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
2011/05/24 11:52:29瀏覽915|回應10|推薦12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

                                                                                        梁乃崇教授

「時間」是真實存在的,但卻又相當抽象,至少比「空間」要抽象。提到「空間」我們可以很容易指一個箱子說它是空間;但如果要指出什麼是「時間」,就非常地困難,我們沒有辦法指著手錶、日曆說它們是時間,因此「時間究竟是什麼?」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為探究時間是什麼,我們先假設一個狀況: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靜止不動──地球不自轉,也不繞太陽公轉;汽車、飛機和輪船都靜止不動,鐘擺和音叉也不動;人的身體不動,心臟不跳;甚至人的心思不動,念頭不起,心靈也全部靜止不動──這樣完全靜止不動的世界有時間嗎?

       我的答案有兩個:一個是「時間沒有了,不存在了」;另一個則是「時間也靜止不動了,人不老,世界不壞,時間永恆了」。

       我們先從第一個答案談下去:靜止的世界,時間沒了;反過來說,變動的世界就有時間嗎?假如變動的世界就有時間,我們必然要問:為什麼變動的世界有時間?為解答這個問題,設想發生了三個事件,1事件、2事件和3事件──靜止的世界當然沒有事件發生,只有在變動世界才有事件發生──這三個事件會給我們一個先後秩序的感覺:1、2、3。這先後秩序的感覺是非常穩固的,不可能錯亂成3、1、2或2、3、1等情況,更不可能形成三者不相關、沒有先後秩序的情況,而是給我們一個非常確定的1、2、3的先後秩序之感,此「先後秩序的感覺」即是「時間」。因此「時間是什麼?」、「為什麼變動的世界就有時間?」可以如下解答:當面對變動世界所發生的事件,產生一種先後秩序的感覺即是時間;靜止的世界沒有事件發生,因此沒有時間。

        學佛的人會打坐,打坐要將心靜下來,開始讓念頭減少,減少到一個程度以後,心裡的念頭就可以數了。如同前面所說的事件,可以數起來的第一個念頭1,再起來一個念頭2,又再起一個念頭3──這些念頭一樣會給修行人一個先後秩序的感覺,這時修行人就有時間;但是倘若修到一念不生,就無從產生先後秩序的感覺,於是他的「心靈時間」沒有了,得不到先後秩序的時間感覺,這個狀態就是《金剛經》上面所說的「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過去1、現在2、未來3是一個先後秩序,當一念不生時,也就沒有1、2、3;1、2、3都沒有了,何來1、2、3的先後秩序?所以「三心不可得」,也就是「沒有時間」了。

       我們再從第二個答案來看,在逐漸趨近靜止不動的世界裡,事件1、2、3發生的頻率緩慢下來,其時間亦越來越慢,壽命也愈來愈長,所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在越來越靜止不動的趨勢下,如達到完全靜止不動的極限狀況,事件1、2、3亦緩慢至不再發生,時間也就跟著慢到完全靜止不動,此靜止不動的時間不就是「永恆」嗎?

        因此,「沒有時間」與「時間永恆」全都源自於「完全靜止不動的世界」,可以說是同一個,我們沒有辦法區分其間的不同,這個情況類似「慣性質量」與「重力質量」之無法區分。對一個坐禪的修行人而言,當一念不生時,他的心靈就會達到完全靜止不動的極限狀況,於是他的心靈時間與「永恆」相通,也與「無」相通,由此也可知佛學的「無」與「永恆」是同義的。現在套《金剛經》的句法:「所謂時間,即非時間,是名時間」,我們可以詮釋為:「時間」若等於「沒有時間」,才是「真正的時間」。即心靈達到完全靜止不動的極限狀況,所體悟的時間是「永恆」與「無時間」相等,這才是時間真正的本質。

   請繼續參閱  談時間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born&aid=5247072

 回應文章

vittoria
系統回應有問題,請將最後一行刪除
2011/06/05 10:52

正確回應位置在此段後

再談您這次的回應。您必須承認自己有所誤解。


我跟蔡先生都沒有談到「邏輯」,所以你壓根就不需要提到「別人不合邏輯」一詞,你不提就沒事,你提了卻說我在講金剛經與邏輯,我就事論事~~你提了人家不合邏輯就趕快跳開!可見你沒有面對自已的問題!

