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15 09:55:34瀏覽69|回應0|推薦6 | |
台語是非常美麗的語言,可以很鄉土、很草根,也能很典雅、很傳神。 「思想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播的,所以思想並不是跟語言無關,而是跟語言緊密相連的。如果我們沒有正確地掌握語言,我們就無法正確地理解思想。」 我們不該否認思想跟語言緊密相連,現在的人類思想必然是通過語言或文字來表達和傳播,但那是人類有了具體語言跟文字以後的事了,在沒有語言文字以前呢? 卵生跟胎生的動物,不管在路地上、天空飛或水上遊,相互之間都是靠聲音來傳達訊息的(思想)。舉個具體的實例,當嬰兒出世之時,普遍都是先聽到哭聲,至於也有不發出哭聲的,那又是另一個話題,按下不談,父母再從嬰兒的哭聲來判斷嬰兒的想法跟情緒,爾後呀呀學語,也只能從他的聲音及表情來判斷嬰兒的想法、需求以及情緒,或許我們也可以說聲音就是語言?然它有具體的語言嗎?應該是還沒有具體語言的呈現。有具體的語言是慢慢學來的,此時我們才能說思想是靠語言來傳遞的。有文字的出現又是更後來的事情了,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換個角度來說是先有思想才有語言的出現,也就是說先要有明確思想表達的必要,才有語言聲音傳遞的必要,否則只能說靠「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我們之所以說:「語言文字是溝通用的,有它的極限性」,並不是說思想跟語言無關,而是說要正確掌握語言,了解語言文字所傳達的訊息思想是有相對的難度,有很多語言文字必須經過也可說必須親自聽證,而意會後才能稍微明了對方所傳達的意思及思想,更何況經過傳遞的語言能否完全正確表達傳遞那還有待商榷的,更不用說不同的語言文字之間的對譯,更有其困難度。不管早後期的漢文佛經典,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比如後期的法華經有一句「佛一音說法,隨類各解。」很多人尤其把佛陀神格化的解讀是認為佛陀所說的法,任何人非人都能聽得懂都能理解。說他不對嗎?那肯定是會辯得面紅耳赤!人性本然。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佛所說的法,各類人所聽到的所理解的各有不同呢? 誠如所言,修行必須知行合一,我們不能「講的整畚箕,做的無一湯匙」,當然偏執在沒有理解的修行是有問題的,然只在語言文字理解上建構,沒有落實修行也是一種偏執,再者,肯定自己理解的是完全正確,是否也是一種偏執;語言文字更不是拿來爭論用,它是想、思溝通傳達用的。然而如果只是理悟而沒有證悟的思想傳達,是否是正確完整的傳遞佛陀的思想,那學佛修行人更該謹慎面對的問題!?(曾經見聞過一位已經圓寂某位大師級,在晚年自己坦白電視說法幾十年,他所說的佛法都是理悟而不是證悟的)這是不是連一湯匙都沒有呢? 而今天我們能有所認識世尊的法,都是經過經文語言傳遞而來,不是親聞,然經文的紀載時日久遠,在流傳中是否有參雜或變更、變質,那是佛弟子們要考量的地方,尤其是後期的佛教思想。古德有一句話「寄錢會減,寄話會加。」因此我們不能否認也應該參考及感謝許多學者專家考正的貢獻,更該感謝的是如果沒有阿羅漢尊者們,千辛萬苦留下不可磨滅之世尊的正法,我們今天哪有論法的空間,哪有世尊的思想可以研究及學習修行了。 法由世尊善妙詳盡解說,是可靠自己就能學習和實踐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