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中文,寫中文;聽英語,說英語
2015/04/13 03:00:00瀏覽455|回應0|推薦0

  在大腦的演化上,人類可以輕易的學會語言,但要學好表現該語言的文字,就得費一番功夫。

  這是因為,語言已成為大腦演化的一部分,一代傳一代,但文字不是。所以,嬰兒經由每天聽大人說話,然後學會怎麼說話,但閱讀文字、寫文字,就要經歷一段辛苦的學習之旅,且這段學習之旅付出的時間、學習的方式,因不同文字系統,而有難易的差別。

  學者研究認為,依人的大腦特性來看,學習象形文字(例如中文、古埃及文)或楔形文字(蘇美文),比較辛苦;惟與中文相比,學習拼音文字,比較容易,但不同的拼音文字之間,因為有各自的規則,所以學習義大利文(規則例外少)是最容易的,學習英文(規則例外多)就困難許多。

  根據考古研究,讓我們可以重現約四千年前蘇美學生學習蘇美文字的情況:

  我走進去坐下,老師來檢查我的泥板。

  他說:「你漏了一些東西!」

  然後他就用棍子打我。

  ……

  我的老師說:「你的字很醜!」

  然後他就用棍子打我。

*引自Yuval Noah Harari原著,林俊宏譯,2014,《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台北:天下文化,頁150-151

  研究者發現,蘇美文字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泥板屋」裡,經由老師的指導,一遍又一遍反覆、多年的練習,才能習得蘇美文字的讀寫技巧。

  現在,蘇美文字是一種死文字,沒有人使用了,但學者發現中文字的學習過程與蘇美文字相似,配合大腦科學的研究,讓我們了解到,大多數人的語言區在左腦,圖像辨識在右腦,閱讀中文過程中,閱讀者的左、右腦都會使用,左腦呈現中文字的音,右腦呈現中文字的圖像。相對於拼音文字的學習,主要只用到左腦的情形來看,中文的學習是比較困難的。

  因此,將研究發現應用到語言學習上,學習中文的重點在於讀與寫,學習英語的重點在於聽與說。也就是說,學好中文,靠的是閱讀與練筆;學好英語,靠的是多聽以及說。

  中斷英語學習多年,現在重新開始,個人選擇「成寒英語」,成寒老師要求學英語就是要聽、聽、聽,一定要多聽:

95%的時間〔聽〕及〔跟述〕,4%的時間背單字及句子,看講義時間不到1%

*引自成寒部落格:

http://chenhen2013.pixnet.net/blog/post/288240074-%E3%80%90%E6%88%90%E5%AF%92%E8%8B%B1%E8%AA%9E%E6%95%99%E6%9D%90-%2B-%E5%85%8D%E8%B2%BB%E5%8F%A3%E8%AA%9E%E8%A8%93%E7%B7%B4%E3%80%91%EF%BC%8C%E5%9C%A8%E4%B8%80%E5%B9%B4%E3%80%81

這樣才能將英語學到跨過門檻:

什麼叫做過門檻?

1.聽得懂英語電影、新聞節目95%以上,不看中英字幕。

2.看得懂英文報章雜誌95%以上,不必查字典。

3.隨時隨地可以英語與外國人口頭交流,或書寫交流。

4.聽得懂非英語人士的各種口音。

5.具有足夠及多樣的英語知識及文化背景。

*引自成寒部落格:

http://chenhen2013.pixnet.net/blog/post/288240074-%E3%80%90%E6%88%90%E5%AF%92%E8%8B%B1%E8%AA%9E%E6%95%99%E6%9D%90-%2B-%E5%85%8D%E8%B2%BB%E5%8F%A3%E8%AA%9E%E8%A8%93%E7%B7%B4%E3%80%91%EF%BC%8C%E5%9C%A8%E4%B8%80%E5%B9%B4%E3%80%81

  除此之外,學習英語時,也不能忽略中文。

  成寒老師在《早早開始,慢慢來》一書中提到,在十七歲以前,花許多時間閱讀世界名著,例如《基督山恩仇記》、《飄》《齊瓦哥醫生》……等,每一本書至少看過五遍,因此,當她全力學英語時,充實的背景知識讓其英語程度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

  所以,學習英語的同時,不是放掉中文,而是要運用自己的母語閱讀書報雜誌,有了時事、文學或專業知識的背景,對於英語的學習,不僅易於提升理解力,也能夠快速內化。

  因此,在學英語的同時,也給自己排定閱讀西洋經典文學作品,除了充實文學知識背景外,也滿足閱讀嗜好。

 

參考書籍:

1.Stanislas Dehaene原著,洪蘭譯,2012,《大腦與閱讀》,台北:信誼。

2.Maryanne Wolf原著,王惟芬、楊仕音譯,2009,《普魯斯特與烏賊》,台北:商周出版。

3.成寒著,2010,《早早開始,慢慢來》,台北:時報。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l121488&aid=2213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