不同的意思。那個字,梁教授作下降解;但大部分的學者作降臨解。語意會有層次上的不同。網路上有很多很好的佛學網站,可以得到不同的見解供人去簡擇思辨。請您在發言前,千萬把事實先弄清楚,不要輕易就貶抑了有價值的東西在網上查來查去當然不是修行,只是在增益自己的知見而已。

學佛講究聞薰習,那個薰字很重要。學佛講得白話點,其實就是自我觀念的全面大改革。與生俱來的習氣,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要用新學來的觀念取而代之是何等困難。因為新學來的觀念,就像噴在身上的香水。經一段時間,慢慢就淡了,沒了。唯有把自己泡在香水裡很長一段時間,那好味道才會薰在身上不退去。我與格主分享我的學佛歷程,目的在說正知見不但難遇而且難學得。師父說兩年,我耗了四年才得入門,才知道原來佛法是該如何去學如何去修而已。對我自己而言一切才起步。雖然沒有持如格主所批判的種種心,但給格主這樣的觀感。那是我需要深深檢討改進的地方。尤其,不希望格主因此因人廢事,反不嘗試去了解經論是在說些什麼;別人是在說些什麼。

你不請自來!留言我歡迎~ 不合則去,我也沒有攆你走,你來去自如~~
你仍可以留言,但留言前請慎思~~
因為不是只有你我在看,這些談話記錄別人自有公評!所以發言前請慎思,
如果你自認自已還是個行者的話
~

也希望這些話您有說給自己聽過。端午節快樂!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6-20 13:49 回覆:
增加這種知見就是「法縛」!薰習很重要!但要看薰什麼習?增加邪見是是薰習而來啊?

「正知見不但難遇而且難學得!」

這個就是你很大的問題!你正別人邪?你對別人不對!
言下之意你已證了不是?這不是大我慢!大妄語嗎?
那些入魔道的,不是都有幾下子就自以為是了?
你還不深切的虛心檢討!

即使是自己證了,也不要到處言說,這個就是「所得心」~ 就是「執著心」~

什麼叫做「見由高下,修由低起」?

儒家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未萬世開太平」,
意境及見識不能說不高了!但相較於佛法而言那還是低的。佛教也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也算低的,真正高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則見(現)如來」,更高的還是語言不能道斷訴說的~~

所以「見由高下」就是要抓住法佛的精髓,「修由低起」,就是要從消自己的業障開始!消自己的的貪、嗔、癡、慢、妒開始,閣下的我慢心這麼重,我執心、見取心這麼強,怎麼算是有修行呢?修行不只是念念經、讀讀經,跟人談談佛法就是修行!
心有沒有變,習氣有沒有改才是修行,習氣沒變,業障不消妄談什麼佛法?




Vittoria
回應系統限制,需分兩段發表
2011/06/05 10:36


再談您這次的回應。


我跟蔡先生都沒有談到「邏輯」,所以你壓根就不需要提到「別人不合邏輯」一詞,你不提就沒事,你提了卻說我在講金剛經與邏輯,我就事論事~~你提了人家不合邏輯就趕快跳開!可見你沒有面對自已的問題!

接下來要說的,我很誠懇的請求,請格主花一點時間好好看完後,用心思考一下對錯。若還是執您是我非。那我想,就讓這樣的因緣就此結束就是 。

經中說:趣涅槃道,皆同一向,無有異道唯般若正觀般若是通遍道,無論由何法門親近學習佛法,要證佛智慧,非學般若法門不可。您熟悉的心經〈屬般若經〉上不也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您也說見由高降,修由低起。(也出自般若經),意思說見道(知見理論)要從高處悟入,修道(實務)要從最基礎處起修。何謂高處?諸法實相是也。如何從高處悟入〈證實相般若〉?經中說:般若當於何求?當於須菩提所說中求〈指佛的言說章句〉。經上又說:由知諸法,由遮眾惡,由斷無義,由得涅槃。那又從何而聞?大智度論說:從佛聞法,從佛弟子聞法,從經典聞法。〈此三者總稱文字般若〉

文字般若以聞思所得慧觀為主,觀照般若以思修慧為主,現則得實相般若。

文字雖不即是實義,而到底因文字而入實義。(因為它是指月之指)

前兩者是得證前的工具及資糧,缺一不可。如來以筏來比喻之,何時捨?當然是渡了河才能捨。

見由高,修由低起。不僅在講方法,更是在強調知見與修行合一的重要性。

我不太講空論~
我重實修~           -------------這是格主您的話

您必須承認自己有所誤解。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6-20 13:31 回覆:
從經聞說,那還是聽說,絕非你自己的實證!
般若除了言說還要能實證,實證不是只靠言說,
或讀多少經典~讀經而不悟,依事相推理仍不能入道~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降」不管是「降下」也好, 「降臨」也好!都是用分別心、識心作祟~不見實相~

「知見與修行合一當然重要!」,但我只看到你的知見,沒看到你的修行?
何為修行?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修正言行,可是我看你的言行一點都沒有修正,
那來修行?態度貢高我慢那來修行?依老賣老那來修行?

