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揮淚斬馬謖
2008/06/06 07:10:11瀏覽10066|回應0|推薦7

                            揮淚斬馬謖

  十一月三日午後,殘留的睡意被中華民國現任總統夫人吳淑珍因貪污、偽造文書、詐領國務機要費將被起訴的新聞給驅散了!承案的檢察官陳瑞仁自認是一個「深綠」的支持者,可是最後仍決定起訴第一夫人等,於是記者說這是「揮淚斬馬謖」。

  有關扁、珍的涉案情節各報章媒體已有詳盡報導,不再贅述,只是當新聞主播說出「揮淚斬馬謖」時,電視屏幕上跳出的卻是「馬稷」,「言」、「禾」部首之差使兩個字的讀音和解釋迥然不同。「謖」字讀音為「su」(第四聲),所以念起來與「素」字同音,意思為「起來。」或「肅敬的樣子」;而「稷」字讀起來是「ji」(第四聲),讀音與「紀」一樣,意指「粟黍之屬」,因古人以「稷」為百穀之長,於是被帝王奉祀為「穀神」。

  其實不必怪電視台那位即時輸入字幕的人員,可能他沒看過「三國演義」也未看過京劇「失街亭」這齣戲,因此不知「馬謖」其人,而將「馬謖」誤以為「馬稷」的人也不在少數,網路上有太多「馬稷」的資料,「馬稷」並非另有其人,而是犯了誤把馮京當馬涼的錯誤。所以對曾經有人爭辯,滿清第一大貪官是「和坤」不是「和珅」就不必感到奇怪好笑,也別提我當時得用多麼委婉的口吻對一位長者解釋他誤認「珅」為「坤」了。

  回過頭來再說「揮淚斬馬謖」的典故,這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計劃北伐曹魏統一中原,在西出祁山後,派年輕的參軍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率兵鎮守街亭。然而,馬謖自恃其熟讀兵書,十分輕敵,臨戰前違背諸葛亮的叮嚀,拒絕副將王平的苦勸,生搬硬套兵法「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放棄有利地形而屯兵山上,搶佔制高點的結果是魏軍大舉圍山,截斷糧道,以致蜀漢軍心大亂,許多士兵慌得下山投降魏軍。最後,司馬懿趁機放火燒山,馬謖只得率領殘兵殺下山來,向山西奔逃,街亭遂被魏軍攻佔。這場敗仗重挫了諸葛亮,也種下蜀漢軍勢發展大不利的敗因。

  街亭慘敗後,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上表請求自貶,並下令斬馬謖。當劊子手將馬謖首級取來給諸葛亮勘驗時,諸葛亮忍不住痛哭失聲,這就是三國故事裡著名的「孔明揮淚斬馬謖」,畢竟馬謖是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的。

  孔明號稱神機妙算,卻失算於認定馬謖自幼飽讀兵書,能統領軍隊的看法,未料及才氣過人的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在戰場上死死套用兵法,不知靈活應變,那樣不打敗仗還真是怪事。當然用人唯才,而且還要是專才,但是專才如果只是一味讀專業領域的知識,而缺乏實際運作的能力,其下場必然與馬謖相同。

放眼今日各行各業取人徵才無不爭取「專業」與「高學歷」,當然這個原則沒人反對,但是審視當前各大小犯罪案件,又不得不令人惋歎,高學歷的人卻具備了低人格;學法律的人卻玩弄法律、觸犯法律,不揮淚斬之成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