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27 11:41:33瀏覽40825|回應1|推薦2 | |
游泳常見的耳鼻問題 圖片來源http://cdn3.fandora.tw/2013_8_15/f75c2b40-0542-11e3-8857-c96e324788f4.jpg 前言 那天和梅教練在游泳池辦公室討論事情,一位學生突然跑進來問:「有沒有棉花棒可以借?」,我問他要棉花棒幹什麼?他說耳朵進水要用棉花棒把水吸出來。我趕緊制止他,並告訴他耳朵進水絕對不能用棉花棒清理,否則極可能會送醫。他聽了嚇了一大跳,問我為什麼?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記得十年前參加一項業務講習,當時同寢室的一位室友,本身也喜歡游泳並具有教練的證照,當天就約好晚餐後一起去游泳。隔天早上發現他一大早就在掏耳朵,並說一整個晚上都沒睡。問他為什麼?他說昨晚游泳後耳朵進水一直沒有流出來,我問他是不是有用棉花棒去清耳朵?他說:『對呀!你怎麼知道!』我一聽告訴他趕快換裝,我帶他去看耳鼻喉科。他聽了也是嚇一跳,心想只是耳朵進水,沒那麼樣嚴重吧!但是實在很不舒服,又沒辦法處理,所以只好跟我去附近鼻喉科就診。醫生問了情況之後,就用器具把裡面的耳垢取出來,頓時他整個人覺得輕鬆許多,沒有開藥也沒有做其他的治療,他很好奇為什麼我會知道他用棉花棒清理耳朵?又為什麼知道一定要去看耳鼻喉科? 因為本身教授游泳的關係,所以對相關的資訊總是特別關心,之前在耳鼻喉科碰巧見過真正案例,因此印象特別深刻,也因此每次上第一節課時,一定會提醒學生『耳朵進水時,千萬不要用棉花棒去清理!』。 游泳是最好的健身運動,尤其炎炎夏日,即便不會游泳,到海邊、溪邊、遊樂園戲水也是老少咸宜,最受歡迎的親子、聯誼活動。但是戲水的同時,卻也有一些常見的耳鼻問題常被誤解,甚至因此造成傷害。為使喜好水上活動者在享受運動、戲水的同時,也能避免這些因誤解而造成傷害,因此,根據耳鼻喉科醫生專業意見,加上個人一些教學及親身經驗,藉此將一般常碰到問題,彙整出來,讓熱愛水上活動的朋友們能更放心、更安心的享受游泳的樂趣。 游泳時為什麼耳朵會入水? 游泳時耳朵進水相信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經驗,但是為什麼會進水?這就像物理原理一樣,把一個瓶子很快地,以瓶口朝下的方式放進水裡,因為瓶中有空氣的緣故,水是不會進入瓶子內的。但如果把瓶口斜斜的放進水中,瓶內的空氣就會被水的壓力擠出來,水就會流入瓶子內。同樣的,由於耳朵內存在著空氣,所以如果游泳時耳朵完全浸在水裡,水是不容易進入耳朵裡的。但是,假若耳朵是一部分埋在水裡,而一部分卻露出水面上,就有如把瓶子打斜放進水裡一樣,耳朵的空氣就會被擠出來,水便會進入耳朵了,所以游泳時耳朵會進水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快到完全沒讓空氣跑出,游泳時更不可能一直保持同一姿勢,不讓耳朵傾斜(除非是用抬頭式)。所以說耳朵進水大部分是因為姿勢的問題,尤其做轉身、轉頭側身動作(如捷式)時更容易進水。 因此游泳時耳朵進水是正常的,並不是件嚴重的事,只要耳膜完整正常,進去的水,也就只侷限在耳道內,此時只要做做傾頭或跳躍動作,大部分的水便可以流出。而殘餘的水分,也可以藉身體本身的溫度,予以蒸發。因此,除非耳內因進水容易造成感染,非得要戴耳塞不可,不然還是建議盡量去習慣進水的感覺。選擇耳塞時也要注意品質,以及正確地使用耳塞,品質粗糙之耳塞可能傷害外耳道皮膚,反而會造成感染。 何謂「游泳耳」? 