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2.08.26呼籲「文化輸出審慎把關 做好文化外交基本功」
2013/09/03 10:24:22瀏覽639|回應0|推薦0

102年度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甄選大專校院青年訪問團,其中部分學校以原住民歌舞表演進行文化交流訪問,因未經考究,將多族服飾混搭穿戴及錯誤引用,遭致外界批評,補助單位外交部連續三年舉辦此活動,制度上卻未見把關監督機制。

碧涵來自表演藝術及教育界,對原住民族文化工作者所生喟嘆:「漢人社會從不在意或深究原住民文化」,深有所感。本次事件不僅是表面上一場文化輸出錯誤的風波,也是整體社會缺乏民族關懷與認識深度的長久之弊。

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特有的民族印記,近年來原住民意識抬頭,各大風景區都可見原住民歌舞裊裊;政府機關也常安排原住民傳統文化表演,作為文化外交的媒介,建立外賓對台灣的第一印象。

碧涵認為,多元文化是台灣社會重要資產,一般學生引用原民文化的藝術元素,貴在不同文化激盪所產生的創新風貌,拓展異文化之間相互學習的空間,養成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視角。但若跨族群的文化挪用,僅是粗糙而表象式的移植,而非深度的理解,導致無法竟窺台灣多元族群文化之美的涵養,甚者,將誤導他國對本土文化的理解,演變成誤植文化符號、儀式的遺憾,這豈非主辦單位失責?

「台大青年大使巴西團隊」因「亂穿」原住民服飾表演歌舞,遭致國人不滿。(圖轉引自自由電子報,〈扮原民穿錯衣遭批台大青年大使回應再挨轟〉,擷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852339&type=%E7%94%9F%E6%B4%BB)擷取日期102.08.15

為此,碧涵在第一時間釐清外交部該計畫內容及執行缺失,持續關注外交部後續處理方式,要求「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增列審核或專家意見諮詢機制,從甄選、排練、出訪等一連串環節中建立把關措施,讓青年大使以尊重為本,對個別文化的符號、脈絡審慎以對,帶著兼具精緻與正確性的文化內容出訪。碧涵認為,最根本之道,是呼籲拉高文化在對外交流中的角色與比重,畢竟文化交流是以「人」為載體,文化才是根本,其本身的價值應重於表演的娛樂效果。

主辦單位、大專校院及青年大使們盡心為國家拓展文化外交,應以歷史縱深、民族文化內涵加強理解及考證,以避免人為疏失,長此以往,以國家名義對外交流更能襯托文化珍貴性,不致讓文化外交淪為唱歌跳舞的層次。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11135b&aid=831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