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察站/IFRS保護了誰?肥了誰?--簡評
2011/06/05 06:37:57瀏覽311|回應0|推薦1


如果這個壽險業代表說的是錯的,哪又何必理會一個刻意「自愚愚人」的蠢蛋呢?




觀察站/IFRS保護了誰?肥了誰?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2011.06.04 03:53AM


為與國際接軌,台灣預訂2013年採用國際財會準則 (IFRS)新制,但也因關鍵的不動產價值採成本列帳或公允價值 (市價)列帳引發各界不同聲音。惟以去年藍天率先啟動市值法,造成股價狂漲、資訊不對稱的後遺症來看,在國內投資人尚未獲充分教育之前,避免市場行情暴漲暴跌衝擊過大,針對不動產用途細目區分並採循序漸進方式規範,或許是目前努力的方向。


國際財會準則IFRS新制上路,目前國際各國也多尚未明朗,政府喊出將在2013年接軌,若從現有的大環境來看,台灣的投資人是否已能承受這種新制?尤其在原設計中,任由上市櫃公司自行決定採市值或成本法,在市場資訊不夠透明、投資人未能完全掌握了解前,若碰上有心炒作公司利用不動產市值波動趁機炒作行情,政府是否已有管理方法,似乎應在新制啟動前先提出有效防堵的方法。


也因此,基於保護投資人立場,金管會、櫃買中心、投保中心等目前立場傾向以全國上市櫃公司統一採取成本法方式,避免因不同標準計算方法,造成投資人判斷上的混淆,也減少因房價漲跌、影響財報真實性的混亂,立意良善。


但這種統一的成本法,卻可能重創到國內長年以來以市值更動不動產價值的壽險業,誠如壽險業代表所言,「一旦不動產改採成本列帳,壽險公司將全部倒閉」,壽險公司擁有龐大的不動產資產價值,長期以來常被外界詬病是炒作房價飆漲的「黑手」之一。壽險公司以龐大的壽險資金大舉投資房地產,自然會造成房價的增值,一來推升了壽險公司的淨值收益價值、二來也間接拉高了房價上漲的榮景,這些「連動循環」也造就了壽險公司買房炒價的負面印象、甚至形成台灣房地產泡沫的隱憂。


因此,在面臨重大的財會制度更換前,保護投資人應為優先考量,其次是就現有現實環境尋找「可行方案」。以國內多數銀行或中華電信等大地主們的看法,不動產的價值應看實際的用途。若屬於長期自用的不動產,採成本法完全沒受任何影響。但若是屬於投資型的不動產標的,確實容易隨著房價增值起落,如同股票資產會隨價格波動一。因此若能就不同的標的用途、定出規定,有效控管,讓各家公司能在對公司最有利、又不致於全盤大變動情況下,兼具保護投資人、又能逐次與國際接軌,或許是方向之一。

至於壽險業或少數特殊行業,應針對特有性給予一至二年的寬限期,或訂出一個基準截止日,再依日後新增的差額採取固定制度,以解決業者燃眉壓力、又不失整體統一管理的原則。

2011/06/03 聯合晚報】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ngwu&aid=52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