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9 23:02:30瀏覽473|回應0|推薦3 | |
文轉載自台灣農村陣線網站 http://www.todei.org/?q=node/27 農再條例公聽會及媒體之外(二) 謝謝音寧的分享,情真意切,讓悶了二天的我,也想講一些話。 媒體的報導,坦白講,比我想得還更糟糕,雖然早在潘孟安委員林淑芬委員十九日召開公聽會的第二天,就從在聯合報編輯檯工作的朋友口中得知,記者寫了報導,但沒登出。甚至於26日公聽會的前一天,都還有主流媒體記者打電話來聊了許久,要我們提供照片,但是,仍然未登出。 即使如此,還是私心盼望著,立法院公聽會如此雙方交鋒,總該有一些版面了吧,但是,仍然沒有,這二天我也一直在想,究竟是什麼社會氣氛與媒體不公,逼得我們得去”嗆聲”。這個舉動,無論如何,不是我們過去養成教育所熟悉的,尤其是當我看到群組中有人寄來的中天電視的新聞片段,看到自己衝撞的身影,以及激憤的表情,坦白講,我有一些羞赧,不只一些,是很強烈的感覺,真希望這一天趕快過去,不要再有人跟我提起這件事。 但是,我也在想,究竟什麼形式的抗爭才是正當的,而什麼形式的抗爭才是有效的,坦白講,當我們以此而換取媒體版面時,我的內心非常焦慮,若是我們一直以來認為自己應該理直而氣和,那麼,何以我們也只能選擇了嗆聲這一步?或者,為什麼被認為這些舉動是嗆聲呢? 這是經過算計的嗎?這是什麼樣的過程才導致的呢? 我想把它講的更清楚些,也透過文字,釐清我內在的軟弱與情緒。 那天下午,當我們決定去國土規劃會議時,坦白講,一行人並沒有什麼準備與想像,甚至於到了國際會議中心的大廳,在大批憲警人員虎視耽耽的情況下,我們一行還小聲的交換意見,討論著該如何做,因此,當我們得知有機會以正當的管道進入會場時,大伙討論先行進行會場,子淩建議爭取正式發言,再於散場時嗆聲的策略。(不可否認的,大伙不是沒想過禮貌的問題,我們希望有禮貌)進場的過程,就是一小齣諜對諜,由於要驗關與檢查包包,思穎的抗議步條就被蒐出來,拿掉了,妙的是,我包包中的大海報,居然過關了。 接著,如同音寧所言,真是的進到大人國,行禮如儀的簡報,彼此互相矛頓的內容,我不相信在場的大人們聽不出來,當時,我腦海中一直浮現”國王的新衣”這則童話故事,怎麼,就沒有一個孩子來揭穿這一切,總算,熬過了各部會的報告,來到了綜合討論的時間,拜登記發言的人不多之賜,開放現場發言,我把手舉得老高,坐在前幾排的我,眼神直視劉院長,他真的是不好意思不叫我吧,當我陳述農再條例不當,以及萬人連署的訴求之後,劉院長要我們寫發言單,還記得寫發言單的我,手在顫抖,同時,我低聲的問思穎「我已經發言了,是不是不應該再嗆聲啊」,(這個時候,我還顧著禮貌)過不久,音寧,增芝也輪番說起農再條例的不當,會場的氣氛從行禮如儀的沉悶,被大伙擾得有些騷動,過不久,劉揆起身,我們大伙站起來,喊出「行政院正面回應農民的訴求」,在我們還來不及把海報攤開,隨扈已經來到眼前,我那時想,大概要被轟出去了,妙就妙在,馬總統進場,司儀一片歡迎總統的鼓掌聲中,隨扈也退了回去,我們居然還可原地安座。 馬進到現場,一開口,就提到他在門口被嗆聲的事,他以一貫輕浮的口氣,笑談在門口被嗆聲,絲毫不覺得應該嚴肅的面對人民的聲音,這個態度,稱得上傲慢吧,(勇敢的怡婷與安慈,她們二人是在八、九個憲警隨扈監視下,發出聲音來「做好國土規劃,再談農村再生」)隨著馬的發言,音寧先發難,我也在馬提到農再的好處時,回了一句「農再條例,是滅農條款」,馬此時或許已被激怒,丟下一句,「先讓我講完」。坦白講,此時,我也感到自己不太禮貌,那就讓你講完好了,講完,再遞上我們的連署書。 沒想到,馬一講完,行禮如儀的掌聲都還沒有停歇,他就走了。 嘿!馬說「先讓我講完」,那「後」是什麼呢?怎麼會直接走人呢!(不可否認,我太天真!) 當時,我沒多想,就想著得把我們的連署書及相關文件遞給他,但是,隨扈團團圍住,不讓我上前,我只好往後走,試圖從另一個方向去,當然,更多隨扈攔住我。 這個過程大概不到一分鐘,或者連30秒都不到吧,就在我們大伙喊著「傾聽農民的聲音之際」,馬已經快步離去,(說來也妙,居然也沒人來收下我們的文件,這不太符合總統府的 SOP 吧)! 錯鄂的我們,只好揹起書包,回家去囉,從頭到尾,我不覺得我們嗆了什麼聲?不過是一群散兵遊勇試圖讓當權者理解公民的訴求。 一個小小的簡單的公民意見的表達。事實上,我在想,我們很願意禮貌,我們也習慣禮貌(不然,不會感到強烈的羞赧) 但是, 當權者以一貫的傲慢,無視人民的聲音 當權者以公共資源,買通媒體,指揮媒體之際 我們如何能禮貌,還能怎樣有禮貌 當我們努力的,一次又一次的向執政黨立委諸公解釋法案 換來一句:「優先法案,不管如何, 一定要過」 如此的僵化,如此的強硬,我們又該如何 抗爭真的不是禮貌的問題, 這是一場邁向公理與正義,點點滴滴的累積 如何音寧所言,這只是中途的一站 朋友們 即使媒體上曝光不多,或者曝光的形式,非我們所願, 我們還是會努力的,平和的,以小眾,分眾的形式,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抵抗 廟堂不會是我們的戰場,想來我們的主戰場在於田野,在於校園,在於公民 加油,一起向前走!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