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10.02碧涵問政日誌─ 文化論政平台系列:臺灣電影的下一步?!電影產業的復甦與挑戰
2012/10/05 19:04:44瀏覽161|回應0|推薦1

   

   碧涵今天(2)針對「臺灣電影產業的復甦與挑戰」召開公聽會,邀請產、官、學界共同來交流討論,凝聚電影界發展共識,讓國片能持續的繁榮興盛。這是碧涵與陳學聖委員針對文化議題共同舉辦的文化論政平台第四場公聽會,從第一場談論文化創意、第二場了解傳統藝術到第三場為視覺藝術發聲,本次更加入林佳龍委員,一同來關心電影產業的發展。

    會中各方先進對於如何幫助我國電影進軍國際、如何提升國片的國內票房市佔率、以及電影輔導金制度的改善、培育臺灣電影人才、欣賞國片觀眾群等議題進行討論。碧涵認為,近幾年經濟景氣不佳,但低迷許久的國片因為議題貼近民眾生活、能引起相同共鳴,反而在這波景氣低迷中殺出一線生機。在這之中,我們要注意到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電影的美學與品質是不是在這波國片狂熱之中仍然被保有。若是在一窩蜂的國片席捲之下,沒有掌控品質,可能會造成往後「電影電視化」的隱憂,難保不會再出現70年代國片鼎盛之後,近20年的國片低潮。

碧涵也鼓勵未來電影走向與發展要朝向跨國合作,華語地區仍然是國片拓展的主要市場,未來中國市場將超過美國市場,成為世界第一。而在人才培育部分,目前國內除了北藝大、台藝大、世新、實踐幾所大學有成立電影研究所之外,國內培育電影人才,大多是從現場拍攝中累積實務經驗,進而加入電影產業。碧涵認為,在民間團體辦理電影相關人才培訓的部分可以再多加強,由政府來補助,協助民間培育人才;而大學是人才聚集的聖地,雖未能廣設電影系所,實務師資不足、所開設的課程也供不應求,可多多利用教育部的教學聯盟,朝向區域共同課程認證方向培育人才;教育部可以考慮提高大學學士後課程資源的補助金額,讓學校有設置規劃意願;另外也要落實實習制度的銜接,促進產學合作的機能。

電影是最容易發聲的國際語言,電影在「文化」與「產業」上或許有所衝突,但如果可以達成既賣錢、又有內涵、具有文化意義,便可以將電影、文化、產業三者的結合發揮到最大效益。最後,碧涵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國片,走進電影院觀看國片,就是最實際支持我國國片的發展!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11135b&aid=6919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