Vittoria
唉!真的不知該拿您的見取見如何......
2011/06/05 10:04

先談邏輯好了。〈還請平心靜氣一字一句看清楚〉


邏輯是推理與證明的思考過程。當說某個說法不合邏輯的時候,是說這說法的推理過程或方法不正確。我說:將三種般若與金剛經的三段論法如此套用解說這樣的說法〉。〈第一〉不但犯了很大邏輯上的錯誤〈第二〉且曲解了金剛經及三種般若的原意。語意應清楚易懂, 當不會讓人誤解我在說金剛經或般若是邏輯。何以您會而做出這樣的回應?

金剛經講的不是邏輯~
如果是邏輯,就不是金剛經,
般若不是邏輯~~


再談您這次的回應。


我跟蔡先生都沒有談到「邏輯」,所以你壓根就不需要提到「別人不合邏輯」一詞,你不提就沒事,你提了卻說我在講金剛經與邏輯,我就事論事~~你提了人家不合邏輯就趕快跳開!可見你沒有面對自已的問題!

我也沒有氣,我只是就事論事,我氣不氣都是你在說的!不要把你的知見強加在我身上~

在閱讀能力,被成見矇蔽,與氣糊塗三者間,我寧可相信您只是氣糊塗了。

般若就是般若,如果般若還可以分析、分類、查閱,那絕不是般若,那是向外馳求的「口頭禪」!無有意義~~還是門外漢一個~

阿彌佗佛!對般若如此提問的,可是被佛讚為第一離欲阿羅漢的須菩提。龍樹菩薩還要針對此問答做論述,以幫助後學者學習呢。佛更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為眾生解說般若。您好大的口氣,真是佩服了。只是我迷惘了。究竟是站佛一邊的是門內?還是格主您那邊?

知道您想指的是實相般若。但這樣講話真的是太過輕忽武斷!

顯教是「信、解、行、證」,本宗則是「悟、修、持、證」,
悟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是開始了悟,悟是一回事,修又是令一回事~~
而重點就是持續的修,修的好不好是有指標的,自己可以檢查自已,

「心念有沒有更清楚?」「心裡有沒有少一點執著?」「煩惱有沒有少一點?」
心有沒有寬一點?」

以閣下這麼執著,一定要這樣要那樣,不這樣,不那樣就是不對,其實這就是執著!而且是強烈的執著,以強烈的心批判別人不對,不是執著是什麼?

在這裡談來談去,不是修,是知見的交換,有緣自動接受受益,彼此惕厲,就如同我與蔡兄,如果懂得改正自己我執的心與念才是修,
別人知見不對!你對,一定要聽你的,也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你是否有很好的說服力?知見是否真的「正確」?

修行就是要「見從高下,修自低起」!不是在網上查來查去就是修行!這種做法尤如龜毛兔角,方向不對,什麼就不必談了~

發表不同的意見就是批判嗎?您這兒是一言堂?只容得下順於您意的意見?況且,我從頭到尾只是努力從不同角度去解釋-----我沒說金剛經及般若是邏輯。您倒是回頭看看雙方po文,看究竟是誰在說批判的話?其實,您對我的這些批判,只是延續之前對我已持的成見罷了。佛心自現,蘇東坡與佛印一堆狗屎與一尊金佛的故事,您應聽過。

您必須承認自己有所誤解。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6-20 13:14 回覆:
發表不同意見很歡迎,只是呈訴己見,對別人沒有對錯之判,己對他錯就是批判,來到我的部落格批判的就只有閣下,你批我錯了!蔡先錯了,你對了,這就是批判~
很多修行人還自謙「末學」,而汝之態居高而降,慢心堅固而不自察~
我就說過「標榜自己,不一定要否定他人」!以執著心、知見心認定的佛法就離開了佛法~你如果你的真的對了!我們也只能心服口服,但問題你是錯了!還自以為是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來這裡只要推佛法欣賞贊歎,喜歡學習親近,基本上我都予以肯定,那怕其佛法觀點是不了義的,只要貼近佛法,我們還是隨喜贊歎,只期對方能對佛法能在更進一步~~
這個就是漸進方便,佛陀對人說法也是應機而教,跟不同根器之人,說法也不一樣~~
這是一種慈悲~~
閣下自以為第一義諦的東批西判,但本質上卻越離佛法而不自覺,這個就是沒有實修,而以事相對推理的結果~~不能不察~


vittoria
我放棄了!
2011/05/31 21:01

你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講了半天,還是硬要把金剛經與邏輯扯一起..........除了你自己,沒人認為金剛經與邏輯有甚麼干係。

