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享受修行
2011/06/21 16:54:44瀏覽234|回應0|推薦4
                                                                                         梁乃崇  教授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歡迎大家在大年初五來這邊聽我講「享受修行」。也許大家會想今天我講的東西會和這本書的內容相關,我剛開始準備的時候,是想把演講的內容和《享受修行》這本書相關聯,可是到後來就與書本裡的說法不太一樣了。

  《金剛經》云:「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其中有兩個句子「住於法而行佈施」和「不住於法而行佈施」,字面上的差別就只有一個「不」字。

 「住於法而行佈施」的「佈施」也可以換成別的行動,如持戒、精進,或工作、學習等,所有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因此重點在「住於法而行」。「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意思是:住於法而行,就好像一個人進入黑暗的房間,什麼東西都看不到;而不住於法而行,「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就好像一個人有眼睛,在大太陽底下,什麼都照得清清楚楚的,可以看見種種形色。二者差別非常大!

一、何謂「有住」?何謂「無住」?

  「住於法而行」就是「有住」,「有住」就進入黑暗,什麼都看不到,在裡面會跌跌撞撞的,當然就很辛苦;而「不住於法而行」就是「無住」,「無住」就是光明的,裡面有什麼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就是享受。所以,一樣是在佈施、修行……而「有住」是辛苦修行,「無住」則是在享受修行。所以「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於法而行」,就是「享受修行」!

 從《金剛經》裡已經可以明確地看出來,怎樣是辛苦修行?怎樣是享受修行?其差別就在一個字,一個是「有」住,一個是「無」住。所以何謂「有住」?何謂「無住」?我是這樣定義的:「有住」是「有中生有」;「無住」是「無中生有」。

二、如何不依目標、計畫而行?率薩埵性而行

 「有住」即「住於法而行」,「住於法而行」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依目標、計畫而行。先做出計畫來,然後依這樣的目標、計畫去執行,這就是「有住」。我們做事,做得最好的方式,不就是這樣在做嗎?這就是「有住」,而用《金剛經》來瞭解,這樣做是辛苦的。「薩埵性」就是佛性、自性,就是「能知」,「無住」即「不住於法而行」,也就是不依目標、計畫而行。不依目標、計畫而行,那不就是亂做嗎?怎麼會是享受呢?這不是我們平常能夠瞭解的。而且不依目標、計畫而行,那要怎麼做?是「率薩埵性而行」。「薩埵性」就是菩薩的本性,也就是佛性,也可以說是自性。能夠率薩埵性、佛性、自性而行,這樣就是「無住」,這樣就是不依目標、計畫而行。

  好,我們要進一步來解釋,什麼是「薩埵性」?「薩埵性」就是「能知」。在座絕大部分可能都聽過;不過,還是有少數人沒有聽過,所以我就再講一遍。

三、能知與被知

 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界(包刮所有一切有形的和無形的)分成兩類:一是「被知」;另一是「能知」。所以,不是「能知」,就是「被知」。
什麼叫做「被知」呢?只要被你知道,就是「被知」,定義很清楚、很簡單。只要是被你知道、看到、想到、摸到的、拿到的都是「被知」。那什麼是「能知」呢?能夠知道被知者就是「能知」。

一般人的狀況都是注意了「被知」,而忘掉了「能知」。所以,如果哪一天我們能夠警覺有一個「能知」在,這樣「能知」才會出現;否則,它是會被遺忘的。為什麼說它是存在的呢?因為有「被知」,就一定有「能知」,不然怎麼會有「被知」呢?不可能說這個東西是被知的,卻沒有「能知」存在,這是不可能的。這兩者一定同時存在,但是性質互相不同,一個是能知,另一個是被知。這個情況我想大家應該都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習慣上都把注意力放在被知這一邊,而能知被我們遺忘了,這樣當然是很不好的。所以,佛經裡就有「能、所」的說法,而「能」就是「能知」,「所」就是「被知」。

  現在我再來把這件事情說詳細一點:譬如這裡有一瓶水,你看這瓶水,我這樣一拿,這瓶水是被拿的,所以這瓶水是「被知」。但是,是誰拿它呢?是我的手在拿,所以我的手是屬於「能知」。它們的關係就是這樣:水瓶是被拿的,我的手是能拿。我拿起水瓶這個動作,就存在了「能知」和「被知」的關係。
 同樣的,我現在站在這裡,大家看見我了,我是被你們看見的,我就是你們的「被知」;而你們的眼睛就是能看,屬於「能知」。同理,我講話的聲音被你們聽到了,我講話的聲音是「被知」,你們的耳朵是能聽,是屬於「能知」。這樣的關係,俯拾皆是。每天只要一醒來,到處都有「能知」、「被知」的狀況,這樣的狀況是普遍存在的。現在,我們這樣子分的話,還不能夠深入去瞭解「能知」和「被知」中間的複雜性,聽起來覺得很簡單,只是「能知」和「被知」,大家一定可以接受,沒有問題,因為這是事實嘛!

四、宇宙的四個層次:世界、身體、識心、自性

 但是,這樣的解釋,對「能知」與「被知」還是不能夠深入瞭解。現在,我又把這個宇宙分成「世界、身體、識心、自性」這四部分。也就是說,整個宇宙所有一切,就分成這四類,沒有其他的了。「世界」指的就是山河大地這個物質世界,「身體」指的就是我們的肉體。「識心」和「自性」加起來指的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心靈」。「識心」是生滅的,會起起落落;而「自性」是不生不滅的。因為這兩者的性質有這麼大的差別,所以,就把它分成兩個部分。


繼續閱讀請按此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born&aid=534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