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話我故鄉~金泉寺哀歌(上)
2008/11/12 19:19:25瀏覽1660|回應4|推薦36


   童年時,時常聴到老人家說起日據時代,日本人的所作所為.其中最

常提起的是:日本人將金瓜石挖出的礦石,開往日本的故事.故事的內

容:日本人將礦工挖出的礦石~經過水濓洞煉廠提煉後,再用大卡車

裝載,沿著海岸公路~到基隆,在基隆裝船.送回日本.當時的我,年

幼無知,對日本人這樣的行為,並没有特殊的感覺.隨著年歲漸長.對

這個故事,有了新的體認.回想起老人家所說的故事.腦海中,逐漸湧

起了一連串的問號:埋藏在金瓜石地底下的黃金,究竟被日本人挖走多

少???

 由於家父生前是木匠,我對礦工的工作內容,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印

象中,班上有一位女同學,也是住在祈堂腳巷內.她的父親早世,母親

為了養活孩子.入坑做苦工.在他讀國一的時候,她的母親在礦坑內,

被落石壓死.我聴到這個消息後,當天晚上,一個人跑去看這位同學,

到巷口時,看到她家門前,己搭好一座簡陋的帳篷,昏黃的燈光下,

一只棺木.擺放在帳篷中間.四周空盪盪的,没有其他的人,我的同

覆伏在棺蓋上,放聲慟哭.夜晚的山風,不停的吹在我的身上,有

點陰森森的感覺,我嚇的趕緊回頭~拔腳就跑.回到家後,餘悸尚存.

現在想起這件事,心中還十分難過.

  遙遠的年代,大都以農業為生.生活困苦.工作的機會不多.庴內

無田無園的艱苦人,目不識丁,想找到一份能夠養家活的工作,可以

說是難如登天.就算厝內有點田園,碰到歹年冬,稻作收成不好.三

頓照樣難以粗飽.雖然知道挖礦的工作,十分辛苦;危險性又高.面

對全家生活的壓力:没有選擇的空間.【入坑死一個,不入坑死全家.

】這句話,可以說是一言道盡礦工的無奈和辛酸.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沈寂多年的山城~金瓜石,突然成了熱

門的觀光地點.每逢週休二日,一批又一批的外地人,湧入金瓜石觀

光.只是,看到印刷精美的宣傳文章上.都是介紹和黃金有關的建築

物;充滿異國風味的日式宿舍.至於對日據時代~礦工們的血淚和辛

酸~的文字記錄,可以說是少的可憐.這樣的宣傳方式,是何居心?

我至今仍然百思不解.

  一個偶然,在金瓜石的山徑上,認識了無名小站小愛的繭居 

小愛,兩個人開始有了交流~互相拜訪對方的部落格,在她的格子

內,我看到她所拍的金泉寺照片和文字介紹.印象中,只聴過温州

人這三個字,至於金泉寺內,存放温州人206座灰罈.我從未聴

過老人家提起一字半句,我想;或許是老人家,怕說起這個故事,

把小孩子嚇壞了!才故意避而不談吧.

   這下子,又引起我的好奇心,開始在網路查詢和金泉寺有關的

資訊.同時,努力喚醒童年時的回 .這種感覺,對我來說;十分

奇妙~彷彿自己就 在時空中~穿梭來回~ 低頭尋覓每一個黑暗的角落~

撿拾失落在地平線的真相.

 

  想不到在網路中,找到的資料裡面,竟然夾雜著:日據時代.金

瓜石台灣礦業會社每年的黃金產量.經過多次找尋和核對,最後,在

陳武夫先生所著的:金瓜石礦山百年紀事內;找到第一手完整資料

.裡面記述著:金瓜石每年黃金產量;和工作人數.

台灣礦業會社1932年資本額$$$一千萬日圓.

第二年增資$$$為:二千萬日圓.(叧有一說為增資二千

萬日圓總共是$$$:三千萬日圓.保留中.)