你說的沒錯,我是沒度生的智慧。想故意氣你一下,或可引你去了解一下三種般若的真意................可惜你不去做查知,只一味把精神浪費在爭論莫名的事。

我們討論過聞思修證,沒有聞思修的真功夫,如何談實證?知見都不正確要去證什麼?自己保重了。祝福你。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31 21:37 回覆:
我跟蔡先生都沒有談到「邏輯」,所以你壓根就不需要提到「別人不合邏輯」一詞,你不提就沒事,你提了卻說我在講金剛經與邏輯,我就事論事~~你提了人家不合邏輯就趕快跳開!可見你沒有面對自已的問題!

我也沒有氣,我只是就事論事,我氣不氣都是你在說的!不要把你的知見強加在我身上~

般若就是般若,如果般若還可以分析、分類、查閱,那絕不是般若,那是向外馳求的「口頭禪」!無有意義~~還是門外漢一個~

顯教是「信、解、行、證」,本宗則是「悟、修、持、證」,
悟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是開始了悟,悟是一回事,修又是令一回事~~
而重點就是持續的修,修的好不好是有指標的,自己可以檢查自已,

「心念有沒有更清楚?」「心裡有沒有少一點執著?」「煩惱有沒有少一點?」
心有沒有寬一點?」

以閣下這麼執著,一定要這樣要那樣,不這樣,不那樣就是不對,其實這就是執著!而且是強烈的執著,以強烈的心批判別人不對,不是執著是什麼?

在這裡談來談去,不是修,是知見的交換,有緣自動接受受益,彼此惕厲,就如同我與蔡兄,如果懂得改正自己我執的心與念才是修,
別人知見不對!你對,一定要聽你的,也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你是否有很好的說服力?知見是否真的「正確」?

修行就是要「見從高下,修自低起」!不是在網上查來查去就是修行!這種做法尤如龜毛兔角,方向不對,什麼就不必談了~

你不請自來!留言我歡迎~ 不合則去,我也沒有攆你走,你來去自如~~
你仍可以留言,但留言前請慎思~~
因為不是只有你我在看,這些談話記錄別人自有公評!所以發言前請慎思,
如果你自認自已還是個行者的話~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31 21:41 回覆:
將三種般若與金剛經的三段論法如此套用解說。不但犯了很大邏輯上的錯誤且曲解了金剛經及三種般若的原意。
========================================
這不就是閣下所說的嗎?

Vittoria
格主!您氣糊塗了!
2011/05/30 22:50

不知老師是教那科的?不過顯然不知邏輯為何物。

當說A不是B的時候,在沒有其他附帶條件下,是不可以下一個定論說C就是B的。

請您不要在氣頭上做回應。情緒性的字眼,只是告訴人們,外境如何就輕易影響你的心識。

我解釋了,蔡師兄筆記上的見地雖好,但金剛經講離相無住。其中的三句論法要表述的是一個要世俗與聖義雙諦圓融的觀念。

您最愛講循指得月,卻不暸解,文字般若就是那跟手指。不去用功,不做了解。盡講些空泛的論調,何用?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30 23:23 回覆:
我不太講空論~
我重實修~
我說金剛經不是在講邏輯,
你說蔡先生講的不合邏輯,
顯然你不懂得金剛經~

你對我講的都是你自己的認定,
什麼「不去用功」「不去了解」
你對我貼的標籤,我沒什麼情緒字眼~
我說過,閣下講的都是「你…,你…,」
「你如何如何!」
我頂多只是我講「我不是如何如何」。

你下意識的強調自己比人懂,但事實不然,
就算你比我懂很多好了,悟性比人高很多好了,
但沒有針對人的心用心的key 打開,你再怎麼說都是罔然~
顯然度生的智慧不足,還要急於告訴人,
這是反效果的~~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30 23:54 回覆:
格主您氣糊塗了
我開始懷疑您的readingcomprehension 是不是有問題ㄚ
您離那年紀還有些時日
您就真的是大大貶抑了金剛經的意趣了!
=======================
這些都是閣下對我的評論,請問誰的情緒字眼比較多?

Vittoria
You are predictable!
2011/05/30 14:49

蔡師兄筆記上的見地依修行的次第來說是非常棒的。我只是故意雞蛋裡挑骨頭!

