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政府打壽險業養地的想法
2011/01/25 07:34:51瀏覽271|回應0|推薦3

最近政府針對房地產炒作,推出一些制裁與打壓措施,
繼遏止建商養地後,開始對壽險業來打壓,
真是令人高興,但也遺憾為時已晚!

壽險業雖然經營艱困,最近的財報可以看出不動產投資
占營收與獲利相對比較高的比重,但是不能以經濟大環
境不好與缺乏良好、多元的投資工具來卸責!

壽險業其實最是可惡,社會如果是在進步的,風險合理推論是在減少的,社會大眾也會提升風險意識,以及改正自己的許多錯誤行為以避免創造了風險,或是能夠快速地辨識風險,並及早的消弭於無形或萌發之始,根本不需要保險!

保險業只是集合「一群人」的資金,在特定情況發生時,移轉給「更少一群人」,他們最擅長以製造心理恐慌、或是模仿跟風,誑騙大眾來投保,而從來沒有花資金研究如何針對風險的源頭來減少風險,或是好好的監督政府相關施政與法律制定,以避免人禍造成風險,或是「因人禍而非線性地放大」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損失,
只會利用高獎金激勵業務員來招攬業務,變成是保戶在養業務員,相關的準備金都只符合法定最低標準,出問題的時候可能還不夠用,甚至要靠政府來救,真是不對稱啊!

邏輯推論上,買保險根本「不保險」,
一來,保險公司根本不會有足夠的誘因來防制與減少風險(因為保費就變便宜了,也更少人買了)


二來,買保險其實是跟保險公司對賭,是沒有意義的,「風險」並未因此消滅或減輕!


三來,真正的災難來臨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保險公司不會倒,就好比你連贏九把(意指避過或撐過災難),第十把一票全輸還倒賠!


四來,你自己花錢買保險,除了醫療險外,出事的時候是爽到別人,真是蠢啊!


壽險業集眾多保戶的資金炒作股票、債券、匯率(每年約有一百多億台幣避險成本)與房地產,看不出對社會有何貢獻,還製造了風險(不然何需避險成本?)年年製造通貨膨脹,讓保單價值購買力年年縮水,
(對保險業而言,收保費的時候是拿取「相對強勢」的貨幣,
在理賠或到期還本付息的時候,是還給你購買力貶值的貨幣,
賺取兩個時間點的資金購買力價差、資金使用權與衍生的絕大部分獲利)
壽險業的大股東每年賺股利,吸走大部份的資金運用價值及貨幣購買力,而保戶們的保單價值購買力則年年縮水,非常的可惡!
是金融業內罪惡的淵藪!

壽險業的保戶是無知且善良的社會大眾,透過保單向社會集資,
讓自己成為有能力炒作資產的一員,回過頭來欺壓支持她們的保戶!

試問,當初是誰哄騙你要投保的?
試問,是誰讓你買不起房子的?
試問,是誰吃肉而讓你湯都喝不到,保單價值購買力年年遞減?

就是壽險業啦!

還有,壽險業自己透過延遲、程序破壞等手法,讓房地產開發時程拖延,以遂行養地之實,還偽稱是政府機關的問題,金融主管機關要睜大眼喔,還有監察院也該介入調查是否有不肖官員配合養地!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