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22 11:24:22瀏覽450|回應0|推薦2 | |
。 。 紅 紗 燈 森嚴的黑暗的深奧的深奧的殿堂之中央 苦惱的沉默呻吟在夜影的睡眠之中 烏雲叢族地叢族地蓋著蛋白色的月亮 紅紗的古燈緩緩地漸漸地放大了光暈 愁寂地靜悄地黑衣的尼姑踱過了長廊 我看見在森嚴的黑暗的殿堂的神龕 這首頗有藝術魅力的小詩裡,色彩、光調是詩人所要表現的核心。這種對色彩和光調的捕捉,是與詩人的心境聯系在一起的。無邊的暗夜裡,亮著一盞紅紗的古燈。這微小的一點紅光,那麼孤單,但正是這孤單的一輪光環,使全詩具有了聚焦點:用不著詩人再去發表什麼感慨,這裡面,生存的苦悶、獰厲,詩人的孤高自賞,都被這個意象暗示出來了。正像列賓所言:“色彩就是思想”。 “森嚴的黑暗的深奧的深奧的殿堂之中央/紅紗的古燈微明地玲瓏地點在午夜之心”。這裡,森嚴、黑暗、深奧與微明、玲瓏、紅色造成懸殊的反差,這正是詩人對當時現實生存的基本認識。詩人不像浪漫主義詩歌那樣忘情地、誇張地謳歌這廣闊黑夜裡的一點紅光,而是真實地寫出自己內心深處的體驗。這微明的紅光是堅強的?無助的?抗爭的?哭泣的?一切都不確定,但一切都涵括其中。接下來,詩人宕開一筆,不再寫紅紗燈,而寫紅紗燈燃燒的廣闊背景:“苦惱的沉默呻吟在夜影的睡眠之中/我聽得鬼魅魑魎的跫聲舞蹈在半空/烏雲叢簇地叢簇地蓋著蛋白色的月亮/白練滿河流若伏在野邊的裸體的屍僵”。黑夜充滿著呻吟,鬼魂紛紛出現在半空,烏雲吞噬了月亮,河流像屍布裹著僵屍……。多麼恐怖的畫面,它讓我們的心顫栗而不敢出聲。這一切的色調是黑暗和殘酷的蒼白,仿佛一幅版畫,那一點點慘白的河水更加深了黑的感覺。詩人的手段是高超的,這兩節不寫“紅紗燈”,是為了更深入地寫它——就像國畫中的寒山瘦水下有一個渺小的人影,山水的目的是為了突出簡潔勾勒的人物的心境,那麼,廣闊的蕭索的背景就是為這“一點”人服務的了。下面,“紅紗燈”出現了,“紅紗的古燈緩緩地漸漸地放大了光暈/森嚴的黑暗的殿堂撤滿了莊重的黃金”。這裡,在紅色之中又加入了黃金色,紅黃二原色的調子,給人以沖動的、響亮的金屬的質感,充滿了高貴的、顫動的內在之力。我們的視線立即被它吸引,我們甚至忘記了它身後的死寂和黑暗!但是,詩人馬上又收束了這明亮的色調,他的心緒顯然不在希望的一面,而在希望的孱弱、希望被壓抑的感覺上。“黑衣的尼姑”那愁寂的腳步就是詩人心靈的腳步,“她”(暗示著詩人自己?)是為了逃避塵世的苦難才來到這殿堂的。那麼,這盞“紅紗燈”的意味就不是什麼希望,而只是退縮式的孤獨潔淨的“出世”了。這首詩準確地表現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由於對現實失望,而轉人遁世式的“內心修煉”,他們既有孤高的一面.又不乏失意和彷徨。在那樣一個醜惡的現實裡,一個人有這樣一盞內心的“紅紗燈”,雖然算不上進步、勇敢。可也決不應鄙薄——如果我們能不抱偏見地將它置於特定時空的曆史中,我們不難發現它高貴的一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dc800100chp8.html 消沉的古伽藍
樹林的幽語,嗡嗡; 二 消沉的情緒,蒼蒼; 三 萬古的飛翔,沉淪;
焰光的背後有朦朧的情愛 燭心的情熱盡管燃 我看著奄奄垂滅的燭火
我們有我們的悲哀、憤怒,和對於 這是歴史的潮流,從中國心髒湧進 鋼鐵的骨骼路構成現代的體軀, 太陽雖然閃爍著榮華的光芒, 極度的疲勞不能永遠麻痹他們的感覺, 鐵筋鐵骨的架在黃浦江頭的外白渡橋, 我們的希望,我們的希望是日出的陽光, 1928年6月2日 選自《中國新詩庫第一輯——馮乃超卷》
現在 我看得在幻影之中, 我聽得在微風之中, 我嗅得在空谷之中, 。 。 。 。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