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4/3宋鴻兵在政大演講後感
2013/04/04 22:39:03瀏覽457|回應0|推薦4

 

 

在不打仗的前提下,我個人的理解,以誘因與推動能力的角度來看,未來應該是通縮,對於那些有錢人來說,房產抵押早已經套現了,通縮是把問題留給金融機構,反把自己的購買力向上提昇,等到為下一次博奕的布局完成後,再進行一次通膨操作,再度非線性的膨脹自己的財富~~

而宋鴻兵經濟與社會福利成長是奠基於生產力成長的論點,固然沒錯,但是支撐貨幣發行特性主要是信心,過去的演化造成世界各地會有以黃金白銀做為發行貨幣的基礎,但是,如果無法有效的槓桿操作,經濟規模仍無法擴大,而為什麼美國人一直增發貨幣,即便很多分析都指出會出問題,但是還是很多國家還是買美國公債?不要老是以用繳保護費的心態來看的話,我覺得可以討論的觀點是,在未來的經濟結構,一國人民素質所隱涵的創造價值能力,或許才是支撐該國貨幣的重要因素,美國握有許多獨一無二的技術能力,這些能力未必都能轉化為生產力的增長,但是給其它國家人民的解讀,卻是強化了對美國還債能力的信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ngwu&aid=746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