每到夏日游泳、戲水的民眾大增,耳鼻喉科門診總會接獲不少「游泳耳」的個案,耳鼻喉科醫師指出「游泳耳」好發在濕熱的夏季,通常是在游泳或戲水時不小心弄濕耳朵,導致外耳道積存污水,加上過度搔挖耳朵或清潔耳道,傷害外耳道的皮膚,引起細菌感染、發炎。雖然洗頭、洗澡、掏耳朵、嬰兒吐奶或流口水,也可能因污水進入耳朵造成急性外耳炎,但臨床患者以游泳者居多,所以有「游泳耳」的俗稱。 罹患「游泳耳」的患者外耳道通常會有搔癢感、嚴重時還會紅腫、耳朵疼痛,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尤其是碰觸耳朵或張嘴時疼痛加劇及聽力下降等症狀 。 要防範「游泳耳」,平時即應注意耳朵衛生,少挖耳朵,游泳時如不慎有水灌入耳朵,一般民常以棉花棒伸進耳內吸水,反而容易擦傷敏感的耳道,棉花棒也可能將細菌帶入耳內,導致感染,因此游泳時應該避免使用棉花棒;一旦耳朵出現不適,也應趕緊到耳鼻喉科就醫治療。(註1) 游泳時耳朵進水不會造成中耳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林怡岑醫師表示,耳朵的構造由外而內分成外耳、中耳與內耳:外耳與中耳有耳膜(或稱鼓膜)相隔,只要耳膜是完整的,即使游泳時不小心進水,也會被耳膜擋住而停留在外耳道,根本就不會進入到中耳腔,自然也不會造成中耳炎了。所以如果游泳時耳朵進水引起發炎,主要是外耳炎而不是中耳炎。外耳道的積水是不會進入中耳及內耳的。外耳道直接和體外相通,於成年人長約2.5公分,屬於狹長又有點彎曲的構造,容易因為游泳、戲水造成外耳道浸水,引發外耳道發炎感染,稱之為外耳炎,也就是俗稱的「游泳耳炎」。(註2)
為什麼耳朵進水不能用棉花棒清理 醫師表示,外耳道的皮膚有細毛,也有分泌耳垢的皮脂腺,具有保護功能,除了少部分「油耳」的民眾外,一般人平常不太需要特別去掏耳朵。在臨床上反而常見因為用棉花棒或是其他器械掏耳朵造成耳道表皮損傷,進而引發外耳炎。 而游泳、戲水後,外耳道進水,容易造成細菌、黴菌滋生,若再加上使用手指甲、棉花棒或是其他器械掏耳朵誤傷表皮,病菌可以進入外耳道作怪,在免疫力較差的病人(例如糖尿病患者)身上,甚至會引發嚴重的感染。 此外,因為外耳道其實並不是一條直通的管子,而是彎曲的管子,這些滯留在外耳道深部的水,經常是滯積在耳膜前下方的凹處;一般人用棉花棒很難有效清除,容易碰到耳壁,挖傷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的紅腫甚至流血。這樣不僅會挖傷耳壁,也會將耳垢往後推,吸水膨脹後的耳垢更不易掉出來,而引起耳朵疼痛。(上述的例子就是如此,誤以為水未排出,其實是耳垢吸水膨脹後堵住了外耳道)。即便平時也可能將正常分泌的耳垢推到外耳道深處,日後萬一有水進入耳朵時,耳垢吸水膨脹後一樣會壓迫外耳道,引起耳朵疼痛。(註3)
http://yangsheng.hebnews.cn/uploads/allimg/111013/11-111013212230191.jpg
這個問題,台中「世鴻耳鼻喉科的曾鴻鉦醫師」有一篇文章「……當我自己去游泳後 才體會到以前的觀念 ----」大家讀讀,會更加瞭解。茲節錄以下重點以供參考: 經常有父母親在問:小朋友中耳炎時可不可以去游泳 ? 我通常建議小朋友在中耳炎時最好忍耐一下,等中耳炎好了,再去游泳,會比較安全。但也會有小朋友不死心的問:那我戴防水耳塞,水不會進入耳朵了?對於這個問題,在我18年耳鼻喉科醫師的生涯中,前15年我的答覆是沒關係 —即使游泳耳朵進水也不會影響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因為中耳腔和外耳道中間還有耳膜擋住,水不會流到中耳腔中,刺激或影響中耳炎。 