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4 13:53:53瀏覽966|回應0|推薦0 | |
。 。 作者:黄钢 引用网址:http://www.csscipaper.com/literature/xdwxyj/144483.html 。 再看另一首《題小蕙周歲日造像》: 劉半農的這兩首詩都押了腳韻,時隔不久,1917年12月他又寫了兩首小詩,卻沒有押韻,也抄錄如下:《其實……》 風吹滅了我的燈,又沒有月光,我只得睡了。 《案頭》: 這兩首小詩與前兩首在形式上大不一樣,很明顯,這是劉半農對新詩形式的又一種新嘗試。和前兩首比較起來,這兩首的形式更加自由、靈活,既不押腳韻,又不分行排列,句式也呈散文化,但詩意與文字則與前兩首一樣,十分凝練。詩人有感而發,借景抒情,在藝術上頗具特色。第一首《其實……》,詩人是在抒寫自己的一種情緒,風吹滅了燈,又沒月亮,實在是無可奈何。想尋找一種寧靜吧,時鐘與小狗又不解人意,因而發出了無可奈何的歎息:“他們盡可以休息了。”第二首《案頭》,主要是觸景生情。案頭擺著觀音,觀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但是,電燈光照著觀音的臉,卻被麥芽擋住了,看不清了,這就是說,即使像觀音這樣的“神”光,麥芽也能擋住。而詩人在案頭擺一尊觀音像總是有所用意的吧,或者有所祈求?在當時的社會裏,腐敗的情形可以想見,看來,祈求神靈相助也是無望的。很明顯,這兩首小詩,既是寫景,更是抒情,也是有所寓意的。更重要的是,兩首小詩,又為新詩壇增添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在劉半農的詩中,類似《相隔一層紙》、《題小蕙周歲日造像》的詩,不在少數,這類是有韻的詩;類似《其實……》、《案頭》這種小詩也頗多,這類詩不押韻,也不講究句式音節,與散文詩更接近一些,這類詩還有稍長一些的,如《老牛》,用老牛與狗對話的寓言形式,抒寫了老牛勤勞無私的高尚品格,因詩稍長,不便轉引,再看一首《無聊》: 趙景深先生認為:“這首詩在幽嫻靜婉方面,應為全卷第一首詩”。的確,這首詩寫得很平靜,很幽婉,但也可看出,詩人頗有一種“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情緒。這類詩後來發展成為散文詩。劉先生說,散文詩也是他首先試驗,這無疑是他對新詩形式又一卓越的貢獻。他的《揚鞭集》中,如《靜》、《餓》、《在印度飯店裏》等,都是一些很好的散文詩作品。 劉半農還有一種小詩,也不押韻,但分行排列,這大概是他所謂的無韻詩吧。這種詩後來發展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保持了短小形式的所謂“小詩”,如 “許多的琴弦拉斷了,/許多的歌喉唱破了,/我聽著了些美的音了麼?/唉!我的靈魂太苦了!” “酷虐的凍與餓,/如今挨到我了;/但這原是人世間有的事,/許多的人們凍死餓死了。” “眼淚啊!/你也本是有限的;/但因我已沒有以外的東西了,/ 你便許我浪費一些罷!” 這種詩短小精悍,每首只幾句,形式自由活潑,便於寓意抒情。還有一種也是無韻詩,也由小詩發展而來,但較長,也就是人們所謂的自由體詩,如《牧羊兒的悲哀》、《稿子》之類。這種形式,後來詩人們采用的很多。 除了上述的新詩形式試驗,劉半農還創立了民歌體詩歌,如《擬兒歌》: 鐵匠鏜鏜!/朝打鋤頭,夜打刀槍。/鋤頭打出種田地,/ 刀槍打出殺罔兩。/罔兩殺勿著,/倒把好人殺精光。/好人殺光嘸飯吃,/剩得罔兩吃罔兩!/氣格隆冬祥! 兒歌這種形式,在我國古代也是有的,但新詩中的兒歌是劉先生所首倡。他還做了大量的山歌,《揚鞭集》中有,《瓦釜集》中全是。山歌在我國民間很流行,但作品正式結集出版,又首推劉半農。他還寫了《擬擬曲》和歌詞,這些形式的創立,大為豐富了新詩的形成。總之,劉半農的新詩形式探索。對新詩的形成、立足、發展、繁榮,貢獻巨大,功不可沒。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新詩形式的形成過程中,劉半農是第一功臣。我們今天使用的新詩形式,大多還是沿用了劉半農所創。 。 。 。 。
|
|
( 知識學習|語言 ) |