因為對的東西擺在錯誤的位置上,難免還讓人覺得突兀。金剛經的三句論法,本意不在此。而三種般若的深意也遭委屈了。

而格主,若以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就已洞澈金剛經的意境,那您就真的是大大貶抑了金剛經的意趣了!請繼續加油喔!我當定您的逆增上緣,會不時找您麻煩喔!哈哈哈..................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30 16:34 回覆:

洞澈不敢~金剛經是体悟的,不是言說的!如果我全然洞澈,早就成佛了!

只是以個人的体會多去接近、念誦金剛經~

是 X 即非 X,  是名X ,不是邏輯~ 在邏輯上是不通的~

金剛經不是邏輯,你說蔡先生的說法不合邏輯~

顯然你是把金剛經當成邏輯來論證~~

你與蔡先生最大的不同是:

蔡先生提出自已的感想、心得,

你卻只是提出批判,批判沒什不好,但批判錯了那就不太好。

找人麻煩之前,要先想想自己是否有麻煩,不然窮抬槓自以為是,無有是處!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30 16:46 回覆:

你與蔡先是最大的不同是:

蔡先生是: 我覺得…我認為…

閣下你是:格主你是…  格主你應該…


Vittoria
????
2011/05/28 14:24

格主,我開始懷疑您的reading comprehension 是不是有問題ㄚ?

我是說那篇筆記的說法不合邏輯,什麼時候說金剛經或般若是邏輯了?

您上網隨便查一下,都可以得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及實像般若真正的涵義為何。您大可表達一下您的高見。畢竟,這是您的blog。何需用這種自絕於人的態度來回應呢?

當然,孔子60才耳順,您離那年紀還有些時日。我也不好對您苛求過多啦!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29 19:19 回覆:
我倒覺得蔡先生的見地還蠻符合金剛經的~

所以,以你對他筆記的看法當然不符合邏輯~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29 23:01 回覆:
般若無長幼、男女、老少、遲早~
我慢、我執確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增加~

Vittoria
我又來討人厭了!
2011/05/27 12:03

看格主對這篇筆記讚嘆成這樣,我要是講出反對的話,可又要惹人不舒服了。

可是又覺不能不說.........

這筆記第一段,對世界的論說是對的。但後面三段,將三種般若與金剛經的三段論法如此套用解說。不但犯了很大邏輯上的錯誤且曲解了金剛經及三種般若的原意。只能說,太便宜行事了!

從前須菩提在般若會上,曾提出四個問題-----

何者般若?

何名般若?

般若何用?

般若屬誰?

格主找到答案,就知這筆記後三段出了什麼樣的問題了。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28 06:21 回覆:
說名般若
即非般若
是名般若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27 23:49 回覆:
金剛經講的不是邏輯~
如果是邏輯,就不是金剛經,
般若不是邏輯~~


JKTsai 老鼠嫁女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我的筆記
2011/05/25 12:07
佛說了十八次「如來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舉例來說 : 如來說世界 , 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這句話傳統解說為:當如來說到“世界”時,因世界是因緣假合而成的,故它是沒有自性的,是空性的,也是一直變化不定的,此時的世界一定不同於下一刻的世界,所以說“即非世界”,雖然世界之本質是空性的,我們暫且以世界這個假名稱呼它,或則將它安住於世界這個假名上,此即“是名世界”。 

第一個階段是學習事物,例如小孩子是不知道世界為何物,他必須透過學習,才會瞭解什麼叫做世界,一切知識的學習都屬此範疇,這個階段的成就是靠文字智慧﹙般若﹚達成的,它的特點在學習事物之色與相,對事物的態度是持“有”及肯定的。 

第二階段則是觀察事物的本質,以緣起法來觀照事物,進而 了知事物之自性本空,於人有生老病死、於物有成住壞空、於事則有生住異滅之現象,這些皆依因緣法則運轉,緣生則聚,緣滅則散,一切開悟前之修行皆屬此範圍,此階段的成就是靠觀照般若達成的,它的特點在了知事物之空性,對事物的態度是持“空”及否定的。 

第三階段則是本著事物之空性而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提心來待人處事,此時理事圓融,事事無礙,一切開悟後之行止皆屬此範圍,這個階段的成就是靠實相般若達成的,它的特點在於了知事物之妙有,對事物的態度是持“有”及肯定的。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25 19:50 回覆:
說得好啊~
行者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就是不一樣~~~
贊歎啊~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28 00:26 回覆: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受教了
2011/05/25 08:54
善哉!
lotusborn(lotusborn) 於 2011-05-25 19:51 回覆:
緣也~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