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4 18:10:29瀏覽6330|回應7|推薦13 | |
按照這位銀黏土老師的說法,想在救國團學到銀黏土的基礎要上完四期,不,她立即修正:要上過五期才能學好;這一期兩個月的學費要兩千六,上完五期是十個月以後的事,並且沒有所謂證照,想取得師資證照要去他們工作室上師資班課程,學費是兩萬六,還得買下一台兩萬三的電爐,再加上一萬二的日本檢定費,那這樣就可以具備證照當老師了嗎?不,想當老師只會這個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其他技術,包括:UV樹脂、琉璃、珐瑯、七寶燒、金箔、彩貝等等的燒製結合技巧,她強調當初她是一下就繳了十萬塊的學費去學的呢! 她還說,使用銀黏土的訣竅她也摸索了很久,沒拿捏好「土性」的時候還以為日本老師騙人哩!有人問她在日本的求學經驗如何?她神秘兮兮的笑笑回答:「我沒去日本學這個啊!是日本老師來台灣教的。」哎──這群學生也太浪漫了吧?還以為到日本是件多美好的事。 同學有人保存的銀土變成金色的物質,她解釋是因為她家太潮濕了,但是──我們把尚未使用的銀土以一層保鮮膜、一層濕紙巾連續包裹三次,放進密封保存袋,再放進密封保鮮盒裡,這樣的層層「濕保存」,和她家潮不潮濕有哪門子的關係?我看是保鮮膜沾了什麼東西比較有可能吧! 這一期八堂課,我只能學到壓紋、塗膏土和拓模型,共五樣作品,最扯的事在最後一堂課發生。我們三個新生有個快手媽媽,她做東西手腳俐落,另一個就是和我出去逛街的那位,總是隨時跟上進度,我嘛,喜歡在家裡慢慢動手。 就這樣,我們在前七堂鬆散的課程裡完成所有進度,而老師早在第五、六堂課時,就已經調查好誰會繼續上下一期,並且從第四堂開始就只有她一位老師來到班上,我們坐在課室裡,期待最後一堂有個結束課程,不料,老師不多加理會我們,逕自去關心進階的幾位。 這回,我首次遲到,一進教室,兩位同學分別告知:「老師一直問妳怎麼沒來?」這份難得的關心,是因為我上一堂課跟她提到我的土用完了,我想的是最後一堂我會沒土可用,於是向老師預訂買土,她牢牢的記著,頻頻問起我的下落,知道我的同學還向老師打包票:「她只是晚到一下,但是一定會來的!」對於老師這樣的積極關懷令我百感交集…… 枯坐一個小時之後,我問後面的同學:「我們現在到底要幹嘛?」她又問第三位,她也說不知道更不敢去問老師,我對後面的同學說:「難道要我和老師再對話一次,來個完美的結束嗎?」她笑一笑:「好啦!我去問。」好不容易,她等老師停頓的空檔發問,那老師用特意輕快的語調說:「沒有啦──你們的進度都上完啦!總共五樣。」 頓時,我們三個面面相覷,我小聲的對後面同學說:「那上一堂課就該說明,讓我們不用再跑這一趟嘛!」另一位快手媽媽事後才說:「一堂課也要三百多塊的學費耶!更何況她一直都在賣東西。」 所以,我的最後一堂課是交際課,我正好買了本金工的書,進階的有人來問我金工到底是什麼?我索性就著書本談了起來,既然提銀黏土會不小心冒犯老師,那我分享金工知識,人家管不到了吧!就算我是半瓶酒響叮噹、只粗略知道個皮毛,我也願把所知傾囊相告。 其實,就做人處事來講,我還學到把微不足道的事擴大形容、慎而重之的「誇張裝飾說法」,對外行人不懂門道時的「精緻包裝式講課」,以及不提重點的「拐彎抹角式解釋」,還有,百分百深入的「置入性行銷」來刺激消費和買氣。 我知道學習手工藝,書本上的知識的確可以充實自己,可是有許多製作上的技巧,還是需要有老師帶領和講解,按照書籍自己摸索會花去更多時間,還不一定掌握訣竅,但是,我私下看書這件事落進那老師的口中,就變成完全無用論,她宣稱書上根本不會告訴你詳細的步驟。她不知道,她的教學令我感到學不到東西,對我們的提問,有許多事她總是東躲西閃不肯明白告訴人。 我曾經過意不去,以為自己太多心,是自己個性「發直」不懂事、得罪老師還不知道,後來聽到同期和進階的同學們也有相同看法時,才稍稍釋懷。 看到我自己畫圖樣壓紙型,有人覺得不比花式打洞機來得完美,我堅持親手完成的快樂不可取代;有人覺得手做的東西不比機器製的精緻好看,我卻以為手工也能精巧耐看,它具備手感,可以笨拙更可以靈巧,最重要的是,手工的東西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寫下這段沮喪的學習過程,我試著放下這不愉快的印象,日後玩銀黏土時不再浮起不必要的怨氣,那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美,這不是我的初衷。興趣的事不急,有機會再另訪明師囉!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