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4 20:54:46瀏覽3450|回應4|推薦7 | |
文化部於近日舉辦「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有幾位學者認為現在年輕人不太講台語,呼籲成立台語電視台、台語發展委員會、台語教學老師改專職聘任,甚者憂心忡忡的認為台語會成為瀕危語言,要求國中小課程中增加台語教課時數。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之工具,母語是日常生活之用語,是人從出生之後就在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下自然習得而成,會說、會聽都在與父母兄弟姐妹對話中形成,絕對不是透過一兩節的課程教導中學習而來,那是外語學習不是母語學習。 台語是閩南話,是台灣原住民語和客家語的三大語系,國語則是國民黨政府遷台後才開始推行的語言之一,並且把國語列為教育教學中唯一語言,此一語言政策,五十多年來已讓大家習以國語做為溝通主要工具,而其它語言則成為次要之母語。但是,原本使用台語者,除了在學校課堂外,大部分時間還是以講台語為主,國語也只是官方語言而已。 近年來,國民黨的勢微而本土勢力崛起,十六年前台語教學開始被重視,和客家語與原住民語一起被列為母語教學,在國小就排入教學課程中,但相對地,這一世代學子的台語反而學不好,變成只有在台語課程中講台語,其它時間卻不講台語,此種反差才讓大家憂心台語會不會成瀕危語言。 台語是閩南語的台灣化和本土化,台灣各個縣市各有不同腔調就同客語和原住民語一樣非常多樣性與豐富性,這樣語言在自然溝通中可傳承下來,然而不知何時,就在這個世代逐漸斷層。 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林佳怡指出,廿、卅歲世代的父母不講台語,孩子除非跟祖父母對話,根本沒學台語的環境。換言之,在現代年輕人習慣講國語,結婚後不跟父母親住在一起,小孩出生後就開始用國語交談,自然就不懂阿公跟阿嫲的語言,只能在課堂上學到阿嫲的話;反而一些隔代教養的小孩,其學習母語無須透過所謂母語課就很講得很順。 也就是說,創造講台語環境遠比增加母語教學時數來得重要,只要為人父母者願意多花時間在家裡跟小孩講台語,則孩子們怎麼不會、不會聽呢? 有人建議應該把台語教學提早到幼稚園,並聘任台語專任教師來教台語,此種把台語當做英語來教的教學模式,勢必會重蹈英文教學失敗覆轍,想一想我們的孩子花在英文課堂上學習有多少上課時數,上課時間愈來愈多,學生卻愈來愈不會聽、不會講。 母語不能把它當做外語教,母語不是教學,它只是源自家庭生活溝通語言,它不是做為考試之用,也非做為學術研究之用,更不是做為政治意識形態鬥爭之用。 只要父母親肯講肯說,每天很習慣的用台語跟手孩聊天說話,則孩子自自然然的就會用台語跟父母親講台語。所以怎樣讓現在三四十歲的父母親願意在家講台語,這才是避免台語成為瀕危語言的重要方向。講台語的責任在父母和家庭,而不是學校和老師,真的不要把母語當英外語教,這會讓我們的子女更不會講母語。
本文發表於三月十二日人日福報社論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