直到三年前,我自己開始去游泳後,竟然發現有時游泳後反而會鼻塞、流鼻水,頓時回想有些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曾經向我抱怨過:曾醫師,您建議我們去游泳,可以改變體質,對鼻子過敏有幫助。為什麼我游泳後反而會鼻塞、流鼻水呢 ? 以往總是建議他們要注意水溫的變化,下水前要先暖身,上岸時,要用浴巾將身體包好。但是情況依舊 ? 這個問題的答案,直到自己去游泳後,才體會到我原先所想的答案是不正確的。 由於游泳時,鼻孔前端難免會進一些水,而游泳池的水必須添加氯等消毒藥水,以免傳染疾病。可是這些氯等消毒藥水會損傷鼻腔及鼻竇黏膜上的纖毛運動,而使鼻竇炎的治療效果較差,連帶影響到中耳炎的治療。所以我建議小朋友最好忍耐一下。 如果擔心氯殘留又一定要去游泳,要如何做好鼻腔的預防保健呢 ? 建議最好在游泳後用溫鹽水沖洗鼻子,將殘留在鼻腔中的氯清除掉(溫鹽水可自行調配:每1000cc的水中加入6公克的高級精鹽以及3公克的烘培用小蘇打,或1000cc的水中加入 9公克的高級精鹽均可,或者使用生理食鹽水亦可)。如此既可強健身體,提高免疫力,又可避免傷害 ! (註4) 此外,感冒時也不建議去游泳,只要是擔心池水中可能帶菌,而且游泳時,水跑到鼻內之後,都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所以一般醫生也是建議感冒時暫時不要游泳。 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答案,有些醫師很贊成,但也有反對的。鼻炎(慢性鼻炎、過敏鼻炎、鼻竇炎)是一種身體抵抗力虛弱的情形,運動能增加抵抗力,游泳又是最好的運動,為什麼有些醫師會反對?反對的理由通常都跟游泳池的氯有關係,認為氯會更刺激原本過敏發作。 但是,以我個人親身經驗,我是鼓勵以游泳來改善鼻子過敏的情況的。記得高三時因為鼻子過敏,看了很多醫生,有的醫生說是慢性鼻炎,有的說是過敏性鼻炎,也有的說是鼻竇炎。就診的醫師從嘉義到台北都有,但是一直無法根治。只記得高中住校每天晚上讀書到深夜,幾乎12點左右,就會感覺呼吸困難,幾乎沒辦法呼吸。必須回寢室先側躺,讓上方的鼻孔通氣,再換另外一邊側躺,讓另一隻鼻孔也可以呼吸,最後再平躺,讓呼吸調順。整個過程約需要30分鐘,當時真是痛苦不堪,但是看了很多醫生也沒效果。後來就讀大學時,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口中一口濃濃的痰吐出來,才能夠正常的呼吸。鼻子過敏的問題困擾著我多年,一直無法根治。之前也曾聽醫生的建議,試著以游泳改善症狀,但成效不彰。畢業後,因為工作的關係,幾乎每天去游泳池報到,半年之後感覺上述的症狀通通沒有了,也不用看醫生了。讓我深信游泳對改善鼻子過敏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運動。 個人的心得應該是因為游泳換氣動作有別於正常呼吸,使得呼吸系統變強壯,肺部功能也跟著提升的關係。呼吸系統變強壯後,身體的自癒力也變強了,也就排除了很多的過敏原。因此我常常鼓勵有鼻子過敏的同仁,利用游泳來做改善。幾位同仁聽了我的建議之後,鼻子過敏的情況也確實有很大的改進。那麼之前學生時代游泳為何沒有效?分析原因可能是無法持續,只能斷斷續續,所以見不到功效。因此要看到成效,前提必須持之以恆,而且游泳的量必須要足夠,一個禮拜最少有三天,每次至少續游30分鐘以上(或以距離計1000公尺以上),這樣持續進行,短則3個月多則半年,鼻子過敏的情況就會明顯改善,甚至感冒也會顯著減少。 因此我的結論(不是醫生的結論)是:持續游泳確能改善鼻過敏問題,但是上岸後要做好保暖,並且不喝冰冷飲料。如果擔心水質問題,那就慎選乾淨的泳池,再做評估。 