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拚歷史定位…先做三件事(簡評)
2012/01/28 22:22:00瀏覽244|回應1|推薦4

呵呵~~

真是象牙塔內的書生之見,一點也看不見經濟學的專業,我真的懷疑他是教經濟學的教授ㄝ!

拼甚麼歷史地位呢?

馬英九的第一任老闆,故總統經國先生,他可有汲汲營營於追求歷史地位嗎?

他不過是做了他本分該做的事情,用了該用的人才,頻繁的與民交流而不至被蒙蔽,這就是他至今仍為台灣人民感念第一名的領袖!

話說回來,如果以一個經濟學教授的立場,唯一的建議就是加稅而已,其他兩項都非操之在己,馬英九也無能力去做的!這就是大格局!

要加稅其實很簡單,唯一該加的就是營業稅,稅法的法定上限為10%,目前除了稅法上法定的例外,都是5%,這其實是不夠的!以財政學與公共經濟學的角度,個人以為,對台灣產生負面外部性的產業,例如石化業(汙染與工安)、金融業(金融詐欺與資金寡占),營業稅都該適用10%的高稅率,而且,他們也有能力支付,多出來的5%稅金,絕對不只文中指出的500億元台幣,這些增加的稅金除了可以造福弱勢之外,還可以回饋獎勵致力降低製造負面外部性的產業,提高它們產業升級與改善的積極性,又不用怕他們把稅收負擔轉嫁給消費者承擔!

關於致力打開經貿空間部分,就是先跟中國簽完ECFA那麼簡單嗎?經國總統主政期間,兩岸與國際情勢比當今更為複雜,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更沒有太多FTA等經貿協定,但是當時台商們背著一只皮箱,全世界走透透,企業生命力比現在還活躍,新台幣匯率可以升到一美元兌換26~28元台幣之間,也沒聽說造成許多企業倒閉要政府打壓匯率救企業的事情!貿易的基本核心邏輯,就是相對比較優勢的「交換」,是非常動態、很有彈性的,貿易協定誠然可以避開不必要的麻煩,卻也可能被條約所限制而無法發揮己方所長,經貿的事,就交給企業去衝刺吧,實在無須太過浪費精神!

經濟學上對於勞動理論與生產理論,都是在討論關鍵的兩個要素:資本與勞動,本文提及如何提供「更多非技術性工人的就業機會」,乍看下言之成理,其實大謬不然,如果照這個教授的建議,台灣必死無疑!台灣不像大陸人口眾多,可以便宜的使用勞動來累積資本,台灣目前需要的是如何利用已經累積的資本增加培養「多能工」,也就是身懷多技、可以跨領域整合的勞工,才不會陷入「富士康陷阱」(低技術、低工資、無尊嚴),台灣不需要更多像郭台銘這樣的企業家,那只會把自己的價值搞低而已,也無法吸引國際人才來台效力,台灣該做的是降低在台灣創業的難度,稅制不可偏袒大企業,更要吸引國際企業來台設置有附加價值的分部或研發中心,讓台灣培養的「多能工」可以在故鄉的土地上就業,讓「人才競爭企業」與「企業競爭人才」這兩件事情能同時發揮競爭的效益,才能有效改善台灣工資低、所得分配不均的環境!

名家觀點/馬拚歷史定位先做三件事

【經濟日報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2012.01.21 03:08am

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即將進入第二任期。在國會席次過半,國民黨完全執政的優勢下,馬總統要追求「歷史定位」,我認為馬總統應該優先辦理以下三件事:解決財政赤字、拓展國際經貿空間、均衡所得分配。

第一件事,解決財政赤字,最為重要。過去三年,我國面臨國際金融風暴,政府發放消費券,使財政惡化。雖債務總額未達法定上限,但仍可看出惡化速度加快。政府應儘速恢復財政的收支平衡,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加稅。

2000年以前,我國租稅負擔率約17%。但其後比率快速下降,現在僅剩下11%左右,與其他國家相比,比率偏低。我建議,馬總統應任命一個敢加稅、願意加稅的財政部長,提高我國租稅負擔率,讓稅收增加,平衡負債問題。加稅是有必要的,政府有更多收入,就能有更多的錢,用於照顧弱勢族群。

我建議,加稅可從爭議較小的稅目著手,如營業稅與土增稅。現行營業稅率僅5%,但相較美國8%、加拿大13%,台灣營業稅實在太低。我建議,營業稅率可向上調整1個百分點,這樣一來,國庫每年將多出500億元左右的稅收。根據研究,營業稅調高到6%,對國內生產者、消費者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土增稅過去減半徵收,現在就可恢復回來。甚至可修法,改為按照土地增值幅度課稅,讓增值幅度大者,繳納更多的稅。

第二件事,致力拓展國際經貿空間。我國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新加坡、紐西蘭便願意打開大門,與我國洽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馬總統在第二個任期內,須積極與各國洽簽FTA,並與中國繼續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後續協商,去除對外經貿的障礙,使台灣不僅進軍中國市場,更能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成為貿易自由化世界的一員。

馬總統選前承諾,將在10年內加入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我個人認為,10年的期限太長,政府應在第二個任期就「申請加入」TPP。其實,光是申請加入,也沒那麼容易,必須有所準備。而這個準備,其實只要把上述國際經貿障礙消除,調整經濟體質,讓台灣更自由化,就能有所斬獲。

第三件事,解決台灣所得分配不均。這問題雖可利用政府補貼低收入族群方式解決,但更積極關鍵的解決辦法,便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所得分配惡化的情形,多出現在高失業率的時期。因此,創造就業,就可創造中低收入的就業機會,讓他們有工作、有收入,所得分配惡化指標就會減緩。

我認為,政府須加速發展「可提供更多非技術性工人就業機會」的產業,如觀光產業及長期照護。觀光產業能夠製造餐飲、交通、旅館、清潔等非技術性工作機會,政府一定要加速發展,積極到大陸各省舉辦台灣旅展、爭取更多陸客來台自由行,同時開放更多大陸省、市的試點申請。

大陸一年有5,000萬人口出國旅遊,如果台灣能爭取到十分之一,一年有500萬名陸客來台觀光,就可發展更好的觀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老人的居家護理、長期照護未來的勞動需求很大,台灣應推動「護佐」制度,讓中年失業的人可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獲得照護、看護的資格。

台灣薪資長期偏低,這代表市場的勞動需求不夠。失業率高時,大家都想找工作,低薪資的工作人人搶。政府若能製造更多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同時也可增加勞動市場需求,薪資水準自然往上走。

馬總統已沒有連任壓力,政府一定要「硬起來」,扭轉財政惡化、讓台灣經貿走進國際市場,並解決國內就業問題。做好這三件事情,才能健全台灣體質,為八年總統任期留下好的歷史定位。

(本文由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口述,記者陳乃綾採訪整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ngwu&aid=6067312

 回應文章

自由聯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2/02/01 00:37

不錯有深度的文章喔

特別是蔣總統的時代

環境比現在還惡化

兩岸隨時要打仗

商人還是沒問題

現在為何如此脆弱

就是因為政府關愛眼神太多了(要拿政治獻金以及送到高官家的現金)

加油喔

高手文章特別愛看

以下為個人的作品

盼請您斧正

以供我們未來向政府推動

尊重成年人選擇生活的自由

http://blog.udn.com/linshow/6065064

NCC蘇蘅主委,台灣有相當比例的國幼生,是雙面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