 到了~1941年~

 資金額高達$$$二億四千萬日圓,被升格為「國策企業」。 

  

 我的天啊!台灣礦業會社的資本$$$二千萬日圓~在八年內,暴漲為

$$$二億四千萬日圓.其中還扣除:在水濓洞山坡建立一座年處選

礦廠和氰化煉製水濓洞煉銅廠的工程經費/黃金神社的工程經費

/車站兩旁所蓋的,專門讓日本人住的高級日式宿舍和完善的社區設施.

擺在眼前的事實;若說日據時代~台灣礦業會社的日本人,對終年在坑

道中,賣命挖礦的台灣礦工,付給優渥的薪資,中間没有任何不合

理的剝削.還能有如此高的盈餘;實在讓人無法信服.

  當資料收集得差不多時,剩下的就是:回到現場拍照為證.於是

,在一個週六的早上,將相機和水壺放入背包內,背起背包.在火車

站買好車票.跳上7.31分往花蓮的區間快車.回金瓜石去探訪金泉寺,

               

  在瓜山國校附近,向一位中年婦人問路.她告訴我,我走過頭了

.必須再從山坡下繞回去.她對我大老遠的跑來金泉寺拍照,感到

十分不解.說:舊的金泉寺,早己被火燒燬,新蓋的金泉寺,除了

一座石碑外,什麼也没有啊!                             

 206罈骨灰代表兩百多條人命~也代表兩百多個家 庭,遭受親人

死別之痛.而這些魂斷異鄉的鬼魂~尚在寺內等候~海岸彼端的

親人~能到金泉寺~接引他們回鄉~我~無言~~心痛~~~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cywu3984&aid=2378451

 回應文章

碧潭釣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類反思......
2008/11/14 07:28

素人寫史  誰曰不可

本乎良知良能

雖是  微弱聲光

也在──

秋去冬來之晨  

淡淡   散發感人的溫暖

山城歲月(lucywu3984) 於 2008-11-14 19:00 回覆:

謝謝您.

真是不敢當

日據時代的金瓜石,發生了很多故事

由於礦工識字者不多,只靠口耳相傳

這些年來,年輕人出外打拚

事業有了基礎後,回來接老人家去住

没有搬走的老人家,年紀大了

已往生好幾個.

眼看這些故事正在慢慢消失中.

我想把這些故事寫出來

只是離家四十多年了

印象有點模糊

只好寫一篇算一篇.


ellen chou 雨僧 玫力得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寫的真教人感動
2008/11/14 00:48

山城歲月(lucywu3984) 於 2008-11-14 15:14 回覆:
謝謝徐姐親自跑了這麼多趟.

蝌 科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故事中ㄉ情節感覺離我好近
2008/11/13 21:08
大慨小學三年級時
礦坑災變也讓好多同學失去父親
記得當時家裡附近巷子就好多在辦喪事ㄉ

山城歲月(lucywu3984) 於 2008-11-13 22:51 回覆:

遙遠的年代

山城中難以忘懷的悲情

礦工經常自嘲:

落坑是做鬼

出坑才是人

為著生活無奈的選擇

碰到礦坑發生災變時,

可以說是傷亡慘重,

死者大都是同一天出殯~

身穿麻衣的幼子稚女

哭聲震天~令人鼻酸~淚落~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文關懷
2008/11/13 20:44

好動人的又一樁金瓜石的歷史紀事。阿姐深具人文關懷,這點令阿本印象十分深刻。

山城歲月(lucywu3984) 於 2008-11-13 22:46 回覆:

謝謝您

不敢當

每次寫話我故鄉,心中十分難過

讀國小時,班上同學大都是礦工子女

雙親大都目不識丁.只能入坑做礦工

為了想讓孩子有好的將來

甘願做牛做馬落去拖磨

也要讓孩子接受完整教育.

我是由此~瞭解温州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