耳朵進水處理方式 回到前面的問題,如果不戴耳塞,游泳時耳朵進水,是不可避免的情況。而且絕對要避免使用棉花棒、挖耳棒掏耳朵,以免耳道受傷。那麼耳朵塞住了,怎麼辦?耳朵會進水,是因為水在耳蝸裡因為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一片水膜,導致聲音聽起來像隔層膜一樣,讓人很不舒服。要及時將水排出,一般常見的方法如下: 一、 一般人耳朵進水即使不管,也會自行乾掉,當耳朵進水時可將進水的那側耳朵往肩膀靠近,靜靜傾斜數分鐘,幫助水流出來;或是用吹風機,採溫風對著耳朵吹也有效(要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二、 單足跳躍法:讓進水的耳朵孔向下,用同側的腳單腳原地跳幾下,同時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讓水流出。原理是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這也是游泳池邊就常見的方法,所以常見有人像乩童一樣跳個不停,但要小心游泳池畔地板濕滑,不要跌倒;也要注意別跳太大力,容易傷到腳跟甚至是後腦。 圖片來源http://2.share.photo.xuite.net/jonathat_yo/1204aaa/12981775/657671835_m.jpg 三、活動外耳道法: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或用手指牽拉耳廊;或反覆地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在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個人覺得效果不佳。) 四、 像睡覺一樣,將患側耳朵朝下側躺,讓水流出。(時效較差,且在游泳池畔不是很雅觀,待回家再做又耽擱太久。) 五、 將頭部向左右兩邊來回用力甩幾次,利用離心力甩出耳中水分。(不建議!頸椎容易受傷!) 六、 用手掌撈起一點水,慢慢往耳朵內倒,讓水流滿整個耳朵,利用水的重力,破壞耳朵裡水膜的表面張力,再側頭讓水流出來。一次不行多試兩次,耳朵內的水就能完全流出來了,水倒入時不要急著側頭想馬上倒出,必須要等待一下,讓水膜破了(只要用心一點就可以感覺到)再傾頭讓水流出。(推薦!) 七、 用手掌撈起一點水,慢慢往耳朵內倒,讓水流滿整個耳朵,利用水的重力,破壞耳朵裡水膜的表面張力,再側頭讓水流出來。一次不行多試兩次,耳朵內的水就能完全流出來了,水倒入時不要急著側頭想馬上倒出,必須要等待一下,讓水膜破了(只要用心一點就可以感覺到)再傾頭讓水流出。(推薦!) 結語 游泳是項快樂、有趣又健身的運動,尤其臺灣四周環海,每年暑假都有許多學子不幸溺水的事件發生。因此推展游泳運動,讓全民泳起來,實是刻不容緩的事,對於水上活動安全的常識,政府當局早已大力推廣。除了基本的自救、救生常識之外,授課老師對於上述這些常見的問題,應該利用第一節上課時,就告訴學員(生),父母也要提醒子女或親友,才能讓大家在享受游泳的同時,兼顧樂趣與安全保健! 資料來源 註2: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42429 註3: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42429 http://ck101.com/thread-1354387-1-1.html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