作者Hodges以及许多其他历史学家认为,图灵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热爱与他和Morcom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而Morcom18岁时即因肺结核逝世,又过早地为这段情谊画上了句点。Moore的灵感便来源于此。“图灵针对这项技术能否被用于永久储存和保持人脑记忆与机能做了大量的分析,”Moore说,“在我看来,他在人工智能上穷尽一生的追求,都是为了让Christopher重现人世。加入命名计算机为Christopher这段情节,只不过是为了充分表现图灵这份真实存在的绵长痴迷而做的艺术夸张。”
......
......
部分电影场景取景于图灵就读的小学——他的照片至今仍被挂在墙上

图灵像许多20年代初的英国小男孩一样,在寄宿学校上学。电影里图灵童年的场景就取景于图灵当年就读的Sherborne School,但在这个地方拍摄时,编剧Moore有点脊背发凉:“你走进礼堂就看见看见那些20世纪90年代孩子们的黑白肖像挂在墙上,然后你看见阿兰·图灵,还看见Christopher Morcom,” 他说。“我现在还记得看见那些照片时那阵阴森森的感觉。”

从007作者Ian Fleming那了解图灵

由于大部分图灵为英国情报局和情报六局完成的工作都处于保密状态,Moore只好从外部广为寻找图灵工作的细节以及这些组织对他造成的影响。结果颇为令人吃惊:“关于阿兰·图灵在破解密码后与情报六局间的工作,我们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Ian Fleming日记,这感觉真是太奇怪了。”
(Ian Fleming,1908-1964),英国小说家,最广为熟知的代号007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就出自他的笔下。弗兰明出生在伦敦,在伊顿学院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和瑞士日内瓦学习语言,1929-1933年任职路透社莫斯科记者,后来在英国做过银行家和股票经济人直到二战爆发,就在那个时候,他成为了英国海军情报局局长的私人秘书。二战后,弗兰明就职太阳时报国外经理一职。
........
......
......

咬了一口的苹果”:致敬阿兰·图灵

Mac产品上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实际上象征着图灵之死的传闻在科技圈里由来已久。电影的创作者们也差点在影片中引用这个有趣的小典故。“我们好几个月都在激烈讨论要不要在影片的末尾出一行字幕提及这点,”Moore说。“讨论的焦点在于,这个故事很有趣于是大家就这么传开了,即使乔布斯曾数次公开否认,好像还是有人觉得这是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再好不过了。但我们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去说服自己加上那条字幕。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它可能是真的,但由于没法证明,处理上就需要更加谨慎。”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am&aid=2059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