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3 00:13:34瀏覽1741|回應44|推薦222 | |
美的東西未必是藝術,而藝術也未必是美,如張牙舞爪,血流如注的抽象藝術,或扭曲變形的幾何藝術,看了令人毛骨悚然,為之作惡,雖然無法感知美的意象,它卻是一幅堪稱的絕佳藝術品。而美的感知卻是無所不在,都在二六時中,隨時呈現感知的美感。而這樣的美感透過六識(色、聲、香、味、觸、法)的相法,經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傳導來區分美或醜,善或惡,是藝術的美或藝術的趣味。康德說:藝術是種游戲,也就是藝術的趣味。格蘭亞倫說:美感僅限於耳目兩種的「高等感官」,至於舌、鼻、皮膚、筋肉等「低等感官」則不能發生美感。可是我們知道,舌的味覺感觸確實能引導、聯想食物之美及其田園、山水之意境。透過鼻的嗅覺所聞的香氣,如沉香、檀香,我們聯想到佛菩薩的莊嚴法相及其佛畫的藝術作品。而皮膚、筋肉若只是低等感官,何來力與美的呈現。但我們確信美感來自當下感觀的認知,而非經由批判來加以肯定或否定,所以不用判斷或批評。判斷或批評只是理的分別去產生是非、美醜、對錯,與當下直接呈現的美感是有別的。在評斷的當下,已非美感本身存在價值,而是我是我,作品是作品。如果一件作品需經由批評、論斷,也應是客觀多數人一致的認定,而非單一,一廂情願的自我意識之評斷。而這些評斷之人也只是藉由他所根據書裡的樣本及一些基本格律來論斷,而非自己親身體驗之美感與經驗。如一位小朋友看見一隻公雞,直覺對著母親說:媽!妳看那隻公雞好美,好漂亮。我們知道雄赳赳、氣昂昂的公雞與孔雀開屏是沒什麼分別的。是因人對美的感知所產生的分別,美、很美、最美,所以會才分別公雞與孔雀的差異性。如一位不識字的老農,耕作之時一場雨後的彩虹,抬頭一看也會感受這彩虹當下的美。這樣的美不經修飾,不需造作,只是當下透過眼識經由意根,不經過分別識而呈現最自然的美,這樣的美是最直接的呈現當下的美感。 美的藝術作品,或詩歌、或音樂或畫作,常是經由專家的評鑑、論斷、批判後所得的認知,而經由一致的認同,才是一件美感後產生的藝術。這樣的藝術也常是高等人收藏的佔有,這樣的慾望也只是滿足佔有慾的快感,而難能使收藏者有著極大的美感與對美的認知,只是為了藝術品之收藏而收藏。所以批判及收藏家,在批判或收藏的當下,就已失去對美、對藝術的基本感知。所以克羅齊說:「詩人在成為批評家時便失去其為詩人」。藝術家、音樂家、美學家亦復如是。在批判的當下已失為其本身美感的存在或藝術的內涵。 美是當下的意會,藝術是評鑑的結果,美不分階級,不分上智或下愚,而藝術卻是透過美的昇華而蘊釀成專家的的評定,尤其是哲學家、心理學家最俱代表性,來議論其作品的高下。而在這高下的評鑑裡有著真、善、美的區分,有些哲學家說:藝術是美,美裡未必有著善,善裡未必是真。而這樣的議題至今仍爭執不休。更有一說:藝術不能含概道德在裡頭,這是唯心派的美學家。而另一派的如詩人雪萊卻相信文藝負有重大的道德使命。 康德的弟子費喜脫說:「宇宙有二個方向:一個是我們受限制的產物,一個是我們自由意志行為的產物。」意思是說,宇宙是被限制的,宇宙是自由的。第一個意思是我們諸體受限制,被壓迫,被排擠,被扭曲,被否定,所以見出醜來。第二個意思,我們見出內部的充足,有著朝氣、歡喜、愉悅、肯定,見出『美』來。所以物件也就是『相』的美醜全繫於觀者的眼識,由眼識經由『末那識』的執著分別來判斷美、醜。所以我們肯定知道,美不生在宇宙裡,卻存在宇宙裡。而『美』之一字,確,真真實實生在我們的心裡。故藝術是心靈美的實現。未完代續 老 書名 -- 我就這樣過了一生嗎 ? 書名--在每次的深夜裡 已全面上架 可開始訂購 請大家多多支持捧場 訂購 謝謝 感恩哦
第二幅藝術作品 由吾友黃勁挺大師創作 目前展於法國 第一幅 藝術作品由吾友蔡年玨大師創作 目前收藏無塵居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